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轴电流引起的轴承烧损及防止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大型交流异步电动机轴电流的危害与防治范文引言大型交流异步电动机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其性能稳定、效率高,但长期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轴电流过大问题。
轴电流是指在电动机的轴承上出现的电流,当轴电流过大时,会对电动机及其配套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探讨大型交流异步电动机轴电流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轴电流的危害1.轴承损坏轴电流过大是导致电动机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电动机运行时,电磁场会产生磁通,而磁通与电动机的金属结构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从而导致了涡流的产生。
涡流的存在会引起电流在金属结构上流动,形成轴电流。
当轴电流过大时,会引起轴承的局部加热和轴承表面电弧放电,从而使得轴承表面出现严重的磨损和腐蚀,最终导致轴承的损坏。
2.电动机绝缘损坏轴电流过大还会导致电动机的绝缘损坏。
电动机的绝缘系统是电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隔离电机内部的导线和外部金属构件的作用。
然而,轴电流过大会通过轴承和机壳等金属结构流回电机绝缘系统,从而形成了涡流,导致绝缘系统的局部加热和老化。
当绝缘系统受损时,电流会通过绝缘层流入金属结构,导致电机内部各部件的短路,严重时会导致电机的烧坏。
3.电机效率下降轴电流过大还会导致电动机的效率下降。
轴电流会引起电动机内部电阻的增加,从而导致电机的损耗增加,效率下降。
一旦电机的效率下降,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引起电机发热过多,甚至发生严重的故障和事故。
二、轴电流的防治1.改善电机绝缘材料为了减少轴电流的产生并保护电机绝缘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
目前,新型的绝缘材料如磁性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轴电流的产生,因为它能够吸收电磁场产生的涡流,减少电流在金属结构上的流动。
通过改善绝缘材料的选用,可以降低轴电流的大小,从而减少电机绝缘损坏的风险。
2.安装轴电流抑制装置为了抑制轴电流的产生,可以在电机中安装轴电流抑制装置。
轴电流抑制装置可以通过电阻、电感等器件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从而减小轴电流的大小。
大中型电动机轴电流的分析与防范大中型电动机中,轴电流的存在对于电动机的轴承使用周期具有非常大地破坏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现场检修实践,还有设备实际的运行情况,对于大型电动机轴电流产生的原因,还有危害分别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提出加强转轴与轴承座间绝缘,以及保持轴与轴瓦之间润滑绝缘介质油的纯度,还有在大型电机轴端安装接地碳刷,解决了电动机由于轴承损坏及更换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标签:大中型电动机;轴电流;防范措施前言:电动机轴承的使用周期,会受到轴电流的存在的严重影响,并且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
根据对于现场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可以找到轴电流产生的各种原因,探讨大中型电动机轴电流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轴电压,切断轴电流回路,增加回路阻抗,在根本上解决轴电流危害导致出来的问题。
1.电动机轴电流的产生轴电压通过电动机轴、轴承、定子机座或辅助装置构成闭合回路,就能够产生轴电流。
