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辅料检验与验证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15
食品原料、食品增添剂和食品有关产品的采买、查收、运输和储存管理制度原辅料采买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使厂对采买原料、辅料、包装资料的质量实行有效控制,保证采买物质的质量切合规定要求,价钱合理,交货实时,特拟订本制度。
二、合用范围使用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包装资料的采买。
三、职责技术部指定所需采买物质的质量标准或要求并对样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生产部依据技术部提出的工艺要求做小批量生产试验;副厂长负责对合格供给商名单的审批;厂长负责采买计划的审察和同意。
四、工作程序1、采买应实时采集填制《供给商检查表》,内容包含:供给商的名称、产量、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状况等方面的资料,由主管人员汇总分门别类成立档案。
供给商的档案包含:A、法人资料、资质、资信等;B、产品的质量状况;C、价钱与交货期;D、历史业绩等。
依据这些做出《合格供给商名单》。
2、对合格供给商的控制A、货检员对供给商每次供货时进行抽样检验。
B、供货商每次供货如产质量量不合格,按本厂《不合格品控制次序》履行,如交货期交货数目等没按合同进行时,可由采买员对供给商提出警示,严重时发出暂撤除供给商关系的通知。
3、采买资料对主要原辅料的采买由采买部门依据订货合同对原资料的需求量要乞降库存状况拟订采买计划,注明品名、规格数目、采买依照等报厂长同意。
在《合格供给商名单》上选择供给商并与之获得联系,拟制采买合同,《采买合同》的拟制一定切合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采买合同》由采买部门保留。
4、采买产品的考证采买产品的考证按《原辅料包装资料标准》的规定履行。
采买产品出现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
原辅料及包装资料一定切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有关法律法例和规章的规定,推行生产同意证的果断采买有 QS 标记的产品,质量检验科严格依照标准要求进行查收,不合格的拒收,合格的办理手续入库。
原辅料包装资料的查收从合格供给商采买的原辅料包装资料,供给商应供给有关证明资料,采买产品进厂后质检部进行查收的同时还需对供给商名称,货证能否符合等有关资料进行查对。
原辅料检验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原、辅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建立完善的原、辅料检验制度,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原、辅料的检验流程,确保原、辅料的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目标。
本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二、检验人员和资质要求1.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和检验知识,具备相关经验;2.检验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以更新和提高其技能水平;3.检验人员需通过考核合格方可从事原、辅料的检验工作。
三、检验设备与环境1.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2.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验环境应符合卫生要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验流程1.接受原、辅料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样品,并填写检验登记表;2.检验样品的标识和保存,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3.进行外观检验,包括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气味等;4.进行物理性质检验,如粒度、溶解度、水分含量等;5.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包括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成分的分析;6.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7.检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处理和追溯,确保质量问题的整改和消除;8.编制检验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存档。
五、对不合格样品的处理1.不合格样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供应商;2.对于不合格样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3.对整改后的样品进行重新检验。
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4.不合格样品应保留一定数量并进行标识,以备留样和追溯。
六、责任与处罚1.有责任的人员应对检验过程的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2.对于严重违反检验制度的责任人员,将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七、制度的监督与评估1.检验过程应有专人进行监督,确保检验的规范和准确性;2.系统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学校食品生产的基本义务是生产安全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提出控制要求,并有效实施,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在食品生产过程环节中应当加强对原料、生产关键环节、检验、运输及交付的控制。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一)原料采购控制有效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确保物料合格是保证最终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
食品采购应根据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采购原料,根据学校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物料合格。
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提供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需有检验记录。
