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824.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一讲:绪论§1.1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与社会关系,自然辩证法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
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研究对象: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4.学科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马哲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的纽带。
自然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1.2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一、前史1.古希腊自然观: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
(1)爱奥尼亚学派;(2)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自然观(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
2.近代机械自然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传播1.机械自然观的破产(“六大突破”):“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赖尔,对立于居维叶的“突变论”)、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创立: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标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原因: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斗争的需要。
(2)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拓宽,研究内容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
①、汤浅光朝:“科学中心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②、1956年,C.P斯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③、贝塔朗菲。
§1.3自然辩证法的教育功能一、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①、完善知识结构;②、学习科研方法;③、发展理论思维。
二、加强责任感,形成优良品德:①、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
三、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地位(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2)自然辨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属于哲学性质。
(3)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具体的科学技术,它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三.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或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统称为自然观。
其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它又不是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技术的特殊方法的加和,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
这些内容统称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再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又不像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那样具体地探讨科学或技术的社会建制、社会结构,而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演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这些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
四.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五大意义人的意义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经济建设的意义社会发展与伦理道德的意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意义第二篇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一.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的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时的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二.古代的自然观或自然哲学有以下一些特点:(1)直观性。
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找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1讲绪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学科性质:哲学门类,交叉科学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背景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三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来自恩格斯的一本著作(手稿)——《自然辩证法》(Dialectik der Natur),其本意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即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研究对象:人—科学技术—自然界二、基本内容:“两观一论”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也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以一定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哲学抽象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必须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中加以阐发。
自然观的发展,既受到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自然观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为自然观的新范畴、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1.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1.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1.3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2.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第三章: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研究3.1 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2 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3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自然辩证法与社会科学研究4.1 自然辩证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4.2 自然辩证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4.3 自然辩证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自然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2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5.3 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六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6.1 观察与实验6.2 归纳与演绎6.3 分析与综合第七章: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创新7.1 科学创新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7.2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7.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创新案例分析第八章:自然辩证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8.1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8.2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3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1 自然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9.2 自然辩证法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9.3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第十章:自然辩证法与人类未来发展10.1 自然辩证法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10.2 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科技发展趋势10.3 自然辩证法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难点解析:理解自然辩证法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并如何在不同科学领域中发挥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把握自然辩证法的抽象哲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科学实践中。
三、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研究难点解析:分析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自然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一、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的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
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3. 理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特征1.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1.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征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2.1 古代自然辩证法2.2 近现代自然辩证法2.3 当代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3.2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3.3 化学领域的应用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4.1 自然界的本质4.2 人与自然的关系4.3 生态文明建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科学领域的辩证法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特征:详细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讲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4. 讲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为例,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5. 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探讨自然界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对比分析:比较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自然辩证法的优越性。
2. 实际案例:分析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中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成功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
七、教学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辩证法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分享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