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拟引进教师审批表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天津工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及补充教师暂行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和学校“个十百千人才工程”建设,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发展进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㈠坚持同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规划相一致的原则,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优先引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拟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品牌专业及新办专业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㈡坚持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科学评价、择优引进的原则,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与考查,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理,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㈢积极吸引校外优秀人才、大力培养校内优秀人才,不断充实、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
二、组织领导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计划,审定学校人才引进规划,对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确定人才类别和待遇标准,协商解决人才引进中的特殊问题。
人事处负责处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日常事务。
用人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负责对本单位拟引进人员的考评工作,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相关学科专家、教务处教学督导组专家组成的考评小组(总人数不少于7人),对拟进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核,并提出考评引进意见。
三、引进人才范围本办法所称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专家、学者,在境外取得博士学位且担任境外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的海外人才,以及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或学术方向带头人。
“补充教师”主要指学科建设急需的、在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且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学者。
引进的学科带头人一般不超过50岁,正高、博士一般不超过45岁,副高、博士一般不超过40岁,博士一般不超过35岁,特别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管理与培养。
第二条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规划相一致的原则,保证重点、统筹兼顾。
重点引进学术造诣精深,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急需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
第三条坚持科学规划、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科学评价、择优引进的原则,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与考查,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第四条坚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人才工作责任意识,形成校院联动、各部门协同、系统推进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
第五条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培育领军创新人才。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第六条学校人才工作机构及职能㈠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能学校人才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校院分级负责的方式确定工作职能和责任,完善“校院联动”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组织、人事的校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能: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战略和促进我校事业全面发展的人才政策;⒉负责全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⒊组织、落实人才工作规划,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切实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⒋检查督促各学部(院)人才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落实情况;⒌建立例会与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总结人才工作经验,发现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⒍为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洽谈、协调、落实工作生活条件的直通车服务。
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管理与培养。
第二条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规划相一致的原则,保证重点、统筹兼顾。
重点引进学术造诣精深,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以及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急需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
第三条坚持科学规划、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科学评价、择优引进的原则,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与考查,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第四条坚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人才工作责任意识,形成校院联动、各部门协同、系统推进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的实际问题。
第五条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培育领军创新人才。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第六条学校人才工作机构及职能㈠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能学校人才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校院分级负责的方式确定工作职能和责任,完善“校院联动”的人才工作责任机制。
学校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组织、人事的校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能: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战略和促进我校事业全面发展的人才政策;⒉负责全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⒊组织、落实人才工作规划,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切实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⒋检查督促各学部(院)人才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落实情况;⒌建立例会与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总结人才工作经验,发现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⒍为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洽谈、协调、落实工作生活条件的直通车服务。
【导语】2019天津⼯业⼤学招聘公告已发布,报名时间:发布时间为不少于7个⼯作⽇,报名时间不少于5天。
为您整理了招聘条件和报名流程,供您参考。
⼀、招聘⽅案发布及岗位 公开招聘⽅案在天津⼯业⼤学门户站()公开招聘专栏发布。
具体招聘岗位见《天津⼯业⼤学2019年公开招聘第⼆批辅导员计划》(附表1)。
⼆、招聘⼈员条件 (⼀)应聘⼈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 3.具有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或技能; 4.适应岗位要求的⾝体条件; 5.第⼀学历学位应为综合性⼤学(不含民办院校、独⽴院校)全⽇制本科、学⼠(不含函授、专升本等),同时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条件; 6.⾮津⽣源应届毕业⽣需符合天津市落户条件;外省市⼈员需符合天津市引进⼈才的相关政策;社会⼈员需可以办理调⼊⼿续; 7.20硕⼠、博⼠毕业⽣,须在2019年8⽉31⽇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 8.具有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凡有下列情况之⼀者,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员; 2.正在接受⽴案审查的⼈员; 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作弊⾏为,在禁考期限内的⼈员; 4.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员; 5.在读的⾮应届毕业⽣及定向、委培⽣; 6.现役军⼈; 7.法律规定不得聘⽤的其他情形的⼈员; 8.报考⼈员不得报考聘⽤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
三、公开招聘程序 (⼀)报名 按照《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员实施办法》等⽂件规定的程序开展招聘⼯作。
本次公开招聘报名及考试⼯作由我校委托权威考试机构进⾏,报名和缴费均在上进⾏。
⾮报名时间或通过其他⽅式报名⽆效,每⼈限报⼀岗。
具体报名起⽌时间及相关说明将在天津⼯业⼤学主页()公开招聘专栏发布。
发布7个⼯作⽇后开始接受报名,报名不少于5天。
(⼆)资格初审 报名截⽌后,学校及各招聘部门根据所收应聘材料及岗位需求情况,对报名⼈员进⾏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员名单将在单位站()公开招聘专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