在正弦交变的电压下,通常情况下,交流异步电动机就可以运行,正弦交变的磁场中,转子能够旋转。
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同轴相交链的一种交变磁通,在电动机进行运行时,还会伴随着电动机的磁极转换,转轴被交变磁通所切割,与电磁发生感应,产生出一种交变电势,最后在电动机的轴承及转轴之间,或者两轴承之间,可以产生轴电压。
延轴向产生的轴电压,可以与电动机轴承、转轴、定子基座,或者辅助装置与大地一起,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构成一种闭合回路,就会产生轴电流,详见图1。
2.轴电压和轴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动机轴承与转轴之间产生的电压,或者电动机两轴承所产生的电压,就是轴电压,轴电压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五种,分别是:2.1逆变电源供电运行产生轴电压因为电源电压中,有比较高次的谐波分量,其在电压脉冲分量的影响下,当电动机在逆变电源的作用下,在供电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感应,存在于定子绕组线圈的前面,以及转轴之间,还有接线部分,使得转轴的电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变化,进而产生轴电压。
电动机轴电流产生原因、危害及消除方法作者:孟令英李士华来源:《卷宗》2018年第05期摘要:高压电机在运行中会产生轴电流,造成电机轴承表面电腐蚀严重,内圆形成“搓板效应”,引起过热现象。
如发现不及时就会造成轴承烧毁事故,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通过此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和避免轴承烧毁事故。
关键词:轴电流、轴电压、搓板效应、旋转磁通一、产生轴电流的原因:1、造成产生轴电流的原因之一是制造厂在制造电机时,由于定子、转子沿铁芯圆周方向的磁阻不均,产生与转轴交链的磁通,从而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轴电流或轴电压不易测出,当发生滚动轴承烧损事故时,一时找不到原因。
但当用带有绝缘圈的特制轴承套更换原轴承套后,便会测出轴电压,才能发觉到电机有轴电流产生。
2、由于磁路磁场不平衡,有与转轴相交链的旋转磁通存在;当转子绕组发生接地故障,有接地电流产生时;转轴上有剩余磁通,起单极发电机作用;铁芯材料方向性引起磁路的磁阻不均;由静电引起,但一般静电电流较小,作用不会太大;设计时选择扇形片数与极对数关系不正确。
假设电机的极对数为p,定子铁芯接缝数为n,则分数n/ p约分后为n′/ p′,当n′为偶数时,不会产生轴电流;当n′为奇数时,会产生频率为fn′的轴电流。
这里的f为电机电源频率。
比如电源频率为50 Hz、8极电动机,它的定子冲片接缝数为6,则n/p = 6/4 = 3/2。
n′=3是奇数,故该电机就有轴电流产生。
轴电流频率为fn′=50 Hz×3=150 Hz。
虽然电机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轴电压很低,只有0.5~2 V左右,但因电流回路阻抗很小,所以将有很大轴电流产生,对电机滚动轴承危害很大。
二、轴电流烧伤滚动轴承的特征有时轴电流作用在电机轴承上引起轴承烧损的事故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发生轴承烧损事故时,往往只注意从机械配合方面考虑。
更换新轴承后,因为电机的轴电流并没有消除,又引起轴承烧损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使用滚动轴承的大、中型电机,一旦发生轴承损坏事故,在检修中要特别注意检查轴承表面痕迹。
因为电动机轴承损坏致使绕组焚毁的处理办法因为轴承损坏,轴曲折等要素致使定、转子磨擦(俗称扫膛)致使铁心温度急剧上升,焚毁槽绝缘、匝间绝缘,从面构成绕组匝间短路或对地“放炮”。
严峻时会使定子铁心倒槽、错位、转轴磨损、端盖作废等。
轴承损坏通常由下列要素构成:①轴承设备不妥,如冷装时不均匀敲击轴承内圈使轴遭到磨损,致使轴承内圈与轴承协作失掉过盈量或过盈量变小,呈现跑内圈景象,装电机端盖时不均匀敲击致使端盖轴承室与轴承外圈协作过松呈现跑外圈景象。
不管跑内圈仍是跑外圈均会致使轴承作业温升急剧上升致使焚毁,分外是跑内圈缺陷会构成转轴严峻磨损和曲折。
