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尺测量_厘米、分米、米
- 格式:ppt
- 大小:76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厘米、分米和米三个单位大小分不清楚。
误区点拨:(1)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不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实际生活中,一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来判断。
易错点2:测量物体的长度出错。
误区点拨:(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没有放平,或者物体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而是与尺子的左端对齐。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就长几厘米;如果物体的一端不对着尺子的0刻度,用物体两端所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材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定量刻画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自选工具测量,认识厘米以及用厘米测量物品和线段的长度,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分米以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教材特别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注重在实际测量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含义。
本单元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在实际测量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2.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3.在用厘米作长度单位的测量活动中,了解线段。
4.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的进行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
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2、掌握并能正确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例1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年级测量目标:会用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千米有多长,知道1千米= 1000米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熟练地运用。
1千米1000 1米101分米101厘米10 1毫米填空1、表示物体的长度时,有时用米作单位太大,用厘米作单位又较小,这时候就可以用()作单位,记作()。
2、物体长度很小很小时,我们用()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它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记作()。
3、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作单位,记作()。
4、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表示()的单位。
5、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6、量物体时,物体的左端一般要对准尺子的()刻度。
填上合适的单位。
1、门高约2()。
门宽约120()2、淘气身高126()淘气身高1()26()3、一本故事书厚约10()一本练习本厚约4()4、地砖长约5()大米粒长约5()5、笑笑每时可以走5()粉笔长约70()6、桌子高约84()桌子宽约4()7、一列火车每时大约行驶120()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8、一条毛巾长约7()一张床长约7()9、一幢楼高15()一根跳绳长2()10、一辆公交车长10()文具盒长2()11、操场跑道长120()一棵大树高约6()12、一个热水瓶高约40()一支铅笔长约18()13、旗杆高20()数学书长2()14、长颈鹿高5()图钉长1()15、一根火柴长约4()写字台高约8()16、一把尺子长约2()一把尺子厚约1()17、钢笔长约14()食指长约5()一拃长约12()18、手机长约11()手机厚约12()19、1元硬币厚约1()钥匙长42()20、北京距广州2313()一块玻璃厚约5()21、100张纸厚约1()铁钉长约30()22、黑板长约3()黑板宽约1()20()23、洗衣机高约8()手表中的分针长约9()24、一个杯子高约12()课桌长约110()25、爸爸高175()参加了5()的长跑比赛填一填6分米5厘米= ()厘米4dm = ( )cm7厘米5毫米= ()毫米30cm = ( )dm4米8分米= ()分米5m = ( )dm6米7厘米= ()厘米6cm = ( )mm4分米8毫米= ()毫米70dm = ( )m1米5厘米= ()厘米60mm = ( )cm3米= ()分米800dm = ( )m5分米= ()厘米400cm = ( )m()分米= 70厘米7cm = ( )mm900毫米= ()厘米9000m = ( )km5米= ()分米8dm = ( )cm30分米= ()米4cm = ( )mm80毫米= ()厘米80cm = ( )dm()分米= 50厘米3m5dm = ( )dm1千米= ()米6km = ( )m100厘米= ()米46mm = ( )cm( )mm1厘米= ()毫米30dm = ( )m2000米= ()千米4m = ( )cm1米= ()分米( )cm = 500mm4米= ()分米800cm = ( )dm = ( )m50分米= ()米9dm = ( )cm2米= ()分米= ()厘米= ()毫米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5 厘米、分米、米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9、10页,分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分米比厘米大,比米小,与厘米和米相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几十厘米描述几分米。
如,一支笔的长是2分米,人们经常说这支笔的长是20厘米。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分米和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能用分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体的长度超过1米时的描述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带、米尺、粉笔盒、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1.小组活动导入:分发给每组学生一条彩带。
长短各不相同。
要求:首先估测彩带长度,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彩带,并记录彩带的长度。
2.小组交流结果3.教师讲授:测量不足1米的物体长度时,还可以用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不赘述,直接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测量彩带长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即当长度比一米短时,应该怎么描述。
此时由老师引出新授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1.测量课桌的长度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2)汇报方法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一、填空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米”用字母()表示,1米记作()。
2、我的食指宽大约是()厘米,记作()。
3、直尺上从0到4是4厘米,那么从3到6是()厘米。
5、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
6、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直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端,再看物体的()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7、你的手臂伸平两手之间的长度大约是(),记作()。
8、()、()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单位。
9、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的小格,所以1米=()厘米或1m=()cm。
10、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1分米记作(),1分米=()厘米。
11、1米里面有()个1分米,1分米里面有()个1厘米。
所以1米=()分米=()厘米。
二、我会判断。
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5厘米比2米长。
()3、一根电线杆高8分米。
()4、一本书厚3米。
()5、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6、教室宽6米。
