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第四章 苯丙素类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29
中药化学《苯丙素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掌握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2.掌握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3.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
4.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谱特征。
5.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鉴别方法。
6.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理活性。
第一节概述【含义】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 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分类】广义包括:简单苯丙素类—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醛、苯丙酸类(1分子C6— C3 单元)香豆素类(1分子C6— C3 单元)木脂素类(2~4分子C6— C3 单元)木质素类(多分子C6— C3 单元)黄酮类(C6— C3— C6 单元,另章介绍)【生源途径】苯丙素类化合物均由桂皮酸途径合成而来。
第二节香豆素类【概述】香豆素类成分是指一类具有苯骈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物的总称。
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目前发现的约1200种,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如伞形科、豆科、茄科、芸香科、菊科等科属的植物富含该类成分。
【结构与分类】1.性状游离香豆素多为结晶性物质;亦有呈玻璃态或液态。
分子量小的具芳香气味、挥发性及升华性。
香豆素苷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
无挥发性及升华性,也无香味。
2.溶解性具有苷溶解性的一般规律。
但游离香豆素(分子量小)可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
3.内酯环的性质(碱水解)长时间加热香豆素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S 水 小 ) ( S 水大 )应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不能与浓碱共沸(裂解—酚类或酚酸) 侧链有酯键的不宜(碱水解)4.显色反应1.提取 ⑴水蒸汽蒸馏法——小分子游离香豆素的挥发性。
⑵碱溶酸沉法——内酯结构的性质。
⑶溶剂法—溶解性特点——系统溶剂法(石油醚、乙醚、乙醇、水)。
甲醇或乙醇提取,结合溶剂法、大孔树脂法。
2. 分离 单体分离比较困难,一般多用色谱法分离。
天然药物化学简答题简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甲基丙素途径和香豆素途径。
2.甲基丙素途径:甲基丙素途径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苯丙氨酸被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对羟基苯丙氨酸。
然后,对羟基苯丙氨酸经过甲化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苯乙酮酸羟化酶,形成对羟基苯乙酮酸。
最后,对羟基苯乙酮酸经过脱羧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苯乙酮酸脱羧酶,形成香豆素。
香豆素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其他苯丙素类化合物,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香豆素途径:香豆素途径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次要生物合成途径。
首先,酪胺酸经过酚氧化酶催化,形成酪酸。
然后,酪酸经过羟化反应,催化剂是酪酸羟化酶,形成对羟基酪酸。
最后,对羟基酪酸经过甲化反应,催化剂是对羟基酪酸甲基转移酶,形成香豆素。
4.总体上,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通常经过羟化、甲化和脱羧等反应,催化剂包括羟化酶、甲基转移酶和脱羧酶等酶类。
不同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导致不同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
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一、A11、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量、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作用的是A、甘草酸B、穿心莲内酯C、青蒿素D、丹参素E、紫杉醇2、主要含有木脂素成分的中药A、五味子B、人参C、薄荷D、柴胡E、三七3、中药五味子中所含的主要木脂素是A、单氧环木脂素B、新木脂素C、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木脂素E、简单木脂素4、香豆素类成分如果能水解后发生Gibb’s反应,说明具有A、3位OHB、4位OHC、5位无取代D、6位无取代E、7位无取代5、香豆素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所呈现的颜色是A、黄色B、蓝色C、棕色D、绿色E、红色6、下列化合物具有升华性的是A、双糖B、多糖C、小分子游离香豆素D、香豆素苷E、蒽醌苷7、香豆素类化合物内酯环水解开环的反应条件是A、碱性醇溶液B、碱性水溶液C、酸性水溶液D、酸性醇溶液E、醇水溶液8、在紫外光下能显出强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A、香豆素母核B、呋喃香豆素C、季铵生物碱D、叔胺生物碱E、7-OH香豆素9、下列关于香豆素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游离香豆素具有较好的结晶B、小分子香豆素有挥发性C、香豆素苷具有升华性D、游离的香豆素易溶于有机溶剂E、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10、有强烈蓝色荧光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是A、7-羟基香豆素B、7,8-二羟基香豆素C、7-甲氧基香豆素D、7,8-二甲氧基香豆素E、6,7-二甲氧基香豆素11、香豆素因其含有内酯结构而产生的显色反应是A、AlCl3反应B、FeCl3反应C、Gibbs反应D、Emerson反应E、异羟肟酸铁反应12、呋喃香豆素大多显示的荧光颜色为A、蓝色B、淡绿色C、紫色D、红色E、棕色13、Gibbs反应的阳性结果是A、蓝色B、黑色C、黄色D、砖红色E、红色14、香豆素应有的基本结构骨架是A、苯骈α-吡喃酮环B、苯骈β-吡喃酮环C、不饱和环酮D、苯骈γ-吡喃酮环E、饱和环酮15、七叶内酯和七叶苷属于A、醌类B、香豆素类C、黄酮类D、萜类E、生物碱类二、B1、A.