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6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规范车辆使用,确保车辆安全运行,保证车辆技术状况符合国家规定和公司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车辆的购置、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活动。
第三条公司内设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车辆购置管理第四条对于需要购置新车辆的情况,部门提出申请后,应填写《车辆购置申请表》,明确车辆类型、数量、品牌和配置等信息,并提交给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审核。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业务需要和经济情况,合理安排车辆的购置计划,确保车辆的性能符合使用要求,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第六条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应对购置的新车辆进行验收,检查车辆的性能和配置是否与购置申请表中的要求相符,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三章车辆维护与保养管理第七条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车辆维护与保养管理制度,明确车辆维护的周期、项目和责任部门,确保车辆的良好技术状况。
第八条车辆驾驶员应每天对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车辆的液位、轮胎气压、灯光和制动等系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协助技术部门处理。
第九条定期维护计划应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制定,包括保养、检修等内容,按照规定周期进行车辆的维护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四章车辆检修管理第十条对于车辆发生故障或需要大修的情况,车辆驾驶员应及时停车并联系技术部门进行处理,不得私自修理或改装车辆。
第十一条技术部门应对车辆的检修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做好维修记录,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
第十二条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对每辆车辆的维护和检修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保证车辆的技术信息真实可靠。
第五章车辆报废管理第十三条对于车辆技术状况严重下降,无法正常使用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情况,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出报废决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废。
第十四条报废车辆应进行彻底清理、封存和注销手续,确保车辆不再使用,同时做好车辆报废记录和报废证明。
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分析首先,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内容涉及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车辆设计、车辆制造、车辆驾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汽车具备一定的性能和品质标准,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规范则是基于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各种测试方法、评价指标等。
通过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企业在设计、制造和销售汽车时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其次,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制定和管理通常由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或相关的部门负责。
政府制定汽车技术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
政府在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保证车辆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三是鼓励和支持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会通过强制性法规、行政管理措施和资金支持等手段来推动和管理汽车技术的发展。
再者,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汽车行业的全球化特点,各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这给汽车制造和销售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为了促进汽车技术的互联互通和汽车产品的互认互通,各国之间通常会进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协商和合作。
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欧盟的法规机构ECE(欧洲经济委员会)就是制定和推行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重要机构。
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互认,不仅可以促进汽车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降低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成本。
最后,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出现,对汽车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调整。
此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也应该被充分考虑和吸纳,以确保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汽车技术法规体系是保障汽车安全和公众权益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和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政府可以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质量。
ECE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介绍ECE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介绍一、ECE汽车技术法规介绍1 ECE汽车技术法规及其目前的体系结构WP29(世界车辆法规论坛)目前同时运作《1958年协定书》(目前该协定书修订版的全称为《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采用统一技术法规以及采用统一条件以相互承认基于上述技术法规的批准的协定书》)和《1998年协定书》(目前该协定书全称为《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全球性技术法规协定书》),进行ECE汽车技术法规和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在ECE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方面,目前已正式制定颁布的ECE法规共有121项,其中针对汽车产品(M、N、O类车辆)的ECE法规95项,针对摩托车产品(L类车辆)的ECE法规21项,针对农林拖拉机产品(T类车辆)的ECE法规5项。
在针对汽车产品的95项ECE法规中,欧洲联盟的汽车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2001/116/EC(70/156/EEC的最新修订本)中,规定58项ECE法规完全等同于相应的欧盟技术指令,即按照这些ECE法规所作的ECE汽车零部件产品型式批准,等同于欧洲联盟整车型式批准框架中的相应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EEC/EC型式批准。
目前已颁布的121项ECE法规的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2 已颁布的121项ECE汽车技术法规目录注:备注栏中“等同EC指令”表示该ECE法规在2001/116/EC中被规定与相应的欧盟技术指令完全等同;“▲”表示该ECE法规为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法规项目;“○”表示该ECE法规为农林拖拉机法规项目。
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介绍1、前言欧洲联盟所制定的EEC(EC)技术指令(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技术指令,由原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制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实施后,EEC指令逐渐改称EC指令——欧洲共同体指令)是根据《罗马条约》针对国民经济中各种有关安全、环保、节能的产品而制定的,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不同,EEC(EC)技术指令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有关车辆产品的EEC(EC)技术指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GTR(全球统⼀汽车技术法规)介绍GTR技术法规介绍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GTR技术法规的制定组织和《1998年协定书》GTR法规全称为全球统⼀汽车技术法规,由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负责制定发布,WP29原为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内陆运输委员会下属的车辆结构⼯作组,在《195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制定并实施ECE汽车技术法规,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开始认识到各⾃为政的汽车技术法规体系阻碍了汽车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由流通,限制并阻碍了商品经济规律应起的作⽤,于是由国际上⼀些汽车⼯业发达国家牵头,开始进⾏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协调与统⼀的⼯作,以打破世界各国、各地区已形成的汽车技术法规这⼀贸易技术壁垒。
