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吞吐井防砂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2.57 KB
- 文档页数:2
大庆西部稠油开采适用的防砂技术研究摘要:稠油油藏防砂是目前稠油开采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
油井出砂也将成为大庆西部稠油油藏投入开发之后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经过早期的地质研究和防砂技术调研,我们对西部稠油油藏有了初步的地质认识,并且针对该地区的油藏和储层岩石特征进行了防砂技术适用性研究。
根据国内外油田防砂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大庆西部稠油油藏开发的实际需要,作者对各种稠油油藏防砂技术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选出了适用于大庆西部稠油油藏开发的防砂技术。
关键词:稠油油藏大庆西部防砂适用性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050-01大庆西部稠油开发作为大庆油田的一个新领域,但在开采工艺上尚不成熟。
稠油开采防砂技术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研究课题。
为了保证西部稠油开发的顺利进行,作者对当前的防砂技术和国内外各个油田防砂技术做了详细的调研,结合早期的油藏地质研究,对西部稠油各区块的出砂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适用的防砂技术[1]。
适用的防砂技术对我厂稠油油藏开发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1 大庆西部稠油油藏出砂程度预测1.1 储层岩石类型及岩石物性(图1,2)一般来说,细砂和粉砂级碎屑对油层出砂的影响最大,而中砂级以上碎屑对油层出砂影响较小[2]。
因此,确定地层中细砂及粉砂碎屑与油层出砂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岩性对油层出砂影响程度的关键。
根据测井原理可知,随着地层中细砂及粉砂级碎屑含量增高,岩性变细,声波时差值相应增大。
可以判断声波时差值越大,表明岩性越细,细砂及粉砂级碎屑含量越高,油层越容易出砂。
因此根据储层的粒度分布特征,我们可以对西部稠油油藏各个区块出砂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由声波测井曲线图可以看出江桥地区该口井萨尔图油层容易出砂,江55-38-38井全井取心显示萨二、三组油层主力含油井段为466.3~472.5m,岩性主要为棕褐色油浸、富含油粉砂岩、极细砂岩和细砂岩。
稠油防砂相关工艺技术应用马荣超【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细粉砂岩油藏井防砂开采效果,在油藏物性,油砂粒度中值、防砂现状等进行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防砂工艺优化技术思路。
通过对现有防砂及相关工艺的改进、完善,解决目前防砂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选配套充填砾石及滤砂管,优化施工参数,优化充填口,冲防一体化工,封堵技术优化,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稠油细粉砂防砂工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稠油细粉砂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参数优化一、稠油细粉砂砂岩油藏防砂近况采油二厂细粉砂岩油藏主要分布在井楼三区、七区、八区、杨浅3区等四個区块。
这些区块合计控制地质储量1688万吨。
细粉砂含量在70%以上,平均含量6%以上,蒸汽吞吐开发导致生产压差大,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影响生产时率28%。
(一)油藏储层物性。
稠油细粉砂油藏具有“浅、薄、稠、松、小”的特点。
油藏埋藏浅,埋深90-700m,绝大多数小于500m;油层厚度薄:油层单层厚度1-4m,层系组合厚度2-15m;原油粘度稠:脱气原油粘度90-160000mPa·s;油层胶结松:稠油油藏因其埋藏浅,成岩性差,油层胶结疏松,油层易出砂。
以井楼油田为例,地层砂粒度中值范围0.05-0.25mm,平均粒度中值为0.11mm。
(二)区块出砂机理研究。
影响地层出砂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油藏因素、开发因素和完井因素。
第一类因素由地层和油藏性质决定,主要包括构造应力、沉积相、岩石颗粒大小、形状、岩矿组成,胶结物及胶结程度,流体类型及性质等等;第二、三类因素主要是指生产条件改变对出砂的直接影响,很多是可以由人控制的,包括油层压力及生产压差、液流速度、多相流动及相对渗透率、毛细管作用、含水变化等。
通过寻找这些因素与出砂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有目的地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来避免或减缓出砂。
(三)油藏防砂概况。
在采油二厂细粉砂岩油藏中,在防砂方式上采用机械防砂,主要防砂工艺为循环充填防砂,防砂工具为充填防砂封隔器,防砂管柱采用缝宽为0.2mm的绕丝筛管,携砂液使用区块净化稠油热污水或者低粘携砂液,用0.425-0.850mm的石英砂作充填防砂的主要原材料,400型水泥泵车,加砂比3%-15%。
