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H模型对美元兑日元价格波动性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3.82 KB
- 文档页数:12
使用ARCH模型进行金融计算ARCH模型是金融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用于分析和预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性。
ARCH模型的全称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它能够捕捉到金融市场中的波动性聚集现象,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风险。
首先,ARCH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和收益率并不是随机波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聚集现象。
也就是说,市场的波动性在某个时期内可能会比其他时期更高或更低。
ARCH模型通过引入条件异方差的概念,能够对这种波动性聚集进行建模。
ARCH模型的核心是条件异方差,即波动性的方差是与过去的波动性有关的。
在ARCH模型中,通过引入滞后期的平方误差项来捕捉波动性的变化。
具体来说,ARCH模型可以表示为:σt^2 = α0 + α1ε(t-1)^2 + α2ε(t-2)^2 + ... + αpε(t-p)^2其中,σt^2表示第t期的条件异方差,ε(t-i)表示第t-i期的误差项,α0、α1、α2...αp是模型的参数,p是滞后期数。
ARCH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过去的波动性会对当前的波动性产生影响,通过对过去波动性的建模,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波动性。
ARCH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股票、债券、汇率、商品等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时间序列数据。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利用ARCH模型对股票的波动性进行建模,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投资策略。
在外汇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利用ARCH模型对汇率的波动性进行预测,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此外,ARCH模型还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进行更复杂的金融计算。
例如,可以将ARCH模型与随机游走模型相结合,构建GARCH模型(GeneralizedARCH Model),从而更准确地描述金融市场中的波动性聚集现象。
GARCH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期权定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ARCH类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浅析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金融理论的基础是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而资产价格的波动一定程度反映了资产的风险特性。
对价格波动如何随时间变化的理解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市场投资者可以利用对波动性的预测来进行风险管理。
因此,如何更深刻理解股票市场波动性特征并从中探寻其规律性,对金融理论而且对金融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波动性是股票市场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股市的波动性研究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数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开发的迅速发展,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做出各种金融时间序列预测的模型,尤其是股票价格的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统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些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如ARMA,ARCH,GARCH等已经被大量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预测中来,如美国经济家Engle就因为他1982年针对金融时间序列所提出的ARCH模型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国股票市场从成立至今仅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目前已成为刺激投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然而,也因为时间过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等;同时实证工作的开展更是远远落后于股市的发展。
这些都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投机色彩非常浓厚。
同时其波动幅度和风险大大高于国外成熟的市场,尤其是异常和超常波动更是频繁出现,股票市场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学者们和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当局衡量、监管和规避市场风险必不可少的参考。
1.2研究意义股票价格的波动是股票市场的一大特征,股票价格的波动,意味着股票市场的风险,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投资是为了获得收益,那么如何做到投资报酬最大好,投资风险最小化?如果投资者可以对我国股市的特点和股市价格走势的特征有所了解,能很好把握股票价格波动,对其合理投资,把握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趋势的成因及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经历了三个汇率制度迥异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二战结束到1949年4月前,这一阶段日元兑美元汇率既不遵从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也不遵从二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其变化机制取决于政治博弈,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5上升到270。
第二个时期,1949年4月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日本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日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为360,汇率浮动范围为0.5%。
第三个时期,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日元兑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下,日元汇率波动有限,影响波动的因素受到政府规制的压制,无法推动汇率显著变化。
而自日元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从长期趋势来看,日元对美元升值,短期来看,其间经历了数次波动。
图1为日本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趋势。
可见波动是非常明显的。
下文将会详细分析。
那么浮动汇率制以来日元汇率的波动可以分为哪几阶段?每一阶段影响日元汇率波动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目前处于怎样的形态?将会对日元汇率未来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元汇率未来的走势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并且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变动提供借鉴的问题。
图1 日元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趋势1一、影响双边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一般认为,影响双边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一下七个方面:1.经济增长率差。
货币主义者认为,从长期来看,如果本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导致对本币的需求较高,那么本币将升值。
但是。
而凯恩斯主义1数据取自美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图为自制。
501001502002503003504001971-011973-021975-031977-041979-051981-061983-071985-081987-091989-101991-111993-121996-011998-022000-032002-042004-052006-062008-072010-08JPY/USDJPY/USD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如果本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则由于边际进口倾向较高导致外汇需求较大从而使得本币贬值。