在当时情况下,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车辆结构⼯作组(UN/ECE/WP29)成了开展这种世界范围内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和统⼀⼯作的主要组织。
WP29于1998年6⽉25⽇制订《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1],因此该协定书也就简称为《1998年协定书》。
世界各国以此协定书为法律框架,共同制修订全球统⼀的汽车技术法规。
该协定书在法律地位上明确原UN/ECE/WP29(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车辆结构⼯作组)作为开展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和统⼀⼯作的国际组织,UN/ECE/WP29的名称随之更改为:“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orld Forum for Harmonization of Vehicle Regulations),仍简称为WP29,开始按照《全球汽车技术法规协定书》中规定的程序规则制定全球统⼀的汽车技术法规,到⽬前,《1998年协定书》的正式缔约⽅共计31个[2]。
历史之所以选择UN/ECE/WP29来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汽车技术法规协调统⼀⼯作,其原因为:①UN/ECE/WP29成功运作《1958年协定书》,具有开展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统⼀⼯作的技术基础;②UN/ECE/WP29的⼴泛参与性,使其具有开展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统⼀⼯作的技术基础。
车辆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确保车辆安全,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车辆的技术管理和维修工作。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突出重点、全面保障的原则。
第二章车辆定期检查制度第四条车辆定期检查由车辆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检查内容包括车辆底盘、发动机、电器系统等各项技术指标。
第五条车辆定期检查周期为3个月一次,对于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检查的车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六条定期检查应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记录。
检测合格的车辆可以继续运行,不合格的车辆必须立即整改。
第三章车辆维护保养制度第七条车辆维护保养由车辆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维护保养内容包括车辆发动机、传动系统、刹车系统等各项技术维护。
第八条车辆维护保养周期为每5000公里一次,对于特殊情况需要缩短维护周期的车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九条维护保养应按照车辆厂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操作记录。
维护合格的车辆可以继续运行,不合格的车辆必须立即整改。
第四章车辆事故处理制度第十条车辆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第十一条车辆事故责任不能确定的,应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负责车辆事故的驾驶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公司的处罚。
第五章车辆技术监督制度第十三条车辆技术监督由公司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所有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车辆技术监督应定期进行,并记录下监督的结果。
对于不合格的车辆,应立即整改。
第六章车辆信息管理制度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车辆信息的全面管理和查询。
第十六条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型号、出厂日期、购买日期、车辆维修记录等相关信息,应妥善保存并定期更新。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十八条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本制度。
以上就是车辆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广大员工严格遵守,切实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公司车辆运行安全和正常。
汽车维修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维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两方面详细介绍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规定,并探讨其实施步骤。
一、法律法规1.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汽车维修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和维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2. 维修人员的资质要求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的资质有明确要求,包括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参加培训等。
3. 维修企业的资质认证和监管汽车维修企业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以确保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技术标准1. 汽车维修技术的标准化汽车维修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包括车辆维修工艺、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操作等,以确保维修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2. 车辆维修检测的标准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前的车辆检测也有相应的标准要求,包括机械性能、安全性能、排放标准等方面。
3. 零部件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汽车维修行业对零部件的标准和质量也有明确要求,包括原厂零部件和合格的替换零部件的选择和使用。
三、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实施步骤1. 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关部门应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制定和修订适应性强、操作性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 加强宣传和培训维修企业和维修人员应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遵守和实施的意识。
3. 完善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维修企业的资质认证和监管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要进行严厉处罚,以保障维修质量和顾客权益。
4.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接受广大车主和维修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不足之处。
四、对汽车维修行业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规体系,提高其适应性和操作性。
2. 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的制定密切关注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制定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技术标准。
GCC地区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及准入管理制度摘要: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该地区汽车产品需求量大,但一直依赖进口。
GCC地区内部对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的准入管理制度,并使用GSO标准作为实施管理的统一技术法规。
本文首先对GCC地区内部汽车技术法规体系进行了介绍,随后对该地区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及最新技术法规动态做出了分析。
