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要任务

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主要内容

1、明确全国城镇化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2、确定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3、规划全国城镇化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4、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5、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要任务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

二基本原则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着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谁、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三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注P107)

1、编制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方针与目标、城市发展

与布局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格的控制目标

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6、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手段

制定相应调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流动,促进经济与建设发展

四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解说p43)

1、省城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

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

2、省城内的区域向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

机场、区域向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主干管与门站。区域性防洪与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

垃圾处理厂等

2

(四)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第四版p172)(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则、镇总体规则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

布地区

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

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布局。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

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

便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

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葬区

的具体位置和界限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震灾害防护规定。

3

(五)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注册规划师p110)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3、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

4、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5、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6、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

7、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环境风貌,突出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此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二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1、遵循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要求

2、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并与国社规划、土规相协调。总规是对上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落实和深化,要充分考虑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性要求

3、总规编制与其他专业规划(交通、防灾、基础设施)相协调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经p )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

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4、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5、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1、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生活各领域。在指导城市

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2、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五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解说p43)总p19

1、城市、镇规划区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

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镇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

2、规划期限内市、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

限制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3、城市、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城镇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

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

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限等。

5、城市、镇防灾减灾。包括:城镇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镇抗震与消防疏

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

4

六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解说p53)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明确总体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确定城市在全国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主要职能,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方向和总体布局,水、土地、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的保障等重大原则问题。

七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八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第四版p172)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射射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九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略总p121)

十总体规划的修改(略)

十一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目的

1、城市规划实施期间,定期对规划实施目标实现情况跟踪评估,及时监督规划

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2、分析评判城乡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为继续贯彻实施规划或对其修改提供可靠

依据,是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条件

十二总体规划编制需要突出的重点

1突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作为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突出人文与自然资源保护欲空间管制

3突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性与法定性,总规的强制性规定,突出城乡建设标准,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控制

4 突出总有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关注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障弱势群体利

十三传统总规编制问题与新时期规划思路的转变

传统:过度强调由政府配置资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也难以满足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要求

1、规划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强制性和灵活性存在不足

2、过于偏重对建设开发的指导作用,对人文和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强调不足,

对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关系也不够

3、在城乡关系上体现城乡二元的特点,难以在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

挥作用

5

4、技术上体现了较强的工程技术属性,缺乏公共政策理念

5、都是单一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工作,缺少与其他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新思路

1、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的科学建设标准

2、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3、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

4、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十四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本的战略思想,从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在住房、环境与土地管理,能源结构与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等多领域协调发展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谐城乡建设时和谐社会的载体,规划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

编制方法上:加强区域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政策研究,增强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会和谐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保障公众利益,注重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十五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总体与区域规划(略)

2、总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师制定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协调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注重城市近期、中长期宏观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

定,总规强调规划期内的空间部署,两者相辅相成

3)近期建设规划原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一致

4)城市发展规模、速度和重大项目安排,应在国社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到近期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

3、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所指定的目标好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部署

目的: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要求,以求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编制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和开发退耕地相平衡

4、总规与土地利用规划

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规划

内容和作用不同,土规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定的土地通途和部署,其中保

6

护耕地是一项重要任务,总规是从城市功能和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

二者应相互协调,总规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发展的空间

7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任务

市城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下层面各层次城镇总体规划编

制提供区域性依据,其重点“区域角度研究城市,按协调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

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合理确定城

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理原则

3、预测市城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

方案和建设目标

4、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109 7条)

1、提出市政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欲

利用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只能分工。空间布局

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

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求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应定于行政管辖范围内

8

(七)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注P111)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议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好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的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

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

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9

(八)近期规划

一城市近期规划的任务(解说p8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镇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明确城镇发展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防灾等保护目标,提出城镇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与选址,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布局和用地,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等

二城市近期规划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与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情况,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4、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三城市近期规划的作用(解说p82)p24

1、近期建设规划师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与阶段实施安排与行动计划

2、是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3、是近期土地出让与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四编制意义

1、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滚动编制,分阶段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并对实施情况分析评判,及时反馈指导城市建设,确保了规划的灵活性

2、发挥规划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

3、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五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第四版p174)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设施布局。

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

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六近期建设的强制性内容(注册规划师p272)p41 1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重点与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渐进标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3根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保护措施

