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5
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习重点】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4.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二、自主学习(一)问题:1.从外表看连续的物体究竟是怎样构成的?2.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去研究物质的构成?(二)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1.现象:。
2.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这些微粒又是怎样构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的?。
(三)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1.现象:。
2.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四)活动3:酒精与水充分混合1.现象:。
2.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三、问题探究(一)分子1.定义:。
2.特点:。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二)分子运动的证据阅读课本活动,观察图1.你分别发现:①。
②。
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阅读课本活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注意:通过比较可知,固、液、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
苏科版物理7.1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课前预习】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其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处在的运动中;分子间不仅存在力,而且还存在力。
3.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课堂导学】学点1 分子模型活动一: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观察现象。
活动二:先用量筒A量取50 mL的水,用另一只量筒B量取同体积的酒精,然后把B中的酒精慢慢地倒入A中,并不断晃动量筒A中的液体,观察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情况。
活动三: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活动四:阅读下述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上述活动发生的现象。
[模型]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分析与论证:(1)用放大镜会看到炭笔在纸上画的线是由一个个 __________.组成的。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略有下降,而水和酒精分子数目没有减少,说明水和酒精分子进入了彼此的空隙中,使总体积变小。
问题1:分子是科学家建立的一种________,组成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地靠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______。
问题2: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_______直接看到,用光学显微镜_____看到,观察分子需用电子显微镜,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分子是指:学点2 分子的运动活动: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满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两瓶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
抽出玻璃板,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与论证:原来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中颜色变浅,装有空气的瓶子气体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两个瓶子里的颜色变得均匀了。
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7.1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重点难点】学会用分子动理论定性解释相关物理现象【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24—27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____(可分/不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____模型来解释.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____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____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分子间有。
2.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
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存在。
4.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每个分子只能,因此,固体有一定的;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每个分子可以,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但;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每个分子能 ,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没有一定的 .5.做一做: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黑墨水,不要搅拌、晃动,过一段时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课堂助学】活动7。
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一、走进分子世界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的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质性质并解释一些物理现象5、初步体会探究微观世界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二、【学习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学习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三、【自主学习】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大量实验证明:分子一直处在中.2、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的微粒称为分子.四、【合作探究】:(一)分子模型1、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再用被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到一半的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并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标记。
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台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混台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小结: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模型l: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你选择(二)、阅读课本p25,完成下列填空。
走进分子世界一、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了解显微镜在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以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5、体会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物质结构采用模型法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2、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墨水,水,长玻璃管,酒精,氨水,铅块X 2。
二、预习任务1、科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分子。
2、通过______________可看到微小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可获得分子结构图。
3、常见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分子间有__________,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_。
4、扩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处在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_________中。
6、分子间不仅存在________力,而且还存在_______力。
三、新课学习活动: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1、物质由所组成。
2、分子:。
分子的体积十分小,直径的数量级为。
演示: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酒精。
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再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还是100 cm3?说明什么?3、分子之间有。
活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水中,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
思考此现象能说明什么?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且。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可以做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固体---液体---气体---思考: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看到的许多物质不是一盘散沙?5、分子之间。
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新版)苏科版7、1 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力的作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使用说明: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几名同学到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整理学案,并完成针对练习题。
最后小组间互相点评,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及对各小组评价。
重点、难点:物质结构的模型物质的组成一、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子。
2、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_。
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m。
3、分子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4、分子间不仅存在__________,而且还存在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展示【要点1】探究物质结构的模型〖活动〗(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__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
〖思考〗在以下几种模型中,你认为哪种能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我选择:________〖总结〗1、叫分子。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间有。
【要点2】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活动〗(1)将一滴红墨水滴在烧杯的水中,看到什么现象?(2)家里烧菜的时候,你在餐厅能不能闻到菜香?(3)同样的烧杯里面放酒精和水,我们可以根据气味的不同来辨别。