通过对GCC地区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的阐释,尽可能为我国汽车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可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GCC;GSO;技术法规;准入管理;发展动态Automobile Technical Regulation System and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in GCC AreaYin Fengxuan, Li Wen(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Tianjin 300300)Abstract: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in the Gulf region. There is a large demand for automobile products in this region, but it has alwaysrelied on imports. The GCC region implements a unified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bile products, and uses GSO standards to implement the unified technical regulation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internal automotive technical regulation system in GCC region, then analyzes the market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test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automotive products in this region.Through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omotive technical regulation system in GCC region,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provide China's automotive product export enterprises with information that can beused for reference when dealing with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Keywords: GCC; GSO;technical regulations; acces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s引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81年5月,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欧美汽车产品监督管理制度与技术法规体系分析一套完备的汽车产品管理体系必须包括3个部分: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完整的技术法规体系和经认可的检测机构。
其中汽车技术法规体系是汽车产品管理体系的基础,是检测机构对汽车产品进行检验的依据。
汽车技术法规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两大类:(1)相关法律、法规及行政公告等,(2)依据相关法律制定的涉及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项目的强制性标准、技术要求等。
目前国际上汽车技术法规主要分三大体系:欧洲体系(EEC/EC指令和UN/ECE法规)、美国体系(FMVSS&EPA)和全球技术法规体系(GTR)。
我国现行机动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也是参照UN/ECE法规和欧盟EEC/EC指令建立的。
1 欧美汽车产品管理监督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盟和美国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汽车产品管理体系,并由一个或几个政府部门组织实施。
1.1 欧洲汽车产品管理监督制度欧盟实施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并对生产厂家的生产一致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欧盟对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的整车产品形式批准制度(WVTA)。
经欧盟成员国内的技术服务机构(如德国的TUV、荷兰的TNO、法国的UTAC、意大利的CPA等)测试确认产品满足有关的EEC/EC指令要求,并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则批准该型式的产品。
由欧盟成员国政府交通部门向生产厂颁发型式批准证书和标志,又称e标志,并通知其他欧盟成员国。
1.2 美国汽车产品管理监督制度美国汽车产品管理监督制度,分为安全节能和环保两部分,分别由联邦运输部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DOT/NHTSA)和联邦环境保护署(EPA)实施。
安全技术法规的实施采取制造厂自我认证,政府事后监督抽查的管理制度,制造厂自行进行认证试验,符合联邦汽车法规要求的,在每一辆新车上贴符合法规要求的标签,即可上市销售,不再需要其他任何检验。
自我认证试验的频率取决于厂家本身的质量控制水平和产品性能与法规要求之间的差距。
全球汽车法规体系引言:全球汽车法规体系是为了保障汽车安全、环保和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国际标准和规范。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汽车法规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以确保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法规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全球趋势等方面介绍全球汽车法规体系。
一、法规制定的背景1.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2 国际合作的需求由于汽车产业具有高度的国际化特征,各国的汽车市场和产业链紧密相连,因此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
全球汽车法规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全球汽车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2.1 安全规范安全是汽车法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全球汽车法规体系包括了对车辆结构、制动系统、照明设备、安全气囊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环境保护规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汽车法规体系也越来越注重对汽车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
各国通过制定排放标准和燃油效率要求,鼓励汽车制造商开发更环保和节能的车辆。
2.3 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是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全球汽车法规体系包括了对汽车制造过程、零部件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三、全球汽车法规体系的发展趋势3.1 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了促进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各国纷纷加入国际标准组织,参与制定全球汽车法规。
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2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全球汽车法规体系鼓励汽车制造商采用新技术,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正成为全球汽车法规体系关注的焦点。
ECE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介绍一、ECE汽车技术法规介绍1 ECE汽车技术法规及其目前的体系结构WP29(世界车辆法规论坛)目前同时运作《1958年协定书》(目前该协定书修订版的全称为《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采用统一技术法规以及采用统一条件以相互承认基于上述技术法规的批准的协定书》)和《1998年协定书》(目前该协定书全称为《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全球性技术法规协定书》),进行ECE汽车技术法规和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在ECE汽车技术法规的制修订方面,目前已正式制定颁布的ECE法规共有121项,其中针对汽车产品(M、N、O类车辆)的ECE法规95项,针对摩托车产品(L类车辆)的ECE法规21项,针对农林拖拉机产品(T类车辆)的ECE法规5项。
在针对汽车产品的95项ECE法规中,欧洲联盟的汽车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性技术指令2001/116/EC(70/156/EEC的最新修订本)中,规定58项ECE法规完全等同于相应的欧盟技术指令,即按照这些ECE法规所作的ECE 汽车零部件产品型式批准,等同于欧洲联盟整车型式批准框架中的相应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EEC/EC型式批准。
目前已颁布的121项ECE法规的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2 已颁布的121项ECE汽车技术法规目录表2 已颁布的121项ECE汽车技术法规目录。
等同;“▲”表示该ECE法规为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法规项目;“○”表示该ECE法规为农林拖拉机法规项目。