10

七近期建设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1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是落实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2总体规划从结构战略层次,更加宏观与原则,近期建设规划则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制定实施具体的近期安排,并对总规实施效果跟踪、分析和判断,进而指导城市建设

3滚动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可以协调多方利益,对近期建设项目及土地供应控制,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4近期建设规划坚持总规的长远目标,又根据实际情况反馈修正,确保规划的灵活性

八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规划的关系

1 相关概念

1)近期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做的安排

2)远景规划; 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做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是一个空间结构的安排

2相互关系

连接桥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远景规划指导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深化

近期规划产生的问题对远景规划的实现有一定的影响

3 区别

1)远景规划要求展望更远时间(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

2)近期建设规划则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3)近期建设规划,具体性、操作性、针对性、现实性、实施性

4)远景规划,原则性、目标性、指导性

九近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近期建设规划有指导作用

2、在编制时限上保持一致,同步编制、相互协调,将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

目在城市空间中合理的安排和布局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在目标、总量、产业结构和政策上做出整体

性和战略性的指引,侧重时间序列上的安排,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在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出基础性的框架,侧重于空间布局上的安排

11

(九)远景规划

一规划任务

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做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是一个空间结构的安排,要求展望更远的时空(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城市化引起人口再分布的影响范围和经济社会),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资源,环境与城市的动力机制,产业结构等),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阶段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以指导总规

二规划原则

1 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远景规划重在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指导总规,不能代替总规

3起结构安排应相对稳定,留以足够的灵活性,宜粗不宜细,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

三规划内容

1 从区域的范围进行入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

2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

3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利用做出纲要性规划。

(十)分区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一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使用,入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二主要内容

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生人口分布

2、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和风景名

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4、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路线位置管径进行管线

综合

5、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

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12

(十一)镇总体规划

(十二)详细规划

(十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修建性详细规划

(十五)乡规划

(十六)村庄规划

13

城市规划分类

城市规划分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六个层次组成,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的规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城市的发展目标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总体规划 一定年限内对城市市区、郊区及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地区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

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任务 根据国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区域规划和合理组织区城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合理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最终使城市工业、居住、交通和游憇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阶段性规划。具体内容 ⑴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⑵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⑶布置域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1.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出综合的全面安排。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及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基础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居住区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 一、居住区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居住区形态与居住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可折射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影响居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社会与家庭结构、文化与民俗等。 二、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特点 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用地一般在50~100公顷。 特点: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并重。1个居住区可以划分为4~5个居住小区,也可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组团。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用地一般为15~35公顷。 特点:规模适中、配套设施齐备、环境标准适度、以居住职能为主以日常生活服务功能为辅。 3.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用地一般为4~6公顷。 特点:规模小、配套设施少、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基本生活服务职能。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 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 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 四绝”。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 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 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 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 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 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城镇名称职能类 型 功能定位 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 工业商 贸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 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 游服务基地。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功能定位 融水 旅游、工 业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 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 集散基地。 三江旅游型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工业型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3.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规划 城市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1. 多中心结构 城市往往具有多个中心,这些中心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商业中心是城市的商业活动聚集地,政府中心是行政决策的重要场所,文化中心则是艺术、娱乐和教育的中心。这些中心相互交织,形成了城市的多中心结构。 2. 功能区划分 城市的空间结构往往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划划分。例如,住宅区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工业区是工厂和企业的集中地,交通枢纽则是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这种功能区划分使得城市的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其最佳的功能,提高了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 3. 空间分异 城市的空间结构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高密度的商业区域往往位于市中心,而低密度的住宅区则分布在市中心周边。这种空间分异既反映了不同功能的需求,也反映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有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合 理规划,可以将商业区域与住宅区域相互配合,减少人们的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社会公平 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平衡现象。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均匀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使得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服务和便利。 3. 保护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保 留城市的绿地和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 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 1.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规划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但通过精心的城市规划,成功打造了一个“花园城市”。新加坡的规划注重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使得居民可以享受到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这种规划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 2. 巴黎的“城市再生”计划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内容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内容 一、引言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是指对金华市城市发展的宏观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原则、规划结构等。 二、规划目标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具 体目标包括: 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2.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3.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5. 加强城市管理和管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规划范围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金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具体范 围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县级城镇,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四、规划原则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 顶层设计原则:与国家、省级规划相衔接,统筹城市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人本导向原则: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4. 综合协调原则:协调城市各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5. 公众参预原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五、规划结构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城市空间布局:确定城市的功能区划和空间结构,包括市中心区、产业园区、住宅区等; 2. 城市交通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交、轨道交通等,提高 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3. 城市环境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包括绿化、水系、空气质量等; 4. 城市设施规划: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提 高城市服务能力; 5. 城市社会事业规划: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提高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6. 城市管理规划:强化城市管理和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六、规划实施 金华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 3. 加大投资力度,筹集规划实施所需资金; 4.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发展工具,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核心 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征, 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特征。不同城市具有不同 的形态,如线性城市、环状城市、径向城市等。城市形态的选择应考 虑城市的功能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并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 续性为目标。 1. 线性城市形态 线性城市形态是一种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发展的城市形态。它通常沿 着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地理特征延伸发展,形成一条细长的城市带。这种形态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通的布局,但也存在城市扩张难度大、地区差异大等问题。 2. 环状城市形态 环状城市形态是一种环形布局的城市形态。这种形态通常是由于城 市的历史原因或地理特征所致,如沿海城市、火山口城市等。环状城 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但也容易导致交通压力 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径向城市形态 径向城市形态是一种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形态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演变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所决定的,如多个城市中心周围布满收缩圈和发展圈。径向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产业布局,但也容易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流失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及其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合理的城市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中心性结构 中心性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域作为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的集中区域。这种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压力大的问题。 2. 放射性结构 放射性结构是指城市以某一中心为核心,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但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不均衡和辐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网状结构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止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及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护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进行细致化、科学化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良好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下面以一个虚构的城市为例,介绍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该城市的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组织结构规划:确定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并合理划分用地,保证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合理、互相配合。通过规划,让城市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距离适当,方便居民出行和工作。 2. 交通运输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交车等。确定主要交通干道和次要交通干道,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便利。设置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等,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3. 绿化和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城市的绿化带、公园、广场和植被覆盖率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城市绿地资源,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城市设施规划: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在各个区域合理配置。确定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城市防灾规划: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保护城市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规划避难场所、警

