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2-1-1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3.88 KB
- 文档页数:6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第一节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胶粒:1—100 nm ,原则上可由原子、分子凝聚成胶体(凝聚法),也可由大块物质分散成胶体(分散法)。
一、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1. 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浓度低OH H C S 52+——真溶液)溶胶(溶解度极小,滴入水中O H S 2/−−−→−低溶解度是形成溶胶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还需要反应物的浓度很稀,生成的难溶物晶粒很小而又无长大条件时才能得到胶体。
若反应物浓度很大,细小的难溶物颗粒突然生成很多,易形成半固体状的凝胶。
2.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分散胶体体系中存在巨大的界面积,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体需要稳定剂作用才能稳定存在。
二、胶体的制备方法1. 分散法: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分散和胶溶法通过不同的能量或作用方式分散大块物体→胶粒胶溶法是某些新生成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置于某一温度下使胶体重新分散成溶胶。
如正电胶MMH (moled metal hydroxide )或MMLHC :mixed metal layered hydroxide compound在一定比例的AlCl 3·MgCl 2 混合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形成混合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半透明凝胶状),经多次洗涤后(目的在于控制其中的氯离子浓度),置该沉淀于80℃下恒温,凝胶逐渐形成带正电的溶胶。
MMH 用途很广——钻井液添加剂、聚沉剂、防沉剂等。
胶溶法:新形成的洗涤过的溶液沉淀加入少量33)(FeCl OH Fe →搅拌→沉淀转化为红棕色的3)(OH Fe 溶胶→机械粉碎——球磨机、振动磨、冲击式粉碎机、胶体磨、离心磨。
研磨过程中,增大增大,S A G S ,颗粒有聚集倾向(颗粒间有吸引力;颗粒增大,S G 减小)。
分散⇔聚集平衡,颗粒不再磨细。
要提高研磨效率,防聚可采取溶剂冲稀或加入稳定剂吸附表面——工业SAA ,油漆工业,研磨色料(SAA 保护)电分散:电弧使金属气化,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溶胶。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2-1-1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课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
本节的探究学习,既有助于巩固初中所学的内容,也对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功能,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中的专业生,初中知识很薄弱,对化学的要求只是学业考试,从思想上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设计思路我准备通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形成较浓的学习气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胶体(2)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3)了解胶体的制备、性质与用途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习胶体的性质与用途(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形成探究、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3)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五、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胶体的定义与性质将成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如何使学生理解胶体的性质与该性质的用途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材料七、教学策略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首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胶体,让学生具有熟悉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幻灯片投放、实验演示、录相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四个重要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人教版胶体说课稿胶体教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胶体的定义及其与其他分散体系的区别。
2. 了解胶体的分类及其特性。
3. 认识到胶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胶体的性质。
5.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胶体的定义及其特性(30分钟)2. 胶体的分类(20分钟)3.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30分钟)4. 胶体的应用(20分钟)5. 课堂小结与思考题讨论(1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胶体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3.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4. 举例说明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胶体吗?”开始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简要介绍胶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如牛奶、豆浆等。
2. 胶体的定义及其特性- 定义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分散体系。
- 讲解胶体的特性,如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等。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胶体的特性,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介质的不同,将胶体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 讲解各类胶体的特点及其区别。
- 举例说明各类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演示制备胶体的实验过程,如铁氢氧化物胶体的制备。
-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现象。
5. 胶体的应用- 介绍胶体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 讨论胶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水处理等。
6. 课堂小结与思考题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胶体的定义、特性和应用。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美酒、牛奶、奶昔都是美味饮料,但是它们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它们本质上是否有所不同?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概念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
例:溶液分散系⎩⎪⎨⎪⎧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2.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共分为九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常见的浊液⎩⎪⎨⎪⎧悬浊液乳浊液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列知识点: 1.性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4)聚沉现象: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Fe(OH)3胶体的制备3.应用(1)利用其介稳性:制涂料、颜料、墨水等。
(2)制备纳米材料。
微判断(1)NaCl 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FeCl 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 (4)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5)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6)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7)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8)根据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微训练1.胶体、浊液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分散系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解析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反应原理:氯化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1)反应原理:氯化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氢(2)实验操作向废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氢氧化铁胶体。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错误(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氯化铁饱和溶液的加入要在水沸腾之后,并且要逐滴加入而不是倒入。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几个常见错误操作:①直接加热氯化铁饱和溶液;②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但加热时间过长;③实验中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④用玻璃棒搅动。
3,性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介稳定性的次要因素:胶体粒子由于做布朗运动而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排斥阻碍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粒子带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电荷时向负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电荷时向正极运动(4)聚沉现象: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当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聚沉的方法:加入少量电解质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减弱胶粒间的电性排斥,从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
比如豆浆里加盐卤或石膏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带不同电荷胶粒的胶体微粒相互吸引发生电性中和,从而在胶粒碰撞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
加热可以加速胶粒碰撞,减弱胶粒的吸附能力使得胶粒在碰撞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
3. 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胶体的制备方法。
3.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胶体的制备方法。
2.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章节、教学PPT等。
2. 实验器材:试管、胶体溶液制备所需的材料等。
3. 实验材料:溶液浓度表、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胶体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溶液和悬浮液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胶体与溶液、悬浮液的区别。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胶体的粒径范围、胶体的稳定性等。
