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单选题](江南博哥)1.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其有资料可查的历史,即记录汉语文字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
A.5000B.3000C.4000D.6000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汉字的萌芽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如考古发现的西安半坡村的陶器,距今约有五千余年,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100多个,这些符号带有一定的重复性或规律性,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单选题]3.下面四种刻石,()在浙江绍兴一带。
A.会稽刻石B.琅琊刻石C.泰山刻石D.峄山刻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琅琊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前三处刻石都在山东,会稽刻石在浙江绍兴一带。
[单选题]4.汉字传统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在文字的创造初期,主要是()。
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文字一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的过程。
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单选题]5.楷书又名正书、真书,是()所创。
A.钟繇B.王羲之C.崔瑗D.张芝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
楷书由三国时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所创。
[单选题]6.泰山万仙楼北盘山路西侧的石壁上刻有“虫、二”两字,是利用了汉字结构可以拆解的文化功能,用繁体字的“風月”去掉外面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A.风月有边B.风月无边C.风花雪月D.花好月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虫、二”两字是取繁体字“風”“月”二字的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单选题]7.汉文字成熟的标志是()。
A.甲骨文字B.金石文字C.印刷文字D.拼音文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甲骨文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相当成熟的汉字体系。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题库及冲刺试题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全套资料【考点手册+真题精选+题库+考前冲刺】目录•试看部分内容汉字与导游语言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点1】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概述(1)汉字的历史①文字一般源于图画。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语音、意思、形状都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规则而形成的汉字体系。
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仅具有人类文字早期“象形、指事、会意”的方法,还出现了“形声”字,并有了“转注、假借”这些古人总结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③汉字的萌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生活器具,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而产生的。
(2)汉字的种类①从形体演变上划分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出土地区为殷王朝都城的遗址,称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写的文字,又称契文;因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故而又叫贞卜、卜辞。
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是有固定字形、语音和意义的系统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写,因而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形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状。
在旅游景点常作为一种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现。
b.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铸的字突出被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款”,金文又被称作“彝器款识”。
商、周、秦、汉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字形显得工整一些,笔画趋于圆润,已带有书法的美感。
[单选题]1.导游(江南博哥)人员在介绍诸如龙、凤、麒麟、狻猊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动物形象时,除了介绍它们的习性和体貌特征以外,还要将其()讲解清楚。
A.历史价值B.科学内涵C.文化含义D.神秘之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龙、凤、麒麟、狻猊等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单选题]2.人文景观介绍多用()来突出景观的特色和含义。
A.修饰性的形容词词语B.口语性强的短语C.严谨、贴切的修饰语D.文言词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有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在讲解中对人文景观的描述要严谨、贴切。
[单选题]4.口语导游词中常常使用“演说型”,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一是()。
A.词语对称B.平和随意C.平淡朴实D.语调单一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口语导游词中常常使用“演说型”,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包括:语句整齐、词语对称、句式一致、音节和谐、有节奏感、合辙押韵。
[单选题]5.在口语导游中,要慎用()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
A.演讲式B.谈话式C.日常聊天式D.讨论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导游词的表达风格一般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大类。
在口语导游中,要慎用日常聊天式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也不宜用深奥冗长的语句,它可能会使游客感到费解而产生距离感。
[单选题]6.下列选项中,全部为人文景观的是()。
A.宫殿建筑、岩窟洞穴、亭台楼榭、山川河流B.实物展品、飞禽走兽、寺庙祠堂、花草树木C.都市风貌、山川河流、碑林墓塔、飞禽走兽D.风土民俗、宫殿建筑、亭台楼榭、都市风貌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旅游客体中的人文景观有宫殿建筑、亭台楼榭、碑林墓塔、寺庙祠堂、洞窟摩崖、风土民俗、都市风貌、实物展品等。
ABC三项,山川河流和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属于自然景观。
[单选题]7.逻辑性强的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
A.条理顺序清楚B.富于激情C.语体色彩分明D.形象生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逻辑性强的导游词有头有尾、条理顺序清楚合理,听起来轻松易懂。
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大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强考生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予以结合应用,丰富讲解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讲解效果。