基于时间序列ARCH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分析作者:闫思羽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15期摘要:随着人民币市场化的推进,人民币波动幅度增大,汇率波动日趋复杂。
为此,采用ARCH模型对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进行建模。
结果表明,ARCH(1)模型在一定程度较好地拟合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
关键词:时间序列;人民币汇率;ARCH模型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56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汇率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其在开放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因此汇率波动由此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考虑到我们国家经济贸易是依赖性增长,所以国际贸易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鉴于ARCH模型比较适合用于分析金融市场时间序列的条件方差,所以,本文用ARCH模型来分析2014-2015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规律。
2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采用人民币兑美元的日汇率值,样本数据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日汇率数据,所有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数据来自招商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
所有的计算结果由R3.2.1实现。
鉴于ARCH模型适用于收益性的时间序列,所以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日汇率序列rt取对数进行处理,使其变成比较平稳的收益性序列,具体变换公式如下:ht=logrt-logrt-1ht是所得到的收益序列,rt为t期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值。
3实证分析3.1模型预检验在应用模型之前,需要对ARCH模型可行性进行统计检验。
若符合要求,则可以应用该模型。
首先,利用auto.arima函数定阶,拟合ARIMA(1,1,2)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原假设为H0∶ρ1=ρ2=…=ρm=0,m1,然后用条件异方差检验(Portmanteau Q检验)检验该模型的残差平方序列的异方差。
人民币汇率预期:基于ARCH族模型的实证分析自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
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4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日汇率数据建立了随机游走模型,运用ARCH族模型检验其残差发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时间序列r具有“尖峰厚尾”和集群性特征。
并且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存在不同的反应,并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市场信息有杠杆作用。
标签:美元对人民币汇率;ARCH族模型;实证分析一、引言自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
同时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对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存在不同的反应。
为了探索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和市场特征,本文利用利用ARCH族模,以2006年到2014年的美元对人民币日汇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实证研究1.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所采用数据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时间跨度为2006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其中除去双休日、节假日和个别日子的数据缺失,共2057个数据。
通过Eviews软件完成数据导入,并命名为rate。
根据建模需要,笔者在Eviews中定义如下变量:r=log(rate/rate(-1)),因此,直接得到汇率波动率序列r。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经过数据的初始统计性描述(图)可以发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具有尖峰厚尾特征不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本文在进行分析时,假设汇率波动率序列r服从t分布。
3.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序列的检验首先,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r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统计量,检验结果见表1。
研究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汇率波动率r的ADF统计量值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零假设。
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r是平稳序列。
表1 时间序列r平稳性检验表其次,我们来判定时间序列r能否用于建立ARCH模型,所以,笔者进行了ARCH效应检验。
DOI:10.19995/10-1617/F7.2024.04.109基于AP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波动风险的研究王伟杰 沈慈慈(通讯作者)(淮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摘 要:本文借助AP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的波动性进行研究,选取上证综指和纳斯达克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序列为样本数据。
首先,对其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其次,使用APARCH模型在高斯分布和GED分布下对序列进行建模,并预测其超前一步的VaR值。
实证结果表明,两序列均是平稳的序列,且偏向非正态分布,无前后相关性和偏自相关性,存在ARCH效应,在GED分布下可以更好地捕捉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后尾特征;随着置信水平的逐步提升,在高斯分布下得到的预测值普遍低于在GED分布下得到的预测值,即中国股市比美国股市更加稳定。
本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股市;美国股市;APARCH模型;高斯分布;GED分布;证券市场;金融交易本文索引:王伟杰,沈慈慈.基于AP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波动风险的研究[J].商展经济,2024(04):109-112.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中美两国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国家股市的良好有效发展,对该国整体经济的优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以中美两国的股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中国股市的上证综合指数(Shanghai composite index,SSEC)与代表美国股市的纳斯达克指数(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为研究对象,借助APARCH模型和VaR方法对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波动性进行研究,并对两国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2 文献综述M Be noit(1963)发现,时间序列的波动过程具有显著的波动聚集现象;Fama(1965)发现,股票的波动过程具有尖峰厚尾性;Eng le(1982)提出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A RCH)模型;Bollerslev(1986)提出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GARCH)模型;Ding等(1993)提出非对称幂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symmetric Power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APARCH模型);G30集团(1993)首次提出用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度量证券市场的风险,摩根银行(1994)提出VaR的计算方法,并指出利用VaR度量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