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5.89 KB
- 文档页数:21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基础训练
1.下列每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迥.(jiǒng) 怅.然(chàng) 呱.呱(gū) 消耗.(hào) 尻.尾(kāo)
B.怂.恿(sǒng) 嗔.怪(chēn) 蜷.伏(juán) 余晖.(huī) 缀.行(zhuì)
C.烟囱.(cōng)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卓劣.(liè)
D.嚎.声(háo) 变诈.(zhà) 苫.蔽(shàn) 假寐.(mèi) 叮嘱.(zhǔ)
【答案】B
【解析】B.蜷.伏(juán)-(quán)。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妄下断语 恋恋不舍 迫不急待 刨根问底
B.不露痕迹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班斓多资
C.怪诞不经 步履蹒跚 张牙舞爪 扶摇直上
D.无所顾忌 一本正经 全身贯注 毫无生意
【答案】C
【解析】A.“迫不急待”中的“急”应为“及”;B.“班斓多资”中的“资”应为“姿”;D.“全身贯注”中的“身”应为“神”。故选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驱:追随,追赶。
B.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C.目似瞑,意暇.甚 暇:闲暇。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盖:语气词,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答案】C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尝”是“曾经”;“方”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C项,“暇”的意思是“从容、悠闲”,不是“闲暇”。故答案为C。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B.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
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
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
【答案】B
【解析】A项,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使用不恰当。B项,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是个贬义词。使用不恰当;C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恰当;D项,神采奕奕:意思是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使用恰当。故选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虎门硝烟完成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是为纪念被誉为“全球禁烟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林则徐。
B.遵义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近年来,通过不断为“生态工业桐梓,宜居创业城市”的蓝图添砖加瓦,使桐梓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D.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答案】A
【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改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语序不当,应将“发扬和继承”改为“继承和发扬”;故选A。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抗击疫情以来,这一脉相传的英雄气概,感动着我们,振奋着我们,也给了我们弥足珍贵的安全感。
②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中感慨:“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③孟子曰:“且千万人吾往矣。”一股浩然之气、英雄之气,始终奔腾激荡于炎黄子孙的血脉。
④这最勇敢的人,也就是鲁迅先生管下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纵观语段,谈的是对中国人抗击疫情的英雄气概的赞美和评价。③①是从道理(根源)到事实(表现)表明观点应排前面,①中的“这一脉相传的英雄气概”复指③句中的“一股浩然之气、英雄之气”,所以,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②④是评论(评价)应排后面,④中的“这最勇敢的人”复指②中的“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所以②排第三位,④排第四位;因此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B。
7.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B.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和《狗的家世》等。
D.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朝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D项,《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长篇。据此答案为D。
8.根据课文《狼》内容填空。
(1)《狼》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字____,世称_____,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
(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
(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______。
(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
【答案】(1)清 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狼》的作者是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聊斋志异》。(2)—(4)考查理解性默写。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根据题目提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眈、诈、哉”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提升训练
一、课内阅读。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选文中的花白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出身”卑微,是一只捡来的流浪猫;②本性不活泼,不喜欢玩游;③我们一家对它不感兴趣、不在意;④日渐长胖的体形和被火烧脱的毛皮,令它更加难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要点。根据第①段“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可知,花白猫是我们捡来的,来历不明;根据第①段句子“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知,花白猫的长相很不好看;根据第①段句子“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知,花白猫性情不活泼,忧郁;根据第①段“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说明大家都不喜欢它;根据第①段“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第②段“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可知,花白猫体形日渐长胖,毛被火烧脱好几块,使它外形更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