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数与代数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
3. 代数表达: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
4.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
5. 量的计量:长度的计量,面积的计量,体积的计量。
6.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代数表达,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
2. 知识梳理:对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以下将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案教案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题:总复习—数与代数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掌握的基本的数与代数概念。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乘除混合运算。
3.掌握数表的使用方法。
4.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代数式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加减乘除交替运算的解法。
(2)小数的加减法。
(3)乘数、被乘数、乘积、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定义。
2.数表的使用。
3.代数式的引入。
三、教学重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解法和思路。
四、教学难点小数的乘除运算,代数式的构建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解: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解法;讲解小数的乘除运算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数表的使用方法;讲解代数式的概念和组成方式。
3.实践:在小组内练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分析解题思路;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切实感受代数式的作用。
4.总结:归纳总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小数的乘除运算、数表的使用方法、代数式的构建以及例题的解法和思路。
六、教学环节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有多少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借2张1元的纸币购买价值1.8元的巧克力,并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思考和感性理解,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解法:当数的位数较多时,就可以使用数表来快速操作,马上找到正确答案。
当然,如果不适合使用数表的情况下,逐步运算也是常用的方法。
“逐步运算”的原则是,有加、减,先算加减;有乘、除,先算乘除;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例如,给定一个式子:$6\\div 3 + 2 \\times 2$,按照“逐步运算”的原则,先乘除,再加减,解题过程如下:$$6 \\div 3 + 2 \\times 2 = 2 + 4 = 6$$(2)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法,就是将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右侧开始,按照数字原则加法计算;小数的减法,就是将两个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右侧开始,按照数字原则减法计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数与代数复习课》一、教学内容分析《数与代数复习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是对本册教材中有关数与代数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数与代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熟练运用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证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方法,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与代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学生自主总结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数的运算学生回顾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方法,总结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方程的解法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如加减法、乘除法、换元法等,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简单的方程。
3. 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数与代数知识中的易错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2)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总结、归纳。
4.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推理证明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1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小数的意义2、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4、购物小票(小数加减法——不进位加、不退位减)5、量体重(小数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6、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简算)二、小数乘法:1、文具店(小数乘整数)2、小数点搬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3、街心公园(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4、包装(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5、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及小数估算)四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2(一)数的认识整数【正数、0、负数】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和1、2、3……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4”读作正四。
“-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四年级(下)数与代数练习1、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最少有2个0。
()2、(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所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
()5、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6、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7、179+204=179+200+4 ()8、27×99+99=27×100 ()9、1是奇数也是素数。
()10、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11、18的因数有6个,18的倍数有无数个。
()12、一个数是6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2和3的倍数。
()13、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的积是合数。
()14、一个自然数个位上是0,这个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
()15、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它本身,倍数都大于它本身。
()16、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2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
()1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1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19、因为75÷4=18……3,,根据商不变规律,所以750÷40=18……3。
()20、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21、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22、13-3a=10a ()23、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四位数,还可能是五位数。
()。
数与代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数与代数》章节。
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起吃苹果,每个人能吃几个?这样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例题,比如1/4加上1/3等于多少?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统一起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随堂练习我会安排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用图示和公式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分数的计算题目,比如1/2减去1/3等于多少?让学生回家后自行计算。
答案我会放在下一堂课的课堂上进行讲解。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这节课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每个人都掌握了分数的计算方法,如果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在下一节课上重点讲解。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以致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数与代数》教案,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小明和小红的例子,我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需要确保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我会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确保学生们都能够跟上我的讲解。
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需要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理解如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统一起来,然后再进行计算。
我会用图示和公式的方式展示计算方法,让学生们一目了然。
同时,我也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024新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一、数与代数。
1. 大数的认识。
- 数位顺序表: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等。
- 读数:先分级,从高位读起,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如,30050080读作三千零五万零八十。
- 写数: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 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2. 三位数乘两位数。
- 口算: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例如,300×20 = 6000。
- 笔算: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口算:想乘法算除法。
例如,80÷20 = 4,因为20×4 = 80。
- 笔算: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图形与几何。
1. 角的度量。
- 直线、射线和线段: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伸。
