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61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和建筑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Step 1:导入
1.让学生观看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
Step 2:讲解
1.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2.讲解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3.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
4.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汉代玉雕、唐代陶瓷、宋代木雕、明清时期的建筑等。
Step 3:讨论
1.让学生就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与文化、信仰的关系展开讨论;
2.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件古代艺术品进行分享。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重新复述课堂内容;
2.学生能够根据课堂知识分析一件古代艺术品;
3.学生能够展开与同学的讨论。
六、教学拓展
1.给学生提供更多古代艺术品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古代艺术品,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
2.以文化艺术课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感受更多的人类文化。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探寻中国古代雕塑的社会价值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价值;2.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艺及其艺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的社会价值、材料、技艺、艺术表现形式;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采用讲解与欣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介绍其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2. 学习厘清(1)探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始于新石器时代,而在商周时期达到了蓬勃发展的顶峰,其在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也能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征。
(2)解析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讲解,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主要采用的材料有玉石、青铜、陶瓷等,其中,玉石雕塑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青铜雕塑则强调了古代人们对神的崇拜和赞美。
同时,还介绍了古代雕塑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浮雕、地雕、高浮雕、高地雕等。
3. 教学互动(1)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和欣赏其精美的形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中,提供多角度的看法和意见。
(2)学生分组发言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交流对雕塑的看法和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考察中国古代雕塑,直观感受艺术品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教案教案: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引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教案将就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其发展背景、艺术特点以及文化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一、背景介绍1. 古代中国雕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创作石雕作品,如崖墓雕刻等。
- 商代时期,青铜器的出现对雕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石雕艺术逐渐兴起,出现了大量石雕器物。
- 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促进了雕塑艺术的繁荣,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造像艺术。
2. 石窟文化的兴盛与传承- 石窟是一种集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创作。
- 中国的石窟文化起源于北魏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于唐宋时期。
- 石窟内雕塑作品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雕塑艺术的特点与代表作品1. 雕塑艺术的特点- 线条流畅、造型丰满,追求形象的逼真与唯美。
- 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特定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
- 多种材料的运用,如石雕、木雕、铜雕等。
2. 代表作品欣赏- 《四川广汉刘备坐像》:此坐像形象稳重庄重,体现了刘备的仁义之风。
- 《东坡肖像》:此雕塑作品栩栩如生,刻画了中国文学家苏轼的丰神风采。
- 《汉代舞骏》:此石雕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朝时期的盛世繁荣。
三、石窟文化的艺术特点与石窟群精品展示1. 石窟艺术的特点- 内外结合,造型与壁画相得益彰。
- 主题丰富,从佛教故事到历史事件等各方面内容均有涉及。
- 融合中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精品石窟群展示- 龙门石窟:又称龙门五洞,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以雄伟壮观的石窟造像而闻名于世。
-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莫高窟河畔,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保存有大量壁画和雕塑。
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的文化意义1. 融合多元文化: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窟文化吸取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知识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研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综合手段。
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不同类型传统雕塑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2.能够运用雕塑相关术语联系人文历史等知识鉴赏雕塑作品;3.通过对传统雕塑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承载的古人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结合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知识分析、理解、评价中国古代传统雕塑。
六、教学过程: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直接导入课题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一)中国雕塑发展简述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
(二)传统雕塑的分类材质——陶塑、石雕和泥塑等。
功能用途——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活动1、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塑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形成了特定的丧葬观念,所以中国古代陵墓的地下,地上设施和随葬品都要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2.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3. 掌握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和种类(1)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中国古代雕塑是指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民族创造的的雕刻艺术作品的总称。
(2)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陶雕等。
其中,石雕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洛阳白马寺石窟等;木雕是中国古代更为古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渡口阮、龙舟装饰等;铜雕曾经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巅峰,代表作品有商代青铜器、汉代铜马等;陶雕则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形式,以陶瓷器和陶俑为代表。
2.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
(1)原始阶段中国古代雕塑的原始阶段始于远古时代,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石雕为主,代表作品有大观文化石女像、陕北文化石象等。
(2)文明阶段文明阶段则始于夏代,大约距今四千多年前,在这个阶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雕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代表作品有商代的青铜器、殷墟玉器、周代宗庙石像、汉代陶俑等。
3. 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包括石头、玉石、木材、铜和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雕塑不同的表现效果,并且决定着不同的创作技法和手法。
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主要有“全像式”和“半像式”两种。
全像式是指将整个人物或事物雕刻出来,包括前面、后面和两旁;半像式则是指把人物或事物的主要部位雕刻出来,不在意物体的背后和两旁。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体态、面部表情、服饰和饰物等,这些表现手段相互融合,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 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第六课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p90、《维纳斯》p78、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p104、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偶人)p33~34◎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刻)p35◎霍去病墓石刻即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遵循一种道家思想,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什么都可以。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雕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对古代雕塑的疑问和想法。
知识讲解:1. 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包括商、周、秦、汉、唐等时期。
2. 解释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特点,如注重形象的神似性、追求造型的精细和细腻等。
3. 分析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佛教造像、陶俑、石刻等。
案例分析:1. 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大禹治水石刻等,进行详细解读。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造型、材质等方面,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古代雕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创作实践:1.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实践活动,可以使用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进行模型创作。
2.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雕塑的艺术魅力,并体会古代雕塑艺术的技巧和难度。
评价与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创作水平和对古代雕塑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
2. 相关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3. 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供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实物作品。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书籍,了解更多中国古代雕塑的细节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导语】雕塑是⽤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段,塑造出⼀种反映社会⽣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种造型艺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的确⽴: 1、背景:增⼤学⽣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审美能⼒。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教学过程: 导⼊:提问:你在什么地⽅看到过雕塑?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头、⾦属、泥⼟、⽊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
以⼀定的物质材料和⼿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是雕塑作品的⽬的之⼀。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维空间的转换,但是⽴体空间才是其⽣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理解) 3、想⼀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进⼀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陵墓雕刻佛教⽯窟造像 ⑵络环境下学⽣⾃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的背景:在封建社会⾥,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耗费巨⼤的⼈⼒、物⼒,制作了⼤量陵墓雕刻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
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地下作为陪葬的佣。
(汉、唐两代成就最高)❖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补充:世界八大奇迹1、埃及金字塔2、巴比伦空中花园3、亚历山大灯塔4、罗德港巨人雕像5、宙斯神像6、阿提弥斯神庙7、摩索拉斯陵墓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一)地下陵墓雕塑: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
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