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22
实验十胶浆剂的制备一、实验目标1、明确胶体药剂的特点、制备原则。
2、完成胃蛋白酶合剂、CMC-Na胶浆、琼脂胶浆、硫溶胶等的配制。
3、完成胃蛋白酶活力的定性试验,明确影响胃蛋白酶活力的因素。
二、实验用品试剂:蒸馏水、胃蛋白酶、稀盐酸、橙皮酊、单糖浆、CMC-Na、乙醇、琼脂、糖精钠、硫磺等。
用具:架盘天平、试剂瓶、烧杯、玻璃棒、漏斗、量杯、量筒、铁架台等。
三、实验内容1、胃蛋白酶合剂处方:胃蛋白酶0.2g稀盐酸0.2ml橙皮酊0.5ml单糖浆1ml蒸馏水ad10ml制法:取稀盐酸、单糖浆加于蒸馏水中8ml混匀,将胃蛋白酶分次缓撒于液面上,待全溶后,徐徐加入橙皮酊、蒸馏水至10ml,轻轻摇匀,即得。
胃蛋白酶活力的定性试验取胃蛋白酶合剂10ml,用酸性水溶液稀至100,加6克脱脂奶粉,置30℃~37℃水浴中,每隔15分钟搅拌一次,2小时后,观察溶液外观性状。
注本品为淡黄色胶体溶液,有橙皮芳香气,味酸甜。
本品不稳定,久置易减效,故不宜大量调配。
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应迅速。
称完后应及时分次撒于液面上,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当中。
溶解胃蛋白酶时,最好是将其撒于含适量稀盐酸的纯化水液面上,静置待自然膨胀胶溶。
不得用热水溶解或加热助溶,也不能强力搅拌,以及用脱脂棉、滤纸滤过,这对其活性和稳定性均有影响。
pH值是影响胃蛋白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酸性过强可破坏其活性,配制时应先将稀盐酸用适量水稀释,含盐酸量不应超过0.15%。
2.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煤酚皂溶液)处方:甲酚50ml植物油17.3g氢氧化钠 2.7g纯化水适量共制100ml制法取氢氧化钠加水10ml溶解后,放冷至室温,不断搅拌下加入植物油中均匀乳化,放置30min后慢慢加热(水浴或蒸气夹层),当皂体颜色加深呈透明状时再搅拌,检查未皂化物,如合格,则认为皂化完成,趁热加甲酚搅拌至皂块全溶,放冷,再添加纯化水使成100ml,即得。
注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具甲酚臭,与皮肤接触润滑如肥皂样。
药剂学实验指导主编:徐雄波主审:马宁副主编:唐靖张青松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目录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药剂学实验须知一、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实验溶液剂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一、溶液型液体药剂(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措施。
2.熟悉影响液体药剂质量的因素及评定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分散媒中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1.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2.溶液剂的制备过程称量─→溶解─→混合─→过滤─→自滤器上加溶媒至足量─→检查─→包装。
3.制备要点:(1)大块或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粉碎再溶解,必要时将溶剂加热,以促进溶解。
附加的抗氧剂、助溶剂和增溶剂等应先加入,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2)量取挥发性大的药物浓溶液时,应准确、迅速,并应倒入冷蒸馏水中搅匀;遇二氧化碳易变质的药物,可将蒸馏水煮沸放冷后再加入溶解。
(3)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也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最后称取,且需要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4)性质稳定且常用的溶液,可配成高浓度储备液,临用时稀释即可。
(三)实验内容1.碘酊的制备处方:碘 2.0g碘化钾 1.5g乙醇50mL蒸馏水加至100mL配量:20mL制法:取碘化钾置量杯内,加水约1.5mL,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使全部溶解后,加入乙醇搅拌,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即得。
注解:(1)称取碘时应盛于干燥玻璃器皿中进行,而不要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中或纸上,以免损坏天平托盘。
(2)碘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制备和储存时应加以注意。
本品应储于密闭、避光玻璃塞瓶内,不得用木塞、橡皮塞及金属塞,以防加碘后被腐蚀。
2.橙皮糖浆的制备处方:橙皮酊50mL枸橼酸50g滑石粉15g蔗糖820g10%尼泊金乙酯醇溶液5mL蒸馏水适量────────────────共制1000mL配量:50mL制法:将枸橼酸溶于蒸馏水中,加橙皮酊及滑石粉充分搅拌,用纱布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清为止。
另取蒸馏水加热煮沸,加蔗糖使全部溶化,停止加热,加10%尼泊金乙酯醇溶液搅拌均匀,趁热过滤,冷却到60 ℃以下,加入处理好的橙皮酊搅匀,蒸馏水加至足量搅拌均匀,即得。
实验一 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3、通过薄荷油-吐温20-水三元增溶相图的绘制,掌握增溶相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4、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指导溶液型液体制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溶液)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三种方法在一定场合下可灵活使用,从工艺上来看多用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如下:(1)溶解度大的药物直接溶解;(2)小量药物(如毒剧药)或附加剂(如防腐剂、增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3)溶解度小的药物宜采用微粉化、剧烈搅拌、加热助溶等手段;(4)不易溶解的药物可采用增溶、助溶等方法;(5)无防腐能力的药剂应加防腐剂;(6)不稳定的药物可加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7)浓配易发生配伍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再混合。