考试目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增强考生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予以结合应用,丰富讲解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讲解效果。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包括填空20题(每题1分)、单选(4项选1)44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4个)20题(每题1分)、论述2题(每题8分)。
第一编汉字与导游语言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考查考生对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汉字与旅游的关系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熟悉汉字的种类,能识别不同种类汉字的形体特点,熟悉汉字特点产生的修辞技巧;掌握《说文解字》(许慎著)划分的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第二节汉字在导游中的作用了解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化和汉字结构的文化功能,掌握在导游中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
第二章导游语言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语言相关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导游词概述熟悉导游词的含义、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导游词不同语体的表达风格和导游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导游词的表达艺术熟悉导游词表达的特点,掌握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二编旅游文学知识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文学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了解旅游文学的含义与渊源,熟悉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章至第八章考试目的: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诗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了解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二、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常识,学会遣词造句并能在以后的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阐述中国文学常识为重点教学项目,按汉字基本知识、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导游文化综合知识、旅游文学欣赏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导游汉语言的主要技能和要求。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导游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深浅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汉字、古代文学、导游文化综合知识等知识的教授,结合操作实训,使学生达到掌握旅游文学常识,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8时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汉字文化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常识、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导游文化综合知识;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
为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2.1知识目标掌握汉字文化基本知识掌握中国文学常识掌握旅游景点文学知识和旅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方法掌握导游综合文化知识2.2技能目标掌握导游词的写作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能够分析鉴赏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掌握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2.3素质目标提升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到达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能处理导游工作中的专业能力问题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海角天涯胜迹联的作者()(江南博哥)。
A.刘新明B.李求真C.吕维祺D.窦天语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李求真,1935年生,广东五华人,楹联艺术研究者。
海南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待諏得”、“海角天涯胜迹联”等。
[单选题]2.清吴锡麒自题联“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可咏觞可丝竹,怀抱古今”取意于()。
A.欧阳修《醉翁亭记》B.苏轼《赤壁怀古》C.范仲淹《岳阳楼记》D.王羲之《兰亭集序》参考答案:D[单选题]3.与“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对联相关的名胜古迹是()。
A.无锡东林书院B.成都武侯祠C.泰山南天门D.桂湖杨升庵故居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中对联是曾国藩题于桂湖杨升庵故居的。
[单选题]4.在汉语中大多是一个词素一个音节,如“刀”;少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如()。
A.半导体B.刀子C.巧克力D.导游参考答案:C[单选题]5.王安石《金陵怀古》中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句,其中的“六朝”指的是()。
A.东汉、东晋、宋、齐、梁、陈B.东吴、东晋、宋、齐、梁、陈C.夏、商、周、秦、西汉、东晋D.秦、西汉、东晋、齐、梁、陈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单选题]6.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提到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位于()。
A.今江苏无锡B.今江苏苏州C.今江苏南京D.今浙江杭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地处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的枫桥镇。
[单选题]7.赞美歙砚的诗文很多,其中:“罗细无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年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诗句的作者是()。
A.黄庭坚B.米芾C.苏轼D.蔡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历史上,赞美歙砚的诗文甚多。
导游汉语言文学常识导游汉语言文学常识天坛松月清.戴梓深夜冷溶溶,圜丘露气浓。
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
古殿浮空翠,晴山落远钟。
当年禋祀地,短草乱遗踪。
注释:明清帝王祭天的地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回音壁)。
溶溶:盛广的样子圜丘:即圜丘坛,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照应古人“天圆地方”的之说,均为圆制,圆通圜,故称圜丘。
“月明”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古殿:指祈年殿。
前身是明嘉靖的大享殿,乾隆更名为祈年殿。
是天坛的的主体建筑,气势雄伟,衬托出神殿的至尊至圣。
空翠:青蓝色的天空。
禋yin祀:古代祭天的一种仪式。
简析:诗人在松月之夜,看到庄严肃穆的天坛却已被丛生杂草所“乱”,让人感到“冷”意溶溶,抒发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题写长城联(罗哲文)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
有多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翰海、经绝壁,纵横一万余里。
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注释:将帅元戎:军队中高级领导人。
元戎:主帅。
戍卒:守边的士兵。
