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北京某深基坑监测实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35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1. 简介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需要修建的较深的地下结构,常见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工程项目中。
由于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工程风险,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报告总结了某深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
2. 监测过程2.1 监测目标本次监测的目标为对深基坑工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2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了传感器监测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主要包括水位传感器、内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现场观察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观察变形情况、裂缝状况等。
2.3 监测结果在监测期间,通过传感器采集到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经过处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变形:深基坑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周边土壤的沉降和深基坑本身的位移。
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沉降速度逐渐减小,位移整体稳定。
- 应力: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 裂缝:观察结果显示,深基坑周边土体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但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扩展。
3. 结果分析3.1 变形分析深基坑的变形主要受土壤本身性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深基坑的变形速度逐渐减小是正常现象,表明土壤基本稳定。
然而,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继续进行监测和分析。
3.2 应力分析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表明施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超载现象,但不排除可能存在局部应力异常的情况。
应力异常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需要继续关注应力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裂缝分析深基坑周边土体的细微裂缝可能是由于土壤固结引起的,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如果裂缝扩展较大,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持续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
4. 改进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继续进行深基坑的实时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深基坑的变形、应力和裂缝情况。
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与成果分析本文介绍了某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及监测,并对支护结构的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时空效应显著,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尽量减小无支撑暴露时间。
标签:深基坑变形监测时空效应0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呈现出了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形状复杂、支护结构型式多样和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周边环境的严峻性以及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所涉及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深基坑工程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高风险性、高难度的岩土工程技术热点课题[1,2]。
本文结合上海市某深基坑工程,介绍了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和监测方案,并对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和底板施工完成后一个月内的主要内力和变形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1 工程概况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960,自然地坪相对标高-0.7m,基坑设计时取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660m。
根据勘探时现场土层鉴别、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场地地基土在8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有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
场地承压含水层为第⑦1层,层顶最浅埋深35.2m,勘察期间水位埋深稳定在5.1~6.1m。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为15.4m左右,按最不利承压水埋深考虑(即承压水头埋深3m),故基坑开挖15.4m时,场地内第⑦层中的承压水不会对本工程基坑产生不利影响。
局部深坑开挖前在深坑区域旁设置一定数量的降压井,并进一步探明承压水情况,必要时采取降低承压水。
本基坑工程南侧紧邻轨道交通10号线隧道,其埋深10.4m~13.4m,距地墙最近处约6.2m,基坑东、西、北三侧均为2~3层保护建筑,其中东北角民房距地墙最近处约8.0m。
场地下原有473根钻孔灌注桩,原有老桩桩长40m,桩径800mm,基坑开挖过程中需对影响施工的原有老桩进行处理。
本工程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钢筋砼支撑作为支护结构体系,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深坑开挖深度为15.7m,浅坑开挖深度为12.4m。
北京某深基坑多种支护技术的综合应用发表时间:2019-03-29T10:15:37.5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马健[导读] 本文以该工程实例介绍多种支护技术的应用与施工,通过介绍本工程施工背景、施工方法,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北京中联勘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9摘要:文章介绍了北京市某深基坑施工中,在地质及周围建(构)筑物条件复杂情况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复合土钉墙、护坡桩+锚杆、桩间对拉、预应力地锚、竖向花管超前支护、削坡卸荷、疏干井+排水疏导等多种技术措施进行深基坑边坡支护,确保了深基坑工程顺利施工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本文以该工程实例介绍多种支护技术的应用与施工,通过介绍本工程施工背景、施工方法,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种支护技术;复合土钉墙;桩锚;预应力地锚;超前支护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很多情况下不允许采用比较经济的放坡开挖,而需要在有支护条件下进行基坑开挖,大量深大基坑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要求也就越高,这促进了基坑支护和施工技术的更新、进步与发展,各种深基坑的支护技术也日渐完善。
为了保证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必须根据基坑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地区经验等具体情况灵活采取相对应深基坑支护技术,深基坑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多种支护技术的优化组合是深大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当今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本工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多种组合支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中心区,包括16栋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基坑长320m,宽210m,深度2.9m~9.9m,拟建场区西侧基坑上口线外存有电线杆,距离约为2.0m,基坑距北侧场外道路1.5m,支护时应保证上述构筑物的安全及变形要求。