一些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欲配成水溶液,往往可以通过添加增溶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增加其溶解度而制得符合治疗需要浓度的制剂。
例如一些含挥发油的制剂:大蒜油注射液、假性近视眼眼药水(含薄荷油等),因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小,不能制成治疗需要浓度的澄清溶液,一般都需要添加足量的增溶剂才能形成澄清溶液,但有时这种澄清溶液用水稀释仍然可能再次析出油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因为油、增溶剂和水三者百分组成改变之故。
如果增溶剂配比得当,用水稀释可一直保持澄清。
这在临床用药上是有现实意义的,此可通过增溶相图的研究来解决。
一定量的薄荷油要配成澄清水溶液,如直接将油加入水中振摇,因为油的溶解度小,溶液浑浊不能制得澄清溶液。
若逐渐加入吐温20并振摇,则溶液由浑浊逐渐变为澄清,形成单相的均匀溶液,此溶液由薄荷油、吐温20和水三组分组成。
韩山师院化学系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实验报告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溶胶的制备方法及胶体溶液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分散相的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物系叫做胶体。
胶体物系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散法,使粒子较大的物质分散成胶体物系;另一种是凝聚法,使溶质分子原子或者离子自行结合成胶粒大小而形成溶胶。
本实验利用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和MnO2溶胶。
通常溶胶都具有比较稳定性质,如可以在密闭条件下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而不会产生沉淀,原因在于胶粒具有一定的ζ电位和溶剂化膜,故当加入一定的电解质时,胶粒电性相反的溶胶或其它物质使ζ电位降低,溶剂化膜变薄时,胶体变得不稳定并发生聚沉。
本实验研究正溶胶Fe(OH)3和负溶胶MnO2的这些性质及渗析作用。
实验用品: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试管15支、烧杯(25mL×2,100mL×1)、量筒(100mL×1,50mL×1,10mL×1)丁达尔现象观察筒、试管架、锥形瓶(250mL×6)、移液管(25mL×1,2mL×2,1mL×4)玻璃棒、吸量管(10mL×1、2mL×2,1mL×1)、酒精灯、三脚架。
试剂:1mol/L盐酸、0.1mol/L KMnO4溶液、2.5mol/L KCl溶液、5% 氨水、0.01mol/L K2CrO4溶液、10% FeCl3溶液、1% H2O2溶液、0.001mol/L K3[Fe(CN)6]溶液、1mol/L Na2S2O3溶液实验内容及其现象记录:问题与讨论:1、用量筒量取190mL蒸馏水进行加热一定要沸腾后才能逐滴加入10mL10% FeCl3溶液。
2、在制取MnO2溶胶时,滴加H2O2时一定要慢慢滴加,充分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当用玻棒醮取该溶液点于滤纸时把滤纸染为粉红色,应注意要求外围的一小圈为粉红色,中间大部分是黄褐色,否则还得继续滴加1% H2O2溶液。
胶体制备方法胶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包括溶液法、凝胶法、气溶胶法等,化学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胶体制备方法。
它通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解度有限的溶液,并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使溶质成为胶体。
例如,当一些溶质溶解在水中时,可以通过加热、搅拌等方法形成胶体。
溶液法制备胶体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凝胶法是一种将溶液转化为凝胶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由固态和液态组成的特殊物质,具有固体的形态和液体的流动性。
凝胶法制备胶体的基本步骤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凝胶剂的作用形成凝胶。
凝胶剂可以是物理凝胶剂、化学凝胶剂或生物凝胶剂,具体选择取决于所需的胶体性质和应用场景。
气溶胶法是一种将气体和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形成胶体的方法。
它通过将溶质溶解在气体中,并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使溶质形成胶体。
气溶胶法制备胶体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的胶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
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共同沉淀溶质和胶体粒子形成胶体的方法。
它通过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溶质和胶体粒子形成沉淀,然后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
共沉淀法制备胶体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大的胶体,适用于一些需要较高粘度和稳定性的应用场景。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转化为凝胶的方法。
溶胶是一种由胶体粒子和溶剂组成的特殊物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溶胶-凝胶法制备胶体的基本步骤是将溶胶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使其转化为凝胶。
溶胶-凝胶法制备胶体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胶体,适用于一些需要较大比表面积和活性的应用场景。
胶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胶体的质量和性能。
胶体制备方法的研究对于胶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的配制特点。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法。
