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15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基础知识考点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考点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基础知识考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适应的普遍性(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比较方法技巧(2)适应具有普遍性①在各种环境的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②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③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2、适应的相对性(1)一定程度的适应(2)一定的耐受范围考点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影响着环境。
举例:地衣(藻类+真菌)与岩石蚯蚓与土壤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细菌真菌与自然界2、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生物离不开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存在状况,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中考经典1.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我区峰山森林公园海拔148.8米,直接占地248.8公顷,规划开发总面积300公顷,是区委、区政府立足于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养生场所而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
峰山森林公园有森林、水域、动物园等风景区,园区内广泛分布着松、柏、蕨等植物,野兔、鼠、蛇、麻雀等动物也常被发现。
请分析回答:(1)峰山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上分析,题干中没有列举的生物是____________;松、柏属于峰山公园的________。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四、《教法》以“一案三为主”为模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五、《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观看视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入: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出示自主研学一,分组让学生回答。
2、展示图片和资料,分析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1)阅读黄粉虫幼虫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3)小组长领着同学们实施计划,让学生画实验记录表(4)学生分组实验,把黄粉虫幼虫放置后,静置五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把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等待5分钟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10条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5)五分钟后,学生统计实验数据,求出平均值。
(6)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7)表达交流: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黄粉虫幼虫有影响?4、出示自主研学二,分组让学生回答。
5、展示图片,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展示主要内容,并进行感情升华(五)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倡议书(六)巩固练习:分组比赛练习(七)评选表演优秀小组,鼓励其他小组。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浩瀚的海洋中,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水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盐分B.温度C.阳光D.氧气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会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土壤B.水C.温度D.空气3.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A.田野中的其他动物B.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4.昆明市某中学移栽了一棵上百年的银杏树进校园,影响这棵银杏树生存的生态因素是()A.水、阳光、空气B.生物因素C.校园里所有植物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5.冬天,广州众多公园里落羽杉的叶子纷纷由绿色变成红色,造成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温度C.土壤D.人6.“深秋银杏披金羽,不惧霜寒暖意浓。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秋银杏叶变黄是因为叶绿体遭到破坏B.深秋银杏叶变黄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C.深秋银杏叶变黄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D.银杏叶是银杏的器官层次7.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为11084米)有鱼虾生存,但没有绿色植物,这主要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温度太低D.没有无机盐8.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9.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空气B.阳光C.湿度D.温度10.2021年10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将直播镜头聚焦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并于当天下午拍摄到第一只勺嘴鹬。
勺嘴鹬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全球只有600多只,因嘴型像一把小勺子,被鸟类爱好者亲切地称为自带“饭勺”的小鸟。
下列影响勺嘴鹬生活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其中,光、温度和水属于。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2.我们以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为例,探究的是非生物因素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在科学实验时,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并且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种生物之间和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性群聚生活的蚂蚁、蜜蜂等在群体内部既有互助又有竞争;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
以上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动植物对其生活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水毛茛的叶/鸭子的蹼/植物秋天落叶/莲藕的气腔)
2.不同生物适应能力不同。
(桦尺蠖和枯叶蝶的拟态/毒蛾幼虫和鲜艳蘑菇的警戒色/白釉的保护色)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植物0~35度,动物-2~50度)
4.生物灭绝是一种不适应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2.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绿植的光合作用,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一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二是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
影响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A.阳光、空气B.阳光、温度C.温度、水分D.水分、温度2.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裸子植物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长得高大,适于生活在干旱的陆地环境B.鱼类用鳃呼吸,适于生活中在水中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可抵御飞鸟捕食3.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是草绿色的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D.蚯蚓疏松土壤4.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水分D.土壤5.下列成语中,哪一个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道理()A.螳螂捕蝉B.蚁穴溃堤C.风声鹤唳D.草木皆兵6.下列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是()①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改良土壤疏松②沙漠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③在沙漠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④毒蛇的颜色鲜艳⑤枫树在秋天落叶.A.①②B.④⑤C.①③D.②④7.下列生命现象主要受水分影响的是()A.大雁南飞B.仙人掌的刺状叶C.人参在密林下生长D.青蛙冬眠8.下列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例子是()A.