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冷水和热水集体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科学《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说课稿)首先,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考。
本册书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进行学习,其中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基本实验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而本节课属于本册书“冷和热”这一单元,“冷和热” 单元从认识冷和热现象开始,研究冷热变化,及热传递的各种方式,进而运用热传递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保温和散热的问题,从而领悟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冷水和热水》是“冷和热”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学习“热传递的方式”和“保温与散热”打下基础。
本课中“测量水温的变化”这个活动,是通过实验、整理信息,使学生观察到冷和热相互作用及达到平衡的现象。
此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利用曲线图整理记录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按实验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察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
(2)把自己小组探究的结果实事求是地与同学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能用曲线图整理数据,并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4.教学重、难点:观察冷水和热水的水温变化,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分析水温的变化。
接下来,我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为实验作铺垫上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学习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哪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举手发言。
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复习学生已有知识,为今天的实验奠定知识基础。
二、探究实验,体会科学真谛1.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假如“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猜想与预测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猜想出来:“当冷水和热水在一起的时候,热水温度下降,冷水温度上升。
冷水与热水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成烫、热、温、凉、冷的过程。
2、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探究冷与热的活动中,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分析、交流、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探究冷与热的活动中,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分析、交流、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5-9页附课堂实录)一、引入1、同学们可以用“看”的方式来分辨水是冷还是热吗?2、学生汇报、分析讲解。
3、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4、冷和热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观察认识一下冷水和热水。
二、用触摸的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1、引导学生使用“触摸”的方法分辨水是“冷”还是“热”。
2、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怎样倒更合理?3、描述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4、让学生明白先倒热水和冷水有什么不同,记录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事例知道怎样避免烫伤。
三、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2、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蓝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3、进行对比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4、把装冷水的小水球放入热水中,观察小水球在热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取出小水球,让学生摸摸,感受一下水球的温度。
再把这时的小水球放入冷水中,观察小水球在冷水中的沉浮情况。
5、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四、研究热水球上浮的原因。
1、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拿一个平底烧瓶,在瓶颈上接近瓶口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一个记号。
然后往烧瓶里面装上冷水,一直到水面与记号相平为止。
用天平称出这时烧瓶和水的总质量。
《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能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和热。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曲线图的分析,学生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试实验现象。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体验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整理→交流与评价)教学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能用统计图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分组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纸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冬季与夏季让同学们回忆在这两个季节中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冬季与夏季人们穿着打扮和具体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然后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手指的感觉1.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
桌面上摆着三杯水:谁来用手指感觉一下水的冷热?告诉大家他的感受结果。
(冷、热、温)2.既然人体的感觉不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就借助一些仪器、工具来准确测量——温度计。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了解温度计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事项。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明确思路,进行实验:(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实验步骤。
(播放课件)a、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b、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c、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d、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e、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4、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发放实验记录表)(1)从实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展示汇报。
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水》的第三章《冷水与热水》。
详细内容包括:冷水与热水的定义、性质、区别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安全地使用热水;探讨冷热水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冷水和热水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区别,了解冷热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安全地使用热水,提高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冷热水性质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安全使用热水,观察冷热水对物体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壶、冷水壶、温度计、实验器材(如色素、冰块、玻璃杯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色素、冰块、玻璃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水壶和冷水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冷水?什么是热水?(2)冷热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如何安全地使用热水?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冷热水温度,观察温度差。
(2)分组实验:将色素滴入冷热水,观察色素扩散速度的差异。
4. 实验探究:(1)将冰块放入玻璃杯,观察冰块在冷热水中的变化。
(2)探讨冷热水对物体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冷水与热水的定义2. 冷热水性质的区别3. 冷热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安全使用热水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冷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中等的?(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冷热水来解释?2. 答案:(1)冷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中等的,因为它们的热量相互抵消。
(2)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冷热水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活动1:手指的感觉1.冷与热的描述2.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1.问题与猜想猜想: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分组设计实验3.记录数据4.实验结论: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
结果——温度相同。
热——从热水传向冷水。
14.传热比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在认识冷和热现象的基础上,研究冷热变化、研究热传递的各种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生活中熟悉的炒菜的锅多是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这一现象引入,展开猜想和讨论,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热传递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以及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2.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人们利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活动1:水杯、铝勺、金属片、金属杯、金属锅、凡士林、酒精灯、蜡烛、热水、小木棍、小豆子、小球。
活动2:炊具图片、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铝勺、塑料勺、木勺、酒精灯、蜡烛、热水、凡士林、小木棍、小豆子、小球。
拓展活动:瓷砖、木板。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厨房里炒菜的锅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那锅把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回答。
冷水与热水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热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4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热胀冷缩(第一教时)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一、教学目标: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二、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三、材料准备: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教学过程:热胀冷缩(第二教时)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四、教学目标: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五、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六、材料准备: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250ML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教学过程:自制教具:(原文转录)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
第四单元冷与热13.冷水和热水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感觉器官知物体的冷热。
2.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分组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描述冷和热呢?(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观察插图,比较图中有什么不同?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冷和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水和热水》二、活动(一)——手指的感觉。
1.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生猜)2.实验验证:(1)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分析原因。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有时用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
(6)阅读科学在线,同桌间说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7)生汇报。
(8)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应用了温度计?三、活动(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一)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
(播放课件)(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3.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4.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二)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冷水和热水一、教学目标1、能用手感知物体的冷和热2、能预测冷水和热水接触时各自的温度变化及结果3、能够合作来完成实验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二、教学重难点合作完成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引入:拿出两杯水,走到学生中间,师说:“这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学生来摸,学生摸之前提示学生摸的时候小心一些,由杯口从上往下摸。
学生摸完之后,答:展示“提示”的幻灯片,师拿出第三杯水,请前排的同学来摸,问:“这两杯热水哪杯比较热哪杯比较冷呢?”学生:我们这节课一同来探究“冷水和热水”(板书),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0页。
2、“人们常用温度(ppt展示)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像我们说的昨天天气28度,今天温度30度,我们就知道今天比昨天热,今天温度30度,这里的度指的是摄氏度,温度的单位除了摄氏度外,还有华氏度和开尔文(板书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
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度,水沸腾时候的温度为100度,而我们人体通常体温大约是37度。
我们的手能摸出冷水和热水,但却很难确定这两杯热水中哪杯水到底哪杯比较热,我们能否借助一种工具来测出水的温度来呢?学生:“当我们感冒了去医院,医生摸摸我们的额头,然后会拿出体温计测测我们的体温,看是否发烧了,发烧到了多少度。
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ppt展示)来测出水的温度,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到底哪杯水比较热。
(看到ppt三种温度计图片)这是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通常挂在室内墙壁上,用来测室内温度;中间这种就熟悉了,体温计,医生常用来给我们量体温;第三种温度计也是我们这节课会用到的,实验用温度计(拿出温度计展示),中间用到的是重金属水银,它最高温度可以测到100摄氏度,最低温度能测到0摄氏度”。
3、“如果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里,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学生:4、“接下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ppt展示)“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有(ppt展示):(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500ml烧杯、100ml锥形瓶、2支温度计(为什么是两支?)、热水、冷水”“接下来,我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呢?(学生三分钟讨论)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接下来的实验你会怎样来做?”三分钟后停止讨论,师开始讲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的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