〖总结〗分子处在中。
【要点3】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问题〗既然分子间存在空隙,而且分子又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为什么我们看的的许多物体不是一盘散沙?〖猜想〗〖活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既然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事实上,固体和液体都很难压缩。
八年级物理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新版)苏科版7、1 走进分子世界【互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模型解释固、液、气三态。
4、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动学习过程】一、宇宙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长城1、问题:物质是可分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问题:组成物质的微粒间是有空隙的还是连成一片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提出有关结构模型的猜想)---------- 验证猜想------------------得到结论物理方法: 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活动:选择一种模型活动 (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笔,用眼观察,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3):水和酒精的混合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模型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 固体是由微粒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从刚才的几个有趣现象中,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刚才的有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微粒还可以再分吗?_________________二、分子模型的建立(一)分子1、分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大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_m。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闭上眼,想象一下极大和极小的世界是什么样子?2.用一张纸,尽可能地去撕,可以撕成多少块?3.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并且闻到了樟脑丸的气味,这些樟脑丸跑到哪里去了?4.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黑墨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5.胶水为什么可以将两张纸粘牢在一起?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A.10-3m B.10-6m C.10-8m D.10-10m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扫地时尘土飞扬B.气体容易被压缩C.蜡烛“流泪” D.美酒飘香3.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__________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的缘故。
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5.小明上学途中经过恒顺醋厂时闻到阵阵醋香,这是现象,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两滴水银相互靠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力。
6.打足气的氢气球,即使用细线将口扎紧,气球也会逐渐变小,这是为什么?“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突然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学案(新版)苏科版7、1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习重点】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1、建立分子的结构模型2、理解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知识储备】课前思考与动手:思考: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用凑近就能用鼻子闻到到花的芳香呢?做一做:将玻璃板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玻璃板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玻璃板,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学习过程】【要点1】建立分子结构模型活动一观察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线,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通过实验观察你的结论是:。
活动二观察2 :下面我们继续看一个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通过实验观察你的结论是:。
哪种模型能够解释现象?我选择,说说理由。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间隙。
3、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要点2】物质的微粒模型分子1、分子的定义:。
例如:水是由组成,氢气是由组成。
2、物质微观结构模型:模型。
(1)物质是由组成,分子间有。
(2)分子很,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 m。
3、探测微观世界的工具:。
【要点3】分子的运动活动7、2 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1、①[视频]二氧化氮气体的运动②[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③长期堆煤的墙角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课题:§7.1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重点难点】
学会用分子动理论定性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24-27
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____(可分/不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____模型来解释.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____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____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
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分子间有。
2.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
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存在。
4.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每个分子只能,因此,固体有一定的;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每个分子可以,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但;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每个分子能,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没有一定的。
5.做一做: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黑墨水,不要搅拌、晃动,过一段时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课堂助学】
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
实验1.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
现象?。
实验2.实验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混合前水与酒精的总体积。
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
你认为最合理的模型是,理由?
活动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证据一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据二
证据三
活动7. 3 :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又存在空隙,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是一般的物体都很难被压缩,如铁块。
为什么呢?
结论:。
读读议仪: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课堂例题】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突然______。
2.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3.用胶水把邮票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从信封上揭下来,这是为什么?
4. 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
【课堂检测】
1.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
( ) A .10-3m B .10-6m C .10-8m D .10-10m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扫地时尘土飞扬
B .气体容易被压缩
C .蜡烛“流泪”
D .美酒飘香
3.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________现象;卫生间的毛巾吊钩,用胶可以牢牢粘在瓷砖墙上,这是因为
___________的缘故。
4.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
5.小明上学途中经过恒顺醋厂时闻到阵阵醋香,这是 现象,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两滴水银相互靠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
力。
6. 扩散现象发生在 ( )
D .墨水滴入水中 C .酒精与水混合 翻转 A .1cm 3水中有3.35×1022个水B .肥皂膜实验
A.固体之间 B.液体之间 C.气体之间 D.以上都可以
7.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间无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8.下面事例中,不能作为“分子运动”证据的是()
A.室内扫地时,可以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灰尘在空中飞舞
B.湿衣服被晒干
C.靠近厨房,就闻到锅里肉的香味
D.把一块方塘投到一杯水中,过些时候,方糖消失了
【课后作业】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___,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
2.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
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
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
4.如右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当抽去玻璃版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
种现象表明()
A.分子间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
5.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6.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观点,这是因为()
A.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C.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
7.“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____,分子之间几乎没有____的作用 .
8.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
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