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
- 格式:ppt
- 大小:790.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学好文言文要从基础抓起,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正确断句总的原则是:首先要反复通读全文,弄清全篇的文意。
其次在断句过程中要做到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对不易断开的字、句,要仔细推敲原文前后的含义、分析难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再定出每一句中的标点符号。
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1.从各类虚词在句中的作用、用法找出断句的规律(一)发语词和句首语气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夫、今夫、盖、唯、且夫、哉、者等等。
(二)感叹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等。
(三)语气词后面大多可以断句。
如: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等。
(四)关联词除“以、而、且、与”等外,其余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五)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六)“之”字出现在句中较多,有时也出现在句尾,要仔细琢磨文意,不能轻率处理。
(七)“于”、“以”作为介词时,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后面的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因此“于”、“以”后不能断句。
2.用语法知识来断句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
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断句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
这种断句的方法称之为“语法定夺法”。
一般说来,多数句子是以动作为谓语的,活用作名词的动词是极少数,而谓语往往是构成句子的核心。
在动词前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名词、名词性词组、代词可能是主语;在动词后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词、词组不是宾语就是补语。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 “哎呀,碰到句中人名、地名得停一下呀!”就像我叫小明,别人说“小明去玩啦”,那在“小明”这里就得断一下呀。
比如“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这不就得断成“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嘛。
2. “看到语气词也得注意断句呀!”就好像平时我说“哎呀,我饿啦”,“哎呀”和“啦”这儿就可以断句呀。
像“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就得断成“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
3. “嘿,碰到表示时间的词也要断呀!”比如说“今天早上我起晚啦”,那“今天早上”这里就要断开呀。
就像“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断成“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
4. “哟,碰到一些固定的词语组合也要断句呢!”就像“一会儿”,我们说“等我一会儿”,那就要断成“等我/一会儿”。
比如“过了一会儿他才来”,就是“过了/一会儿/他才来”。
5. “哎呀呀,碰到‘之’字也常常要断句呀!”就跟我们说“小明之家”,那在“之”这儿就得断一下。
像“吾爱之书”,就是“吾爱/之/书”。
6. “咦,碰到相同的字词连续出现也要断句哟!”比如“哈哈笑”,那就是“哈哈/笑”。
像“走走停停”,就是“走走/停停”。
7. “哇,碰到表示并列的词语也要断句呀!”像“黑白”,我们说“那有黑白两色”,就是“那有/黑白/两色”。
比如“善恶分明”,就是“善恶/分明”。
8. “哈,碰到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也要断句呢!”就好像“何以解忧”,得断成“何以/解忧”。
像“孰为汝多知乎”,就是“孰为/汝/多知乎”。
9. “呀,碰到一些修辞手法也要注意断句呀!”比如“像花儿一样美”,那在“像”这儿要断一下。
像“太阳像个大火球”,就是“太阳/像/个大火球”。
10. “嘿嘿,要多练习才能掌握好断句呀!”就像我每天做练习题,慢慢地就会越来越熟练啦。
比如我做“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就能断成“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断句则是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断句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一、遵循句式特点进行断句1.主谓之间要断句:文言文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存在停顿,如“吾/乃读书人也”。
2.谓宾之间要断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存在停顿,如“读书/破万卷”。
3.谓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要断句:如“天下/大同”。
4.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要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利用文言虚词辅助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断句。
如“之、乎、者、也、焉、哉、夫、耳、而已”等。
1.“之”字常用在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如“大道/之行也”。
2.“乎”字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如“何陋/之有乎”。
3.“者”字常用在句末,表示停顿或说明,如“仁者/爱人”。
4.“也”字常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停顿,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断句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天行健”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两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在此处断句。
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遇到难以断句的文言文时,可以查阅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准确的断句。
总结: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主要包括遵循句式特点、利用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意以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
掌握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