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 格式:ppt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76
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 动物和植物的互相依赖 C. 植物间的竞争关系 D. 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答案: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下面哪种生态类型被称为“水域生态系统”? A. 草原 B. 沙漠 C. 河流 D.森林答案:C. 河流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什么? A. 从植物转移到动物 B. 从食物链的下层到上层 C. 从阳光到植物再到消费者 D. 从消费者到分解者答案:C. 从阳光到植物再到消费者二、填空题1.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数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生态位2.一段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只有约________被高级消费者所利用。
答案:10%三、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种群密度与生态位宽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个体数量的密度,它会影响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影响生态位宽度。
种群密度较高时,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导致资源利用的增加和生态位宽度的减少;种群密度较低时,资源利用会减少,生态位宽度会增加。
2.解释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答案: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物种多样性还可以促进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平衡,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此外,物种多样性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四、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平衡答案:生态系统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能够得到保持和维持。
2.生物多样性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域或整个地球上,各类生物及其遗传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
以上为基础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
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的变化由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的情况。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自读教材·夯基础]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整个过程。
2.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能。
(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3)传递途径:太阳能→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4)过程分析(以第一营养级为例):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及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别是指哪一部分?提示: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结合教材P95图4-8思考:(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会有哪些去向?提示: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指其流向分解者的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
3.整个生态系统中能量会因散失而减少,它主要是指哪个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散失?提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跟随名师·解疑难]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4)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尝试应用模型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生态金字塔,表征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2.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归纳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观、能量观与系统观。
3.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对其合理改造,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在参与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择性必修2《种群与环境》中第3章第2节的内容,需1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
由于本节课在八年级下册中已经有所学习,故内容较容易掌握,但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难度。
本节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第4章种群与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同时与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一定联系,又直接与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问题探讨。
教师: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提问: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选择A。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现代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基础。
生态系统是生物、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构成的复杂组合体,其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部分。
一、能量流动能量在生物圈中的流动是一种级联式的传递过程,从太阳光到植物,再到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利用太阳光,将它们转化为可用的化学能,并在食物链中传递能量。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热损失。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存在一个层级结构,即食物链。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食肉者和分解腐生物组成的。
以一个典型的食物链为例,太阳能-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分解腐生物,能量从最基层的生产者,即植物,通过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最终被转化为分解生物的有机肥料。
由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只要太阳光不停止,生物系统就将没有能量消失的问题。
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指不同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和交换。
物质循环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其中包含了氮、碳、水、氧和矿物质等元素的循环过程。
氮循环是典型的物质循环模式之一。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
氮元素通过固氮作用由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通过植物吸收的氨或硝酸盐,然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将氮循环到其他生物中。
随着物质循环的推进,氮又会被释放回土壤,进入生物体或重新被氧化成氮气。
另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是碳循环。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大循环系统之一,包括光合作用、呼吸、分解和燃烧等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这是生物体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有机物。
有机物通过消费者食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或通过分解和燃烧被释放成二氧化碳。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命重要的过程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总结生态学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进程生态系统的单向流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一、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进程二、输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了能量的输入三、总值: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总能量四、进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散失的是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方框大小、箭头大小的含义(一)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后的四个去向呼吸散失①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残落物、尸体③自身贮存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④五、特点(一)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生物都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份热能(二)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份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传递效率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能量金字塔始终为正金字塔,都遵循10%~20%传递效率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可能为正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上下营养级之间无固定数量关系。
六、研究意义:帮忙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份。
3题图【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A.0.05%B.0.5%C.0.25% D.0.025%2.在一条食物链中,低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A.②③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形,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是Kcal/m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取得更少的能量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衍的总能量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数来自太阳能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给就无法维持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6.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A.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B.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D.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7.在必然的时刻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数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数分解者取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 B.a>b+c C.a<b+c D.a>b=c8.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三级消费者所取得的能量为A.0.1%B.1%C.0.8% D.8%9.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917基础生态学考研题库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包括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研的同学们需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基础生态学的考研题目,供同学们复习和练习。
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植物学B. 动物学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微生物学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位的概念?A. 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哪项?A. 生物多样性B. 能量流动C. 物种丰富度D. 生物群落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_部分。
5.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垂直结构。
6. 物种多样性指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三、简答题7. 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8. 解释什么是生态平衡以及它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9.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保护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某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请分析其生态学原理,并提出恢复草场生态的策略。
答案:1. C2. B3. B4. 非生物5. 水平结构、时间结构6.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7.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且不能循环。
8.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保证生物多样性。
9.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恢复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等。
10. 草场退化的生态学原理包括过度放牧导致的植物群落结构破坏、土壤退化等。
恢复策略可能包括限制放牧、种植耐牧植物、土壤改良等。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 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
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
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 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
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3)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出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什么?讲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环境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人类活动D. 土壤3. 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什么?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分布D.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4. 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5.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对吗?A. 对B. 错6.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和物质的平衡状态7.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生产B. 清洁空气C. 疾病控制D. 所有以上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占用的空间B.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留下的痕迹C. 一个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的消费量9.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地理分布的多样性D. 生物遗传特征的多样性10. 什么是入侵物种?A. 原生于某个生态系统的物种B. 被引入到新生态系统的物种C.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迅速增长的物种D. 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种答案:1-5 B D B D B6-10 D D A D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多样性?A. 气候B. 土壤C. 人类活动D. 物种的繁殖能力12.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A. 负反馈B. 正反馈C. 竞争D. 捕食13.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生产性服务B. 调节性服务C. 文化性服务D. 支持性服务14. 什么是生态恢复?A.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过程B.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 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 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15. 以下哪些是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答案: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