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53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及其防治李波概述身体运动,有时会使人体产生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破坏,从而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或产生运动性疾病。
本节主要讲授运动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及其处理办法。
主要讲述内容一肌肉酸痛二过度疲劳三肌肉痉挛四运动中腹痛五低血糖症六运动性贫血七运动性晕厥八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九极点一、肌肉酸痛原因: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所致。
处理1、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对酸痛的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张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3、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使血液循环,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缓解痉挛。
4、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的修复和缓解。
(三) 预防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情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
2、锻炼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炼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运动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
4、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防止肌纤维痉挛。
二、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是指在工作或运动之后,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
它是一种由于连续疲劳积累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一)原因1、生活无规律,为应付繁重课程或考试而休息不足。
2、病后身体尚未恢复,过早为补课而加班或参加某些比赛过分强化训练。
3、参加某些劳动或活动之后,疲劳尚未清除,体力尚未恢复便参加大运动量训练。
4、训练不当,见于部分赛前训练,因时间紧任务重,训练缺乏渐进和系统性,运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单打一的训练。
5、短期内参加过多的比赛,休息不足。
(二)表现第一阶段:感觉异常阶段。
自觉疲劳,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学习效率差,对训练不感兴趣,有厌倦情绪,成绩停滞。
第二阶段:体重下降,脉搏较快,心脏机能实验有良反应,易疲劳,恢复慢,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成绩下降。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摘要】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性疾病是难免的。
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特殊性,结合运动性疾病一般的处理原则和多年的户外实践经验。
对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肌肉酸痛等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实践;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处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
特别是突发的运动性疾病,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高校有近160所,基本上每所高校会把参加上课的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精髓是野外实践教学,所有的一切课内教学与研究都是直接或间接为野外实践教学服务,而野外实践中的师生安全保障是关系这一课程顺利开展与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安全无法保障,一切将无从谈起。
笔者根据十余年带领学生在野外生产生活训练实践的经历,突发运动性疾病这方面的事情有的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主要从刚出发时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这四种野外实践过程中常出现的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处理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
以便各位同行和野外爱好者相互交流和学习,克服各种障碍,让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门课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运动,运动虽然对身体有益,但长期且过量的运动可以导致多种运动疾病。
既然我们不想让运动成为自己的噩梦,了解常见的运动疾病和防治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常见的运动疾病,尤其在爱好运动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受力过度。
肌肉拉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有时出现瘀血。
而肌肉拉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冰敷、止痛药和物理治疗等。
二、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在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着、弯腰、举重的情况下造成腰部疼痛的现象。
慢性腰肌劳损的表现为背部及脊柱的疼痛、僵硬和肌肉疲劳。
预防腰肌劳损和缓解腰部疼痛的方法包括:改善体位、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增加锻炼强度并注意适时休息。
三、膝关节疼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疼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度、膝关节受伤等问题。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主要方法包括:休息、局部物理治疗、穿戴护具以及手术等。
四、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综合性疾病,病因复杂,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期悬而未决的肩关节和肩部周围肌肉痛引起的。
肩周炎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肩部僵硬、运动受限等。
治疗肩周炎可采用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
五、运动性哮喘在激烈的运动之后,部分运动爱好者可能会出现运动性哮喘的症状。
运动性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服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灵敏度调节剂、饮食调整及增加气管支气管比较安全的运动等。
总之,无论是在专业的运动场所还是在家庭自我锻炼中进行运动,我们必须注意保护自己,预防和应对运动疾病。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适度运动,万不可因运动而招致疾病。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运动爱好者更好的了解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大学生因其体质差而导致运动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低血糖、运动性腹疼、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哮喘等疾病。
一、低血糖症(一)症状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机体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2.7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第二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二)急救措施1、静卧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