实验指导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分类: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胶体溶液型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型液体制剂: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 ,均匀澄清,常用溶剂为水。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胶体型液体制剂: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常用溶剂:水,少数为乙醇、丙酮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
如CMC-Na、琼脂、明胶、甲酚皂、汞溴红、甲紫等。
制备方法溶解法低分子溶液型稀释法化学反应法高分子溶液型或胶体溶液型采用分次撒在液面上使之迅速地自然溶胀而胶溶。
或加入适当溶媒先溶解后,再转移到水中。
实验内容(1、2、3、6处方)(一)薄荷水1、处方ⅠⅡ处方分析薄荷油0.1ml 2d 0.1ml 主药滑石粉0.75g 分散剂聚山梨酯80 0.8 g 增溶剂蒸馏水加至50.0ml 50.0ml 溶剂制备方法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碘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量杯),即得。
分散溶解法是芳香水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操作注意点(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为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加速溶解过程。
亦具吸附作用,吸附杂质和过剩的薄荷油。
制备方法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
实验五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药剂配制要点与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药剂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与露剂、甘油剂、醑剂和单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三种方法在一定场合下可灵活使用,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根据需要还可选用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等各种附加剂。
1.增溶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的过程。
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其最适HLB值为15~18。
2.助溶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从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过程。
例如碘化钾与碘可形成络合物,而制得5%的碘溶液剂。
3.潜溶潜溶是指应用混合溶剂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胶体溶液剂分为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
高分子溶液剂(也称亲水胶体)系指高分子化合物以单分子形式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单相均匀分散体系。
溶胶剂(也称疏水胶体)系指胶体微粒分散于分散媒中形成的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
胶粒为多分子聚集体,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大,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制备时须加大药物与溶媒的接触面,先将胶粉撒布于液面上,使其自然吸水使体积膨胀,完成有限溶胀过程;略加搅拌或加热达到无限溶胀,直至胶粒完全溶解,即得。
为增加接触面,还可采用提高胶粒粉碎度、加液研磨或加入分散剂等法。
2.溶胶剂的制备(1)分散法:分为研磨法、胶溶法和超声波分散法等。
常用机械如胶体磨与乳匀机等。
实验7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方法。
2.掌握胶体溶液与溶液的区别。
二、实验指导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包括两类:一类属于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的高分子溶液。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琼脂、白芨胶等胶浆剂,以及胃蛋白酶、明胶等蛋白质溶液,另一类属于微粒(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体系的胶体溶液。
如氧化银溶胶、氢氧化铁溶胶以及由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的某些溶液(如甲酚皂溶液)等。
由于胶体质点介于真溶液与混悬剂二者之间,所以胶体溶液既具有溶液的某些性质,又具有混悬剂的部分性质;但胶体溶液既不同于真溶液,也不同于混悬剂,它有其独特的性质。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溶剂大多数是水,但也有乙醇、乙醚、丙酮等非水溶剂。
按胶体与溶剂之间亲和力不同,胶体可分亲液(或亲水)胶体和疏液(或疏水)胶体。
常用的多为亲水胶体溶液。
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溶液的制备基本相同。
唯溶解时要经过溶胀过程。
宜将胶体粉末分次撒在液面上,使其充分吸水自然膨胀而胶溶;或将胶体粉末置于干燥容器内,先加少量乙醇或甘油使其均匀润湿,然后加大量水振摇或搅拌使之胶溶。
如直接将水加到粉末中,往往黏结成团,使水难以透入团块中心,以致长时间不能制成均匀的胶体溶液。
操作时应加注意。
片状、块状原料(如明胶等),应加少量水放置,令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于水浴(60℃左右)加热使溶。
处方中需要加入电解质或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具有脱水作用的液体时,应用溶剂稀释后再加入,且用量不宜过大。
胶体溶液如需滤过时,所用的滤材应与胶体溶液荷电性相同。
最好选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
胶体溶液以新鲜配制为佳,以免发生陈化现象或污染微生物。
