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配合
- 格式:docx
- 大小:13.94 KB
- 文档页数:2
STORZt 间孔镜技术操作步骤岳梦楠概念德国STORZ 的TESSYS 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 ) ”技术。
使用由德国STORZ 公司专利的、 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 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 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
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 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 STORZ 虫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 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美国 ellman 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 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 Trigger-Flex 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 封闭破损的纤维环。
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可以根 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 1 小时,病人在手 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
手术可以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STORZ 隹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
TESSYS 椎间孔镜技术原理图示用椎间孔镜和相应配套器械在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髓核手术入路侧面观 手术前 L5-S1 左侧尾端手术前 L3-L4 外侧向椎间盘突 出 标准配置器械和设备椎间孔镜STORZ 提供两个系列的椎间孔镜。
一个是独特设计的专门配合其光电 一体机的椎间孔镜,另一个是可以与其它光源和摄像系统兼容的椎间 孔镜。
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最大可以达到 mm 。
手术器械STORZ 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手术器械。
既可以实施椎间孔镜下手术,也 可以实施经皮穿刺手术。
环钻STORZ 专门为扩大椎间孔设计的环钻可以安全有效地扩大椎间孔,不 会损伤到神经和其它软组织。
射频机 :脊柱外科专用的 Ellman(Elliquence) MHz 双频射频机。
专门为髓核 消融和纤维环收缩设计的两档双极功能 (双极消融和加力双极消融) 专利的独特设计的可伸缩、可弯曲双极射频电极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 工作腔达到工作部位,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改变工作方向。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075000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认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1]。
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切口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经皮椎间孔镜下的脊柱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院于2016年10月至12月,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
年龄42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7位患者均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颈髓受压。
7例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1.2手术方法待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再次核查患者信息无误,将患者摆置为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常规消毒、铺巾、贴膜;C臂透视下定位,自颈后正中线相应椎间隙水平患侧旁开1 cm做长约8 mm切口,切开皮肤;置入Joimax工作管道及椎间孔内窥镜,常温3L袋等渗液通过工作管道持续灌注,内窥镜下直视下找到病变椎间盘间隙;先用射频电极给视野中软组织止血,工作管道进入椎板间隙后方,用磨钻磨除部分上下椎板及少许关节突以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建立骨窗隧道,再用蓝钳咬除部分黄韧带,进入椎管;用蓝钳清除硬膜外脂肪组并用射频电极止血暴露颈椎硬膜囊和神经根,见椎间盘在神经根腋下部位突出明显,卡压神经根,交替使用抓钳,蓝钳取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使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完全清除,再次探查,见神经根松解良好。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及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其手术方法很多,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兴起微创手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不但损伤小、出血少,且具有不改变脊椎的正常结构,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的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手术护理配合1 术前准备1. 1 患者准备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及术中的配合要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先行俯卧位的体位练习,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1. 2 手术室和仪器的准备将手术安排在有铅墙的百级净化手术间内,选择可以X线透视的床并备好C臂机。
术前一天需检查椎间孔镜系统是否处于功能良好状态,主要检查包括影像像系统摄像机,光源,医用液晶监视器及双极射频,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专用的手术器械,内有:镜头、塑料帽、定位针、穿刺针、针芯、环钻、套管、玻璃刀、连接配件、9号针头、铁锤、扳手等。
其中线路及两盒椎间孔镜器械均需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并备好布类手术衣及常用物品:手术薄膜4张、11号刀片、C臂机保护套、百特冲洗管、吸引器、1 ml、5 ml、50 ml注射器、手套、快薇乔、3000 ml生理盐水,常用药品:2%利多卡因2支, 0.9%生理盐水10 ml,亚甲蓝注射液、地塞米松、弥可保。
2 术中配合手术当日提前30 min开启空调净化系统,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认真核对相关信息资料,开放静脉通路;硬膜外麻醉后,患者摆俯卧位,侧入路拍侧位片摆于有腰桥的弓型架上,尽量使椎板间隙打开;后入路患者需拍正位片,故需摆在可透视的床并用专用软垫,将胸部髋部垫高10 cm并使腹部悬空。
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病变椎体的体表定位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切口四周用手术贴膜做好防水保护,台上护士清点好器械并将器械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好,与巡回护士共同连接好摄像系统、射频电极、进出水管后,巡回护士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并调节光源亮度。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对56例手术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术前进行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访视患者,了解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选派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
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表现,效果满意。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椎间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83-02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凭借其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可早期下地活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1],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
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15~76岁,平均43岁,临床表现为腰部或患侧下肢持续放射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MRI及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椎管无明显狭窄。
1.2 手术方法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取俯卧位,选择后外侧入路,在C臂X光机透视下引导进针,沿导丝插入锥形扩张管,逐级扩张,再沿锥形扩张管置入工作套管,接摄像头、冷光源,灌注生理盐水连接到椎间盘镜,将连接好的椎间盘镜插入到工作套管内,探查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压迫情况,用髓核钳咬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应用低温射频辅助进行止血、消融和纤维环成形,术毕,了解患者疼痛是否缓解消失及直腿抬高试验改善程度[2]。