黔首:平民。
雉堞:指城墙,城墙长三丈广一丈为雉,雉,女墙。
亭障烽堠:指边防设施。
亭障:古代边塞堡垒。
烽堠:长城山烽火台。
简析:上联从时空入手,依历史次序,说明长城是上下两千多年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
下联从地域空间,下长城的壮丽奇观。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爱新觉罗·弘历)枚枚青琐与银铺,一例都京制度符号。
体从帝王御宫殿,心惟黎庶奠寰区。
勘酌奢俭临中国,环卫旗民壮远图。
敬仰戎衣未解际,依然有瑕视规模。
题解:清朝称入关以前的旧都为盛京。
盛京旧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营建的皇宫,即今天的沈阳故宫。
位于辽宁沈阳市旧城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9金文指铸或刻在()上的文字第一篇汉字与导游语言答:青铜器一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20金文盛行于(), ()()()()都有这种文字(一)汉字与旅游的关系答西周;商周秦汉1汉字的历史是()的发展史 [NextPage]答:中华民族 21金文又叫()()()()2人类经历了用实物()契刻,最后发展用()记录和答: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彝器款识传递信息。
22古人称阳字为()阴字为()答:结绳;图画答:识;款3文字一般源于()。
23篆文就是()使用的文字答:图画答:官府4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发展成(有形状、有语 24篆文流行于()和() 音、有意思)的都比较固定的()。
答:春秋战国;秦代答:象形文字 25广义的大篆是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5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 答: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答:甲骨文 26狭义的大篆的代表字有()和()6甲骨文已有( )历史,说明汉字是世界上()的文字答:籀文;石鼓文27石鼓文是()秦人作品之一答:三千多年;最古老答:战国中期7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具有的()方法 28石鼓文是周代金文到()的过渡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答秦代小篆8汉字萌芽在()晚期。
距今()年。
29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 答:新石器;五六千答:小篆9西安半坡村陶器,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 30我们所说的篆体一般指() ()个。
是目前发现最原始文字。
郭沫若称:中国原始答:小篆文字的()。
31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答 100;孑遗答:琅玡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10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 32隶书由( )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答:生活器具答:篆书11汉字形体变化的次序:()()()()()()() 33隶之胥吏,官府中办文书的(),出现在()答: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小篆)、隶书、楷答:小吏;秦代书、行书、草书 34隶书是秦始皇时期的()总结的12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上的文字答:程邈答:龟甲、兽骨 35楷书指()()的意思13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此地为()都城的遗址答:整齐、楷模答:安阳小屯村,殷王朝 36楷书又叫()()()14甲骨文又叫()()()() 答:正书、真书、今楷答:殷虚文字、契文、贞卜、卜辞 37楷书产生于()盛行于()15出土的甲骨文有()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 答:汉末,魏晋多个,已识别的()多个 38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时()答:15万;4500;1000 答:楷体16殷商统治者占卜问凶吉,把要问的()和()都刻 39()的字形特点:字形方正,横平竖直,书写方在龟骨和牛骨上便,笔画布局精密细致,笔道形态丰满。
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点1】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概述(1)汉字的历史①文字一般源于图画。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语音、意思、形状都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规则而形成的汉字体系。
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仅具有人类文字早期“象形、指事、会意”的方法,还出现了“形声”字,并有了“转注、假借”这些古人总结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③汉字的萌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生活器具,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而产生的。
(2)汉字的种类①从形体演变上划分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出土地区为殷王朝都城的遗址,称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写的文字,又称契文;因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故而又叫贞卜、卜辞。
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是有固定字形、语音和意义的系统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写,因而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形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状。
在旅游景点常作为一种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现。
b.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铸的字突出被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款”,金文又被称作“彝器款识”。
商、周、秦、汉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字形显得工整一些,笔画趋于圆润,已带有书法的美感。
c.篆文——官府使用的文字,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代。
第一,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体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春秋战国时通行六国的文字)和小篆。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望岳》的“荡胸生曾云(江南博哥),决眦人归鸟。
”句中“曾”的解释是()。
A.通“层”,意为“重叠”B.“增”的本字,意为“增加”C.尝,表示从前经历过D.乃,意为“竞”参考答案:A[单选题]2.“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中的“燕”字是()。
A.比喻B.比拟C.通假D.替代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这句诗出自北宋散文家曾巩(1019~183)的《大明湖》。
燕坐:闲坐。
“燕”通“宴”,安闲的意思。
这首诗前四句,自然贴切地描绘大明湖秀丽风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碧天垂影入晴光”,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后四句发议论。
仙境就在水乡之大明湖,又何须到“人外”辛苦寻找?进一层表达诗人对大明湖的深情。
[单选题]3.“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指()。
A.商人的女儿B.经商的女人C.年轻的女子D.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参考答案:D[单选题]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指()。
A.再次B.停泊C.第二次D.来到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次北固山下》描写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次”指停泊。