(二)原料验收控制在原料验收控制方面,可现场查验物料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合格物料的能力,包括硬件条件和管理.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物料合格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卫生证书等,并对物料进行验收审核。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的要求: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2.供货者名称与原料产品标签生产商息一致,相关证照有效期内;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与所购原料批次一致.3。
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批检、型式检验等,批检必需逐一对应,型式检验频次和要求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施行。
4。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应当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检验检疫证明.5。
从流通经营单位(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该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该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目的:为了规范采购验收流程,明确验收标准,保证采购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生产行业的标准,特制订以下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采购部、品控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
内容及职责:一、采购索证管理1、采购部按照产品标准和公司原辅料、包装内控标准进行采购物品2、采购部应向供货单位索要有效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执行标准及其他质量保证证明原件或者复印件交质检部存档。
供货单位是代理商的,除索取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外还应索取代理商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的复印件。
(复印件上加盖企业红色公章,每年更新一次。
)3、采购部应索取每批产品的合格证明(出厂检验报告、第三方检验报告、),随货物一起交送给仓库管理员。
检验报告中的检验项目符合《原辅料验收标准》中相应原辅料的规定。
首次供货的生产单位,应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单,以后每半年索提供一次。
第三方检验报告中,应包含企业不能自检的项目。
4、进口原辅料必须索取同批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卫生证书》和生产国出具的检验报告。
二、进厂验收及发放使用管理1、仓管员根据供应商发货单核对确认货物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仓库管理员审查随货提供的合格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如确认是否有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是否有每批产品的出厂报告和第三方报告,报告是否清晰等。
3、应提供的证明材料审查合格后,通知品控部抽样检验,同时安排人员准备卸车。
4、仓库管理员在卸车前应检查运输车辆是否清洁,是否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同车运输。
检查原辅料外包装是否完好,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外包装应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和QS标志。
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外包装不清洁、破损、标识内容不完整者,拒绝收货,并及时把验收情况报告品控部,由品控部出具不合格品通知单,通知采购部处理。
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一、为了使采购的原辅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能够满足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单位购进的原辅材料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经过验证后方可入库。
三、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的相关文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记录生产许可证编号、复印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备日后检查。
四、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____、进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批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
其中,____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五、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一)查验包装标识是否有中文标注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注净含量、规格、型号等项目。
(二)(三)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____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四)(五)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验,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六)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注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1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六、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七、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
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原辅料入库流程1、原辅料供应商的司机入厂后,将送货单及检验报告单交于仓储部。
2、货车到厂后,填写《到货通知单》,并将原辅料检验报告单送至品管部。
3、品管部接到通知后,对到货原辅料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样。
4、抽好样后,质检员将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的具体内容对样品进行检验。