()7、小明的床大约长20分米。
()8、一棵大树高100厘米。
()9、小刚说她妈妈的身高160米。
()10、一把剪子长20分米。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室长约17()黑板长约30()小明身高13()课桌高约9()钢笔长20()鞋子长20()杯子高9()床铺长2()茄子长约12()楼高约20()蜜蜂长约2()长颈鹿高约50()门高约2()大树高约12()黄瓜长约20()铅笔长约15()毛巾长约6()橡皮长约3()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米=()厘米 38米-6米=()米 30厘米+70厘米=()厘米4米-3米=()厘米 120厘米=()米()厘米 500cm=()m 1米40厘米=()米 1米-30厘米=()厘米()米-7米=43米5分米=()厘米 1米30厘米=()米()分米 70厘米=()分米1米-7分米=()分米 100厘米+5分米=()分米 100厘米=()分米2米-12分米=()分米 50分米-4米=()米 19分米+3分米=()分米44厘米-3分米=()厘米 13分米-1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五、按要求画线段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厘米、分米、米》教案第一节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对长度单位进行正确换算。
教具学具1.有大石头、地毯、长方形、布、竹竿的课件。
2.硬币、曲别针、文具盒、橡皮、铅笔、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下几种实物:一块大石头、地毯、一块长方形布、一根竹竿。
师: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如何去测量?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
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用测量实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有统一的标准。
并有想要掌握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并正确使用这些单位。
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1)选定标准。
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
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
掌握长度的测量和单位换算长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长度的测量和单位换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并且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一、长度的测量方法1. 直尺测量法直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
将直尺靠近被测物体的一侧,使其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读取与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
直尺通常分为厘米刻度和英寸刻度两种,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刻度进行测量。
2. 卷尺测量法卷尺是一种可以测量较长物体的工具,通常用于测量家具、房间面积等。
使用时,将卷尺一个端点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然后拉直卷尺,读取被测物体另一端距离前端的长度数值。
卷尺一般以厘米为单位,部分卷尺还会标有英寸刻度。
3. 仪器测量法长度较长或需要高精度的物体,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并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测量情景。
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1. 米与厘米的换算米(m)是国际制长度单位,常用于较大尺度的物体,1米等于100厘米。
将厘米转换为米时,将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将米转换为厘米时,将米数乘以100即可。
2. 米与千米的换算千米(km)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大范围的距离,例如城市间的距离。
1千米等于1000米。
将千米转换为米时,将千米数乘以1000;将米转换为千米时,将米数除以1000即可。
3. 厘米与毫米的换算毫米(mm)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1厘米等于10毫米。
将厘米转换为毫米时,将厘米数乘以10即可;将毫米转换为厘米时,将毫米数除以10即可。
4. 英寸与厘米的换算英寸(inch)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等。
1英寸等于2.54厘米。
将英寸转换为厘米时,将英寸数乘以2.54;将厘米转换为英寸时,将厘米数除以2.54即可。
三、实际应用举例1. 长度测量当我们需要购买家具时,可以使用卷尺将房间的尺寸测量出来,以确保家具能够合适地放置在房间中。
第1单元厘米、分米、米第1 课时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议一议、试一试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硬币、曲别针、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你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度,可以用手比划。
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教材的长,每人选一样。
(2)量一量:四人一小组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段对齐。
(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4)议一议:为什么同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呢?小结:测量同一长度,选的标准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的长度。
(1)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桌子的宽度,铅笔、橡皮的长度……(2)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如果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长度不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正确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3.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
(1)全体同学用小方块或其他同规格物品去测量数学教材的长度。
(2)汇报测量结果。
(3)提问:为什么这次测量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呢?怎么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相同呢?(4)小结: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1.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作用。
长度测量、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自选工具测量》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课前准备:
比铅笔短的信封一个,铅笔、蜡笔及其他笔各一支,同样长的小棒若干根、新橡皮、曲别针等。
教学方案:
第二部分《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并体会厘米以及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案:。
《厘米、分米、米》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实际意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初步认识线段。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地进行测量。
4、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单元教材说明测量物体的长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用定量刻画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选工具测量,认识厘米以及用厘米测量物品和线段的长度,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分米以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我们的测量”。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教材特别重视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注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验长度单位的含义。