[单选题]5.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连篇累读、言简意赅、鸦雀无声、人地生疏B.神采奕奕、无微不至、咄咄逼人、窃窃私语C.义愤填膺、轰堂大笑、进退唯谷、茅塞顿开D.为虎作帐、揣揣不安、温情脉脉、兢兢业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连篇累牍。
C项,哄堂大笑、进退维谷。
D项,为虎作伥、惴惴不安。
[单选题]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的“哲”是指诗人()。
A.屈原B.杜甫C.李白D.杨慎参考答案:B[单选题]7.保存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的古籍有《先秦诸子》、《楚辞》和()。
A.《红楼梦》B.《西游记》C.《山海经》D.《入蜀记》参考答案:C[单选题]8.“看松柏凌宵,纵横十万里,全球赤子仰黄陵”这一楹联中的“黄陵”位于()省A.河北B.河南C.陕西D.山西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黄陵是指黄帝陵,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
第2章导游语言2.1 复习笔记一、概述1.导游语言的分类从实用功能上分为交际用语和导游讲解两大类。
2.导游讲解(1)含义导游讲解是导游员引导、介绍游览的讲解词。
(2)作用它通过导游工作者对旅游景点、景观、景物的讲解,使旅游者感受旅游语言表达的服务。
(3)地位①是导游语言中最能体现职业特点和专业水平的表达形式。
②是语言活动在旅游行业最具变异功能和特点的言语形式。
二、导游词概述1.导游词的概念(1)导游词的内涵①含义导游人员(工作者)为引导游客游览而对游览对象所作的说明、讲解词。
②构成要素a.导游员是语言表达的主体。
b.游客是导游词的受众。
c.介绍、讲解、说明旅游景观是导游词的基本内容。
③对导游工作者的要求找准讲话的定位,充分考虑语言接受对象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不同的要求,把握旅游景观的讲授内容,做到游览讲解有别于教师、学者、作家等其他社会行业对旅游客体的论述。
(2)导游词的表达风格①总体要求与分类导游词的介绍或讲解要根据对象、目的、背景、场合等多种语境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
a.口语语体中有演讲、谈话、讨论、聊天等不同风格。
b.书面语语体中有科技、事务、政论和文艺四种主要形式。
②具体要求a.口语语体第一,慎用日常聊天式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
第二,不宜用深奥冗长的语句,它们可能会使游客感到费解而产生距离感。
第三,一般口语导游应该用通俗而又经过加工的言语表述。
b.书面语语体第一,导游词的内容是对旅游景观进行说明、介绍、讲解,让游客首先有感官的体会,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中增长知识。
第二,不能本末倒置,为讲知识而忽略游览者的接受能力和游览休闲的目的。
第三,应不同于论文、公文、教科书等文章体裁。
2.导游词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类①自然风光对形态各异、变幻万千的风景描述要用词丰富、华丽、精当,尽显大自然的造化,让游客通过不同的词语深受游览景观的感染;对形态雷同、形状相近的景观要找出不同的讲解角度,用“纵横比较”方式讲出特色、新奇。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练习题库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30题)1.汉字的萌芽大约是在()A. 旧石器时代的早期B.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C. 奴隶社会的晚期D. 封建社会的早期2.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的文字符号实物是()A. 山东大汶口的陶器B. 西安半坡村的陶器C. 浙江河姆渡的耒耜D. 浙江良文化的木刻3.下列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原甲骨文表示“人体形态”的是()A. 人、大、天、长、目B. 夫、取、好、孝、保C. 丰、甫、稻、力、年D. 戈、、矢、武、辟4.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5.汉字形体和结构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变汉字的象形符号为书写符号的字体是()A.楷书B.行书C.隶书D.草书6.我国历史行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是()A.行书B.楷书C.草书D.隶书7.楷书的创始人是()A.苍颉B.王羲之C.程邈D.钟鳐8.文字一般用刀刻写,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型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形状的字是()A.石鼓文B.金文C.甲骨文D.铭文9.字形显得工整,笔画趋于圆润,字体雍容厚重的字是()A.石鼓文B.金文C.甲骨文D.铭文10.字体方正微长,行款整齐,笔画匀称,偏旁结构有定的文字是()A. ?文B.金文C.铭文D.契文11.字体古朴凝重,笔画遵劲有度,圆润奔放,刚柔相济的文字是()A.甲骨文B.钟鼎文C.石鼓文D.器铭12.笔画粗细等均,清晰明朗,弯笔圆润,不失筋骨,字形丰满充盈,结构环抱紧密,章法横竖划一,排列平正的字体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13.字形扁方,整齐划一,波雄健,体势挺秀,笔画竖短横长,结构严谨讲究的字体是()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14.字形方正,笔画布局精密细致,笔道形态丰满,横平竖直,书写方便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15.下列图贴上的文字(略)图1-图5正确的顺序是()A.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B. 石鼓文、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C. 小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隶书D. 甲骨文、隶书、金文、石鼓文、小篆16.根据许慎“六书”说,以下哪一项全部为形声字()A. 火、日、舟B. 刃、中、下C. 骑、硝、胸D. 明、林、看17.根据许慎“六书”说,指出下列哪项4个字的构成方式都不相同()A. 田、旦、武、蛇B. 菜、房、本、立C. 石、水、众、分D. 信、众、山、指18.根据许慎“六书”说,指出以下哪项全为会意字()A. 耳、衣、本B. 信、众、休C. 考、罚、伐D. 看、日、香19.根据许慎“六书”说,指出以下哪项全为象形字()A. 人、大、目、苗、戈B. 矢、向、日、月、牲C. 稻、武、保、山、水D. 旦、日、月、上、下20.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假借21.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22.汉字史上第一次使用小篆字体的刻石景观是()A. 琅琊刻石B. 泰山刻石C. 峄山刻石D. 会稽刻石23.唐玄宗李隆基封泰山时写的《纪泰山铭》,字体所带特点是( )A.唐楷B.唐隶C.秦篆D.汉隶24.收藏碑刻最早、最多而位居中华之冠的碑林是( )A.焦山碑林B.曲阜碑林C.西安碑林D.桂林碑林25.西安碑林中存量最多的当数( )A.秦碑B.汉碑C.隋碑D.唐碑26.著名的“天涯海角”刻石景观在( )A. 厦门鼓浪屿B. 台湾基隆C. 海南三亚D. 黑龙江漠河27.我国国内诸山中面积最大的“瑶池”刻石在( )A. 大连海滩B. 青岛崂山C. 陕西终南山D. 海南岛“南天一柱”28.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在( )A. 昆明滇池大观楼B. 湖南岳阳岳阳楼C. 湖北武汉黄鹤楼D. 江苏南京临江楼29.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铜牛身上的铜牛铭与广西桂林龙隐岩“佛”字的字体分别是( )A. 隶书和草书B. 篆书和行书C. 篆书和草书D. 隶书和楷书30.下列难读易错的汉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廛(chan )、龠(yue )、辇(nian )B. (wa )、圭(gui )、璜(huang )C. 珩(hang )、 (tun )、攸(you )D. 寮(liao )、旃(zhan )、茶(cha )二、多项选择题1.汉字的形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被后人总结除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小篆)外,还有( )A .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E.文书2.下列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原甲骨文表示“婚丧养育”、“养蚕稼”、“征战讨伐”、“居室宫观”的分别是()A. 夫、取、好、孝、保B. 祝、祭、牲、燎、埋C. 丰、甫、稻、力、年D. 戈、、矢、武、辟E. 、宫、享、京、向3.金文有几种叫法()A. 石鼓文B.钟鼎文C.吉金文字D.铜器铭文E.彝器款识4.广义的大篆指()A.甲骨文B.金文C.D.小篆E.隶书5.小篆的代表字体有()A. 琅琊刻石B. 泰山刻石C. 峄山刻石D. 焦山刻石E. 会稽刻石6.比较典型的行书有()A. 王羲之的《兰亭序》B. 王羲之的《十七帖》C.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 王?的《伯远帖》E. 张旭的《残千文字》7.狂草的代表作品是()A. 王羲之的《十七帖》B. 张旭的《残千文字》C. 怀素的《自叙帖》D. 钟的《田丙舍帖》E.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8.根据许慎“六书”说,下列汉字造字为“象形”法的是()A. 日、月B. 明、雨C. 目、苗D. 丰、矢E. 、武9.根据许慎“六书”说,下列汉字造字为“指事法“的是()A. 天、夫B. 上、下C. 本、未D. 刃、甘E. 羊、众10.根据许慎“六书“说,下列汉字造字为“会意”法的是()A. 武、休B. 信、暮C. 取、好D. 看、林E. 旦、中11.根据许慎“六书“说,下列汉字造字为”形声“法的是(A. 江、河、B. 湖、泊C. 箕、租D. 考、老E. 令、长12.著名的“汉隶八大名碑“有4钟收藏在山东曲阜碑林,它们是( )A. 史晨碑B. 乙瑛碑C. 张迁碑D. 礼器碑E. 孔彪碑13.下列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A. 嘉量(liang )B.驻跸((bi)C.翟(qu)D.合E.太姥(lao )山14.口语导游词根据用途不同的有( )A. 演说型B. 介绍型C. 解说型D. 说话型E. 描写型三、填空题(35题)1. 文字一般源于____________。