5、检验时如有一项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最多给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通知仓储部,仓储部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家。
复检合格后,抽取原样品两倍,只要其中一次检验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仓储部将不合格退回厂家,全部合格,品管部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
6、检验后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则判定合格,品管部质检员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为合格单。
7、仓储部接到《原辅料入库验收单》后,通知装卸工进行卸货,所有原辅料必须摆放拖板上,不许野蛮操作,防止机械损伤。
8、生产部在加工原辅料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时,通知品管部,品管部质检员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检。
符合标准则判为合格品,不符合标准,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处理单》通知仓储部,仓储部将原辅料退回厂家。
原辅料验收标准及推荐检验方法一、糖 类糖类根据形态分为液态糖和固态糖。
液态糖包括麦芽糖醇、白饴糖、红饴糖、蜂蜜。
固态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单晶冰糖。
麦芽糖醇生产厂家:执行标准:Q320707XKA01-20031感官指标:清澈透明,无色的粘稠状液体,无异味,口味微甜,舒润纯正,表面无干皮现象,无杂质异物。
2理化指标:项 目指标pH(50%水溶液) 5.0-7.0固形物, %76±1还原糖, % <0.3折射率(20℃) 1.4700-1.4816麦芽糖醇含量% ≥50.0山梨醇含量% ≤8.03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菌落总数, cfu/mL<50大肠菌群, MPN/100g<30致病菌(指肠道性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4公司需检验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PH值、固形物、还原糖、折射率)、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5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5.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滋味、气味、固形物(浓度)、PH值5.2推荐检验方法:5.2.1感官检验:色泽与外观:取样约30mL于无色洁净的样品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察其色泽、透明度,并检查其有无可见杂质。
产品检验管理制度(一)原辅料验收管理制度1 目的不得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不投入使用生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进货检验(或验证)。
3 职责3.1 品质管理部负责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或验证。
3.2 采购中心负责不合格品采购的退货处理。
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了解产品特性,熟悉标准、规程等检验依据,掌握检验技术和相关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 进货检验/验证5.1 原材料及包装材料进公司后,仓管员作好待检标识并通知品质管理部检验。
5.2 品质管理部按原辅料接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如实记录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保存进货检验记录。
5.2.1 每批进货,应当查验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辅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验收入库5.2.2 品质管理部保存进货检验的相关记录。
5.3 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由采购中心办理退货和索赔手续。
5.4 仓管员根据检验或验证结果对原材料、包装材料作好检验状态标识。
5.5 公司原材料不允许“紧急放行”。
5.6 对随货提供检验报告的产品,化验员须查验报告的符合性。
仓管员凭品质管理部化验员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办理入库。
5.7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由品质管理部归档保管。
6 记录6.1 进货检验记录6.2 供货方提供的检验报告6.3 不合格评审报告(二)过程质量检验制度1 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检验和控制,确保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
2 职责2.1 品质管理部负责对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
2.2 生产车间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
3 过程检验3.1 首件检验化验员对每批产品的首件要进行检验,合格,操作者继续操作。
原辅料检验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原辅料检验工作,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对各类原辅料进行检验的工作。
第三条原辅料检验工作由检验机构负责实施,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检验机构应保证其检验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不得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检验机构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二章原辅料检验管理第六条原辅料检验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
第七条检验机构应制定检验规程,确保检验过程科学、规范和程序合法。
第八条检验机构应建立健全原辅料检验实验室,确保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检验机构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十条严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参与与检验工作无关的商业活动。
第三章检验项目与方法第十一条原辅料检验项目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
第十二条原辅料检验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三条原辅料样品的采集应符合采样规范,并进行采样登记和封存。
第十四条检验机构应对原辅料样品进行全面检验,不得遗漏任何项目。
