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贺兰一小潘雪晴教学内容:第88页第5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熟练掌握这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电子白板、微视频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对立体图形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怎样整理和复习?介绍“三点复习法”即看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
板书:知识点、重难点、薄弱点二、梳理知识,系统建构(一)课前布置,自主梳理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尝试整理和复习。
(二)分小组交流,分享收获2.表面积的概念(课件出示)3.第二小组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展开示意图帮助理解三种图形的表面积(课件动态演示)4.体积概念(课件出示)5.第三小组汇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课件动态演示)6.第四小组汇报: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课件动态演示)6.第五小组汇报: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微视频讲解)7.第六小组汇报:公式记忆法帮助对比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课件演示、学生在作业本上快速书写)三、教师引导归类理解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一)概念辨析问题1.要在一个长方体框架的外面糊上一层纸,就是求它的(表面积).2.求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占有多大的空间,就就是求(体积)3.求一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
4.求做一节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它的(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5.求一个圆柱体水桶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它的(容积)(二)求几个面问题1.做一个圆柱形的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2.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周和底面铺上瓷片。
立体图形的有面积和体积总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94页“整理与反思”完成第94—95页“练习与实践”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度;整理和掌握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计算。
2、使学生在整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取学习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我们已研究过哪几种立体图形。
2、出示:牛奶罐师:这是什么?生产这样一个牛奶罐,工人师傅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你知道吗?生:这个牛奶罐能装多少奶粉?制作一个牛奶罐要用多少材料?师:这些问题都与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1)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1、师:复习这一块知识,需要整理哪些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制订目标。
2、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②理解并掌握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系统的整理;③理解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④能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回顾与整理,形成网络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师: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举例说明板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什么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体积?什么是一个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贯例具体实物说明。
体积指物体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的外部测量数据,而计量容积通常要从容器的内部测量数据。
《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学设计永宁小学仲春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2、掌握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3、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
4、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不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具、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对于这一章,你还能记住哪些内容?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八个顶点、12条棱。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特征、表面积、体积这三方面展开的。
(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快速的完成复习提纲(二)整理1、组内整理2、小组汇报(1)特征。
分别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2)表面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体积。
分别从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计算方法、常用单位三方面汇报,其他小组补充3、教师总结:对于空间几何体来说,特征是核心。
特征是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依据,正因为特征不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单位也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计算各自的体积和表面积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三)巧设练习,运用知识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大家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个练习题,检查一下同学们能否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环节共四关,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开始:第一关:火眼金睛1.长方体水箱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2.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等于体积.()3.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4.一瓶白酒可能有500ML.()5.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第二关:填补漏洞1.5dm²= ()cm² 3120L= ()m L=()cm ³9.6m³=()dm ³=( ) L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知识;2、能正确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引言: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物体?是啊,这些可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以前我们从它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今天它们委托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它们的挑战呢?请你们说说你从它们身上学到了些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发言)2、揭题:这么多的知识显得很杂,需要我们去整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整理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出示课题)。
二、复习整理1、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填写表格。
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表格2、汇报,并出示整理结果,完善知识结构。
3、师:刚才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作了整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粉笔盒,如果要求做这个粉笔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接缝处忽略不计),是求这个粉笔盒的什么呢?生:表面积。
师:如果要求一个无盖的粉笔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接缝处忽略不计),又是求粉笔盒的什么呢?生:五个面的总面积,或用料面积。
师:如果要求这个粉笔盒能放多少粉笔,又是求粉笔盒的什么呢?生:容积。
师:如果要求这个粉笔盒占了多少空间,又和粉笔盒的什么有关呢?生:体积。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下面这些题你会做了吗?三、判一判:(A、体积B、容积C、用料面积)1、做长方体的铁皮烟囱。
2、正方体的魔方有多大。
3、水箱能装多少水。
4、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贴瓷砖。
5、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厚度忽略不计)最多能装多少水。
6、长方体的包装盒比正方体的包装盒,哪个更大。
(1-C,2-A,3-B,4-C,5-B,6-A)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么你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呢?四、应用题1、要做一个长0.7 米,宽0.3 米,高0.5 米的无盖玻璃鱼缸,(厚度忽略不计),最少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玻璃?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只列式不计算。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综合练习课》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后进行的一节综合练习课。
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算商标纸、包装盒的包装方式等,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规律,寻找其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的练习,还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做了适当补充和拓展,在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后,对于棱长和、表面积、体积有很高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但是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比较粗略,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缺乏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感不强。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进一步巩固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基本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基础知识能快速、独立完成,拓展练习能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2)教学难点:能根据图形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学习单”小组讨论学习。
交流讨论问:请说说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棱长和。
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板书:、棱长和=(长+宽+高)×4表面积=(上面+左面+前面) ×2体积=长×宽×高【设计意图】:第一问是检查学生对“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含义的理解。
2、出示图形,按要求完成练习(逐一出示)6厘米7厘米8厘米(1)做这个长方体要铁丝多少厘米?(2)做一个长方体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如果要在这个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5)若想把这个长方体切成两个一样大的小长方体,怎样切才能使增加的面积最大?增加的面积是多少?(6)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占地面积是多少?(7).如果要给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至少需要多少商标纸?【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关键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审题习惯的培养。
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知识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个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例题:1、判断(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5)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6)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7)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8)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2、填空题(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形。
(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形。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最少可以看到()个面。
知识2: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长+宽+高=棱长和÷4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x12-→棱长=棱长和÷12例题:.(1)看图2-6,并填空单位:厘米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棱长总和是()厘米。
上下两个面是()形。
(2)一个长方体的校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厘米。
(3)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米的铝合金(4)把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贺兰一小潘雪晴
教学内容:第88页第5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熟练掌握这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电子白板、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对立体图形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怎样整理和复习?
