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喷涂工艺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热喷涂技术工艺概述概述热喷涂技术是材料表面强化与保护的新技术,在表面改性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项技术在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已经形成气候。
目前,无论在设备、材料、工艺、科研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与提高,成为表面技术重要组成部分。
3.1.1热喷涂及其分类1.热喷涂技术美国焊接学会于1980年对热喷涂作了如下新的定义:“细的各种金属或非金属颗粒在熔融或半熔融状态下沉积而形成涂层”,显然这一定义很不完全。
一般认为,热喷涂就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态,然后借助焰流本身的动力或外加的高速气流雾化,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材料表面,与基体材料结合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覆盖涂层的一种技术,其基本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热喷涂基本过程示意图喷涂材料从进入热源到形成涂层,可分成四个阶段。
首先,材料被加热熔化,丝材端部被加热后熔化,形成熔滴;粉末则被熔化或软化。
第二阶段,丝材的熔滴在高速气流下雾化成微粒后被加速;而粉末材料直接被气流加速。
接着,高温熔融的微粒进入飞行阶段,微粒、粉末先被加速,此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逮,同时它们与周围气体发生某些反应,自身温度也要降低。
最后,这些具有一定温度和速度的微粒与基材表面产生猛烈的撞击,大部分微粒会产生剧烈的变形和快速的冷却并沉积在工件表面形成涂层。
热喷涂的形成过程决定了涂层结构特征。
热喷涂层是由无数个形貌不同的变形粒子组成的层状结构。
涂层中存在着一定量的气孔、氧化物夹杂、纵向或横向的微裂纹。
典型结构示意如图3.2。
通过材料和工艺的调整可控制涂层结构中的某些变化,获得理想的涂层结构。
如控制在涂层厚度方向的气孔分布,提高厚涂层的可靠性;控制横向裂纹,诱发纵向微裂纹的生成,以提高涂层的韧性,即所谓的“裂纹增韧”;控制粒子温度,只是软化而不是熔化,同时大大提高粒子的冲击速度,使粒子获得理想变形。
热喷涂的基本工艺
热喷涂是一种表面加工技术,其基本工艺包括预处理、涂层材料处理、热喷涂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预处理阶段包括清洗、抛丸、去氧化和表面处理等。
清洗主要是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以保证涂层的质量。
抛丸是通过喷射高速的金属颗粒或砂粒来打磨表面,以增加粗糙度,以便于涂层附着。
去氧化则是去除表面的氧化物,以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表面处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在不锈钢表面涂覆前,需要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涂层材料处理是为了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涂层材料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等,选择涂层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进行选择。
热喷涂是指将涂层材料加热至熔点或半熔状态,然后通过喷嘴将其喷射到基材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
热喷涂有多种方法,如火焰喷涂、电弧喷涂、高速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等。
后处理包括涂层固化、表面处理和检验等。
涂层固化是将热喷涂完成后的涂层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最佳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表面处理是指对涂层进行抛光、打磨、喷涂等美化加工,以提高其外观和光泽度。
检验是对涂层的厚度、硬度、附着力、颗粒度等进行测试,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热喷涂基本工艺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需要精细的准备工作、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热喷涂技术热喷涂是一种将熔融的粉末或液体喷射到金属表面上,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的工艺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某种原动机驱动的喷枪,将涂料从喷枪中喷出,然后穿过电弧或燃烧火焰,使涂料加热到融化状态,最后喷射到作为基体的金属表面上,冷却固化而成一层保护膜。
热喷涂技术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耐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高光泽度和抗氧化性能等优点,可以满足对金属表面的多种要求。
它的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军事、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家具、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的表面处理。