2. 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凝胶法、胶凝法、胶束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制备一种胶体溶液。
2. 学生按照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观察胶体溶液的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稳定性等,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2. 学生讨论胶体溶液的性质,如胶体的流动性、过滤性等,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五、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胶体的定义、特点、制备方法和性质,并与学生进行复习。
2. 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相互讨论、补充。
六、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胶体的药物传递、胶体的涂料应用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与胶体制备与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回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 第一章: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制备胶体的制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分散法和凝聚法。
1.分散法:将物质研磨至一定细度,然后将其分散在溶剂中。
例如,将硫磺研磨成细粉,然后将其分散在水中,即可得到胶体。
2.凝聚法:将电解质或调节pH等方法加入到胶粒中,使其凝聚成粒子。
例如,将明矾(KAl(SO4)2·12H2O)加入到稀硫酸中,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使其呈现为碱性,就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二、性质1.光学性质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这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导致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在暗室中用一道光束通过胶体来观察到。
2.动力学性质胶体的动力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布朗运动。
这是由于胶粒受到周围分子的不断撞击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可以通过特定的光学方法(例如,光散射法)来观察和测量。
3.电学性质由于胶粒具有电荷,胶体也显示出电学性质。
当胶体粒子在电场中时,它们会发生电泳现象。
这是由于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是由电荷引起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将胶体置于电场中并观察粒子的移动来观察到。
4.稳定性与聚沉胶体的稳定性是由其动力学和电学性质共同决定的。
某些胶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例如,由于电荷中和或由于高分子物质的保护作用等。
然而,在其他条件下,胶体可能聚沉,这是由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超过了动力学稳定性所致。
例如,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改变pH可以引起聚沉。
5.渗透压与溶液相似,胶体也具有渗透压。
这是由于胶体中的粒子对溶剂分子的吸附作用而引起的。
这种吸附作用会导致粒子周围的水分子排列更加有序,从而产生渗透压。
三、应用1.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血液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和蛋白质。
此外,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胶体技术制成胶囊或药片,以便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2.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胶体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胶体的性质进行混合、分离、提纯等操作。
高中化学新教材胶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胶体。
胶体不仅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胶体。
胶体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它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一种是分散相,另一种是分散介质。
在这种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到1000纳米之间。
这个尺寸范围使得胶体粒子既不能像溶液中的分子那样完全溶解,也不能像悬浮液中的粒子那样容易沉降。
因此,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胶体的性质。
胶体的最重要性质之一是稳定性。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相互之间会产生静电排斥,这使得粒子不容易聚集成更大的颗粒,从而保持了胶体的稳定性。
此外,胶体还具有光学性质,如丁达尔效应,即当光线通过胶体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路径。
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产生了散射作用。
胶体还具有电性质,可以通过电泳实验来观察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胶体可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分散相的物态,胶体可以分为固溶胶、液溶胶和气溶胶。
固溶胶是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例如红泥。
液溶胶是液体粒子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如牛奶。
气溶胶则是液体或固体粒子分散在气体介质中,例如雾或烟。
在实际应用方面,胶体的用途非常广泛。
在工业上,胶体的稳定性被用于制备各种涂料、颜料和药品。
在环境保护领域,胶体的吸附性质可以用于水处理和空气净化。
在生物学中,胶体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胶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观察其稳定性的变化。
或者通过电泳实验,观察不同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胶体的性质,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考点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明确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等。
【精确解读】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I.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Ⅴ.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Ⅱ.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二、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I-=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SiO32-+2H++2H2O=H4SiO4(胶体)↓;注意: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教学内容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研究方法、步骤、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
过程与方法
发现、分析、实验、探究、归纳、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溶液、胶体、浊液本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胶体的制
备与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美酒、牛奶、奶昔都是美味饮料,但是它们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它们本质上是否有所不同?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概念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
例:溶液分散系⎩⎪⎨⎪⎧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2.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共分为九种分散系:(2)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常见的浊液⎩⎪⎨⎪⎧悬浊液乳浊液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列知识点: 1.性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4)聚沉现象: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Fe(OH)3胶体的制备3.应用(1)利用其介稳性:制涂料、颜料、墨水等。
(2)制备纳米材料。
微判断(1)NaCl 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FeCl 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 (4)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5)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6)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7)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8)根据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微训练1.胶体、浊液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分散系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解析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全可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3.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胶体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根据所学知识,了解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胶体制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了解胶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相溶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粒状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2.性质:胶体的性质介于悬浮液和溶液之间,具有以下特点:(1)不稳定性:胶体可以通过加热、振动或电解质的加入来破坏其稳定性。
(2)光学性质:胶体可以显示光散射、光学效应和Tyndall散射现象。
(3)浊度:胶体的浑浊程度是由于微粒的散射光造成的。
3.胶体的制备方法(30分钟)1.机械法:通过机械研磨来制备胶体。
例如研磨金块制备金胶体。
2.凝聚法:通过溶液的凝固来制备胶体。
例如使用硫酸镉溶液与硫酸铵反应制备硫酸镉胶体。
3.电解法:通过电解质的影响使溶液产生电解不溶胶体而制备胶体。
例如电解氧化银溶液制备氧化银胶体。
4.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胶体。
例如使用硫酸钠与硅酸铝反应制备铝酸钠胶体。
5.胶凝法:通过可逆胶凝方法制备胶体。
例如使用明胶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制备明胶胶体。
4.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了解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应用,例如:(1)胶体在医药领域中用于制备药物、药剂。
(2)胶体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制备酱油等调味品。
(3)胶体在纺织工业中用于制备染料颜料。
5.实验操作(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胶体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
教师向学生演示两种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机械法和凝聚法。
学生在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上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六、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