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全章检测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38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用手按住拨动后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原因是( )A. 将声音吸收了B. 手不能传播声音C. 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D. 声音无法向外传播了2.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下列对该实验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实验时用“土电话”听到的比通过空气听到的声音效果好些C.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D. 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3. “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走出太空舱后,与舱内其他宇航员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然能够听到自己演奏的创作曲子,他是利用( )A. 双耳效应B. 骨传导C. 次声波D. 回声定位5. 给保温瓶灌开水时,凭经验可边听声音边控制灌水的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快要灌满时音调高B. 快要灌满时音调低C. 音调始终一样高D. 以上说法都不对6.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A. 大象没有发出声波,是根据感觉、眼神进行交流B.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超声波,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C.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波,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D. 人的听觉有问题7.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
物理人教版(2024)8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专题卷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的全部任务。
如题图所示,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A.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B.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太慢C.太空中航天员声音响度太小D.太空中航天员声音音调太低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A.水花溅起能使音叉发声B.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真空不能传声4.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以下关于爆竹声说法错误的是( )A.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B.爆竹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爆竹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爆竹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5.学校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九(1)班的同学们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多么响亮”是指( )A.音色好B.响度大C.音调高D.频率高6.在如图所示的小实验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轻重拨动钢尺B.发声音叉弹开小球C.塑料片快慢划梳子D.真空罩中的手机7.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就越高。
则鼓皮绷紧时比不绷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8.吹奏“鸟笛”时,能发出鸟叫声,这主要是模仿鸟叫声的( )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9.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如图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
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A.发出声音响度比十三号弦大B.在空气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小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D.频率为220Hz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纵轴数值的单位相同,横轴中1ms=10-3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比甲的响度大B.甲的音调比乙低C.甲比丙的频率小D.甲、丙的音色相同二、多选题(本题共2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物理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以下哪些媒质?A. 空气B. 水C. 固体D. 以上都是2. 声波是一种由______传播的波动。
A. 进行挤压的分子B. 空气中的空洞C. 等间距排列的分子D. 水分子形成的波3. 音速的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音源的大小B. 音源的频率C. 介质类型D. 天气情况4.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音量大小B. 音调高低C. 音源距离D. 音源的频率5. 下面哪个不是声音的基本特征?A. 响度B. 音调C. 音速D. 回声二、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共振现象,并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振现象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频率与其自身固有频率相近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音乐乐器中的共鸣箱利用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桥梁为了防止被风吹倒,都需要考虑共振频率等因素,以避免共振导致倒塌。
2. 简述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而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类似于连锁反应的传播。
当空气分子振动时,它们会传递振动能量,形成了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3. 请解释噪音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几个常见的噪音形式。
噪音是指那些令人不舒服或影响正常工作、休息的声音。
噪音可以由各种来源产生,比如机械设备的摩擦、交通工具的行驶、工业活动、音乐等。
常见的噪音形式包括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机械噪音、人声噪音等。
三、计算题1. 一束声音从发送器传播到接收器的距离为50米,如果声音频率为500Hz,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标准温度下约为340m/s,因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时间 = 距离 / 速度= 50m / 340m/s ≈ 0.147秒2. 一个音量为80分贝的声源与另一个音量为60分贝的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求两个声源合成后的总响度。
分贝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的计算公式为:声音强度分贝数 = 10×log10(声音强度相对值)其中,声音强度相对值可根据音量计算公式换算得出。
初二物理声现象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以上都可以答案:D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什么有关? A. 温度 B. 材质 C. 发出声音的物体 D. 距离答案:A3.下列哪个是机械振动? A. 电磁振动 B. 光振动 C. 地震波 D. 以上都不是答案:C4.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什么属性? A. 音调 B. 音量 C. 声音的清晰度 D. 声音的抑扬顿挫答案:A5.下列哪种物体会导致声音的回音? A. 木质板 B. 石头墙 C. 玻璃 D. 软布料答案:B6.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声音的强度? A. 音量 B. 电压 C. 频率 D. 声压级答案:D7.下列哪个描述声音的单位和量纲是正确的? A. 音速,m/s B. 音量,Hz C. 强度,kW D. 音调,db 答案:A8.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A. 音量 B. 音调 C. 声压级 D. 声波频率答案:D9.下列哪个是可以通过人耳来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A. 0-20 Hz B. 20-2000 Hz C. 2000-20000 Hz D. 20-20000 Hz 答案:D10.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导致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A. 空气 B. 水 C. 铁 D. 银答案:A二、填空题1.声波是通过介质中的__振动__或__聚合__作用来传播的。
2.__音速__指的是音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3.温度高,__声音__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快。
4.若两个声音的__频率__相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音调。
5.声音的强弱取决于__声音的强度__。
三、简答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或震动,从而产生机械波在空气中传递,让人的耳朵感受到的。
2.什么是声波?答:声波是由声源产生,通过介质中的机械波的形式传播,是一种机械波。
3.如何测量声音的音量和强度?答:音量可以用分贝计测量,强度可以用声压级来测量。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班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一、选择〔答案填在反面的表格内,2*15=30〕1.〔2021益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1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3.〔2021襄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4.〔2021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5.〔2021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6.〔2021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列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7.〔2021福建福州〕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局部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8.〔2021江西〕如图6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9.(2021江苏泰州)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l08m/s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0.〔2021遵义〕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2021四川眉)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340m/s12.〔2021湖北恩施州〕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13.〔2021湖北武汉〕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14.〔2021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5.(2021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二、填空〔2*20=40〕16. 〔2021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声现象》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能传声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D.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3.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A.B.C.D.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