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三)预防措施与饮食疗法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近年来,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也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的滞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多,这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参加体育运动强度与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运动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体育运动不适应或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机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或者受到限制的一种内在状态,引起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是机体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在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一、运动性疾病的产生的原因及预防(一)运动性疾病产生的原因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2、机体处于病理状态。
3、饮食过多或饥饿状态下运动。
4、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情绪焦虑。
5、身体素质较差及运动不合理。
6、营养素补充方法不合理。
7、运动环境不适合。
(二)运动性疾病预防1、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
2、加强运动性疾病的知识教育和宣传。
3、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根据体育锻炼原则,科学合理的运动。
5、根据运动环境卫生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场地。
6、遵守体育锻炼的饮食卫生原则。
7、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的饮水。
二、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一)运动性晕厥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时知觉丧失现象,叫做运动性晕厥。
1、征象及原因(1)征象: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晕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2)原因: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集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也和剧烈运动后的低血糖有关。
2、处理及预防(1)处理: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予氨水闻嗅。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害和预防方法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伤害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体育运动伤害,探讨其预防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享受体育锻炼并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扭伤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脚踝、膝盖和手腕等关节部位。
为了预防扭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热身: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旋转脚踝、膝盖屈伸等,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减少受伤的风险。
2.佩戴保护装备:对于高风险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戴上适合的护具,如脚踝支撑、膝盖护具等,可以有效减少扭伤的发生。
二、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尤其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更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肌肉拉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在开始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先进行适当的准备运动,逐渐将肌肉和身体调整到适应运动的状态,减少拉伤的风险。
2.做好肌肉拉伸:进行恰当的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受伤的概率。
但是要注意拉伸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反效果。
三、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疾病,但体育运动中的剧烈冲击和运动过度也可能导致关节炎的发展加快。
下面是预防关节炎的方法:1.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对于关节受损或已经有关节炎的人来说,选择低冲击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可以减轻关节的负荷,减少疼痛和损伤的风险。
2.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不要过度运动,特别是在已经有关节问题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给关节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问题,常见于高冲击力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核心肌群:通过锻炼核心肌群,如腹肌、腰背肌等,可以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2.正确运动姿势:在进行高冲击运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避免过度扭转腰部和猛烈撞击,降低腰椎间盘受损的可能性。
运动中常见的疾病与防治【摘要】运动中遭受疾病是经常发生之事。
本文阐述了抽筋、晕厥、低血糖及中暑四种运动中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运动;疾病;防治;抽筋;晕厥;低血糖;中暑一、抽筋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局部疼痛、发硬叫做抽筋。
抽筋的常见原因是突然寒冷的刺激(如冷水、冷空气等)和大量排汗后体内缺乏盐分。
此外身体过于疲劳、临场紧张和动作不协调等等也会造成抽筋。
在运动中较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和脚趾。
解除抽筋的方法,主要是牵引抽筋的肌肉,使它伸长和松弛。
例如,小腿肚抽筋和脚趾向下抽筋时,可将抽筋腿的膝关节伸直,用力将脚掌和脚趾向上扳,即可使抽筋缓解。
如果效果不行,小腿肚抽筋还可用手指重按承山穴;脚趾向下抽筋露马脚重按涌泉穴,然后对小腿后面做自下而上的快速重推摩,全手揉捏和轻拍,以帮其缓解。
缓解后再轻推、缓慢揉捏一会,并注意保暖。
如果游泳时发生腿肚或脚趾抽筋,就应立即用两手和没有抽筋的脚仰游回岸,或先吸一口气,仰浮于水面呼救,切不可慌张,以免发生溺水。
为了预防抽筋,夏季锻炼应适当饮用淡盐水;冬季锻炼要注意和做好准备活动,在水中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当有寒战或疲劳感觉时应及时出水。
二、晕厥由于脑部突然缺血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推动知觉的状态称晕厥。
在长时间站立、下蹲过久骤然起立、精神过于激动或带病参加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晕厥。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赛跑后,如果立即站立不动,由于下肢的毛细血管和静脉推动了肌肉时对它的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策略关系,大量的血液积聚在下肢舒张的血管中回心血量减少,心办理出血量也会减少,从而使脑部突然缺血,引起晕厥。
这种晕厥叫做“策略性休克”。
轻度的晕厥,一般在昏倒片刻脑贫血消除后,知觉即可恢复,清醒过来,但醒后仍有头昏现象。
对较重的晕厥都急救时,应使其平卧,头部放低,不用枕头,足部略高,松解衣领,注意保暖,用热毛巾擦脸,自小腿向大腿做重推摩各全身揉捏。
如不清醒,可针刺或锃用拇指掐按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位,或给其闻嗅氨水,促其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