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20.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知识点)(一)探究的基本过程:特别关注:1.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2.对照组:自然状态下不对实验变量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3.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实验变量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阅读资料,并分析P10“巴斯德实验”:1、讨论巴斯德的探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他做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为什么要设置A、B两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此可见,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分为几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讨论:(1)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讨论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
7、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__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__ 。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2、指导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重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难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重难点突破:课件教具准备: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要求读教材P10-P13,包括课本上的图、实验活动,用红笔勾画出关键词语。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大家都知道,你知道吗?肉汤防止久了会变酸,是搞的恶作剧。
2. 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为这一争论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国的学家。
3.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做出的假设是。
5.曲頚瓶妙在 ___________________ 。
6.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是。
7.8.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得出的结论。
9.生物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 ___ 和____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_______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10.科学探究的方法有等,但常常是并用。
【当堂达标】1.某校生物小组向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是()A 、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2.巴斯德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A、烧瓶的直口和曲颈瓶的开口的B、空气C、有无微生物进入D、温度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A、低温和干燥B、地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地温和室温A瓶B瓶肉汤煮沸煮沸时间3天3天瓶口直頚瓶曲頚瓶结果4.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5..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做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做出新的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6.科学家从对大量不同化石的研究中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采用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比较法7.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3.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能自主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巴斯德实验的教学录像片断;巴斯德的生平录像片断;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屏幕出示一碗羊肉汤,请学生用各种感官来辨认肉汤或者观察肉汤后,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并设想一下放置几天之后的情况。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高见: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方法进行积极的评价,并追问:试着回忆一下其中有哪些十分重要的环节?4.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严谨,教师要多鼓励。
科学探究的方法能使我们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帮我们解决生物学上的疑难问题;那么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过程显现(一)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筛选:提倡学生就肉汤的特征提出问题,并确认其中较有研究价值的。
说出筛选问题的理由。
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问题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以后对生活的关注。
假设的确定(二)作出假设让学生分组,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做出大胆的猜测,并且可以在多种设想的结果中,选择一种设计。
如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物质落在肉汤上形成的等。
(三)制定计划1.方案设计的优劣往往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能否解决,因此实验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方面:(1)实验中用到了什么原理?(2)试验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写出试验步骤。
(3)实验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4)实验中遇到意外的事故如何处理?(5)试验过程中小组人员的分工如何?教师可以作为资源的提供者,提前在屏幕上打出很多实验仪器的实物照片,供学生选择。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习题一、选择题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3、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进行实验4、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5、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D、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二、问答题6、1747年,有位科学家将1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其中2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其他10人不给橘子和柠檬。
结果,进食橘子和柠檬的2个人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两人都恢复了健康,另外10人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后来,科学家从柠檬汁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取名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1)你认为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哪种研究方法?(2)你能用一句话表述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A5、C二、问答题6、(1)实验法。
(2)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3、描述生物学探究常采用的方法。
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二、重点: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三、难点: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巴斯德实验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自于空气呢?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巴斯德设计的巧妙处:曲颈瓶弯曲的瓶颈能使外界空气进入,而其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主要看题干中指出的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设置对照和控制单一变量是制订探究计划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设置对照时一般使研究对象保持自然状态的就是对照组,对它施以环境条件改变的为实验组。
选择变量则是取题干中要研究对研究对象如何施以影响的因素为变量。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注意:观察法要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
练习:1、科学探究的一般顺序是()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演示实验C.对照实验D.独立实验3.2013年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A.模拟实验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②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③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2.能力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探究生物实验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体会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总结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以分析、讨论、总结、模仿为主。
通过对“巴斯德实验”过程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模仿“巴斯德实验”的过程,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课件;学生每小组一瓶豆浆计有什么作用?(3)实验中设置瓶的作用是什么?(4)巴斯德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设计: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体验生物探究方法包括哪些?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一杯喝剩的豆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2019·贵州贵阳)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2.(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下列实验不需要作出假设的是()①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③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④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⑥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认识叶的结构A.①④⑤B.③⑤⑥C.②⑤⑥D.②④⑥3.(2019·德州)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施怀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表达交流4.(2019·四川内江)如图为巴斯德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a瓶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烧瓶的瓶颈不同C.将a、b两个烧瓶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D.该实验巴斯德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5.(2019A.25℃、干燥土壤 B.25℃、湿润土壤 C.10℃、干燥土壤 D.30℃、湿润土壤6.(2019·河北保定)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B.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C.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7.(2019·甘肃定西、平凉)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王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A.都应适量浇水C.都应放在0℃的环境中D.都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8.(2019·四川绵阳)小王想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他设计了对照实验:甲组落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暴露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