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低钙血症的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6.32 KB
- 文档页数:2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一种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脑部功能障碍,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TBI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伤情严重程度、伤后并发症等。
本文将从这些因素入手,对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年龄因素年龄是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TBI后的预后越差。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基础疾病的存在,往往伴随着更严重的神经损伤和较差的恢复能力。
年龄增长也会导致脑组织的再生能力减弱,使得受损脑部更难恢复功能。
对于年长患者,应该更加重视TBI的治疗和康复,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提高其预后。
二、伤情严重程度伤情的严重程度是TBI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TBI的伤情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GCS评分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
除了GCS评分外,头部CT或MRI检查也可以帮助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包括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情况。
对于伤情严重的TBI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在伤情稳定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提高预后。
三、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是TBI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意识水平的不同,TBI患者可以分为清醒期、昏迷期和昏迷后遗症期。
对于昏迷患者,如果昏迷时间过长,恢复意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预后也会相应变差。
昏迷后遗症的出现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预后。
对于意识水平受损的TBI患者,应该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的情况,以提高其预后。
四、伤后并发症伤后并发症也是影响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TBI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颅内感染、颅内高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预后。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后并发症,以避免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五、治疗和康复措施治疗和康复措施也是影响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加重: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一)导读:正常的止血取决于出血和血栓形成机制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平衡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可以被改变。
止血功能障碍能通过引发或加剧出血风险从而加重原发损伤;受伤时抗凝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TBI后出血风险的增加。
许多TBI患者在急诊室做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异常,同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常显示出一系列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和抗凝因子,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凝血系统与血管内皮、脑组织、炎症机制和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这些凝血物质的异常对TBI结局的影响程度及其是否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虽然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解决出血延长和出血性损害进展导致的低凝状态的风险,但是增加血栓形成的高凝状态的风险也值得考虑。
引言创伤性脑损伤(TBI)仍然是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到2020年底它将超过许多其他疾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们对TBI的自然病程和最佳治疗方法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改进。
凝血功能障碍是影响TBI患者临床病程的常见现象,近三分之二的重型TBI 患者在急诊室接受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时均有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可以包括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进展相关的低凝状态,以及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高凝状态,这两种情况均可在TBI后同时发生。
本文内容我们主要集中在低凝状态(也就是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风险增加方面,但血栓前状态及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原因有关。
TBI合并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相关,据报道其死亡率在17%和86%之间,反映了TBI的不均一性(表1)。
以往TBI主要影响年轻人。
现在,全世界TBI患者的平均年龄都在增加,大约有一半甚至更多的TBI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在这些高龄组中,合并症和伤前药物如血小板抑制剂和口服抗凝药等使用较为常见,而它们都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跌倒是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导致挫伤的比例较多,这也容易引起出血进展。
手术后血钙低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1.1 概述手术后血钙低是指在进行手术后,患者的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到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钙离子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心脏收缩以及许多其他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手术后血钙低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方式来探讨手术后血钙低的原因和其相关情况:首先,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导致手术后血钙低的各种原因,包括术后生理变化、手术操作带来的问题以及药物影响;接着,在第三部分中对手术后血钙低进行概述说明,包括血钙重要性与正常范围、症状表现和检测方法,以及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并发症;然后,在第四部分中将解释导致手术后血钙降低原因的机制和过程,包括钙离子调节系统失调、细胞对钙离子传递信号受阻以及骨骼代谢异常等;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总结主要原因和影响,并提供预防和治疗策略建议,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概述手术后血钙低的原因,并解释其机制和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手术后血钙低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情况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此外,我们也希望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展望和参考,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手术后血钙低问题的认识。
2. 手术后血钙低的原因手术后血钙低的原因可以分为术后生理变化、手术操作导致的低血钙问题以及药物影响血钙水平三个方面。
2.1 术后生理变化手术过程中,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和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钙水平下降。
例如,应激反应可能引发增加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的分泌,而PTH是调节血钙平衡的重要激素。
此外,手术时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或液体丢失,导致稀释性低血钙情况的发生。
2.2 手术操作导致的低血钙问题某些手术操作本身可能引起低血钙现象。
例如,在甲状腺手术中,如果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受到损伤或切除不完全,会导致PTH 分泌减少或停止,从而影响钙离子代谢和吸收,进而引发低血钙问题。
一网打尽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量表颅脑损伤是当今社会致残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创伤性疾病,如何能在创伤早期对预后进行评估,将对病情转归及制定治疗方案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量表来具体解释评估TBI 预后的相关问题(友情提醒:文中表格点击可放大哦)。
基于临床症状的评分量表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评分系统是基于伤后临床症状表现而评定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及伤后恢复期多应用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注:将三项得分相加,即得到GCS 总分(3-15 分)。
选评判时以最好反应计分。
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
但改良的GCS 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GCS 和GOS 这两种评分系统在临床中意义重大不言而喻,更多时候其评价系统是医务人员主观去判定临床表现和体征得出的评分,可以作为一个随时关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时判定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客观证据去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临床预后。
CT 评分量表对于目前常用 TBI 预后 CT 评分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心中有数。
希望通过这几个量表的介绍,可以为TBI 研究人员一些提示和启发,让你看完马上有种「哎哟不错哦」的感觉。
根据受伤初颅脑 CT 显示结果而定义的马歇尔 CT 分级(Marshall CT classification)和鹿特丹 CT 评分(Rotterdam CT score)较为常用,这些评分结果都被证明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也是目前常应用于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研究的两个量表。
马歇尔 CT 分级是最早的一个分级表,目前由于各中心的研究结论不完全相同,没法具体给定量定值,实际意义是让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往这些因素上去考虑。
结论:分级等级越高,患者临床预后越差。
注:为了与 GCS 的运动计分总分为 6 分,Marshall CT 评分系统分 6 类相一致,Rotterdam CT 评分系统在计分再加 1 分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