“中国文学简史”知识点荟萃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中国诗歌史的源头:《诗经》和楚辞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5.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春秋》6.我国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左传》7.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左传》8.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9.开创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例:《战国策》10.文言文成熟的标志:《孟子》11.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庄子》12.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况13.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14.骚体赋成就最高的作家:贾谊15.奠定典型的西汉大赋基础的作品:枚成《七发》16.汉大赋的典范之作: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17.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18.确立京都赋的创作格局的作品:班固《两都赋》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张衡《归田赋》2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21.代表我国古代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史记》2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23.《史记》的体例:本纪、世家、列传、表、书24.《汉书》的体例:纪、表、志、传25.实现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两汉乐府诗26.汉乐府诗中最优秀的代表:《陌上桑》《孔雀东南飞》27.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28.七言诗的初步形态:张衡《四愁诗》29.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赠妇诗》三首30.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3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三曹”和“七子”3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3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诗:曹操《观沧海》3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门性的论著:曹丕《典论•论文》35.建安诗坛最杰出代表:曹植36.“建安七子”:孔融、陈琳、应玚、王粲、徐幹、阮瑀、刘桢37.“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8.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39.代表北朝民歌最高成就的作品:《木兰词》40.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西洲曲》41.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42.我国诗歌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标志:永明体43.对永明体诗歌做出最大理论贡献的诗人:沈约44.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45.我国小说的形成期:魏晋南北朝46.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47.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河的作品: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48.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4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50.“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51.由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杰出文学家:陈子昂52.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53.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王昌龄、岑参、高适54.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55.开启伤时悯农主题的诗人:韦应物56.“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57.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58.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琵琶行》《长恨歌》59.中唐开拓写情题材的诗人:元稹60.“韩孟诗派”的代表:韩愈、孟郊6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63.唐赋的代表作:王绩《游北山赋》、李华《吊古战场文》、杜牧《阿房宫赋》64.唐代骈文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65.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罗隐、皮日休、陆龟蒙66.中国小说成熟的标志:唐传奇67.唐传奇的形成期:初唐68.唐传奇的兴盛期:中唐69.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标志作品:陈玄佑《离魂记》70.现存唐代变文代表作:《目连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71.晚唐五代词作的两个中心:西蜀和南唐72.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文人词选集:《花间集》73.“花间鼻祖”:温庭筠74.“温韦”:温庭筠、韦庄75.晚唐五代词人中作品最多的词人:冯延巳76.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77.“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78.宋词史上第一个向民歌学习的人:欧阳修79.“张三影”:张先80.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81.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发展方向的词人:苏轼82.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苏轼83.“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84.“苏门四学士”中最为出色的词人:秦观85.“当代词手”:秦观86.“二晏”:晏殊、晏几道87.宋代小令登峰造极的词人:晏几道88.“贺梅子”:贺铸89.在词史上开创南宋典雅词风的词人:周邦彦90.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91.以“词俊”闻名的词人:朱敦儒92.“稼轩体”的创造者:辛弃疾93.“苏辛”:苏轼、辛弃疾94.确立并发展宋代豪放词的词人:辛弃疾95.两宋词坛上首屈一指的伟大词人:辛弃疾96.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陆游97.