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 B.超声波清洗钟表C.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D.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5.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传递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技进步无关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 7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7.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8.下列关于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发声体振动越快响度越大B.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C.潜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的说话声,是由于固体可以传声D.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熟悉歌手的声音9.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二、多选题10.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
第二章声现象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一、选择题1.据悉,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A.电磁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成为声源B.隔声、吸声和消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D.空气传声是空气形成的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3.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4.在月球的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不发出声音B.陨石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D.原因不明5.“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6.如图所示,拨动尺子伸出桌面的一端,可以听到尺子发出声音。
仅使用图示的器材,并进行适当的操作,无法探究的问题是()A.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B.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D.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7.某中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陶笛兴趣课上,小芳用相同的力吹陶笛(如图所示),手堵住不同的小孔,听到陶笛发出的声音不同。
根据这一现象,她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陶笛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B.陶笛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小孔之间有什么关系C.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D.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8.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
第一章声现象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5分,共24分)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句诗包含的声学知识有:声音的传播需要;可以传声。
2、声速与有关,除此之外,在同种介质中,声速受影响。
3、声音的三种特性中,由振幅决定的是,音调由决定。
4、骨传声的实质是传声;固体传声速度最(快,慢),效果也最好。
5、舞台上的男低音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是一位女高音,则二者比较:响度大的是;音调高的是。
6、噪声等级的单位是,举一个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例子,如:。
7、回声定位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此外,声音还可以传递。
8、吹笛子是靠振动发声的,而且空气柱越短,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低)。
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为了装饰2、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3、向水面某一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人、鱼和鸟,三者中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鱼C鸟D同时听到4、二胡演奏员上台前调节二胡上的旋钮,他是在调节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有5、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会发生变化B音色会发生变化C频率会发生变化D响度会发生变化6、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装置D高架桥两侧建的透明板墙7、下列现象与超声波有关的是:①探伤②加工部件③预测地震④声呐⑤遥测核爆炸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8、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熟可以用手敲敲看B利用超声波除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用超声波洗牙9、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不同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全错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声速340m/s,而且不会发生改变B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来C频率决定音调高低D噪声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三、计算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1、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结果记录的结果为12.79s,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假设运动员跑的速度不变,他全程的速度是多大?(声速取340m/s)2、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山崖,汽车以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则鸣笛时,车离山崖多远?声速取340m/s。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2.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
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向水面某点扔一块石头,和这点距离相等的岸边的人、鸟和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A.人B.鸟C.鱼D.同时4.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A.振动幅度比乙大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6.现代生活里,有的人爱养狗,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驱狗器的开关,狗好像感觉到了巨大的刺激而躲开,旁边的人却什么也没听见。
这是因为驱狗器()A.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发出的声波只会向着狗传播C.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发出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感受范围7.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具有相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8.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不断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9.古道西风、胡人乐舞。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的媒介是:A. 空气B. 水C. 金属D. 真空2. 下列动物中,哪个动物听觉最灵敏?A. 狗B. 猫C. 鹰D. 黄鼠狼3. 声音的基本特征是:A. 高低音B. 响度C. 音色D. 频率4. 下列声音中,属于嗓音的是:A. 铃声B. 鸟鸣C. 歌唱D. 水流声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A. 相同的B. 高温下快,低温下慢C. 固体最快,液体中等,气体最慢D. 液体最快,固体中等,气体最慢6. 声音波动的方向与声源的方向相同,这属于:A. 同向传播B. 反向传播C. 反射传播D. 折射传播7. 下面哪个现象与声音传播没有关系?A. 共鸣B. 回声C. 隔音D. 声纹8.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 钟摆的摆动声音B. 小鸟啼叫声音C. 交通车辆噪音D. 海浪拍岸声音9. 下列器材中可用于放大声音的是:A. 电视机B. 放大镜C. 喇叭D. 手机10. 下列现象中,与共振无关的是:A. 管乐器发出的声音B. 摇铃响声C. 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D. 喷泉水柱跳动的声音二、填空题1. 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2. 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3. 音色由________组成。
4.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
5. 当声音从一种媒介传播到另一种媒介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
6. 回声是由________引发的。
7. 噪声可以对人体的听觉造成________。
8. 唇膏盒可以当作共鸣器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
