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图形与几何(一) 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76.92 KB
- 文档页数:6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图形的位置关系,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第二部分关于“图形与几何”的问题研究一、图形的认识1.“几何学”、“图形”与“空间”各指什么?【几何学】数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学科,据说起源于古代埃及尼罗河泛滥后为整修土地而产生的测量法。
“几何学”一词的外国语言名称就有土地测量的意思。
埃及产生的几何学传到希腊,逐步发展为理论的数学。
几何学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门数学分科。
所谓“图形”是指点、线、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我国对几何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三千多年前制作的陶器上已经有了正方形和菱形等图案的花纹。
三千四百多年前的著作《墨子》给圆所下的定义比欧几里得的定义要早一百多年。
【图形】图形是数学的分支学科几何学的研究对象。
“图形”曾经被解释为“点、线、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现在则可解释为“点的集合”(点集)。
因为“线、面、体”都可以看做点的集合。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空间图形】如果图形中所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图形中的点不全在同一个平面内,则叫做立体图形,又称空间图形,几何学中研究平面图形的分支学科叫平面几可,研究立体图形的叫立体几何或空间几何。
【非平面图形】有些版本的教科书还引进了“非平面图形”的概念。
他们把非平面图形定义为“所有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而将“平面图形”与“非平同图形”统称“立体图形”。
【几何体】【体】在几何学中所研究的图形包括体、面、线、点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个物体如果只研究它的形状和大小,而不管它的其它性质,那么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几何体,简称为体。
可见,体是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抽象的产物。
同样大小的铅球和垒球,作为几何体是没有区别的。
【面】体是由面围成的。
例如,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的平面部分围成的;球体是由一个球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球面就是一种曲面。
几何里的面是没有厚度的。
【线】面和面相交于线,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如刀面和西瓜的表面交于曲线。
在圆柱中,侧面和底面交于一个圆。
几何里的线是没有粗细的。
图形与几何一线和角(1)线*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 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生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生2: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圆锥体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什么图形?生3: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会将学过的图形会逐级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整理。
】(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生2:射线只能向一端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生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是互相平行,可以是互相垂直生5:还可以是相交、重合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在练习纸上按要求画一画①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②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③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④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随堂检测练习87页做一做第1题按要求画一画,教师出示练习内容。
(二)复习角。
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各种角的特征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怎样画一个角?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量角器规定度数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