单糖B.蛋白质C.多糖D.苷E.香豆素<1> 、由糖和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A B C D E<2> 、可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的是A B C D E<3> 、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药理实验证明丹参素、丹酚酸B具有耐缺氧、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增加冠脉流量、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作用,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天然药化苯丙素类题目【习题】一、填空题1.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狭义地讲,苯丙素类包括、、等结构类型。
2.香豆素类成分是一类具有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作是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3.香豆素类化合物根据其母核结构不同,一般可分为、、、、五种结构类型。
4.分子量较小的游离香豆素多具有气味和,能随水蒸气蒸馏;游离香豆素类成分易溶于、、、等有机溶剂,也能部分溶于,但不溶于5.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荧光,在溶液中荧光增强。
7位导入羟基后,荧光,羟基醚化后,荧光6.游离香豆素及其苷分子中具有结构,在中可水解开环,形成溶于的加又环合成难溶于的而沉淀析出。
利用此反应特性,可用于香豆素及其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和提取分离。
7.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分别为(),(),()和()。
8.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在()具有羟基,因此,()可以认为是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母体。
二、判断题1.丹参素属于木脂素类成分。
2.木脂素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光学活性。
3.所有香豆素都有荧光。
4.香豆素是由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环合而成的内酯化合物。
5.具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均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
6.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
7.木脂素类化合物多数是无色结晶,可升华。
三、选择题(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类型化合物中,大多数具有芳香气味的是A.黄酮苷元B.蒽醌苷元C.香豆素苷元D.三萜皂苷元E.甾体皂苷元2.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升华性的是A.单糖B.小分子游离香豆素C.双糖D.木脂素苷E.香豆素苷3.天然香豆素成分在7位的取代基团多为A.含氧基团B.含硫基团C.含氮基团D.苯基E.异戊烯基4.鉴别香豆素首选的化学显色反应是A.FeCl3反应B.Gibb反应C.Borntrager反应D.异羟肟酸铁反应E.A1C13反应5.下列化合物的纸色谱,以水饱和异戊醇展开,紫外光下观察荧光,Rf值最小的是’6.木脂素的基本结构特征是A.单分子对羟基桂皮醇衍生物B.二分子C6-C3缩合C.多分子C6-C3缩合D.四分子C6-C3缩合E.三分子C6-C3缩合7.五味子素的结构类型为A.简单木脂素B.单环氧木脂素C.木脂内酯D.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E.其它木脂素8.在催化加氢过程中,香豆素类结构最先氢化的是()A.3、4位双键B.苯环双键C.呋喃环双键D.支链双键9.用于鉴别木脂素中亚甲二氧基的反应或试剂是A.Labat反应B.三氯化铁反应C.磷钼酸试剂反应’D.异羟肟酸铁反应E.Gibb反应10.水飞蓟素具有保护肝脏作用,其结构中具有A.有机酸结构特征B.香豆素结构特征C.黄酮结构特征D.木脂素结构特征E.同时具有木脂素和黄酮的结构特征11.香豆素类化合物可用下列方法提取,除了()A.有机溶剂提取法B.水浸出法C.碱溶酸沉法D.水蒸气蒸馏法(二)某型题(多项选择题)1.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A.具有一分子的C6-C3单体B.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有挥发性及升华性C.大多有颜色D.多具蓝色或紫色荧光E.异羟肟酸铁反应呈现阳性2.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A.乙醇提取法B.碱溶酸沉法C.乙醚提取法D.热水提取法E.酸溶碱沉法3.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是A.茴香醚B.桂皮醛C.阿魏酸D.丹参素E.迷迭香酸4.香豆素与碱反应的特点是A.遇碱后内酯水解开环,加酸后不可环合成内酯环B.加碱内酯环水解开环,生成反式邻羟桂皮酸盐C.加碱内酯环水解开环,加酸后又可环合成内酯环,但若长时间在碱中加热,生成反式邻羟桂皮酸盐,即使加酸也不能环合D.加碱内酯环水解开环,并伴有颜色反应E.加碱生成的盐可溶于水5.Emeron反应为阴性的香豆素是A.7,8-二OH香豆素B.8-OCH3-6,7-呋喃香豆素C.5,6,7-三OH香豆素D.6-COOH香豆素E.6-OCH3香豆素6.在HNMR谱中,香豆素母核质子处于较高场的是A.3-HB.4-HC.6-HD.8-HE.5-H7.香豆素类化合物的HNMR特征有A.H-3,H-4构成AB系统,成为一组双重峰,偶合常数较大(约J=9.5Hz)B.7-OH香豆素中5,6,8-H的信号和一般芳香质子信号的特征类似,δ6-85C.H-4和H-8之间存在远程偶合,J=0.60-1.0HzD.芳环上的甲氧基以(3H,S)出现在δ3.8-4.O处E.呋喃香豆素呋喃环上的两个质子构成.AB系统,吸收峰为一组双峰,J=2.0-2.5Hz8.木脂素类化合物,一般A.具有2~4分子的C6-C3结构单元B.多以游离状态存在,亲脂性较强C.大部分具有光学活性,酸性条件下易异构化使活性下降或消失D.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Labat反应呈现蓝绿色E.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Ecgrine反应呈现蓝紫色四、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五、简答题1.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原理及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