必要时可加适宜的防腐剂,以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1.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处方]胃蛋白酶(1:3000) 20g 稀盐酸 20ml橙皮酊 50ml 单糖浆 100ml 苯甲酸 2g蒸馏水加至 100ml[制法]取苯甲酸溶于橙皮酊后,缓缓加入约800ml水中,搅匀,并加入糖浆和稀盐酸,搅匀,再将胃蛋白酶撒布在液面上,令其自然浸透后,轻轻搅拌使溶解,加水至足量,搅匀,即得。
简述亲水胶体的制备过程
亲水胶体是一种具有良好亲水性的胶体溶液,其制备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胶体材料和溶剂。
胶体材料可以是天然物质(如淀粉、胶原蛋白)或合成材料(如聚合物)。
溶剂可以是水或其他亲水性溶剂。
2.分散:将胶体材料逐渐加入溶剂中,并通过搅拌或超声等方法进行均匀分散。
分散过程旨在将胶体材料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初步的胶体溶液。
3.调整pH值:根据具体需要,调整胶体溶液的pH值。
这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来实现,以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电荷性质。
4.混合和搅拌:将胶体溶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搅拌,以确保胶体颗粒均匀分散并稳定在溶液中。
这可以通过机械搅拌、磁力搅拌或超声震荡等方法来实现。
5.调整浓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浓缩或稀释来调整胶体溶液的浓度。
这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添加溶剂来实现,以达到所需的胶体浓度。
6.过滤和纯化:对胶体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或杂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亲水胶体溶液。
7.测定和调整性质:对亲水胶体溶液进行性质测试,如粒径分析、稳定性评估等。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亲水胶体制备方法和参数会对最终产品的性质和应用产生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胶体材料的特性和目标应用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
①研磨法:即机械粉碎的方法,生产上采用胶体磨进行,适用于脆而易碎的药物,对于柔韧性的药物必须使其硬化后才能研磨;
②胶溶法:亦称解胶法,是使暂时聚集起来的分散相又重新分散而制成胶体溶液的方法;
③超声波分散法:用频率大于16000Hz的超声波Hz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分散。
2.凝聚法物质在真溶液中可因物理条件(如溶剂组成)的改变或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
适度地控制该条件,使溶液有一个合适的过饱和度,即可使形成的质点大小恰好符合胶体溶液分散相的要求。
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胶体溶液是一种特殊的溶液,它的颗粒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介于分子和宏观物体之间。
胶体溶液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热学性质等,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制备方法1. 溶剂置换法溶剂置换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胶体溶液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一种溶剂中的物质置换到另一种溶剂中,使其形成胶体溶液。
例如,将金属纳米粒子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就可以制备出有机相中的金属纳米胶体溶液。
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形成金属纳米颗粒。
例如,将氯金酸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就可以制备出金纳米胶体溶液。
3.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制备无机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反应物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溶液。
例如,将氧化钛在水热条件下还原成纳米钛粉,就可以制备出钛纳米胶体溶液。
二、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制备胶体溶液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如氯金酸、氢氧化钠等。
在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和眼睛。
2. 操作规范制备胶体溶液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质量控制制备胶体溶液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质量控制,包括颗粒大小、分散度、稳定性等指标。
在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制备胶体溶液是一项复杂的实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制备出高质量的胶体溶液,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胶体溶液是由微小的颗粒(粒径在1-100nm之间)和溶剂所组成的溶液,常常表现出浑浊、不透明的性质。
由于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活性、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银胶体和吸附胶体,研究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一、银胶体的制备1.实验原理利用还原剂将Ag+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再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稳定性的微粒。
2.实验步骤(1)将一量筒挂在架子上,用刻线笔在量筒上作标记;(2)将1.5mL 的1%AgNO3溶液滴入量筒中,并用去离子水补至标记处;(3)将10mL 的0.01mol/L的还原剂溶液滴入量筒中,并迅速摇匀,放置5分钟;(4)溶液变成浑浊液体,此时必须用过滤器过滤,得到银胶体。