但接连性跑外圈通常状况下不会构成轴承温度急剧上升,只需轴承无缺,容许接连性跑外圈景象存在。
②轴承腔内未清洁洁净或所加油脂不洁净。
例如轴承坚持架内的纤细刚性物质未完全拾掇洁净,作业时轴承滚道受损致使温升过高焚毁轴承。
③轴承从头替换加工,电机端盖嵌套后过盈量大或椭圆度超美丽使轴承滚珠游隙过小或不均匀致使轴承作业时磨擦力添加,温度急剧上升直至焚毁。
④因为定、转子铁心轴向错位或从头对转轴机加工后精度不行,致使轴承内、外圈不在一个切面上而致使轴承作业“吃别劲”后温添加直至焚毁。
⑤因为电机本体作业温升过高,且轴承抵偿加油脂不及时构成轴承缺油乃至焚毁。
⑥因为纷歧样类型油脂混用构成轴承损坏。
⑦轴承自身存在制作质量疑问,例如滚道锈斑、翻滚不活络、游隙超支、坚持架变形等。
⑧备机长时刻不作业,油脂蜕变,轴承生锈而又未进行中修。
相应处理对策:①卸装轴承时,通常要对轴承加热至80℃~十0℃,如选用轴承加热器,变压器油煮等,只需这么,才干确保轴承的设备质量。
②设备轴承前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心细心的清洁,轴承腔内不能留有任何杂质,填加油脂时有必要确保洁净。
③尽量防止不必要的转轴机加工及电机端盖嵌套作业。
④拼装时必定要确保定、转子铁心对中,不得错位。
⑤电机外壳洁净见赋性,通风有必要有确保,冷却设备不能有积垢,风叶要坚持无缺。
电动机轴承损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电动机为电厂中重要的机械拖动设备,而其中以三相电动机的使用尤其广泛。
我们在生产中经常遇到因三相电动机的使用不当而无法运行,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影响到正常生产。
在电动机的故障中除因电气绝缘问题、机械卡涩诱发故障外,轴承故障是最常见的。
本文总结以往运行维护经验,对轴承损坏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动机;轴承;原因分析;对策1、前言本文以某电厂为例,目前公司有高低压三相异步电动机500多台,自2010年投产至今已有多台电动机因各种原因而烧毁。
作者连续三年对电动机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轴承故障占电动机故障比例的60%,而轴承故障维修成本费用大,维护工作量大,影响设备运行;部分电机轴承损坏还会影响机组出力,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考虑到以上种种原因,下面从如何解决电动机轴承损坏为出发点,详细总结分析电动机轴承损坏的原因。
2、电动机轴承故障类别为彻底弄清楚电动机轴承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某电厂某年度2月-11月电动机轴承的故障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轴承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表格:表一电动机轴承故障更换情况备注:2月份机组大修,对电动机进行解体,对轴承状态不好、过热、摩擦、变色等有隐患的轴承进行更换。
表二对更换的轴承进行分析从以上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轴承表面沟槽、磨损,轴承变色占轴承故障中的79%,是电动机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
3、电动机轴承损坏的原因为降低电机轴承损坏数,根据多年检修维护工作经验,对造成电机轴承表面沟槽、磨损,轴承变色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原因。
3.1工作环境恶劣。
发电厂大部分电动机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粉尘、腐蚀性气体不可避免的对电动机的运行造成影响。
尤其以输煤系统区域电动机的最为严重。
电动机长时间运行,可能会造成异物进入,影响轴承表面磨损,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3.2润滑脂型号混淆。
发电厂内部使用有长城#3极压复合锂基脂、7008润滑脂、长城#3锂基脂等多重型号的锂基脂,油脂型号较多,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油脂混淆情况发生,造成一台电机加注多重油脂,影响电机润滑,造成电机温度升高,散热不良。
