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4.36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
狂躁症顾名思义就是狂躁,不容易安静下来,而且一旦发病起来更有可能会去伤害别人,说实在的,现在因为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还有各方面的无法宣泄的东西以及各种情况之下的隐忍导致了精神疾病目前的多发性,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赶紧了解吧。
狂躁症的特征是感觉过分自信,甚至有浮夸想象。
比平常需要更少的睡眠。
无法停止说话。
思想飞快转动。
很容易分神。
在性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太活跃,工作或学习当中能发挥超长,或大部分时间都觉得激动不安。
进行快乐的活动不考虑后果。
1、中医强调人体要适时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态,消除肌体神经细胞因消耗大量能量而引发的内功能紊乱,以此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改善睡眠,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
2、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提倡治疗与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在疏肝、补肾、健胃、利肺的同时还能起到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此外,中医的调节治疗法在加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提高肌体活力等方面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中医养生讲究静以修身养性。
沉思、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和放松休息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不过,这些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
如,有躯体症状如偏头痛或恶心发晕者,采用锻炼效果更佳;而有精神症状的患者用沉思或其他精神放松的方法则更加有用些。
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其实对比西医来说,中医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比较保守,而且讲究是从我们身体的内部开始调理起来,虽然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人会变得越好,所以也是一种完全可以的治疗方法。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黄连阿胶汤治疗狂躁病案:湛某,男,70岁。
主诉及病史:性情急躁善怒,近因家事纠纷,情绪更加激动,日夜不寐,烦躁不安。
逐渐发展为指战目鼓,狂言乱骂,日夜不休。
诊查:面赤目红,口干喜饮,尿色深黄,脉弦数,寸关大,舌绛,苔少。
辨证:此因肝阳素旺,更因情志郁结化火,冲逆无制,故呈狂躁不寐之症。
脉弦数而寸关特大,舌绛目赤,颜红口干,狂躁难制,乃肝肾阴虚致心肝阳亢,郁火炽盛之证。
治法:滋阴凉肝,清心宁神。
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处方:黄连8g 黄芩12g 阿胶(蛤粉炒珠)9g 赤白芍各9g龙胆草9g 珍珠母30g 酸枣仁9g 朱麦冬12g 大生地24g服药3剂,能入睡2~3小时,目鼓指战、狂言乱骂较减,舌绛、目赤、面红渐退,但仍狂躁。
脉舌如前。
原方加菖蒲6g,郁金6g,以开心气而解肝郁。
服完4剂药,脉转缓和,舌绛、目赤之症大减,夜眠可达4~5小时。
原方去龙胆草,加青龙齿20g,煅磁石24g,以加强镇1摄心神之力。
再服药4剂,诸症悉除,脉舌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狂躁属精神失常疾患,成因以情志所伤、痰气上扰为主要因素。
刘河间在《河间六书·狂越》中认为“心火旺、肾阴衰,乃失志而狂越。
”本患者素为肝阳偏亢之体,复因情志所伤,气郁化火,心阴亏耗,心火暴张,而见狂躁不寐之候。
治疗时以滋阴平肝,清心安神之法,以黄连阿胶汤滋阴而清心,龙胆草、赤白芍凉肝柔肝,珍珠母、龙齿、磁石以镇心安神。
药证相合,病情虽重,见效迅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97,朱师墨医案。
朱师墨,原名朱清源,1908年生,浙江省镇海人。
中医教授。
1925年毕业于浙江鄞县斐迪学院高中部。
1928年8月拜著名中医施今墨为师学中医,从此改名师墨。
1932年8月毕业,成绩优异,留在施师诊所当助医2年。
1934年起独立开业行医于上海、武汉等地。
中医治躁狂症该怎么治疗相信人们对于狂躁症这样的疾病还是不陌生的,因为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会见到一些精神压抑而精神涣散不正常的人群,但是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重度狂躁症的表现,也就是疯疯癫癫的,幻想过度等精神上的障碍疾病,对于狂躁症这一疾病,很多人使用中医来治疗,那么中医治躁狂症该怎么治疗呢,这个需要专业人士为我们揭开疑惑。
躁狂症的病人,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意而暴跳如雷,可出现摧毁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躁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应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治疗完美结合,从根源上此病。
简单介绍如下:1、心脾两虚型:躁狂症出现神思模糊,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减少,舌淡红,脉细无力。
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痰气郁结型:躁狂症出现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中医治疗躁狂症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2、狂:常见痰火上扰、火盛阴伤两。
火盛阴伤型:躁狂症日久,其势渐衰,且有疲乏之象,多言善惊,烦躁易怒,面红,形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中医治疗躁狂症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痰火上挠型:躁狂症起急骤或先有性急烦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忽然狂乱无知,逾垣上房,叫骂不已,不避亲疏,或打人毁物,力气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治宜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生活中狂躁症的初期的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精神上的压力导致胡言乱语,注意力不在状态等都可能是狂躁症的初期表现,如果能够早点发现的话,还是建议能够早点去治疗的。
中医治躁狂症采用缓缓循进的方式,中医除根的说法还是比较正确的,根据狂躁症的严重程度具体选择。
中药治好了狂躁症案例
一、病情描述
小王,男性,33岁,因为工作压力大和家庭纠纷等原因导致情绪不稳定,经常出现情绪激动、易怒、失眠等症状。
经过多次就诊和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选择中药治疗。
二、中医诊断
小王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等,属于中医所说的“肝郁气滞”证候。
具体表现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
同时还伴有心火亢盛的表现。
三、中药处方
根据小王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结果,中医师开出了以下处方:
1. 柴胡 15g
2. 青皮 10g
3. 泽泻 10g
4. 枸杞子 10g
5. 茯苓 10g
6. 赤芍 10g
7. 大枣 5枚
四、治疗效果
小王按时服用了中药处方,并在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治疗下逐
渐恢复了正常。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王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不再出
现易怒、失眠等症状。
同时,他也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运动、冥想等。
五、中药治疗的优势
1. 中药治疗能够针对个体化的病情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中药治疗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毒性,对身体相对温和。
3. 中药治疗能够改善身体内部环境,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和自我修复
能力。
六、总结