1.3 结果56例手术均在微创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86 min。
术后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术前一天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因手术中患者为清醒状态,为避免患者在术中因手术体位不适影响手术,故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3]。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方法分别从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1]。
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切口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经皮椎间孔镜下的脊柱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院于2016年10月至12月,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
年龄42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7位患者均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颈髓受压。
7例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1.2手术方法待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再次核查病人信息无误,将患者摆置为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常规消毒,铺巾,贴膜;C臂透视下定位,自颈后正中线相应椎间隙水平患侧旁开1cm做长约8mm切口,切开皮肤;置入Joimax工作管道及椎间孔内窥镜,常温3L袋等渗液通过工作管道持续灌注,内窥镜下直视下找到病变椎间盘间隙;先用射频电极给视野中软组织止血,工作管道进入椎板间隙后方,用磨钻磨除部分上下椎板及少许关节突以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建立骨窗隧道,再用蓝钳咬除部分黄韧带,进入椎管;用蓝钳清除硬膜外脂肪组并用射频电极止血暴露颈椎硬膜囊和神经根,见椎间盘在神经根腋下部位突出明显,卡压神经根,交替使用抓钳,蓝钳取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使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完全清除,再次探查,见神经根松解良好。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进行总结。
结果 6例患者手术时间60-120分钟,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无椎间隙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无过敏反应发生。
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切口小,技术含量高,患者恢复快。
方法如何更好地配合椎间孔镜手术这一新发展的微创手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更合理和有效地完善手术中的配合,使手术安全快捷地完成。
【关键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护理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风险大,出血多,手术切口大,需要全麻配合。
椎间孔镜手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双极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完成。
椎间孔镜手术病人仅需局部麻醉,腰背部手术创口仅约0.5cm,通过椎间孔途径进入,内窥镜下直视操作,各相关解剖结构均层次清楚地呈现于屏幕上,安全性高,手术彻底。
椎间孔镜手术利用双极射频电极在术中进行良好的止血,消融掉粘连神经的组织,并创造一个清晰的视野,不触及健康组织;可以行纤维环成型,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神经毁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椎间孔镜技术作为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开展椎间孔镜手术6例,效果满意,全部康复出院。
1 临床资料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0-70岁,根据CT提示L5-S1有3例,L4-L5有2例,L4-S1有1例。
2 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 患者准备接到手术通知单前一日到病房访视病人,指导进行洗澡、更衣、注意保暖,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晚8点以后禁食,10点以后禁饮。
术日洗脸、刷牙,禁止化妆,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龙源期刊网 11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作者:刘锁梅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摘 ;要】目的:探讨局麻下侧后方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皮腰椎间孔镜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愈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6±18)min,平均出血(15±5)ml,未发生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符合生理功能的体位安置,熟练的手术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损伤较小,手术的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不易留疤,脊椎结构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显著[1]。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127-01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和纤维软骨环两部分组成,是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为腰部钝痛,可以在几年中反复出现,大腿上部,小腿甚至足部和脚趾针刺感以及麻木感,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
我院自2016年8月~2018年12月对42例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中后路35例,侧路7例,效果良好。
现进行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共42例,其中女15例,男27例,年龄23-76岁,平均54.5岁。
突出节段均为L2/3或L5/Sl,均伴有不同程度单侧下肢放射痛及麻木感,直抬腿试验阳性。
2;术前准备2.1术前访视术前l天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告诉患者禁食禁饮,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并指导患者练习手术体位等,让患者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2.2物品准备。
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五官科(鼻内镜)手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腔
镜
下
右
肾
盂
输
尿
管
成
行
术
的
手
术
配
合
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配合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左外叶部分切除术的
手术配合
经皮肾镜手术配合
尿道断裂的手术配合
前列腺癌根治术。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1、麻醉方式
局麻+神经安定。
2、手术体位
患侧向上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手术用物
(1)器械:椎体成形+椎间孔镜器械。
(2)布类: LP辅料+LP夹单。
(3)特殊用物 2%利多卡因*2+罗哌卡因*1+20ml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尖刀片、光纤、镜头、椎间孔镜射频刀头、脑科薄膜、 C臂机套、长无菌保护套、3000ml 盐水数袋、冲洗管、8*24角针、1#丝线。
4、手术步骤与配合
(1).患者于全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贴脑科薄膜尾部先卷起,不要将其放下至手术床下。
(2).便面局部注射麻醉药。
(3).用长针头在C臂定位,确定节段。
(4).用尖刀切开皮肤,逐层扩大软组织通道。
(5).置入细导丝作引导作用,使用插入针(1-3)在C臂下定位病变节段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椎间孔途径)。
(6).再次利用导针引导骨钻扩大工作通道≤6mm的骨钻使用细导针;≥6mm的骨钻使用粗导针。
(7).扩大工作通道后置入工作套筒。
(8).连接椎间孔镜及射频消融刀,连接冲洗液体。
(9).摘除突出髓核,必要时做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减压后,彻底止血。
(10).再次置入扩张器彻底引流出通道内冲洗液后缝合皮肤。
5、护理要点
(1).正确核对患者,准确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2).安全、正确摆置手术体位,体位安置舒适、合理,防止体位并发症:患者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正确摆置手术仪器,一般主刀站患者背侧,C臂机及腔镜系统放患者腹侧。
(4).洗手护士用物准备充分,提前20min洗手摆台。
(5).熟悉手术器械及手术步骤,安全快速配合手术(6).妥善保管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