骆驼的驼峰B.水滴石穿C.大树底下好乘凉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9.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10.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别发达,这说明它适与生活在()A.干旱环境B.寒冷环境C.炎热环境D.温暖环境二.填空题(共2小题)11.自然界中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方面,还表现在和等方面。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影响勺嘴鹬(如图所示)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3.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4.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会影响植物的分布()A.光B.温度C.水D.空气5.猪肉缘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这些寄生虫最发达的器官是()A.感觉器官B.生殖器官C.消化器官D.运动器官6.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如图),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7.“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沙蚕的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B.河蚌坚硬的贝壳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蝗虫的后足发达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D.狼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8.枯叶蝶落在树枝上,像枯树叶一样难以辨认。
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影响生物9.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白菜味道更甜,造成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B.阳光C.水分D.空气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造成“南橘北枳”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物只有环境才能生存。
12.生物生活在环境中,会与环境产生相互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三.解答题(共3小题)13.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常言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秋末冬初,一阵微风过后,杨、槐、银杏等植物上的枯叶纷纷随风飞舞,飘落大地,这些植物称为落叶植物。
松、柏等植物的叶却能禁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在冬季仍然保持绿意,这些植物称为常绿植物。
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在秋冬季节落叶?常绿植物的叶真的不会脱落吗?植物落叶的主要原因是到了秋冬季节,气温持续下降,雨水稀少,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满足不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此时,叶细胞中会发生各种变化:水分不足、叶绿素被破坏、代谢速率降低等,叶片逐渐枯萎。
同时,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也开始变化,形成离层(如图)。
离层区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细胞间相互游离,支持力量非常脆弱,因此稍受外力,枯叶便从此处断裂而脱落,甚至无风亦会自动飘零。
叶片脱落后,植物的蒸腾作用程度大大降低。
松树、柏树等常绿植物的叶一般呈针形、鳞片形,叶面积小,角质层发达,叶表皮细胞小且细胞壁厚,具有较强的耐旱和耐寒性。
因此在秋冬季,它们的叶风吹不落,经冬不凋。
其实,叶片都有一定的寿命,一般短于植物的寿命。
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也不例外。
只不过松柏的叶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落时又是互相交替,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老叶才次第枯落,看起来好像不落叶一样,给人以四季常青的感觉。
另外,叶在脱落前还会发生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再分配,这些营养物质转移至休眠的芽、茎、根和果实等部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营养物质流失。
因此,叶的脱落并非是一个消极的过程,而是植物避免不良环境的危害,去除丧失功能的器官的一种策略。
(1)秋末冬初,落叶植物的叶柄处会形成,其内部细胞相互游离,组织不发达,支持力量脆弱,因此叶片容易随风而落。
(2)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上的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蒸腾作用可为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同时降低叶片表面的。
秋冬季节,叶片脱落,使蒸腾作用程度降低,从而有利于植物,以度过不良环境。
(3)下列选项与松柏叶经冬不凋、四季常青无关的是。
a.叶面积小,角质层发达,耐旱、耐寒性强b.叶片交替脱落,一般新叶长出后,老叶才枯落c.叶的生命周期长,直至植株死亡都不会脱落14.资料分析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自古以来,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描写动植物: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资料二:草履虫能趋利避害;人手碰到火苗时缩手;含羞草叶受到触碰立即合拢。
资料三: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一个鸡蛋能孵出鸡仔;壁虎断尾能重新长出来。
(1)资料一中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诗句是,②诗句中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③诗句中的黄蝶说明,④中体现了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2)资料二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草履虫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与其相比,含羞草没有这一结构层次。
(3)资料三说明生物能,此现象与细胞的分不开。
壁虎断尾是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15.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相应联系。
(1)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亲代传到子代,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具有,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为提供更丰富的材料。
(2)所有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这就叫做。
(3)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通过生殖过程实现有利变异基因的传递,使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各物种的适应性。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很大程度是定向的。
(4)综上所述,生物通过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
6.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影响勺嘴鹬(如图所示)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解:勺嘴鹬嘴型像一把小勺子适于捕食丰富的虾蟹,丰富的虾蟹属于影响勺嘴鹬生活的生物因素。
适宜的气候、广阔的滩涂、丰沛的水源,属于影响勺嘴鹬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够适应干旱环境而生存下来,通过深深的根系和树冠能防风固沙,影响周围环境。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解:A、山上山下温度不一样,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4.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会影响植物的分布()A.光B.温度C.水D.空气【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猪肉缘虫、华枝睾吸虫和蛔虫,这些寄生虫最发达的器官是()A.感觉器官B.生殖器官C.消化器官D.运动器官【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华枝睾吸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寄生虫的特点。
6.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如图),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仙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7.“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沙蚕的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B.河蚌坚硬的贝壳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蝗虫的后足发达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D.狼的牙齿分化提高了摄食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沙蚕的身体成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
沙蚕身体分节,能使其躯体运动灵活,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