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411.84 KB
- 文档页数:5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脓毒症(sepsis),即脓毒血症。
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严重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一、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感染指标:确诊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具备下列临床特征:①发热(深部体温>38.3℃)或低体温(深部体温<36.0℃)②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二个标准差③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2、炎症反应的生化学指标: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109/L)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109/L)或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不成熟白细胞>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② 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③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④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⑤血糖>7.7mmol/L或110mg/dl(无糖尿病史)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成人收缩压下降值>40mmHg)②心排指数<3.5L/min/m2(儿童心排指数正常值高于成人,为3.5-5.5 L/min/m2)或皮肤出现花斑③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或血清乳酸值>3mmol/L④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个小时以上)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超过24小时⑤血肌酐增加≥0.5mg/dl⑥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⑦血小板减少(<100×109/L) 或凝血异常(APTT>60s或INR>1.5)⑧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24小时⑨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14分符合1中的两项以上和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 3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即可诊断为严重脓毒症;出现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 抗感染菌培养及药敏之前,依据医院药敏试验敏感性经验与医生的临床经验降阶梯选择一到两种抗生素2.拮抗内毒素、炎性介质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ml液体静脉滴注,2~3次/日。
脓毒性休克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危重病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其病死率超过25%,危害十分巨大。
脓毒症的治疗重在及时,如果能在休克1 h内得到正确的诊治,患者的存活率可达80%以上,而在休克6 h以后才被诊治,患者的存活率则会下降至30%[1],因此预防及早期治疗脓毒性休克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意义重大。
国际医学专家及团体一直在研究与总结脓毒症,但没有多大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
1共识提出的背景早在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就发表了《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系统提出了以"四证四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理论[2]。
2015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也采纳了"四证四法"理论[3]。
经过近几年来的总结与发展,"四证四法"理论形成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为"菌毒炎并治"脓毒症(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共同治疗);"法"为"四证四法"(毒热证与清热解毒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与扶正固本法、腑气不通证与通里攻下法);"方"包括凉膈散、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及补阳还五汤等;"药"包括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同时,对于"四证四法"的现代中西医结合内涵也有了新的阐述:脓毒症早期常表现为毒热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如果热入血分,损坏血管内皮、破坏凝血平衡,则可出现血瘀证〔如微循环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如果热伤正气,则出现急性虚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而脓毒症全程均可能出现腑实证(胃肠道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应对腑实证加以重视。
脓毒症随着病程进展,发展到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机理复杂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在我国急救医学创始人王今达带领下,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经三十余年临床经验及科研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脓毒症M O D 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得该病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国内外领先水平。
1脓毒症治疗途径研究1.1内毒素途径1.1.1“菌毒并治”理论因M O D S常继发于严重感染,因此人们普遍关注这一焦点,提出了细菌和内毒素作为重要触发因子的观点[1,2]。
它所激活的补体启动了“瀑布效应”(C as cade),释放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内啡肽、PH F、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产生细胞毒性,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导致M O D S发生。
内毒素有三个来源[3]:(1)来自创面或伤口的G-细菌感染,或输入含致热源污染液而致外源性内毒素血症;(2)抗生素杀灭G-细菌后,菌体裂解释放的内毒素;(3)是由体内菌库尤其是胃肠道细菌代谢产生并大量释放入血所引起的内源性内毒素血症。
基于此,王今达通过大量临床及实验工作,提出了“菌毒并治”的理论,即在使用抗生素局限感染的同时,重视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所致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从内毒素途径阻断炎症反应。
在基础实验中证实了内毒素对组织细胞及亚细胞器水平的中毒性损害,并开发了活血化瘀中药“神农33号”注射液对抗内毒素,行抗毒解毒疗法。
在基础研究中证实了“神农33号”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释放,改善微循环血流,减轻内毒素对组织的损害。
在临床观察中明显减轻感染性M O D S的脏器损害,减轻病情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1.1.2重视肠道问题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在严重应激情况下(创伤、感染),内脏发生低灌注,全身需氧量较高的肠道对组织低灌注极为敏感,肠道粘膜缺血引起酸中毒,细胞代谢障碍、组织损伤,胃肠粘膜糜烂、水肿,屏障功能破坏,肠道蠕动、分泌、消化等主要功能可暂时停止,为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创造了条件[4,5],其后果是内环境失衡,肠道由正常的防护屏障转变为全身炎症反应的启动者。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李志军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5(000)013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委员会结合近几年脓毒症新进展共同发布的《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对脓毒症提供更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阻断脓毒症向严重脓毒症的发展,最终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总页数】2页(P1114-1115)
【作者】李志军
【作者单位】300192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
2.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J], ;
3.2016年中国“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与2017年欧洲“复发性流产诊治指南”的解读 [J], 李洁
4.脓毒症肺损伤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学术编辑委员会;王西墨;余剑波;金胜威
5.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解读 [J], 贾妮;肖丰嘉;闫咏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发布佚名【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1(19)1【摘要】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于2011年1月12日发布。
此指南是集国内数十位中西医急危重症专家,在华盛顿脓毒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经讨论制定了我国现阶段脓毒症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旨在让广大的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从事急诊危重病的医务人员更充分的了解脓毒症的申西医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澄清对脓毒症概念的模糊认识,对脓毒症进行更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
【总页数】1页(P12-12)【关键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治指南;脓毒症;证候诊断标准;临床医务人员;医学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方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4【相关文献】1.《2012拯救脓毒症运动: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诊治指南》儿科部分解读 [J], 曾其毅;宋远斌;陈志江;康朦梦2.《2012拯救脓毒症运动: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诊治指南》儿科部分解读[J], 曾其毅;宋远斌;陈志江;康朦梦;3.重度脓毒症/MODS并发凝血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王宝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系列总结 [J], 王红;张淑文4.《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解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2008版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J], 奚肇庆;张劲松;芮庆林;谢康民;王一镗5.《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解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2008版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J], 奚肇庆;张劲松;芮庆林;谢康民;王一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李志军【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年(卷),期】2008(015)006【摘要】脓毒症(seps 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和(或)循环衰竭。
脓毒症并不完全依赖致病菌和毒素的存在而进展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其反应机制一旦启动即遵循自身规律发展。
2001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由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欧洲危重病学会(ES ICM)、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美国胸科学会(ATS)和外科感染学会(S IS)等5个学术团体共同组办的国际脓毒症会议,提出用于脓毒症诊断的扩展症状和体征列表及脓毒症分段诊断的P IRO系统。
2002年10月,ES ICM、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1],共同呼吁采取措施,争取在5年内将脓毒症的病死率降低25%。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王今达教授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学者就通过实验验证了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真实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了“肠道菌群移位入血导致内源性感染,序贯启动多器官损伤”的理论[2];80年代又通过“内毒素攻击—血小板等炎性细胞被激活—血栓素A2‘瀑布样’释放—微循环障碍—多器官损伤”的实验,提出了脓毒症是炎症介质间接致病的假...【总页数】3页(P323-325)【作者】李志军【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急诊液体复苏的现状及对策 [J], 张志;张国强2.《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解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2008版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J], 奚肇庆;张劲松;芮庆林;谢康民;王一镗3.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休克研究进展 [J], 梁群;蒋浩;杜纯鹏4.中西医结合治疗热毒型脓毒症44例临床观察 [J], 张云海;邓梦华;马明远5.《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解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2008版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J], 奚肇庆;张劲松;芮庆林;谢康民;王一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