二、EEC(EC)汽车技术法规介绍1、前言欧洲联盟所制定的EEC(EC)技术指令(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技术指令,由原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制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实施后,EEC指令逐渐改称EC指令——欧洲共同体指令)是根据《罗马条约》针对国民经济中各种有关安全、环保、节能的产品而制定的,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不同,EEC(EC)技术指令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有关车辆产品的EEC(EC)技术指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ECE 汽车技术法规2010.08•2011年05月12日 15:16•来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ECE法规的制定发布组织和《1958年协定书》ECE汽车技术法规由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负责制定发布。
WP29的前身为UN/ECE/WP29(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车辆结构工作组),全称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内陆运输委员会/道路交通分委会/车辆结构工作组(UN/ECOSO/ECE/TRANS/SC.1/WP29)。
UN/ECE/WP29成立于1952年6月6日,最初成立该工作组的目的是针对车辆结构性能方面的技术要求为各国政府实施《道路交通公约》起草一些建议或推荐要求。
后来随着欧洲汽车生产和贸易的迅速发展,欧洲各国原有的汽车技术法规和认证方式阻碍了贸易的自由化和技术交流, 为此在原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四国的首倡下, 联合国ECE于1958年3月20日在日内瓦制定了《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部件并相互承认此批准的协定书》(简称为《1958年协定书》, 于1959年6月20日正式实施)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多边框架协定书, 旨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对汽车产品制修订统一的汽车技术法规(即ECE法规),并按照ECE法规开展统一的型式批准(即ECE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 以打破欧洲各国的疆界, 便利汽车贸易与技术交流。
WP29也就成了《1958年协定书》的具体执行机构,专门负责ECE法规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1958年协定书》经过50多年的成功运作,已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力,在促进汽车产品在国际范围内便利地流通能起到较为直接的作用。
目前《1958年协定书》共有48个缔约方[1],其中除了包括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许多非欧洲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突尼斯也是该协定书的缔约方。
2.ECE法规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WP29根据UN/ECE《1958年协定书》制修订ECE汽车技术法规,各缔约方又以《1958年协定书》为法律依据,对不同的汽车部件或项目(如排放、制动等)按不同的ECE法规进行汽车产品型式批准。
第一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分为两节。
第一节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介绍了职业和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和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及其社会性,以及机动车维修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相信的阐述。
要求学员了解职业和道德的概念,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和标准,熟悉机动车维修职业的义务和良心、机动车维修职业信誉和尊严、机动车维修职业责任和情感等机动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性;掌握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的内涵;掌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等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机动车维修行业行为规范公约,逐条讲述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制定的《全国汽车行业行为规范公约》,同时抓住当前机动车维修行业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建立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单独阐述。
要求学院掌握八条行规行约的具体内容,熟悉掌握行规行约中对“守法经营,接受监督”、“诚信为本,公平竞争”、“尊重客户,热忱服务”、“弘扬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规范操作,保证质量”、“文明生产,保护环境”、“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科技兴业,开拓创新”的具体要求,思考如何守法经营,建立行业诚信机制;如何做到热忱服务,建设精神文明;如何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修车质量,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如何加强自我管理,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机动车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深刻理解建立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的必要性,了解如何建立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
复习参考题1、什么叫职业道德?2、讲述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和标准。
3、简述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范畴涵盖的主要方面。
4、机动车维修的职业的义务是什么。
5、机动车维修职业道德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7、诚实守信对于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8、完整叙述《全国机动车维修行业行为规范公约》具体要求。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辆技术管理,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促进行业发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辆技术检验机构、车辆技术维修企业、车辆管理单位等,涉及车辆技术管理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标准。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管理为先”的原则,不断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四条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制定管理措施,推动车辆技术管理标准落实。
第五条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技术标准,确保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第二章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第六条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机动车辆技术检验和评定制度、车辆技术维修管理制度、车辆保养管理制度、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车辆技术信息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机动车辆技术检验和评定制度应当明确机动车辆技术检验的内容、标准、程序、责任等,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第八条车辆技术维修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车辆技术维修的标准、工艺、程序、责任等,确保车辆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第九条车辆保养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车辆保养的周期、内容、方法、人员等,保证车辆良好运行状态。
第十条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保存、利用等规定,确保车辆技术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一条车辆技术信息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车辆技术信息的采集、录入、查询、利用等规定,保证车辆技术信息的有效利用。
第三章车辆技术管理责任第十二条相关单位应当明确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包括车辆技术负责人、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车辆技术维修人员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第十三条车辆技术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全面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确保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四条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车辆技术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资质和职业道德,严格按照维修标准和要求,保证车辆技术维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