-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中数量关系的情景判断题摘要:一、引言二、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的定义和作用三、四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中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的具体内容四、如何解答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五、总结正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数量关系。
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而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则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代数概念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的定义和作用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是指给出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信息,判断数量关系是否正确。
这种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四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中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的具体内容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基本概念。
2.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常见的量: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4.式与方程:让学生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学会解方程。
5.探索规律:让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发现并总结规律。
这些内容都会在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中出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如何解答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在解答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信息。
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3.对比选项,判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准确地解答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
五、总结数量关系情景判断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代数的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评课稿以下是一份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评课稿的示例: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数与代数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数(整数、小数、分数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互动探究等。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方法;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采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2. 让学生掌握数的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效果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方法;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解决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探究;4.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方法。
姓名: 第一部分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一、填空题1、在计算412÷(607-18×28)时,最后一步算。
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就是( )。
乘法交换律就是( )。
3、计算48×98+48×2时,运用(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计算6756-193-207时,运用( )可以使计算简便。
5、25×48=25×4×12运用了( )律;25×48=25×(40+8)运用了( )律。
二、判断题1、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 )2、131-63+37=131-(63+37)。
( )3、0除以任何数都就是0。
( )4、4×(25×5)=4×25+4×5。
( )5、4×13×25=13×(4×25)只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 )6、32×15无法进行简便运算。
( )三、选择题1、下面关于0的说法,错误的就是( )。
A、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B、0不能作除数C、0除以任何数,还得02、与63×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就是( )。
A、63×100+1B、63×100-1C、63×100+633、32×36+64×32=32×(36+64)就是运用了( )。
A、乘法结合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4、在48×(5+6)○48×5+6中的○里应该添上( )。
A、>B、<C、=5、鸡、鸭、鹅、狗各一只,一共重28千克,鸡与鸭一样重,鹅重就是鸭的3倍,狗重就是鹅的3倍。
鹅重( )。
A、2千克B、8千克C、6千克D、18千克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及性质一、填空题1、小数点左边第三位就是( ) ,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2、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3、由9个十、3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就是( ),它就是一个( )位小数。
4、0、75读作( )。
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小数的百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 ),0、47要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 才能得到自然数1。
6、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7、9、0968精确到十分位约就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就是( ),保留整数约就是( )。
8、306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就是( ),把6874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 )。
9、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就是3、8,这个数最大就是( ),最小就是( )。
10、不改变数的大小,把4、2改写成三位小数就是( )。
11、把7缩小到它的1/100就是( )。
0、08扩大到原数的( )倍就是8。
42缩小到原数的( )倍就是0、042。
12、把8、45的小数点去掉后,就是原数的( )倍,比原数增加( )。
1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是35、9。
原来这个小数就是( )。
14、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小36,这个数就是( )。
15、名数的改写:25米60毫米=( )毫米 150分=( )时( )分3、45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5吨60千克=( )吨1、82元=( )元( )角( )分5米20厘米=( )厘米8、32元=( )元( )角( )分。
16填上“>”、“<”或“=”。
4吨504、5吨1、5亿15000万3千米56米3、56千米7千克6800克17、小明、小红与小亮3人的跳远成绩分别为2、8米、3、02米、2、98米,那么得第一名就是( )。
她们参加50米跑的成绩就是9、3秒、8、41秒、8、07秒,那么跑最快的就是( )。
二、判断题1、在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 )2、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就是百分位。
( )3、0、6与0、60比较大小、计数单位、意义都相同。
( )4、小数的计数单位与整数计数单位一样,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就是10。
( )5、大于2、4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 )6、把一个数扩大10倍后就是0、9,原来这个数就是0、009. ( )7、4、549保留一位小数就是4、6。
( )三、选择题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A、不变B、发生变化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2、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就是( )。
A、201008B、300、06C、805、07D、190、073、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就是( )。
A、650B、6、50C、6、25D、6、054、把13 改写成三位小数就是( )。
A、0、13 B 、0、130 C 、0、013 D 、13、0005、小于5、87的数就是( )。
A、5、88B、5、87 C 、5、78 D、6、8906、要使29□680≈30万,□里有( )种填法。
A、1B、4C、6D、57、0、1与0、9之间有( )个小数。
A、7B、8C、9D、无数8、比较大小:2、06 ( ) 2、60A、>B、<C、=9、下面正确的就是( )。
A.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就是十分位。
B.8.010710087=- C.0、26与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但大小相同。
10、下面与10最接近的数就是( )A.10、01B.9、998C.9、911、把7、996精确到百分位,正确结果就是( )。
A 、8、00B 、8、0C 、7、9012、27520≈( )万(保留一位小数)A 、3B 、2、7C 、2、813、小于6、98的数就是( )。
A 、7B 、 6、980C 、6、99D 、6、89014、下面数量中,与1、3分米不相等的就是( )。
A 、0、13米B 、1、30分米C 、1、03分米D 、13厘米第三部分 小数的加、减法一、填空1、小数加法的意义与( )加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关键就是要把( )对齐。
3、两个加数的与就是10、3,其中的一个加数就是4、8,另一个加数就是( )。
4、比5、6大6、7的数就是( ),比25、3少17、6的数就是( )。
4、3、87-(1、87+0、65)=( )-( )-( )5、4、6+5、9+5、4=4、6+( )+( ),应用了加法( )律。
二、判断题1、计算小数加法时,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的0一般要去掉。
( )2、30-12、3+17、7=30-30。
( )3、4、9与4、09的与就是8、99。
( )4、如果被减数增加1、8,减数不变,则差减少1、8、 ( )5、25、7+4、1+6、3+5、9=(25、7+6、3)+(4、1+5、9)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 )练习题一、填空题。
1、 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与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就是( ),读作( )。
2、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是0、0068。
3、4元5角8分=( )元 30吨20千克=( )吨4、挂钟6时敲响了6下,10秒钟敲完。
12时敲响12下,需要( )秒。
5、圆形溜冰场的一周全长就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 )盏灯。
6、小数点左边第三位就是( ) ,它的计数单位就是( )。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就是 ( )。
A、0、09B、0、90C、0、9002、比较大小:2、06 ( ) 2、60A、>B、<C、=3、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A、不变B、发生变化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4、27520≈( )万(保留一位小数)A、3B、2、7C、2、85、一个直角三角形有( )条高。
A、3B、2C、16、下图中最稳定的图形就是( )。
A、、、7、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与( )。
A、等于90°B、大于90°C、小于90°三、1、口算20×5= 13×7= 75÷3= 125×8=2×25×4= 27+33+51= 8×125×11= 75×2= 2、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并画出一条边上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