第十五条检验机构应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向委托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章检验工作的流程第十六条原辅料检验工作应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进行,具体流程如下:1. 委托单位向检验机构提交检验申请,并提供样品;2. 检验机构根据申请,制定检验方案并登记;3. 检验机构进行样品接收、检验和结果分析;4. 检验机构编制检验报告并提供给委托单位;5. 委托单位根据检验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检验结果的处理第十七条检验结果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判定,不得随意修改或篡改。
第十八条如检验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则原辅料可放行或使用;如不符合标准,则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修复、退货、销毁等。
第十九条对于有争议的检验结果,可以进行复检或鉴定,并根据结果进行处理。
原辅料检验实施细则范文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原、辅料采购的质量安全,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特作此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原、辅包装材料的检验管理。
第三条职责(一)采购部负责原辅包装材料的采购。
(二)技术研发部负责材料的检验。
第四条要求(一)采购的原、辅材料到厂后,采购部应第一时间通知技术研发部,由技术研发部检验员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二)检验员首先应检查该批原辅材料是否有随行的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是否是合格供方。
(三)查证供方质量合格证明后,应按照公司原料检验标准的要求,对照感官指标、理化指标,逐条检验,必需的时候可以做微生物检验(四)经检验和验证的采购物资,由技术研发部填写“入库检验单”进行质量判定,合格入库,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五)合格入库的重要采购物质,技术研发部应以“原辅材料质量跟踪表”的形式跟踪使用情况。
(六)若需外出检验原辅包材,必须采购部、技术研发部的人同时在场,并在检验报告上签署名字确认。
第五条附则(一)所有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按照《员工奖惩制度》相关处罚规定执行。
(二)本制度由公司规章制度编审委员会起草并修订,自____年____月____日总经理签发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三)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属公司生产中心、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品控部、动力技术中心。
原辅料检验实施细则范文(2)1. 引言原辅料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原辅料检验实施细则,确保原辅料的质量合格。
2. 检验范围和对象本检验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原辅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食品添加剂、药品原料等。
检验对象为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样品。
3. 检验依据3.1 国家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确定原辅料的质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3.2 供应商的技术规格: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确定原辅料的质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CHX/ZY07-2011-A/0 原辅料检验/验证规范
编制:
批准:
发放号: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6-10发布2011-6-15实施
原辅料检验/验证规范
1 目的
1.1 确保进入生产的原辅料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1.2 使本公司产品满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保证本公司食品的质量安全。
2 职责
2.1 品控部负责原辅料的验收,对不合格的原辅料提出处理意见并监督执行。
2.2 品控部负责提出本规范,并负责成品检验;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过程产品的检验。
2.3 供销部负责就不合格的原辅料与供应商进行协商解决。
3 检验/验收规范
总体要求:
所有产品要有索证,索证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畜禽类产品需有检疫证,无疫区证明和车辆消毒证明)、涉及许可证生产的必须有许可证书,;数量达到交货要求;包装完整,清洁。
抽样原则:
面粉及米粉类原料每批抽3-5袋。
猪肉和蔬菜、食盐、白砂糖、鸡精、酱油、黄酒、味精、白胡椒粉、葱、生姜按进货量的20%,少于10件,100%抽样。
包装袋、纸箱按进货量的5%抽样。
食品添加剂按进货量的100%抽样。
3.1 肉类
符合GB16869-2005 《鲜、冻禽产品》
感官要求符合表1要求
表1 鲜、冻禽产品感官要求
3.2猪油
3.3蔬菜类
3.4食糖
3.5食盐
3.6味精
3.7鸡精
3.8黄酒
3.9乙基麦芽酚
3.10酱油
3.11面粉
3.12绿豆
3.13红豆
3.14泡打粉
3.15酵母
3.16奶粉
3.17食用油
3.18棕榈油
3.19黄奶油
3.20椰子油
3.21麦芽糖浆
3.22麦芽糊精
3.23香精类
3.24 包装袋
符合GB/T10004-2008 《耐蒸煮复合膜、袋》
BOPP/LDPE复合袋长度、宽度、厚度、热封宽度偏差符合下表2规定。
耐蒸煮复合袋尺寸偏差符合表3要求
表3 耐蒸煮复合袋尺寸偏差
外观质量符合表4规定。
3.25 纸箱
符合GB6543-2008 《瓦楞纸箱》
感官要求:箱体方正,尺寸符合采购要求;无明显损坏和污迹;钉合牢固,无叠钉,翘钉。
3.27 托盘
感官要求:色泽:无色或近似白色,如简单的目测,应该看是否无色或近似白色,因为一般的塑料原料是无色的,再生的塑料会掺入颜色,还有就是气味,均匀度等,如果专业的话,应该拿到专业的检测分析机构,如高校,分析中心等,进行专业检测。
4 抽样原则
4.1 畜禽类原料按进货量的5%抽样。
4.2 食盐、白糖、鸡精、酱油、黄酒按进货量的20%,少于10件,100%抽样。
4.3 包装袋、纸箱按进货量的5%抽样。
4.4 食品添加剂按进货量的100%抽样。
5.判定规则:
交收检验项目式型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为合格品。
交收检验项目或其他原料可采用下面的验收方法。
5.1 要求对方提供该批次的检验报告。
5.2 根据合格证进行验收。
5.3 检验对象是一批生产的还是几批混放得应要求分批存放抽验是应该分批抽5.4 抽样是根据对象的产品标准或产品性质(生产时的批量)以及库存产品的量来确定检验抽样的数量
编制/日期:审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