稠油开采防砂技术及影响因素的探讨稠油开采是指对粘度较高的稠油进行开采和生产的一种技术,稠油一般指原油的粘度在1000mPa·s以上的一类原油。
稠油储量较大,但开采难度也较大。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砂会造成管道堵塞、设备磨损和生产能力降低。
防砂技术在稠油开采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稠油开采防砂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防砂技术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止砂进入生产设备。
物理方法通常包括沉降器、旋转器和筛网等装置。
沉降器通过重力和液体的阻力将砂颗粒沉降到底部,以达到过滤的目的。
旋转器则通过离心力将悬浮颗粒分离出来,起到分离砂和液体的作用。
筛网则是通过网孔的大小来阻止砂颗粒进入管道,达到过滤的效果。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品来改变砂颗粒表面的性质,使其在液体中难以悬浮或沉淀下来。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减小,从而使粘合在一起的沙粒被分散开来,减小对设备的损害。
而聚合物可以增加液体的黏度,使得砂颗粒在液体中难以分散,从而减少对设备的侵蚀。
3. 机械方法机械方法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来对砂颗粒进行分离和处理。
常用的机械方法包括离心分离、筛选和除磁等。
离心分离是通过离心力将砂颗粒和液体分离开来,从而防止砂颗粒进入生产设备。
筛选则是利用筛网将砂颗粒分离出来,达到过滤的效果。
除磁则是利用磁场将磁性颗粒分离出来,减少对设备的磨损。
二、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稠油开采防砂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结构、岩性和沉积环境等。
不同的地质条件会导致砂含量、颗粒大小和分布不同,从而影响防砂技术的选择和实施。
3. 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稠油开采防砂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生产设备包括沉降器、旋转器和筛网等。
不同的设备对砂的分离效果不同,从而影响防砂技术的实施效果。
稠油开采防砂技术是稠油开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是常用的防砂技术,而地质条件、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是影响防砂技术选择和实施的关键因素。
富拉油田稠油井防砂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X王 坤(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苏丹工程部,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富拉油田是苏丹6区的主力油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质稠,大多数井出砂严重,目前主要的完井方法是套管射孔完井。
完井生产管柱只是下入电泵或螺杆泵,没有任何防砂工艺。
油井生产周期短、返修率高,通过采用新的防砂完井工艺,可以控制稠油油藏地层出砂严重的问题,延长了生产井的生产周期。
关键词:稠油井;防砂;配套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 E3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104—03 富拉油田油藏储量丰富,埋藏浅,但地质条件复杂,油质稠,大部分井油层出砂严重,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短、返修率高,通过现场研究与应用新的筛管防砂完井工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稠油油藏地层出砂严重的问题,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
1 国内外稠油油藏完井技术1.1 完井方法1.1.1 套管射孔完井。
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完井方法。
这种方法是钻穿油气层后,由电测确定层位,下入油层套管,注水泥封闭环形空间,然后用射孔注射穿套管和水泥环,构成油气流入套管的通道。
1.1.2 尾管射孔完井。
是将技术套管下到油层顶部,钻开油气层后,尾管悬挂在技术套管内,注水泥封闭油气层环形空间。
射孔后构成尾管和套管与油气层的通道。
这种方法多用于较深的油气井,可减少套管和水泥的用量。
但是,技术套管作为生产套管,必须满足对油层套管的强度、耐压和密封的要求。
1.1.3 先期裸眼完井。
先期裸眼完井是在油气层顶部下入套管固井后,再钻井油气层。
这种完井方法可以隔绝上部地层对油气层的干扰,用与油气压力平衡的钻井液钻开油气层,而且油气层也不受水泥的污染。
这种完井方法一般认为在产层物性一致、井壁坚固不坍塌、裂缝性油气藏和稠油层的完井,但要求卡准地层,准确的在靠近产层的顶界下入套管。
1.1.4 后期裸眼完井。
这种完井方法是在钻穿油气层后,将油层套管下至产层顶部注水泥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