南宋格律词派的一代宗主:姜夔98.宋代“白体”诗人的代表:王禹偁99.宋代“西昆体”诗人的代表:杨亿100.宋代“晚唐体”诗人的代表:林逋101.“王荆公体”的创造者:王安石102.北宋诗坛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苏轼、黄庭坚103.“苏门四学士”中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黄庭坚104.“苏黄”:苏轼、黄庭坚105.“山谷体”的创造者:黄庭坚10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07.“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08.宋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109.“诚斋体”的创造者:杨万里110.“永嘉四灵”:徐昭、徐玑、赵师秀、翁卷111.“江湖诗派”代表诗人:戴复古、刘克庄112.南宋遗民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谢翱113.“宋亡之诗史”:汪元量的诗114.宋代文坛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115.宋代笔记文创作先河的开创者:欧阳修116.“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梁启超语):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17.“三苏”:苏洵、苏轼、苏辙118.元杂剧的直接源头: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119.中国杂剧的全盛期:元代前期120.“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21.元代剧坛最杰出代表:关汉卿122.关汉卿悲剧的代表作:《窦娥冤》123.关汉卿喜剧的代表作:《救风尘》124.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作品:王实甫《西厢记》125.“曲状元”:马致远126.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高明《琵琶记》127.“四大南戏”:《荆钗记》《杀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128.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代表:关汉卿、马致远129.元代后期散曲作家的代表:乔吉、张可久130.“曲中李杜”:乔吉、张可久131.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132.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133.中国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三国演义》134.标志中国小说从人物类型化写法向初步个性化写法转变的作品:《水浒传》135.白话文体小说优势全面确立的标志:《水浒传》136.中国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西游记》137.《西游记》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13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139.我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140.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三言”“二拍”141.“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42.“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43.我国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姑苏抱瓮老人《今古奇观》144.明初最著名的文言小说:瞿佑《剪灯新话》145.明杂剧史上作品较多的作家:朱有燉146.明杂剧的代表作家:徐渭147.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148.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徐渭《南词叙录》149.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150.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汤显祖151.“临川四梦”:《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牡丹亭》152.“临川四梦”中艺术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作品:《邯郸记》153.明初散文的代表作家:宋濂、刘基154.明初诗歌的代表作家:高启、杨基15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156.“台阁体”作家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157.茶陵诗派代表诗人:李东阳158.“前七子”代表作家:李梦阳、何景明159.“后七子”代表作家:李攀龙、王世贞160.唐宋派代表作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161.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归有光162.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163.公安派中成就最高者:袁宏道164.竟陵派代表作家:钟惺、谭元春165.“童心说”的提出者:李贽166.晚明小品文的顶峰:张岱的作品167.“复社”代表作家:“娄东二张”张溥、张采168.“几社”代表作家:陈子龙169.清初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西周生《醒世姻缘传》170.清代前期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平山冷燕》《玉娇梨》171.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17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173.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174.中国小说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175.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水平代表:《红楼梦》176.“苏州派”代表剧作家和作品:李玉《清忠谱》177.“南洪北孔”:洪昇、孔尚任178.清代传奇作品中思想和艺术结合达到完美的作品:《桃花扇》179.我国古代集大成的戏剧理论家:李渔180.清代杂剧的代表作品:吴伟业《秣陵春》、尤侗《读离骚》181.清初被后世敬仰的三大明朝遗民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82.“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183.“梅村体”的创造者:吴伟业184.“神韵说”的提出者:王士禛185.“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186.“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187.“格调说”的提出者:沈德潜188.“肌理说”的提出者:翁方纲189.“性灵说”的提出者:袁枚190.“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191.“阳羡词派”的代表词人:陈维崧192.“浙西词派”的代表词人:朱彝尊193.“朱陈”:朱彝尊、陈维崧194.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195.“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196.“常州词派”的代表词人:张惠言197.清代“阳湖派”古文的代表作家:张惠言198.“国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199.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200.桐城派的三大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201.桐城派古文基本理论的创立者:方苞202.桐城派中地位最高者:姚鼐203.清代骈文的代表作:汪中《哀盐船文》204.“宋诗派”的为首作家:祁寯藻、程恩泽205.“宋诗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郑珍206.近代常州词派的代表词人:周济207.近代桐城派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梅曾亮208.“湘乡派”作家代表:曾国藩209.首开近代文学风气之人:龚自珍210.“诗界革命”代表诗人:梁启超、黄遵宪211.“诗界革命”的旗帜:黄遵宪212.“文界革命”的代表作家:康有为、梁启超213.“文界革命之健将”、“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新思想界之陈涉”:梁启超214.