京盛大厦II期工程深基坑监测报告1.前言1.1岩土工程现场监测的重要性岩土工程是指修建在岩体土体中以及其为依托的工程,例如隧道、地下洞室、边坡、采矿场、坝基、桥梁道路基础、建筑物基础等。
一般来说,设计岩土工程前都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
由于绝大多数岩土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造岩运动、构造运动以及非构造运动,其结构构造体系是极其复杂的,物理力学参数很难测定而且不确定。
岩土体是非均质、非弹性、非连续并且具有初始应力。
因此,无论调查工作多么细致,也不可能完全描述岩土体的结构构造;科学试验如何精确,也不足以准确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
即使作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比较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大量的参数,在设计计算中还必须作各种假设和简化,这些简化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几何方面的,另一类是物理方面的,在几何方面的简化以建立计算剖面和计算模型,在这类简化中可能失去了天然岩土体在边界条件方面和空间分布形式方面的客观信息;在物理方面的简化首先失去许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面的真实性,其次在物理模型或本构关系的描述上与实际岩土体相差千里。
由于岩土材料和结构是自然赋存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而辨识参数(岩土力学参数、地质条件参数等)非唯一、(力学和数学)模型非唯一、决策方法非唯一、施工方案非唯一,这也反映了地下工程系统的运动是目标可接近、信息可补充、方案可完善、关系可协调、思维可多向、认识可深化、轨迹可优化的特点。
在勘察、测试和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岩土工程的设计不可能是最优的,而只能是最合理的。
这种合理性只能通过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来保证施工安全,验证设计合理性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法。
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当多的工程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岩土工程的这一特点认识不足。
影响岩土工程特性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天然因素,即岩土体本身所固有的,称为固有因素,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参数,初始应力状态等,人们只能认识它而无法改变它;另一类为工程因素,即修建岩土工程而进行的活动,可称为人为因素,如工程规模、枢纽布置、开挖方法,支护措施等。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实例分析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很多建筑空间渐渐向地下室进展,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降水不到位和施工环境等简单因素的影响,基坑施工必定会影响到四周建筑物、地下设施和四周环境,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加强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通过运行专业的仪器和各种方法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能够精确把握深基坑工程施工状况和猜测基坑施工将来进展的趋势,对确保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深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及地下水位监测、护坡监测和四周环境监测等,一般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报警值来保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在监测过程中,不仅要供应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应加强对基坑水文地质的了解与分析、基坑与周边相邻建筑物关系的分析讨论。
2.1围护结构的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最直观的体现,是整个监测过程的重点。
围护结构变形是由于水平方向上基坑内外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转变而引起的地层移动。
(2)沉降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沉降多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地下水位的升降使基底压力产生不同的变化,造成基底的突涌或下陷。
通常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按水准测量方法对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沉降监测。
(3)应力监测基坑稳定状态下,侧壁受主动土压力,围护结构受被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成动态平衡。
随着基坑的开挖,平衡被破坏,基坑将发生变形。
2.2四周环境监测(1)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当软土地区开挖深基坑时,基坑四周土体塑性区比较大,土的塑性流淌也比较大,土体从围护结构外侧向坑内和基底流淌,因此地表产生沉降,这是沉降产生的主要缘由。
(2)邻近建筑物裂缝监测地基发生不匀称沉降后,基础产生相对位移,建筑物消失倾斜。
倾斜使结构上产生附加拉力和剪力,当应力大于材料的承载力量时即会消失裂缝。
关于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各个部位的科学监测,基坑检测技术可以对深基坑施工工程地质进行勘测,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减省工程的强度。
本文主要对基坑检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坑检测;深基坑工程;实践应用引言: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为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筑深基坑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拓展,这就给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增加了风险,因此建筑工程建设中要严格做好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1.深基坑施工中基坑监测的意义对于基坑的监测,主要指的是对建筑基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和监控,监测的时间为基坑施工过程以及建筑施工期限内。
基坑的监测指的是对建筑基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和监控,监测的时间为基坑施工过程以及建筑施工期限内。
在基坑施工前,需要利用基坑监测技术,详细的了解基坑的施工地质条件,从而有利于指导基坑的施工,也为基坑施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之所以要进行基坑监测,还主要是因为基坑地质中土体、负荷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施工前,对基坑地质条件进行监测,从而指导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基坑施工的强度,为工程控制成本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基坑监测技术,施工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基坑地下的情况,了解地下管道、线路等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基坑施工过程中,就能避免基坑施工对其他路政设施造成影响;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基坑监测技术,可以对施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及时的进行调整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
2.深基坑工程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手段基坑监测技术在进行监测的时候主要依靠各种专业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必须能够满足现场监测复杂性的要求,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