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8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园林历史与理论》考试复习大纲
(参考书籍:《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园林史》)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史》P18—19)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P26—34)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1)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2)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3)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4)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正如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1)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2)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三)诗画的情趣
1)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通常所谓“诗情画意”。
2)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含蕴
1)物境、情境、意境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2)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3)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3、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及概念(P41—44)
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除了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之外,还兼有“游”的功能,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周文王 灵囿)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观,高而不四方的台;榭,台上有屋)
功能:观天象、通神明,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台的两层意义:其一,指个体建筑物“台”而言;其二,指台及其周围绿化种植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即“苑台”
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也用于观赏.
4、 殷周时期的园林的性质及典型代表(P54,P59-60)
园林性质:贵族园林,尚未完全具备皇家园林性质,但却是后者的前身。
典型代表:商:鹿台、沙丘苑台;周:灵台、灵沼、灵囿;春秋战国:章华台(楚,高台榭之典型)、姑苏台(吴)
5、 秦代重要的离宫御苑有哪些?(P66-68)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群阿房宫是大朝所在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宜春苑:为皇帝苑内游赏、游猎时歇憩之所
梁山宫:环境优美、气候凉爽的避暑胜地
骊山宫:温泉、狩猎、游赏
林光宫:甘泉宫别称,避暑休闲胜地,地势险要,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山蓬莱摹拟神仙境界。
6、 甬道、复道、驰道、一池三山(P64,P65,P86)
甬道: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筑墙垣以保证皇帝之安全。
复到:为两层的廊道,上层封闭、下层敞开.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驰道:皇帝的专用车道,其他人没有权利走。始于秦,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一池三山: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瀛洲、蓬莱、方丈。表现封建帝王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完整的一池三山始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的建章宫的太液池。最早为兰池宫筑岛象征蓬莱。
7、 秦代兰池宫(P68)
1)秦始皇时引水为池,就近建筑兰池宫,筑岛蓬莱,刻石为鲸,可视为秦代的水景园.风景佳丽,是游憩的好去处。也是皇家的游乐场所,秦朝末年,兰池宫遭毁弃.
2)秦始皇十分迷信神仙方术,曾多次派遣方士到东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最终无果。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的形象以满足秦始皇接近神仙的愿望,这就是“兰池宫”。
3)兰池宫在生成期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其一,引渭水为池,池中筑岛山,乃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其二,筑岛名为蓬莱山以摹拟仙境,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元和郡县图志》:“秦兰池宫在咸阳县东二十五里”,“兰池陂,即秦之兰池也,在县东二十五里。初,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丈,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
《秦记》:“秦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处也.”)
8、 西汉上林苑(P70-80)
(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汉武帝建元三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
(二)上林苑内容综述:
1)山水:“关中八水”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丘陵之上,自然景观极其恢宏、壮丽。
昆明池,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摹拟天象,还有“蓄水库”的作用;影娥池、琳池;太液池,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三仙山。
2)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极为丰富,并人工栽植大量的树木,无异于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某些区域相当于皇家狩猎区,各种珍贵鸟兽及外国动物,上林苑则有相当于一个大型动物园。
3)苑:苑即园林,有三十六处“园中之园”,一部分为秦代旧苑,大部分为武帝时期及以后陆续兴建,一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憩场所.如宜春下苑、乐游苑、御宿苑、思贤苑和博望苑。
4)宫:宫即宫殿建筑群。《关中记》所载上林苑宫殿建筑群共计十二处,分别为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宫、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浦陶宫、黄山宫、扶荔宫。
5)台:上林苑内有许多台,仍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如眺瞻台、望鹄台、神明台、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凉风台、灵台等。
6)观:观、馆二名往往互相通用,是汉代对体量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三辅黄图》记载了上林苑内如昆明观、蚕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等二十一观的名字。
7)生产基地:类似一座庞大的“皇家庄园”。
9、 宫和苑的区别(P94)
宫: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一般建在都城或近郊,山池花木均有人工经营。
苑:建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建筑散布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上林苑),是多功能活动中心。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P138)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总体特征:追求自然,寄情山水,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趋于写意,进入艺术创作时期.
1)园林规模比较小,规划设计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技艺已达到一定水准。建筑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亭以点缀园景的园林建筑的形式开始被引进宫苑;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3)皇家园林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创作方法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称谓,除宫、苑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就园林性质而言,宫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占重要地位。
11、 寺观园林的建置类型和作用(P159)
建置类型:一、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至于邸宅(南北朝佛教徒盛行“舍宅为寺”的风气,宅园保留为寺院的附园);
二、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绿化;
三、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作用:城市寺观不仅是不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都吸引大量群众参加.群众参加宗教活动,观看文娱表演,同时也游览寺观园林.有些较大的寺观,它的园林定期或经常开放,游园活动盛极一时.
12、 隋唐西苑的规划布局特点及其在园林史上的意义(P193-195)
隋之西苑即显仁宫,又称会通苑,在洛阳西侧,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西苑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
布局特点: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海北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的水渠曲折萦行注入海中,沿着水渠建置十六院。西苑大体上仍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则作为游赏的景点,五湖的形式象征帝国版图.
意义:西苑内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
方式。五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摹拟天然河湖的水景,开拓水上游览内容。苑内大量建筑营造,
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
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的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
林全盛期的到来.
13、 唐代主要的私家园林有哪些?(P214—234)
城市私园:归仁里宅园(宰相牛僧孺)、履道坊宅园(白居易)
郊野别墅园:一、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方便,而风景优美地带。平泉庄(李德裕)、浣花溪草堂(杜甫);
二、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庐山草堂(白居易);
三、依附庄园而建置。辋川别业(王维)、嵩山别业(卢鸿一)。
14、 唐代主要的公共园林有哪些?(P250-255)
乐游原(青龙寺,以佛寺为中心的公共游览胜地)
曲江,又名曲江池(芙蓉苑、杏园、昆明池)
15、 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P282-284)
筑山: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山水与万岁山遥相呼应.筑山特点: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即把天然山岳做典型化概括,有体现了山水画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故艮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保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的缩影。水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
植物配置:园内植物已知的共数十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 草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
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
据各种文献看来,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