“新文体”散文的创造者:梁启超215.古文派代表作家:严复、林纾、章炳麟216.“同光体”代表作家:沈曾植、陈三立、陈衍217.汉魏六朝诗派代表诗人:王闿运218.晚唐诗派代表诗人:樊增祥、易顺鼎219.革命诗人代表:柳亚子、秋瑾、苏曼殊220.“清末四大家”词人: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221.近代前期的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荡寇志》《施公案》222.近代前期的人情世态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223.“小说界革命”出现的标志: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2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25.“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代表作品:徐枕亚《玉梨魂》《雪鸿泪史》、李涵秋《广陵潮》226.“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227.我国第一份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228.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1906)229.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230.表现五四时期诗歌狂飙突进时代精神的诗歌集:郭沫若《女神》23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1922)232.“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233.“小诗派”代表:冰心、宗白华234.“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235.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236.“现代诗派”的代表:戴望舒237.“雨巷诗人”:戴望舒238.“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239.20世纪40年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艾青240.“民歌体”诗歌代表作:李季《王贵与李香香》241.“七月派”诗歌的推动者:胡风24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4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人物形象:阿Q244.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245.“文学研究会”(1921)的发起人:沈雁冰、王统照、郑振铎、叶圣陶246.“创造社”(1921)的发起人: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247.“创造社”成员中成就最高者:郁达夫248.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联”作家的代表作品:茅盾《子夜》、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张天翼《包氏父子》、艾芜《南行记》、萧军《八月的乡村》、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249.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非“左联”作家的代表作品:巴金“激流三部曲”、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叶圣陶《倪焕之》250.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作家作品: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淘金记》、艾芜《山野》、沈雁冰《腐蚀》、老舍《四世同堂》、巴金《寒夜》251.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作家作品: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周立波《暴风骤雨》、孙犁《白洋淀记事》252.田汉的代表作:《获虎之夜》《回春之曲》《秋声赋》《丽人行》253.洪深的代表作:《找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254.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蜕变》255.郭沫若的诗剧:《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256.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屈原》257.夏衍的代表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258.陈白尘的代表作:《岁寒图》《太平天国》259.杨翰笙的代表作:《天国春秋》260.欧阳予倩的代表作:《忠王李秀成》261.贺敬之的代表作:《白毛女》262.李健吾的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十三年》《梁允达》263.于伶的代表作:《夜上海》264.中国现代杂文正式创立的标志:1918年4月,《新青年》开设“随感录”专栏265.“语丝”派杂文作家:鲁迅、周作人266.“现代评论派”杂文作家:陈西滢、徐志摩、丁西林267.鲁迅的杂文集:《热风》《坟》《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华盖集》《且介亭杂文》268.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269.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270.周作人的散文代表作:《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271.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272.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273.我国最早的两篇报告文学:瞿秋白《饿乡记程》《赤都心史》274.报告文学的典范:夏衍《包身工》。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5. 标点释词 6. 阅读单项选择题1.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语言之一。
记录汉语文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年前。
A.3000B.5000C.6000D.8000正确答案:B2.汉字形体构造,传统有“六书”之说。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在文字的创造初期,主要是()。
A.形声字B.指事字C.假借字D.象形字正确答案:D3.导游的语言艺术要求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
A.规范性、详尽性、思想性B.详尽性、思想性、趣味性C.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D.规范性、文学性、宣传性正确答案:C4.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句中的通假字是()。
A.去B.乡C.扬D.垂正确答案:D5.“泪—涙、岩—巚、岳—嶽”是一组异体字,形成这组异体字的原因是()。
A.造字的方法不同B.选用的意符不同C.选用的声符不同D.构件的位置不同正确答案:A6.“宫商角徵羽”中“徵”的读音是()。
A.zhēngB.chēngC.zhǐD.chǐ正确答案:C7.“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这副对联题写在()。
A.东林书院B.杜甫草堂C.泰山南天门D.故宫养心殿西门正确答案:C8.历史上,我国采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反切、注音字母、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的,时间是()。
A.1948年2月B.1958年2月C.1978年2月D.1998年2月正确答案:B9.婦—妇、習—习、滅—灭、厭—厌,这几组字减少笔画的方法是()。
A.局部删除,保留部分轮廓或特征B.同音代替C.用传统造字方法另造简字D.用简单符号代替繁难部分正确答案:A10.“涎”、“鳜”、“祎”、“谥”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yán、jué、wéi、yìB.xián、guì、yī、shìC.xián、jué、wéi、yìD.xián、ju6、wěi、yì正确答案:B11.成语的特点表现在结构上具有定型性,形成上具有历史性,内容、形式上具有民族性,表意上具有()。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5)8、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讲解词历次斗争()()()()()()三十年指()答: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毛泽东)当代,北京天安门广场。