示系统等,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6. 城市景观规划: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规划城市的景点和旅游区域。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形象。 7. 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等。通过规划,引导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发展进行细致化、科学化的规划,涉及城市的组织结构、交通运输、绿化环保、城市设施、防灾规划、景观规划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幸福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要点与结构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要点与结构 一、引言 引言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开篇之处,用来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发读者 的兴趣,概述报告的结构。 二、城市概况分析 城市概况分析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统计信息、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水平等,对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客观呈现。 三、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城市的主要发 展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土地利用、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隐患。 四、城市规划原则与目标设定 城市规划原则与目标设定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城市发 展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规划原则和明确的目标设定。可以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思路、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后续的规划方案提供指导。 五、城市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规划方案设计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根据前期的分析 与设定,提出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可以涉及城市的交通网络、绿化环境、公共设施、住宅区划等细节内容,通过图表、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 六、城市规划实施与监测

城市规划实施与监测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收尾部分,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和监测体系,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评估。可以包括规划实施的时间表、责任部门分工和推动机制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结语是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结束部分,概括地回顾和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强调报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以上是关于城市规划研究报告的要点与结构的论述,每个部分都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和细节。通过对城市的概况、发展现状、问题分析、规划原则与目标设定、规划方案设计以及实施与监测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形成一份全面、科学、可行的城市规划研究报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指导。

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吸收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成果,并以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和建筑艺术理论为基础,不断选择、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阔理论基础和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诸多相关学科中不断选取并进行实用化和现代化处理,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并不断充实发展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实用技术学科.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社会学中关于人口与劳动资源形成的学说、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学说,经济地理学中关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学说,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地域结构的学说、生态学中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创造人工环境以及人-技术—环境协调的思想等,都对充实、深化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作出了贡献,而现代工程技术诸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为不断充实、发展、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良好前景。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多种学科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在指导当代城市和空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形成因素 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经济综合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心和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和物质要素越来越复杂。但对城市的发展、衰退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构成城市许多物质因素中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称这部分因素为“城市形成的因素"(以下称形成因素),其特点是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不表现于本市,而超越于本市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存在主要不决定于本市而决定于超越本市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因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和计划的平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取决于因素所能形成的利润率和所需要的市场区(服务区).如果它的市场区小于城市区,表明它的效果只限于本市,不能构成形成因素。但实际上除了某些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是明确的