3.结果与分析将过滤后的银胶体置于光路中,由于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故能散射出光来,使得整个胶体溶液呈现为乳白色的混浊状。
吸附胶体是指经过适当处理后,胶体粒子表面由于带电或带离子性质而能吸附大量的某一矿物质、离子或有机分子等。
利用溶液pH值的调整,可以使液体中的电离物质与胶体粒子表面反应,从而实现吸附。
本实验中制备吸附胶体的材料为纤维素。
(1)将0.5g 纤维素粉末加入50mL的去离子水溶液中,用磁力加热器烘烤至水沸腾,搅拌10分钟;(2)取适量吸附剂溶液,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使pH值逐步升高或降低至不同值,控制吸附剂的表面电荷;(3)取一小部分悬浮液,通过离心法收集胶体颗粒,对其中的离子进行分析。
在实验中,将纤维素悬浮液分别处理成pH为3、7、11的三个吸附胶体体系,加入不同离子后离心分离,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体系中的离子浓度。
结果表明:当吸附剂表面的pH为其等电点附近时,吸附的离子浓度最高;当吸附剂表面带正电或负电时,吸附的离子浓度也显著增大。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制备银胶体和吸附胶体,研究了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银胶体和吸附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其表面活性,因此合理控制胶体粒子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制备高质量胶体溶液的关键。
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详
细的回答。
1. 化学反应法,Fe(OH)3胶体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备。
一种常
见的方法是将FeCl3和NaOH溶液混合,生成Fe(OH)3沉淀,然后通
过适当的搅拌和分散剂的加入,将沉淀分散成胶体溶液。
这种方法
适用于实验室规模的制备。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胶体的方法。
它通过在高
温高压的条件下将FeCl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胶体。
这
种方法可以控制胶体的粒径和分散度,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3. 水相沉淀法,水相沉淀法是一种简单的制备Fe(OH)3胶体的
方法。
首先,将FeCl3和NaOH溶液混合,生成Fe(OH)3沉淀。
然后,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分散剂的加入,将沉淀分散成胶体溶液。
这种方
法适用于小规模制备。
4. 制备条件的优化,制备Fe(OH)3胶体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反
应物的浓度、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制备条件来优化胶体的性质。
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和搅拌速度可以促进沉淀的形成和分散;调节pH值可以控制胶体的粒径和分散度。
总结起来,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包括化学反应法、水热法和水相沉淀法。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制备条件来控制胶体的性质。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胶体制备原理
胶体制备原理是一种将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溶液的过程。
胶体由颗粒粒径介于溶液分子和宏观悬浮物之间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被称为胶体粒子。
在制备胶体的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乳化、凝胶和溶胶法。
乳化法是将液体剂与液体剂或固体颗粒剂混合,通过机械剪切、高压乳化或化学反应形成乳化液体。
乳化剂在混合过程中使液体界面张力降低,增加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亲和性,从而使胶体粒子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
凝胶法是通过溶胶的聚集和交联作用形成固体网状结构,从而形成凝胶体系。
在制备过程中,溶胶中的胶体粒子通过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聚集,形成凝胶结构。
常见的凝胶剂包括聚合物、胶体硅酸盐和天然凝胶物质。
溶胶法是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物质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使物质在溶液中呈胶体状态。
溶胶制备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水解、沉淀共沉淀和溶剂扩散等。
这些方法可以产生强吸附、溶胶凝聚或物相析出现象,从而形成胶体粒子的分散体系。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并通过调节不同条件如浓度、温度和pH值等来控制胶体粒子的形成和分散。
胶体制备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备可溶性颜料、微胶囊、纳米材料和医药传递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技能4】Fe(OH)3胶体溶液的制备
01
1、洗涤
2、取用试剂
3、加热【沸腾状态下滴加20滴1mol/LFeCl3溶液,煮沸2分钟制成红棕色Fe(OH)3胶体溶液】
4、清洁、整理
02
1
烧杯、量筒、玻璃棒分别用洗涤剂(取少量,加自来水溶解稀释)清洗→ 自来水清洗(泡沫冲洗干净)→蒸馏水清洗(三
遍)
2
量筒量取20ml蒸馏水(液面与视线水平),倒入小烧杯
中。
3
1)点燃酒精灯并移至三脚架下方,火柴梗放废物缸;
2)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方;
3)小烧杯(装有20ml蒸馏水)放上,酒精灯(外焰)加热至沸腾;
4)沸腾状态下边搅拌边滴加20滴FeCl3溶液,煮沸2分钟制成红棕色Fe(OH)3胶体溶液,停止加热;
5)取下烧杯,熄灭酒精灯(灯冒盖灭两次)。
4
Fe(OH)3胶体溶液需回收,自来水清洗烧杯、量筒、玻璃棒三遍,仪器摆放整齐,台面清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