讲解词历次斗争:1、1840年鸦片战争2、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3、1911年武昌起义的辛亥革命4、1927年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5、1937年的抗日战争6、1945年的解放争三十年指:1919年五四运动。
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song)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之哉,歌以咏志。
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解词:澹澹()竦()峙()此诗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诗答: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汉,河北昌黎县碣石山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高起。
峙:挺立山水10、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解词:幽燕()魏武()答: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近代,河北秦皇岛幽燕: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
魏武:曹操11、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解词两京()锁钥()第一关()答:长城山海关联(佚名)________,河北秦皇岛长城山海关两京:(北京沈阳);锁钥:(要塞):第一关:(山海关)12、夫居此山庄,日凛敬天法祖,勤政惠民,柔远宁迩诸大端......设谏而不从,或且罪之者,则是天不佑我国家,朕亦无知之何也已矣。
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解词:柔远宁迩()诘戎绥遐()碑文的主旨()答:避暑山庄后序(第二自然段)(爱新觉罗·弘历)清代,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柔远宁迩(采用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安宁内陆)诘戎绥遐(责难首领,安定远方)勿忘家法13、巍巍冠盖日纵横,景其美兮,景其淑兮,景其灵兮,晋阳焜耀无双地;混混源泉时潋滟,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山右声名第一区文章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解词冠盖()晋阳()山右()混混语出自()清且涟猗语出自()晋祠的门匾为截取()的字放大制成。
汉语言文学(一)1、语言有哪两种表现形式?请你具体说说这两种形式通常出现在什么情况下?①口语、书面语。
②口语一般用于口头交流,书面语出现在书面写作中。
2、汉字历史悠久,请你说说现今发现的字形最古老的是什么文字?这种字体现在常用吗?①2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②这种字体现在极少用,只有少量的书法作品仍用甲骨文书写,现在常用的字体是楷书和行书。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分别是什么?我国现行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语,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
4、20世纪初期的什么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这个运动属于现代历史上什么运动的一部分?①白话文运动。
②这个运动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5、我们通常说的“普通话”的“普通”是什么含义?答: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6、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定义中关于“语言”是这样表述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请问这里所说的“北京语音”是不是就是北京人说的方言?答:“北京语音”不是指北京方言,而是指“北京方言”的“语音系统”。
7、一般来说,现代汉语的方言分成哪几大类别?湖南省主要有哪几大方言?①分为7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②湖南省的方言主要有:湘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
8、《前赤壁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请说说“望”是什么意思?“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那一天。
9、“现代汉语是当代中国的国语”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说具体理由?①这种说法正确;②因为汉语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使用汉语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各方言区的汉族人民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际工具。
10、在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小篆”是秦朝时的标准字体,属于“古文”,而“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属于“今文”,这是不是说“隶书”字体的出现就比“小篆”要早?答:不是。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三、学时:72学时
四、学分:4学分
五、课程管理系部:
六、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使导游员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之目的。
六、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3.能力目标: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七、教学要求与内容
(一)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游工作中容易读错的字。
2.理解: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
汉语表达与导游语言艺术、书面语表达与导游应用文写作。
3.掌握:导游词写作知识。
教学内容:
1. 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2. 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
3. 导游词写作知识。
(二)中国文学常识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2.理解:中国近代文学常识。
3.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2.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近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3.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三)中国旅游景点文学体裁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诗词基本知识。
2.理解:游记基本知识。
3.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古代诗歌和词的基本知识。
2.游记的特征和分类。
3. 对联基本知识、碑铭基本知识、摩崖石刻基本知识。
(四)中国旅游文学名作选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析鉴赏诗词对联游记碑文名作。
2.理解:旅游文学作品。
3.掌握:旅游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1. 鉴赏诗词对联游记碑文名。
2. 旅游文学作品。
(五)导游文化综合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2.理解:中国宗教文化。
3.掌握: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教学内容:
1.书画艺术、戏曲艺术、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2.中国宗教文化。
3. 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六)旅游景点文学作品选析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景点古代诗词。
2.理解:旅游景点对联。
3.掌握:旅游景点游记、碑铭和摩崖。
教学内容:
1. 旅游景点古代诗词。
2. 旅游景点对联。
3. 旅游景点游记、碑铭和摩崖;名人赞广西。
九、实施建议
(一)教材的选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