中药治疗在治疗某些精神障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中药治疗时应该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并配合生活习惯和心
理治疗等综合手段。
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调理和心理疏导等。
1.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中药如龙骨、牡蛎、远志等,常以配伍为主,具有镇定安神、舒肝健脾的作用。
此外,对于符合证候的患者,可以使用饮片或者颗粒剂,如柴胡疏肝丸、安神补脑丸等。
2. 针灸疗法:针灸对于改善情绪和舒缓紧张情绪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改善躁狂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神门、肝俞、脾俞等。
3.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躁狂症多由心火亢盛、肝火偏旺、脾气虚弱等导致,因此可使用一些中药调理。
如东莨菪、天竺黄等具有镇静或抗焦虑作用的中药,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滋补益气的药物,如人参。
4. 心理疏导:中医会采用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例如,通过开导患者,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树立正确的态度,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采用心身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来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对于严重症状的躁狂症患者,建议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对症选用合适的治疗方
法。
狂躁症治愈的实例中药狂躁症,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躁狂抑郁症,是一种影响心情、思维和行为的心理疾病。
患者在狂躁期表现出极度兴奋、过分活跃和冲动行为,而在抑郁期则会感到无望、压抑和消沉。
这种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幸运的是,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有助于缓解狂躁症症状,并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介绍一些狂躁症治愈的实例中药,以便你对中药的疗效有更全面的了解。
1.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循环系统功能。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丹参具有镇定和安抚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减轻焦虑和激动情绪。
丹参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
2.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在治疗狂躁症方面,川芎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和焦虑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平静。
川芎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神经的正常运作,从而缓解症状。
3. 郁金(Curcuma aromatica)郁金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种能够舒缓痛苦和解除炎症的药物。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说,郁金可以减轻焦虑、压抑和冲动情绪,并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
郁金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五味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节心理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治疗狂躁症方面,五味子具有镇定和平衡情绪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五味子还能提高大脑的适应能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中药在治疗狂躁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狂躁症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中药。
中药治疗狂躁症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效果因人而异。
在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还应该积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狂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痰热扰胆,气滞扰心:
火内扰,热陷心包:
火盛阴虚,气血双虚:
相当于慢性躁狂症。
主证:狂病日久,热势渐减,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人与多次发作后,一般病情较轻,思维联想奔逸,语言动作不一不定增多,但情绪多呈欣快或悠然自得,有的伴有精神症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形瘦面红,脉细数或滑数,舌质红或暗紫,苔薄白或少苔无苔。
平狂汤
【处方】金礞石25克、郁金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木香5克、二丑15克、生桃仁15克、枳壳10克、生大黄15克、干姜5克、芒硝30克(分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酌情)。
若为女性患者,每至月经期病情加重者,兼有血瘀之症,可配合服用“活血散:三七50克、血竭50克、琥珀50克、西红花30克、朱砂20克、麝香2克、冰片10克、共研为细末瓶封备用;一日两次,每次2-3克。
【适用病症】用于肝郁气滞、气火痰升、上扰神明、平肝解郁、泻热化痰、理气散结。
食疗:小米粥;疗程一年。
狂躁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偏方躁狂发作病人一般存在所谓“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1.情感高涨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
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
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
有时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
表现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者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
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现为愉快而在后期则转换为易激惹。
2.思维奔逸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
病人言语增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
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随境转移。
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可以出现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可在夸大的基础上产生被害体验或妄想,但其内容一般并不荒谬,持续时间也较短暂,幻觉较少见。
3、意志行为增强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其内心体验与行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
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病人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执闹。
与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或搞恶作剧,好管闲事,整日忙碌。
但做事虎头蛇尾,一事无成。
尽管自己感觉什么都能干成,脑子灵光至极,但由于不能专心于某一事物之上,因而成事不足甚至败事有余。
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有时到处惹事。
4、伴随症状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