9. 放大声音的器材被称为________。
10. 要使一个正方形铁片发出声音,应该向其施加__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共鸣?请举例说明。
2. 音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解释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之间的区别。
4. 请解释什么是回声,并说明它产生的原因。
5. 提供一种方法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2.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
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和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4.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所示,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D.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直接传播到地球的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B.弹吉他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D.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6.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或雄浑有力,或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C.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时,声音的音色不断改变D.老师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2.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
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
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A.B.C.D.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鼓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B.1.65mC.0.85mD.0.80m7.《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2.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5.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6.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10.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声现象
一. 填空题(共26分)
1.为了解开物理之谜,在探究物理现象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勤于______________ ,
勤于__________ ;②勤于___________ ,重在 ___________ ;③联系__________ ,联系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_____ ,拨动的琴弦发声靠的是琴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发声时
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______________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声音不能在________ 中传播•
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
琴键,发出声音的 _______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
的________ 不同.
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
产生很大的_______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 •
6.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
其组织传给_______ ,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7•下面各种情形都无法听到声音,其原因有: A.振动频率过低;B.没有介质传播;C.能
量太小•请将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太阳表面的巨大的太阳风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的朋友的悄悄话_________ ;振动的
手________________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 dB.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 / 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 .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
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
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 .大声呼救
B .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 .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 ,但不会影响健康
D. 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 增强音色
6.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声音的 (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
7.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 错误的是
( )
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
沿土地传播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
钢、水、空气 空气、水、钢
9•同学们在教室中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这是因为( )
A .老师讲话声音小
B •教室内不能发生声的反射
C .回声和原声传到同学耳朵的时间差小于 0.1 s
D .老师讲话声音洪亮 10.
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
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预报海啸、台风
11.
下面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2次的速度上下振动;乙:蝙蝠飞翔时
产生频率为每秒100 000次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为频率每秒 258次的音叉,对上述三种
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 只有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 只有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12.
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发声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
D.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13.
用箫和提琴同时演奏一支乐曲,一听声音就能区分是箫声还是琴声,这是因为箫声 和提琴声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 ,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咼声音的音调
B. 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入耳 8.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 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
C.水、空气、钢
D.
A.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4.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做成有许多针状小孔(像蜂窝似的小孔),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潢礼堂,美观好看
15.马戏团的训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措施是()
A.给狗喂食
B.以手示意
C.用灯泡指示
D.用超声波
三•实验题(18分)
1.(10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
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
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
下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
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计算题(共14分)
1 •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 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 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C)
2•甲的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是40dB,频率为900Hz,则:
(1)哪一个音调比较高?
(2)哪一个声音传得较远?
(3)若二人同时同地向街对面的丙喊话,哪一个人的声音可先传到!
五•创新题(共12分)
1.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假如声速变为和光速一样大,或变为生活
0.1m/ s,我们的
有什么变化?请分别写出2个合理的场景.
2.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 对方能否
听到?为什么?如果要想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章检测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观察、动手、思考、理解、实际、社会;
2.振动、振动、鼓面停止振动;
3.液体、固体、真空;4•响度、音调、音色;5.噪声、能量;6.鼓膜、听觉神经、听觉
神经;7.B、C、A ;8.90、70、50
二. 选择题
1. A
2.C
3.B
4.D
5.B
6.C
7.C
8.B
9.C 10.D 11.D 12.C 13.A 14.A 15.D
三. 实验题
1.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内部疏松、表面不平;
2.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和丁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声源振动、丙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四. 计算题
1.680 m/s
2. (1)乙(2 )甲(3)同时传到
五. 创新题
1.(1)如果声速等于光速: A.人们看见闪电的同时也听见雷声;B.人们无法用声呐探测海的深度(2)如果声速为0.1 m/s : A.听老师讲课时,后排的同学看到老师说话的口型
与声音不一致;B.下课铃响后几分钟,离铃较远的班级才听到铃声。
2.太空中是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所以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可以用无线电话交谈,或者把两人的头盔碰到一起再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