电动机轴电流引起的轴承烧损及防止措施摘要:文章介绍了采用滚动轴承的大中型电动机轴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电动机轴瓦造成的损害,并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轴电流烧伤轴瓦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轴承烧损;电动机;分析;轴电流;措施某电厂一台新电机为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YKK500-4,额定容量为800 kW,额定电压6 kV,额定转速1 490 r/min,额定电流94 A,F级绝缘,其电机轴承为滚动轴承,安装在某炉的二次风机上。
自2002年8月24曰首次投运后,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出现异常,至9月1曰,温度达到86 ℃,电机6个测温点报警,同时驱动端振动增大,用远红外测温装置测量电机本体温度为60 ℃,国产黄油润滑脂大量以液体形式流出。
因特殊原因,当时该炉不能停运,故只能采取紧急措施,用轴流风机对电机通风降温,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有所下降。
1检修及试运情况2002年9月9曰,停炉后对电机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转子驱动端NU228E、6228E 2套轴承严重过热、变黑,轴承及轴承盒内已无润滑油脂,轴承盒内套磨出0.5 mm左右的沟槽,轴承盒外盖止口磨掉1 mm左右,轴承盒内分布着大量黑色铁末;同时,轴承内套轨道存在大量麻坑,电机本体内外存有大量溢出的黄油,非驱动端NU228E轴承内套轨道上磨出多道划痕。
电机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严重。
由于电机有振动现象,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也非常严重,当时检修人员认为是转子轴承机械配合不好。
检修中更换了转子驱动端NU228E、6228E 2套轴承,非驱动端NU228轴承;更换了与轴承配套的耐高温润滑脂,重新制作了轴承盒并加装新内套。
检查电机通风道未发现问题。
检修完毕,电机通电运行30 min后,发现驱动端轴承温度已达86 ℃,决定立即停运。
解体后发现轴承内套轨道有大量麻点,已不能使用。
2电机轴承烧损原因分析从2次损坏的轴承内套看,其轨道上都存在大量麻点。
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麻点都是由放电产生。
高压电动机轴电流引起的轴承烧损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现在的高压电动机大多采用滚动轴承,在电动机工作时,往往会有轴电流产生,造成电动机轴承烧损,严重影响其工作寿命。
本文通过研究高压电动机轴电流产生的原因分析,旨在提出防范其产生的措施,保护高压电动机,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压电动机轴电流轴承烧损现在的大中型电动机,机轴主要采用的是滚动轴承,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检修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
但是,电机在工作中,往往会产生轴电压,如果能够形成闭合回路,就会产生轴电流。
因为轴电流较大,对电动机会造成机轴磨损、润滑油融化以及设备噪音加大等损坏,因此,研究轴电流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
一、高压电动机轴电流产生的原因1.1 磁阻不平衡产生轴电压电动机在工作中,轴承也不断地在磁场中运动。
由于电动机是在正弦交变的电压环境中工作,轴上的硅钢片、通风孔以及铁芯槽的存在,就会产生不平衡的磁阻,轴承在运动中不断地进行切割磁感线,在轴承的两端就会产生轴电压。
1.2 转轴和轴承之间的润滑油效果差电动机的轴承和转轴之间,靠润滑油进行润滑,可以有效减少机械磨损。
同时,润滑油还可以还能起到绝缘和散热的作用。
但是,如果选用的润滑油质量差,形成的润滑油膜就会比较薄,轴承转动时,由于产生热量,就会导致其融化外溢,丧失润滑和绝缘作用,轴电压就会瞬间击穿油膜,形成轴电流,对轴承造成损害。
