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产业(二)
- 格式:ppt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31•【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5届〕第73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73号)《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22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3月3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第四章科技创新第五章数字经济发展第六章金融服务第七章优势产业开放第八章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九章管理创新第十章人才保障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自贸试验区应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安全可控为前提,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要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立足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自贸试验区应当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深化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投资贸易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第四条自贸试验区包括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
国际服务贸易基本内容:服务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WTO 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学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运行方式;对某些服务贸易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为从事国际贸易或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服务的概念历史演变(一)二战前的服务概念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萨伊,最早定义于《政治经济学概论》: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
古典经济学家巴斯夏:劳务是一种努力,对于甲来说,劳务是他付出的努力,对于乙来说,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
服务的概念马克思的定义: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的“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以物品资格但以活动资格供给的特别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概念(二)二战后的服务概念《企鹅经济学词典》(1972)的定义P佩蒂特的定义V富克斯的定义M. 沙洛特科夫的定义瑞德尔的定义希尔(1977)的定义科特勒的定义服务的概念(三)定义:服务是指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是由生产要素组成的。
一般来说,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等三个基本要素。
服务的特征(一)无形性1、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理存在形态。
2、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
物化服务:唱片、软盘等作为服务的载体,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说可以忽略,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二)不可分离性绝大部分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
这种不可分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和)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和)空间上分割开来。
服务的特征(三)不可储藏性: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知识点整理一、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将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行为。
它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版权等的许可与转让。
国际技术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标的的无形性:技术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品,不像有形商品那样可以直观地看到和触摸。
2、交易的复杂性:涉及法律、技术、商业等多个领域,合同条款往往复杂繁琐。
3、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技术出让方通常只转让技术的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
4、价格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价值难以准确衡量,其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的先进性、市场需求、受让方的收益预期等。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1、许可证贸易这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常见的方式。
许可方将其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的使用权,通过签订许可合同转让给被许可方,被许可方支付一定的许可费用。
2、技术服务与咨询技术提供方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就特定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指导和专业建议,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3、合作生产双方根据协议,在生产过程中共同使用技术,共同生产产品,并分享利益。
4、工程承包承包方按照发包方的要求,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全部或部分工作,并在项目完成后将成果交付给发包方。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与分类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 12 个大类:1、商业服务涵盖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等)、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等。
2、通讯服务包括邮政服务、电信服务、视听服务等。
3、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如建筑物的建造、装修、工程设计等服务。
4、销售服务涉及批发、零售、代理等服务。
5、教育服务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例如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卫生及相似服务。
7、金融服务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服务。
8、健康与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
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1、服务的基本要素〔选择〕①资本〔实物资本〕②劳动力③知识与技术2、服务的基本特征〔选择〕①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服务最主要的特征〕②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③服务的异质性④服务的不可储存性⑤所有权不可转让性⑥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3、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看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及其服务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处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4、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看看〕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以下四类:〔1〕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方式特别强调卖方和买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境外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与商业存在的共同点是,服务提供者到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提供服务,但没有设立机构。
5、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简答,P9〕〔1〕贸易标的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时性〔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5〕贸易保护方式具有刚性和隐蔽性〔6〕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6、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论述,P14〕(一)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1、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共同增长。
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
3、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二)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结构不断改善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