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效果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34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
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
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
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
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控制措施,对职业危害因素
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工作环境对职工的危害。
进行职业危害
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是为了评估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以
提高职业卫生水平,保障职工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措施实施情况评价。
对于采取不同控制措施的工作场所,应
进行现场检查,评价措施实施情况和控制效果,如工业排风、局部排风、换气等。
2. 职业病危害物质浓度评价。
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和之后,对
职业病危害物质浓度进行测定,通过比对浓度的变化,评估职业危害
因素控制效果。
3.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在控制措施实施之后,对职工进行定期
健康监护,如健康检查、职业病筛查等,评价控制效果。
如发现职业
病患者的比例下降,则说明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 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设置有
效的监测和评估指标,对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定量监测和评价。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确
定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职工健康和公司
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控制效果评价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评审我部一年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部门成立二级单位风险评价小组。
要求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一年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具体如下:(一)以创建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查出部门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
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
ICS 13.100GBZC52发布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2)5 评价依据 (3)6 评价范围与内容 (3)7 评价方法 (3)8 评价程序 (4)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编制 (5)10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 (5)1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编制 (8)9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采集的主要资料职业.....10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12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13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格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之附录A~D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闫慧芳、吴世达、易继湖、张玉慧、缪庆、胡伟江、蔡立群、邵强、余善法、张贻瑞、丘创逸、朱宝立、温亚男。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合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ICS 13.100GBZ 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ffect-assessment for occupationalhazard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197-2007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2)5 评价依据 (3)6 评价范围与内容 (3)7 评价方法 (3)8 评价程序 (4)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编制 (5)10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 (5)1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编制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职业 (9)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 (10)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12)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格式 (13)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之附录A~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闫慧芳、吴世达、易继湖、张玉慧、缪庆、胡伟江、蔡立群、邵强、余善法、张贻瑞、丘创逸、朱宝立、温亚男。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或短期地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处于有害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各种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以采用职业病危害预评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提前预测和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评的内容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生产工艺、对职业健康有危害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价、量化和记录,并分析评价结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劳动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的产生。
职业病危害预评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包括调查的范围、人员、时间和要求,为后面的调查提供指导。
第二步:收集信息收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布局、设备、原材料、产成品、工程技术特点、药剂、测量数据等。
第三步:现场测量到现场进行必要的测量,例如噪音、振动、灰尘、空气质量、照明等参数的测定。
第四步:分析评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程度、风险等级、预测职业病的发生概率、保护设备的需要等。
第五步:制定预防措施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管理方案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了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后,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检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第二步: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数据,包括作业环境、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和管理。
第三步:数据分析进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个人防护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步:制定改进措施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高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实施控制效果评价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检测、分析和评价等步骤。
评价单位应根据评价方案,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检测和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评价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五、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根据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的结果,评价单位应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建设项目概况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方法和结果;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结果;⑥评价结论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确定,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控评分为预评
价、现状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三种,本文介绍的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评价和编制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应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
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
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
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
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1. 引言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是对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
对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护员工健康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员工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对职业卫生控制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进而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健康。
2.2 合规要求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必须对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企业是否符合合规要求的依据之一。
2.3 资源优化通过对职业卫生控制效果的评价,可以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进而对资源进行调配和优化。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果,使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
2.4 绩效评估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是绩效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评价职业卫生控制效果,可以客观地评估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并为未来的改进提供指导。
3.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方法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主要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3.1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一般基于测量数据进行,通常会测量有害因素暴露水平、个体健康状况等指标,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进行评价。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暴露评估:通过实地测量有害因素的浓度、噪音水平等来评估个体的暴露水平。
•生物监测:通过分析个体体液、尿液等样本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来评估个体的暴露程度。
•健康监测:通过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如体检结果、疾病发生率等来评价控制效果。
3.2 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通常会对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员工意见反馈等进行评价。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风险控制效果评价》一、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范围及目的评审我部一年来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等所有过程中,危险源识别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风险控制措施(方案)是否充分、有效,是否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在落实控制措施中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需要补充完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已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是否被忽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评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治理方案,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的依据,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
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组织部门成立二级单位风险评价小组。
要求风险评价人员严格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三、风险控制效果评价情况一年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具体如下:(一)以创建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为契机,夯实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查出部门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存在的不足,排出整改进度表,按轻重缓急有序进行整改。
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并将风险管理日常化,在每项作业前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控。
1、以生产现场为重点,加强作业环节安全管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以生产现场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现场人、物、环境的管理,认真落实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关联性作业协调指挥,规范信息沟通联络、跨区域作业监护制度。
危险作业前,必须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作业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作业过程中若有变更,必须履行变更手续。
控制效果评价阶段需要准备的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阶段需要完成多个准备工作,分步骤,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做好企业建设项目的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阶段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3,职业卫生调查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4,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5,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a.选址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真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关于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评价控制措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评价控制措施旨在通过对特定行为、产品、服务或者其他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管,以达到规范、改进和提升的目的。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评价控制措施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管,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比如,食品安全评价措施可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医疗服务评价措施可以评估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
评价控制措施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管,可以发现和防止各种违法行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比如,消费者评价措施可以让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避免购买到劣质产品或者受到不合理的服务。
这种措施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促进了公平竞争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评价控制措施对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促进技术创新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行业从业者和机构的评估和监管,可以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鼓励行业从业者进行学习和进步。
比如,教育评价措施可以评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科研评价措施可以评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然而,评价控制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制定需要精细和科学,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如果评价指标不合理或者不科学,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偏颇和不公正,降低评价措施的效果。
其次,评价控制措施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监管和执法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如果监管和执法不到位,评价控制措施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影响其效果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