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赖特诗歌三首!没想到他居然是王维的粉丝
- 格式:doc
- 大小:13.86 KB
- 文档页数:3
外国诗人介绍:(材料来于诗人PONT)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
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
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
他先后著有《我们将在河边会面吗?》(1968)、《诗集》(1971,该诗集于1972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两位公民》(1973)、《意大利之夏》(1976)、《绿墙》、《圣犹大》、《树枝不会折断》、《致一棵开花的梨树》、《这个旅程》等多卷。
赖特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
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
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超现实主义是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诗歌运动,通常被归为后现代主义。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以法国作家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苏波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超现实主义。
新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更愿意说自己创作的是“深意象诗”。
这一派诗人抛弃有意识的“自我”,也抛弃社会的存在,试图躲进“无意识的、唯我的宗教情绪”中去,认为只有潜意识才能认识真理。
他们运用深层意象、“思想的语言”和“梦的文法”,从超现实的、非理性的角度去批判和讽刺社会。
新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同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超现实主义虽然是一个很松散的文学流派,但影响十分广泛,当代的许多诗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青年诗人都热衷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
【简说深度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渊源】部份理论整理+瞎说文字整理/寒江雪梅(忧伤绿小妖)深度意象派,也称为新超现实主义。
美国诗人詹姆斯·赖特和罗伯特·勃莱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人,勃莱还是主要推动者。
两人都属于反学院派。
其实他们也借鉴过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词篇短意深,深度意像俯拾皆是。
1.詹姆斯·赖特的诗,属强有力的意象+简洁的口语,抒写大自然普通场景,并赋与深层意识的暗示。
“以抒情短章闻名于世,他热爱自然,自认为受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较深。
”王维,山水田园诗派,诗作常着墨无多,意境高远2.罗伯特·勃莱的“深层意象”诗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他认为,诗歌是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东西,而意象是进入无意识的途径与渠道。
将“意象主义”称之为本质上的图像主义或客观主义,而他个人的意象理论则为,意象既不能从现实中获得,也不能返回到现实世界中去。
它来源于人的心灵与幻想意识或超现实世界”“他力图摆脱理性和学院派传统的钳制,通过引进中国古典诗、拉美诗歌和欧洲超现实主义诗歌而给美国诗坛带来新的活力。
他在执意地“寻找美国的诗神”。
其诗在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入中别开生面、富有灵性。
”他曾翻译过我国古代大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的作品。
陶渊明也是田园写意派。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中,突出强调通俗性、写实性,字简意不简。
从这点来看,我们反传统时,不要抛弃了属于我们自已文化的古典精髓。
咱们不媚洋,但可借鉴。
不死守传统,只看如何化用在今文化中来。
附詹姆斯·赖特诗歌:《重回乡间》余西/译白房子是安静的我的朋友已经不可能收到我的消息了那只啄木鸟,站在田边的秃树上啄了一下,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沉默我在黄昏中静静地站立我把脸转过去,背对着太阳一匹马在我拖得长长的影子里咀嚼着青草【北达科他州,法戈城外】(詹姆斯·赖特/作,张文武/译)出轨的大北方货车趴着,在车身旁边,我慢慢地划亮一根火柴,举起它。
外国诗歌四首在文学的世界里,诗歌是一种最能够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它以抒情的语言,深沉的意境,感人的情感,传递着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外国的诗歌更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分享四首外国诗歌,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一首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美丽的风景,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没有任何羁绊。
诗人通过云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读完这首诗,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云的自在飞舞让人心情舒畅。
第二首是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的《希望是羽毛》。
这首诗以希望比作一根羽毛,飘浮在风中,永不停息。
诗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希望的信仰和追求。
读完这首诗,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因为即使生活中有困难,希望仍在。
第三首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秋风之歌》。
这首诗表现了秋风的凄凉和萧瑟,将人们的心情带入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中。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让人们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悲凉。
第四首是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夜之歌》。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的世界。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梦想、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读完这首诗,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魔力的世界中,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诗歌是一种直抵人心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人们体验到情感的共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以上四首外国诗歌,每一首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