介绍“三点复习法”即看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
板书:知识点、重难点、薄弱点
二、梳理知识,系统建构
(一)课前布置,自主梳理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尝试整理和复习。
(二)分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2.表面积的概念(课件出示)
3.第二小组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展开示意图帮助理解三种图形的表面积(课件动态演示)
4.体积概念(课件出示)
5.第三小组汇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课件动态演示)
6.第四小组汇报: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课件动态演示)
6.第五小组汇报: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微视频讲解)
7.第六小组汇报:公式记忆法帮助对比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课件演示、学生在作业本上快速书写)
三、教师引导归类理解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
(一)概念辨析问题
1.要在一个长方体框架的外面糊上一层纸,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2.求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占有多大的空间,就就是求(体积)
3.求一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
4.求做一节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它的(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
5.求一个圆柱体水桶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它的(容积)
(二)求几个面问题
1.做一个圆柱形的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
2.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周和底面铺上瓷片。
至少需要瓷片多少平方米?(前后左右和底面的面积)
3.做一节圆柱形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四、方法优化,温馨提示
1.师小结:同学们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
的计算方法。
复习的方法真多,列举法、表格法、对比法、演示法,只要是你们喜欢的,有效果的都是很好的方法。
2.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给大家温馨提示的吗?
学生回答:“如果长方体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其余四个面一
定是相等的长方形”;“要预防求圆锥体积时漏乘13 “要注意取近似值时要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改用进一法、去尾法还是四舍五入法,得数保留整数还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列式时要考虑单位名称是否统一”“要看清题目中的对象是什么立体图形,要计算的是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求表面积时,要求几个面的面积总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实际应用,提升能力
(一)看图只列式不计算。
(二)判断正误,错得说明理由
1.一个圆柱形水桶能装水15升,我们就说水桶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
( )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3.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1:3。
( )
4.把一个圆柱体沿中间截成两个小圆柱体后,它的表面积和体积都是原来的12。
( )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米、b 米、h 米。
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2ab 立方米。
( )
6.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圆锥的体积是正方
体的 13。
( )
三、选择题
1.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C .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2.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18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A. 54 B. 18 C .0.6 D. 6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注满水,现垂直
轻轻插入一根底面积是5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的方钢,溢出水的体积是( )毫升。
A.20 B.15 C.20000 D.15000
四、试一试
1.把一个高为10cm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cm²。
那么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圆柱的侧面积是72平方米,底面半径是3米。
求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一个圆锥形状的土堆,底面周长31.4米,高3米。
这堆土有多少立方米?
2.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莓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
①大棚内的空间有多少大?
②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
六、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小结:实践出真知,不怕我们做不到,就怕我们想不到,只有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成功终究会属于你们的。
七、课内作业:
李老师买了一套新房,她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高3米。
请同学们帮李老师算一算装修时所需的部分材料。
1.客厅准备用边长是(100×100)平方厘米规格的方砖铺地面,需要多少块?
2.准备粉刷客厅的四周和顶面,除去门、窗、电视墙等10平方米不粉刷外,实际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装修时,所选的木料是直径40厘米,长是3米的圆木自己加工,大约需要5根。
求装修新房时所需木料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