1.3 静电感应产生轴电压电动机运行环境中,由于很多带电的高压设备,就形成了较强的电磁场,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就会感应出电压。
1.4 外部电源介入产生轴电压电动机运行环境中,由于设备比较多,各种设备的接线也比较多。
如果有的设备线头老化或者发生断裂,接线无意中搭在滚轴上,就会造成轴电压。
二、高压电动机轴电流引起轴承烧损的原因分析根据上述原因分析,如果轴电压形成后,再有闭合的回路,就会产生轴电流,轴电流通过轴承和转子时,就会放电,使轴承内套产生麻点。
电动机轴电流引起的轴承烧损及防止措施.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二手电机——河南全新液态起动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全新公司库存大量二手大中型电机,其质量按新电机质量实行三包服务一年。
公司有涨型机、
某电厂一台新电机为某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YKK500-4,额定容量为800 kW,额定电压6 kV,额定转速1 490 r/min,额定电流94 A,F级绝缘,其电机轴承为滚动轴承,安装在某炉的二次风机上。
自2002年8月24曰首次投运后,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出现异常,至9月1曰,温度达到86 ℃,电机6个测温点报警,同时驱动端振动增大,用远红外测温装置测量电机本体温度为60 ℃,国产黄油润滑脂大量以液体形式流出。
因特殊原因,当时该炉不能停运,故只能采取紧急措施,用轴流风机对电机通风降温,电机驱动端轴承温度有所下降。
1检修及试运情况
2002年9月9曰,停炉后对电机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转子驱动端NU228E、6228E 2套轴承严重过热、变黑,轴承及轴承盒内已无润滑油脂,轴承盒内套磨出0.5 mm左右的沟槽,轴承盒外盖止口磨掉1 mm 左右,轴承盒内分布着大量黑色铁末;同时,轴承内套轨道存在大量麻坑,电机本体内外存有大量溢出的黄油,非驱动端NU228E轴承内套轨道上磨出多道划痕。
电机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严重。
由于电机有振动现象,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也非常严重,当时检修人员认为是转子轴承机械配合不好。
检修中更换了转子驱动端NU228E、6228E 2套轴承,非驱动端NU228轴承;更换了与轴承配套的耐高温润滑脂,重新制作了轴承盒并加装新内套。
检查电机通风道未发现问题。
检修完毕,电机通电运行30 min后,发现驱动端轴承温度已达86 ℃,决定立即停运。
解体后发现轴承内套轨道有大量麻点,已不能使用。
2电机轴承烧损原因分析
从2次损坏的轴承内套看,其轨道上都存在大量麻点。
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麻点都是由放电产生。
引起放电的原因是电机转子存在较大轴电压,在此电压下电机产生严重的轴电流,电流通过转子和轴承时发生放电现象,使轴承内套产生麻点。
麻点又使轴承与转子间的摩擦阻力加大,轴承温度迅速上升。
在电机首次投运后,曾出现轴承温度异常现象,此温度异常与轴电流引起的麻点有关,温度升高造成了轴承盒与轴承外套配合出现问题,引起轴承与轴承外套相对运动并磨损轴承盒外盖和内套;同时也使得轴承温度继续升高,黄油受热熔化溢出。
由于磨损严重,电机驱动端轴承出现位移,造成转子驱动端与非驱动端不同心,轴承径向受力不均,致使轴承滚柱与内套磨出划痕。
在第一次检修时,由于轴承小盖及轴承盒磨损非常严重,电机振动明显,机械划伤的痕迹掩盖了大部分放电麻点,再加上轴电流在电机轴承上引起的烧损事故较少,从而使检修人员忽略了轴电流的存在。
由于滚动轴承维护方便、运行可靠,因此在中小型电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随着滚动轴承制造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型、大型电机在制造时也多采用滚动轴承。
实际上,采用此种轴承的大、中型电机,只要有轴电流存在,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就极其短暂。