希望通过这四首诗歌的分享,让我们更加热爱诗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绘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命、死亡、孤独、爱情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弗罗斯特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寓意和隐喻,读者需要仔细阅读并思考其中的意义。
《路过林地的暗号》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林地中遇到两条路,他选择了一条不常走的小路,这个选择代表着他与众不同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中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刻。
弗罗斯特的诗歌还经常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
在《擅长火焰的冰》中,他描述了一个人对世界的审视,他意识到人类经历了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难,但仍然有希望和欢乐。
这首诗鼓励读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
此外,弗罗斯特的爱情诗也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精致而深情的描绘,捕捉了爱情的美丽和复杂性。
他的诗中充满了温暖和
浪漫的情感,例如《风吹过我的耳边,你的声音》和《雪中之恋》。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存
在的思考,也引领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阅读和欣赏,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类情感的探索,弗罗斯特的诗歌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之作。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在新浪,现实是个滚烫的山芋,谁要拿出来谁就会被关进黑屋子,我不想蹲黑屋子,想坐在屋顶上数星星,康德说:“世上有两种东西让人敬畏,一是繁星密布的苍穹,一是内心的道德律。
”从今天开始,我不管道德的事了,开始数天上的星星。
希望它们能给喜欢诗歌的人们带来些许光明。
1:埃兹拉·庞德(1885-1972),通常,人们把他称为美国现代派诗歌之父。
事实上他应该是整个欧洲现代派诗歌的父亲。
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意象派,人们想要躲开雪莱和济慈的浪漫主义阴影,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
他从汉语“習”的身上,看见了一片羽毛飞过白茫茫的天际而打开了一扇奇妙的意象大门。
他翻译的古代诗歌《中国》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新奇的美感。
在艺术界,他差不多是个公认的活雷锋。
他曾帮助乔伊斯、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但这个家伙在政治上却表现得格外天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罗马电台发表了数百次演讲,抨击美国的战争行动,赞扬墨索里尼,由此被控叛国罪,1945年他被押往华盛顿受审,在被关押期间他翻译《大学》《中庸》,还写出了《比萨诗章》。
这部作品获得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博林根诗歌奖。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父,庞德在现代诗歌界影响深远。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诗人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曾得益于庞德的亲自修改,所以它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代表诗作:《在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赏析:诗歌只有两行,却因为“幽灵”与“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特殊的意象而夺人眼目。
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车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
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跟着又是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
诗人以两个并置的意象描述了这样一个瞬间,色彩强烈,神秘而优美。
国外诗人的诗歌冬天的早晨普希金 (俄 1799——1837)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1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照得通明。
刚生的炉火内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1829 年查良铮译【老人曹树厚赏析】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诗形式多样,韵律丰富,具有优美、细腻、轻快、明朗的风格。
水仙华兹华斯 (英 1770——1850)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儿,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色的水仙,缤纷茂密;2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在随风摇弋,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奇。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杨德豫译)【老人曹树厚赏析】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浪漫主3义诗歌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感情醇厚,诗语平易。
这首《水仙》浅显易懂,但诗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星期二 )稠李树叶赛宁 (苏 1895——1925) 馥郁的稠李树,和春天一起开放,金灿灿的树枝,像卷发一样生长。
外国“新超现实主义”诗⼈及作品美国诗25⾸:詹姆斯·赖特与罗伯特·勃莱翻译/呐⽯导读/芦苇岸导读:在树⼲上休憩的蝴蝶似叶⼦拂动,这被下午⾛进狭长⼭⾕深处的诗⼈所见,他还看见,透过松树间的⼀⽚阳光照着去年的马粪,仿佛被点燃,炼成⾦⽯,于是,诗⼈躺下来,等暮⾊降临,此时,他仰望的⾼度,飘过⼀只寻找归巢的⽼鹰……很显然,诗⼈沉醉于农场的吊床上,满⾜于这样的虚掷⼀⽣。
怎么看,诗歌的⽓味都不像接轨了我们理解的⼯业时代的美国⼈的焦躁影像,⽽是在重现中国⽼庄的逍遥。