本单元的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实际测量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本单元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安排了动手测量活动,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新知识。
如,在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品的长度不能得到统一结果的前提下,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在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测量黑板长度的活动中,引出“米”的新知识;在测量不够l米的几十厘米彩带的活动中,引出“分米”的新知识等。
第二,借助实物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首先,本单元对厘米和米的初步认识与体会,都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直尺、米尺等工具进行的。
另外,对于每一个长度单位教师都要找到与之对应的学生身边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厘米、分米、米》知识点汇总+同步练习(附答案)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 ”来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重点)4.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练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这张纸条长( )厘米。
2.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3. 直尺上,从刻度0到5是( )厘米,从刻度4到15是( )厘米。
4. 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厘米,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5. 200厘米=( )米( )米=30分米6米8分米=( )分米350厘米=( )米( )分米1米-60厘米=( )厘米=( )分米6.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支蜡笔长8( )。
(2)姐姐的身高是1( )46( )。
(3)一条裤子长1( )。
(4)我们使用的直尺长约2( )。
(5)一幢大楼高56( )。
(6)教室门高2( )。
二年级下数学教课设计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丈量 _冀教版( 9)教课目的: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成立 1 厘米的空间观点,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丈量物体的实质长度,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和着手操作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 厘米的实质长度,正确的成立 1厘米的空间观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课难点:知道 1 厘米的实质长度,正确成立 1 厘米的空间观点,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引入课题:1、看图讲故事。
今日,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
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风趣的事。
师:阿福到达衣服店做上衣,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身长是 3 拃,徒弟记录下来,而后,徒弟用他的 3 拃来做新衣,结果又瘦又短。
师傅连忙又用手量了一遍,问徒弟:〝告诉你3 拃,怎么做成了2 拃?〞徒弟非常疑惑,我是量的 3 拃这是怎么回事呢?2、议论要解决的问题:听完故事,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回答师傅手大,徒弟手小,他俩的拃不同样长。
那么如何做才不会出现这类状况呢?小组内议论沟通报告。
可以师傅量师傅做。
也能够徒弟量徒弟做。
更正确的是用尺子量一量。
为了丈量的正确和沟通的方便,人们发了然尺子,往常用它来丈量物体的长度。
〔师示小直尺〕这是我们在学习上用的直尺,它是尺子中的一种,直尺上有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今日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3、认识直尺:察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①认识刻度线②认识数字③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二】认识 1 厘米,帮助学生成立 1 厘米的表象:1、猜1 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 1 厘米有多长呀?在直尺上试着找一找 1 厘米。
2、找直尺上的 1 厘米: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 刻度到1 刻度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老师要加体态语和手势〕从 1 刻度到2 刻度也是 1 厘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的作文
国庆放假,外面下着雨,我在家里写作业,有道题问: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我在家里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尺子,有卷尺长2米、皮尺长150厘米、还有几把长度不同的直尺,有30厘米、有20厘米、有18厘米。
最近我学习了米、厘米、分米、毫米、千米。
老师告诉我们量比较小的物品用毫米作单位,如作业本厚3毫米,橡皮厚5毫米,固体胶高1分米,饮料瓶高2分米。
学校到我家要用千米作单位,汽车每小时走的速度用千米作单位,那量身高应该用米做单位。
我就拿来卷尺,让妈妈帮我量,看我有没有长高。
我的身高136厘米,妹妹的身高132厘米,我比妹妹高4厘米。
然后我把这些尺子换算成新学的分米和毫米。
2米=20分米=200厘米=20000毫米;150厘米=15分米=1500毫米=1米50厘米;30厘米=3分米=300毫米;20厘米=2分米=200毫米;18厘米=180毫米。
通过以上换算更让我加深了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认识,数学真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梳理一下这一单元的期末考点。
一、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毫米厘米(cm)和毫米(mm)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我们可以通过直尺来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比如,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2、认识分米分米(dm)是比厘米大但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10 厘米就是1 分米。
我们身边常见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的物品有手掌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
3、认识米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在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比如教室的长、黑板的长一般用米来度量。
4、单位换算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要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1 米= 100 厘米。
例如:3 米=()分米,因为 1 米= 10 分米,所以 3 米= 30 分米。
再比如:50 厘米=()分米,因为 10 厘米= 1 分米,所以 50 厘米= 5 分米。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 0 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几毫米。
测量时要注意尺子要放直,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子刻度垂直。
2、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际应用比如,要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先确定测量工具是直尺,然后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准确读出数据。
三、千米的认识1、认识千米千米(km)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比如,城市之间的距离、公路的长度等。
2、千米和米的换算1 千米= 1000 米例如:2 千米=()米,因为 1 千米= 1000 米,所以 2 千米=2000 米。
3、感受 1 千米的长度可以通过走一走、跑一跑等方式,亲身感受 1 千米的长度,增强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