病人性欲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
由于活动过度,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老年或体弱病人。
轻躁狂病人可能保持一定自知力,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
躁狂发作的几种形式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感高涨,愉快感为主要症状,是与抑郁症恰恰相反并具有所谓“三高”症的临床状态。
狂症中医治疗摘要】目的凡因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引起脑神功能失调,见神识昏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常力所能,或直言怒骂,毁物伤人,或忧思郁结,行为乖张,自罪自责,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称为狂症。
狂症与癫症,素有癫狂之称。
目的:讨论狂症中医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察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狂症痰迷心窍者,宜清心解郁,豁痰开窍;心阴不足者,宜养阴清热,活血宁心;实火亢上者,宜清热泻火,安神利窍。
林佩琴对狂症治疗,“上焦实者,从高抑之;阳明实者脉伏,痰火在上,因而越之,……形症脉气俱实,当涌吐兼利之”(《类证治裁》)。
另外还提到,“以喜胜之”,“以恐胜之”的精神治疗法,仅供参考。
待神志恢复后,还应养心安神,健脾除湿,巩固治疗。
针灸治疗,常有卓效,结合使用。
【关键词】狂症中医治疗一、定义凡因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引起脑神功能失调,见神识昏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常力所能,或直言怒骂,毁物伤人,或忧思郁结,行为乖张,自罪自责,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称为狂症。
狂症与癫症,素有癫狂之称。
李健斋曰:“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
此心火独盛”(《医学入门》痰类)。
对病机症候有一定的描述,指出狂症系神志失常的病变,为损伤脑神所引起。
狂症,其发病率不如癫症高,常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少数病人,可迁延数年。
狂症多发于青壮年,童年及老年少见。
二、源流狂症,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病能篇》:“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
”其症候特征,“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素问•脉要精微论》);“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数日不食,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素问•阳明脉解篇》)。
之外,《灵枢•癫狂》还载道:“狂始生,先自悲也。
喜忘、善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狂始发,少卧不饥。
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辨证施护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
它会导致患者情绪的极端波动,表现出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
中医学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由体内气血失调所致,因此可以通过辨证施护来改善病情。
本文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
一、躁狂期的辨证施护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期,患者精神状态兴奋、情绪激动,并且会伴随着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中医认为,躁狂期属于阳盛阴亏,多为肝郁气滞、心火亢盛等证候。
针对肝郁气滞,可以采用调理肝气的中药,如柴胡、丹参等,以舒解病人的铺张情绪。
同时,适当的按摩肝经穴位,如太冲穴、行间穴等,有助于平缓情绪,调节情感。
对于心火亢盛,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菊花等,以抑制心火的升腾。
此外,还可以使用针灸疗法来平衡心火,经络穴位如心包经的内关、外关等,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病人的精神紧张。
二、抑郁期的辨证施护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期,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常伴随着睡眠过多、食欲减退等症状。
中医认为,抑郁期属于气滞血瘀,多为心肝失调、脾虚湿困等证候。
治疗心肝失调,可以选用宣肝利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等,以调节情绪,缓解抑郁。
此外,针灸疗法也是调节心肝的好方法,可以选择心经穴位如神门、鸠尾等,通过针刺调和气血,促进情绪的平衡。
治疗脾虚湿困,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茯苓、陈皮等,以改善脾气虚弱、湿邪内蕴的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脾经穴位的按摩,如足三里、关元等,来调和脾胃功能,加强阳气的升发作用。
三、中医辨证施护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体质和证候表现各有差异,因此治疗方法应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护。
2. 综合治疗:中医辨证施护应综合运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互相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长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
患者应坚持按时服药、针灸治疗等辨证施护方法,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结语: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
导语:狂躁症顾名思义就是狂躁,不容易安静下来,而且一旦发病起来更有可能会去伤害别人,说实在的,现在因为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还有各方面的无法宣
狂躁症顾名思义就是狂躁,不容易安静下来,而且一旦发病起来更有可能会去伤害别人,说实在的,现在因为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还有各方面的无法宣泄的东西以及各种情况之下的隐忍导致了精神疾病目前的多发性,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中医治疗狂躁症的办法有哪些?赶紧了解吧。
狂躁症的特征是感觉过分自信,甚至有浮夸想象。
比平常需要更少的睡眠。
无法停止说话。
思想飞快转动。
很容易分神。
在性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太活跃,工作或学习当中能发挥超长,或大部分时间都觉得激动不安。
进行快乐的活动不考虑后果。
1、中医强调人体要适时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态,消除肌体神经细胞因消耗大量能量而引发的内功能紊乱,以此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改善睡眠,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
2、中医治疗躁狂症的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与表现来进行对症治疗,提倡治疗与调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在疏肝、补肾、健胃、利肺的同时还能起到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此外,中医的调节治疗法在加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提高肌体活力等方面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中医养生讲究静以修身养性。
沉思、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和放松休息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不过,这些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
如,有躯体症状如偏头痛或恶心发晕者,采用锻炼效果更佳;而有精神症状的患者用沉思或其他精神放松的方法则更加有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