这就是詹姆斯·赖特践⾏的“深度意象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种仿中国⼭⽔⽥园⼼境的诗歌,亦叫“新超现实主义”诗派。
詹姆斯·赖特(1927-1980),⼆⼗世纪美国著名诗⼈,“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
⽣于俄亥俄州,终⾝在⼤学任教,与罗伯特·勃莱⼀起创建“深度意象”诗歌流派,出版诗集《绿墙》《树枝不会折断》等多卷,1972年获普利策诗歌奖,1980年因癌症过早去世,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以使他在⼆⼗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席之地。
赖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著名于世,⾃认为受中国诗⼈王维的影响较深。
他热爱⼤⾃然,善于捕捉⼤⾃然景⾊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在强有⼒的意象和简洁的⼝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然景⾊以深层意识的暗⽰,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然的欲望。
著名翻译家赵毅衡在《美国现代诗选》序⾔⾥介绍了很多流派,如庞德为⾸的“意象派”、桑德堡领衔的“芝加哥诗派”、罗伯特·潘·沃伦等组织松散的“中间代”,尤其是越战后的50年代以降的祭旗“反学院”的诗派更是林林总总:如以在“⿊⼭学院”任教的⼤学⽼师组成的“⿊⼭派”,因《嚎叫》⼀诗遭致美国政府判刑⽽声名鹤起的⾦斯堡所在的“垮掉派”,掀起于罗厄尔的“⾃⽩热”,因约翰·贝⾥曼、普拉斯和赛克斯顿的⾃杀⽽轰动⼀时的“⾃⽩派”,以及兰斯敦·休斯担纲的“⿊⼈诗歌”,等等。
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创作中的变异性和延续性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
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标签:詹姆斯·赖特;诗歌创作;主题;风格;变异;延续在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中,除了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外,其他几位诗人如: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辛普森(Louis Simpson),W.S.默温(W. S. Merwin)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经历了从传统诗歌创作到深度意象诗歌的转变,这种转变或体现在诗歌风格上,或体现在诗歌主题上,或两者兼有,导致这种转变的诱因便是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超现实主义思潮,“美国60年代兴起的以罗伯特·勃莱为首的深度意象派诗歌是二三十年代那场文学艺术运动的延续和发展,但更多地受到了智利诗人聂鲁达、秘鲁诗人瓦叶霍、西班牙诗人洛尔卡、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影响。
”(王守仁,2002)詹姆斯·赖特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贫穷的矿工家庭,曾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纽约亨特学院等学校任教,1957年发表他的第一部诗集《绿墙》(The Green Wall),并因此获得了耶鲁青年诗人奖,两年后,赖特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圣徒犹大》(Saint Judas),仍然沿用了前一部诗集的风格。
首先,我们来看看詹姆斯·赖特早期的一部诗集《圣徒犹大》里的一首诗《给布鲁哈特的礼物》(“An Offering for Mr. Bluehart”):为他,或为任何一个人,感到遗憾他把劳动获得的财富,遗弃给了窃贼今天,我哀悼他我把一些甘美的苹果留在头上那金色的叶子间只为哀悼他如今,愿我的补偿能够带给果园和死者安详我们再不会让他懊恼①这是一首典型的英语传统诗歌,从形式上看,赖特采用了他早期最擅长每一节八行的形式结构,使用了非常严谨的、精致的抑扬格四音步格律形式,诗歌的韵律是ababbcbc。
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赖特诗歌三首!没想到他居然是王维的
粉丝
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就让我们一起沉入诗歌,忘记一切。
——木心《卡夫卡的旧笔记》詹姆斯·赖特詹姆斯·赖特(1927—1980)美国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派)主将之一。
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成为美国当代诗歌运动的重镇;处女诗集《绿墙》被W·H·奥登列入“耶鲁青年诗人丛书”并于1957年出版;1963年出版的诗集《树枝不能被折断》是美国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诗集之一;1963年出版的诗集《树枝不会折断》确立了他在美洲诗坛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垮掉派”和“纽约派”相对应的地位。
1972年,赖特以其《诗歌集》获得普立策诗歌奖。
1980年,赖特因癌症在纽约去世。
赖特自认为受中国诗人王维的影响较深,是王维的忠实粉丝。
赖特的诗究竟如何呢?他为何会说自己的诗歌受到了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影响呢?(要知道赖特是现代美国人,而王维是唐代中国人,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相距很远很远),一起通过哲学诗画为你精选的三首赖特诗来了解进入。
1.《我试图再次唤醒并迎接这个世界》离我窗台不远处的一棵松树上,一只明艳的蓝松鸦在树枝上上下
反复跃动。
我笑了,我明白它已忘我于全然的快乐中,因为它和我一样明白那根树枝不会折断。
评语:诗人与一只鸟达成了共识和通感,通过鸟,作者明白了大自然所赋予给我们的快乐的真谛。
特点——短小,精炼,意蕴深远,就像一杯浓茶,让人浑身舒展。
2.《一缕空气》当爱消失,我走出这人类的城市,只为一缕轻松的空气。
越过一个树间的空隙,越过那些老人们卑微的生命,越过女孩:高高的星星守着它们的宁静。
徒然地寻找位置,我转身,像泥土,离去。
一只猫头鹰的翅膀盘旋,荒凉在月亮的雪山之上。
评语:人类的世界太嘈杂,欲望太多,爱过于泛滥,这样的环境我们很难看清自己。
或许只有星星、猫头鹰、月亮、明亮的雪才能让你我找回自己,重新归于宇宙的静寂和虚空。
3.《开始》月亮落下一两片羽毛在田野上。
黑暗中的麦子聆听着。
快静下来。
快。
就在那儿,月亮的孩子们正试着挥动翅膀。
在两棵树之间,身材修长的女子抬起面庞,美丽的剪影。
接着,她步入空中,接着,她完全消失在空中。
我独自站在一棵接骨木旁,不敢呼吸,也不敢动。
我聆听着。
麦子向后靠着自己的黑暗,而我靠着我的。
评语:人会成长,而诗也会。
从略平,到铺陈、累积和叠加,再到意象和意境的深层开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诗歌螺旋上升式的飞跃成长。
月亮的羽毛降落,麦地的精灵上升。
至此,赖特的超现实静谧和王维的超空灵禅静非常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
“麦子向后靠着自己的
黑暗,而我靠着我的。
”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领悟,被诗人以精准的语言抓取,令人惊叹和诧异之余,我们猛然间领悟到赖特“深度意象”诗歌中的禅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