有的运行1~2月,有的运行几d甚至几h便出现轴承温度高、振动或噪音。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此类新投入运行的大、中型电机的轴电流。
3产生轴电流的原因
造成产生轴电流的原因之一是制造厂在制造电机时,由于制造的定子、转子沿铁芯圆周方向
的磁阻不均,产生与转轴交链的磁通,从而感应出电动势。
由于轴电流或轴电压不易测出,当发生滚动轴承烧损事故时,一时找不到原因。
但当用带有绝缘圈的特制轴承套更换原轴承套后,便会测出轴电压,才能发觉到电机有轴电流产生。
轴电流产生的原因有:由于磁路磁场不平衡,有与转轴相交链的旋转磁通存在;当转子绕组发生接地故障,有接地电流产生时;转轴上有剩余磁通,起单极发电机作用;铁芯材料方向性引起磁路的磁阻不均;由静电引起,但一般静电电流较小,作用不会太大;设计时选择扇形片数与极对数关系不正确。
假设电机的极对数为p,定子铁芯接缝数为n,则分数n/ p约分后为n′/ p′,当n′为偶数时,不会产生轴电流;当n′为奇数时,会产生频率为fn′的轴电流。
这里的f为电机电源频率。
比如电源频率为50 Hz、4极电动机,它的定子冲片接缝数为6,则n/p = 6/2 = 3/1。
n′=3是奇数,故该电机就有轴电流产生。
轴电流频率为fn′=50 Hz×3=150 Hz。
虽然电机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轴电压很低,只有0.5~2 V左右,但因电流回路阻抗很小,所以将有很大轴电流产生,对电机滚动轴承危害很大。
4轴电流烧伤滚动轴承的特征
有时轴电流作用在电机轴承上引起轴承烧损的事故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发生轴承烧损事故时,往往只注意从机械配合方面考虑。
更换新轴承后,因为电机的轴电流并没有消除,又引起轴承烧损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使用滚动轴承的大、中型电机,一旦发生轴承损坏事故,在检修中要特别注意检查轴承表面痕迹。
凡是轴电流引起的烧伤,在拆出轴承检查时会发现轴承内外圈跑道上有像搓板样的条形烧伤痕迹,这是轴电流对滚动轴承破坏的共同特征。
同时其表面还伴有麻点、伤痕,有的甚至还有裂纹出现。
同时,电机轴承温度上升很快,并伴有润滑油脂流出。
造成搓板样的烧痕是由于滚柱或滚珠在轴承圈的跑道上滚动和辗压跑道时,在辗压接触地方,接触电阻很小,并将润滑脂挤向两侧,当滚动体将要离开原位置时,产生小间隙,这时会有放电现象产生,类似于电火花作用和影响,将跑道表面烧成线条状痕迹。
线条的个数与轴电流频率、电机转速和轴承内状况有关。
当后来的滚动体继续向前转动时,因辗压使烧痕压平、压光,所以跑道表面会出现光亮。
5改进措施
当电机出现轴电流后,必须采取措施将其消除。
简单的方法是将电机一端(一般在驱动端)的滚动轴承与其端盖绝缘,为此要加绝缘垫圈,并对轴承的固定螺栓进行绝缘,以隔断轴电流的通路。
具体方法如下:
用车床将原轴承套外径车深6~8 mm,并在轴承套上滚花。
轴承套凸缘部分车薄2 mm。
然后用无纬玻璃丝带或“H-4”胶浸玻璃丝带包轴承套的外圆,做出的外径尺寸比原外径尺寸大2~3 mm。
将其放在130±5 ℃烘炉内烘24 h,再用车床将轴承外套及其上形成的玻璃钢车至原轴承套尺寸;用2 mm的环氧玻璃布板制成垫圈,其内圆等于轴承套外径,外圆比轴承套最大外圆大2 mm,将其套在轴承套的凸缘上;同时将固定轴承套的螺杆加上绝缘套和绝缘垫圈。
最后,将轴承安装在电机上,就把轴电流与电机端盖的回路完全隔断了。
如果不用“H-4”胶涂敷,也可采用6101环氧树脂100份、二酊脂15份、乙二胺6~8份、石英粉50份的配方配制环氧胶。
将环氧胶和玻璃丝带一层一层涂抹在轴承外套上,起到绝缘作用,注意留出车床加工余量,等其固化后再车成所需配合的尺寸。
(电机出厂时直接用绝缘轴承或者绝缘端盖就是了)
6改进后运行情况
该电厂电机驱动端轴承经绝缘处理后先空载试运行了 1 h。
解体检查一切正常,随后带负载运行,4 h、10 h后分别测量轴承温度均在40 ℃左右。
由于电机的轴电压数值相对较小,在测量轴电压时应采用高内阻电压表,如真空管、晶体管
电压表或数字式万用表。
在此次测量中采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负载运行中的轴电压,测得1.65 V。
需要注意,虽然该电压相对较小,但因其回路电阻极小,轴电流值能达到十几A到几十A,会对轴瓦造成严重伤害。
通过对该电机轴承的改造,消除了轴电流,至今运行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