城市概念规划的内容

城市概念规划的内容 城市概念规划是指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城市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城市概念规划需要对城市进行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它包括确定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划,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及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和交通网络。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减少能源消耗,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其次,城市概念规划需要对城市的资源利用进行规划。城市是资源密集的区域,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的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空气等各种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城市概念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这包括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城市概念规划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第四,城市概念规划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促进经济发展。这包括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商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第五,城市概念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居民的基本权益,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城市概念规划还需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包容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概念规划需要注重参与和治理。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决策。因此,城市概念规划需要注重参与和治理机制的建立,保证各方的参与和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综上所述,城市概念规划涉及到城市的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1)历史背景 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区域各个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解释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 目的: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 (2)区域基础 分析目的: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3)经济基础 分析内容:①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 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①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②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④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引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星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有必要指出的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城镇人口规模趋势和相对地位的变化分析,以及确定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出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应当建立在地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以及城镇合理发展规模的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的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它主要包括:论证、确定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市的功能布局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方向;确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办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的措施和步骤。 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 (1)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路标的技术手段与保障。因此.城市规划并不 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密切相关,共同组成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体系。事实上.盖迪斯关于城市社会复杂性与活动相互关联性的思想以及对综合规划的倡导。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当今的城市规划,已完成了从注重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physical planning)转向对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与非物质空间形态规划(non —physical pla nnin g)并重的过程。 具体而言•非物质空间规划是关于各种城市活动(activity)的计划•土要包含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例如,产业发展、劳动力与雇用、收入、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城市社会发展计划,例如,人口、教育、公共卫生、福利、文化等方而的内容。物质空间规划则是为这些活动提供场所和所需设施的规划。而政府按照通过 税收等手段所获得城市运营资金来源和必要开支所编制的财政计划,则是保障物 质空间规划得到实施的必要条件。 因此,现实的城市运营与发展.就是按照非物质空问规划、物质空间规划以及财政计划所展开的。 (2)城市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Comprehensive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Detailed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Citydistrict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Functional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Physical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acity)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Siteengineering)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城市设计(Urbandesign)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Cityscape)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 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文件。主要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规划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城市用地的分区、功能定位和规模,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 交通规划: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道路、铁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3. 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 4. 基础设施规划:确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给排水等。 5. 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 6. 城市景观规划:确定城市的景观设计和保护方案,包括公园、绿地、街道、广场等。 7. 社会公共服务规划:确定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深度要求内容包括: 1. 长远性:规划应具有长远性,能够适应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发展需要。

2. 综合性: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3. 可行性:规划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 4. 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与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 6. 创新性:规划应具有创新性,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7. 可操作性: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具体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其深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02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及说明 (2030 版)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内容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期限 (三)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 (二)城市发展目标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四)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五)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 第三章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 第一节市域规划 (一)区域协调 (二)市域空间格局和分区管理要求 (三)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红线区管控 (四)镇村发展策略 (五)城乡统筹规划要求 (六)区域性重大设施和通道 第二节城市规划区规划(规划区小于市域的城市应单列此节)

(一)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二)城市、镇开发边界和城市集中建设区 第三节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一般城市) (一)空间结构 (二)建设用地布局 (三)城市地下空间 (四)城市更新 (五)新城新区建设要求 第三节分区指引(超大、特大城市) (一)中心城(主城) (二)外围组团(包括副中心、城市新区等) (三)镇 按照集中建设区内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层次,分别提出规划指引, 包括边界、功能、规模和规划管理要求等。 第四章主要专项 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 (一)历史文化保护目标和层次 (二)各层次保护名录、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划定城市紫线 第二节城市特色风貌 (一)城市特色风貌定位黄线 (二)城市形态格局和景观体系求

(三)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和控制要求 (四)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开敞空间布局 第三节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 (二)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 (三)绿地规划与城市绿线 (四)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蓝线 第四节居住和公共服务 (一)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和布局原则 (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标准 (三)社区规划要求 第五节综合交通 (一)交通发展目标、指标和策略 (二)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枢纽布局、城市(三)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网 (四)停车设施和管理 (五)城市货运和物流 (六)行人、自行车交通组织 (七)保障措施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 (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