Thermal spraying is a process of spraying molten powder or liquid onto the surface of metal and forming a protective film on its surface. It mainly uses a spray gun driven by some prime mover to spray the coating from the spray gun, then pass through the arc or burning flame to heat the coating to the melting state, and finally spray it onto the metal surface as the substrate to cool and solidify into a protective film.Hot-spray technology has good adhesion performance, corrosion resistance, wear resistance, heat resistance, high gloss and anti-oxidation propertie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metal surfaces. Its application range includes aerospace, automotive, military, petroleum, chem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as well as furniture, home appliances and other daily necessities surface treatment.。
第四节热喷涂工艺热喷涂是近代各种喷涂、喷熔(或称喷焊)工艺的总称。
热喷涂工艺是把丝状或粉末状材料加热到近熔化或熔化状态,进而使之雾化、加速,最后喷至零件表面上形成覆盖层的工艺。
热喷涂工艺既是一种表面强化工艺,也是一种修复工艺。
作为强化工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零件表面喷涂各种不同材料,使之分别具有耐磨、耐腐蚀、抗高温氧化等性能。
作为修复工艺可以修复磨损、腐蚀等损伤零件的表面,恢复其原有尺寸,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一、热喷涂工艺的种类和特点1.热喷涂工艺的种类通常按照熔化热喷涂材料所用的热源划分。
喷涂:有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火焰喷涂(包括爆炸喷涂、超音速喷涂)等。
喷涂材料为丝状或粉末状。
喷熔:有火焰粉末喷熔、等离子粉末喷熔等。
2.热喷涂工艺的特点(1)适用的材料范围广。
各种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均可获得预定性能的涂层。
(2)热喷涂材料广。
金属及其合金、陶瓷、有机树脂等均可作为涂层的材料。
(3)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涂层形成速度快,加工时间短,生产率高。
(4)喷涂零件受热温度低,热应力小,变形非常小。
喷熔零件温度高,热应力大,容易产生变形或裂纹。
(5)喷涂层与零件表面为机械结合,结合强度低,约为5-50MP a,抗冲击性能差。
喷熔涂层与零件表面为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约为300-700MPa。
(6)喷涂层是由金属颗粒堆积而成的,内部多孔,可存油,有利于润滑。
喷熔层则是连续致密的金属。
(7)喷涂层厚度可从0.05mm至几毫米。
喷熔层的最小厚度为0.8mm,一步法喷熔层厚度一般不大于2mm;二步法每次喷熔层厚度为0.2~0.3mm,可多次实施获得较大厚度的喷熔层。
二、粉末火焰喷涂1..喷涂原理火焰喷涂是利用氧一乙炔火焰作热源,用专用喷枪把加热到熔化或近熔化状态的合金粉末喷到经过预先处理的零件表面上形成要求涂层的工艺,如图6-5所示。
喷涂时热源是氧和乙炔为1:1的中性焰,温度可达3100℃,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45MPa。
热 源 温 度 ℃ 喷 涂 方 法
粉末火焰喷涂(焊) 火 丝材火焰喷涂
约3000 陶瓷棒材火焰喷涂 焰 高速火焰喷涂(HVOF)
爆炸喷涂(D - GUN) 电 弧 约5000 电弧喷涂
大气等离子喷涂(APS) 等离子弧 10000以上 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
水稳等离子喷涂
三. 热喷涂工艺
热喷工艺过程如下:
工件表面预处理 → 工件预热 → 喷涂 → 涂层后处理
1. 表面预处理
为了使涂层与基体材料很好地结合,基材表面必须清洁及粗糙, 净化和粗化表面的方法很多, 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涂层的设计要求及基材的材质、形状、厚薄、表面原始状况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定.
净化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所有污垢,如氧化皮、油渍、油漆及
低速火焰喷涂
250
500
750
1000 m/s
25005000750010000 o C 0
0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
高速火焰喷涂
温度 速度
其他污物, 关剂清洗法、蒸 粗化处
用于防材的腐蚀,必树脂、硅树脂
五. 各种热
1. 氧乙
丝熔化, 熔化也具有设备一的金属及合金
涂容易氧化的
六. 热喷涂原
氧化物加杂孔隙或孔洞颗粒间的粘接颗粒基体粗糙度
涂层
基体粗糙度
对基体的粘接力
基体
(3)
颗
七.热喷涂材 热喷涂材
材料进行防护
3. 抗高 对于一
叶片与金属表用于迷宫式密保持转子轴的。
热喷涂技术的原理及工艺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将材料熔化或加热到高温状态后喷射到基材表面的涂层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热能将涂层材料熔化或加热到高温状态,然后通过喷嘴喷射到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密实的涂层。
热喷涂技术主要分为两类:热熔喷涂和冷喷涂。
热熔喷涂是指将涂层材料熔化后喷射到基材表面。
常用的热熔喷涂技术包括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电子束喷涂等。
在这些技术中,通过将涂层材料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状态,使其变为液态或半固态状态,然后通过喷嘴喷射到基材上。
喷涂材料在与基材接触时迅速冷却固化,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涂层。
冷喷涂是指将涂层材料加热至未完全熔化状态后喷射到基材表面。
常用的冷喷涂技术包括高速喷涂、冷气喷涂等。
在这些技术中,通过将涂层材料加热至部分熔化状态,使其成为微粒状,然后通过高速喷射的方式将其喷射到基材表面。
喷涂材料在与基材接触时迅速冷却固化,形成一层具有良好粘结和结构致密的涂层。
热喷涂技术在工艺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材料、准备基材、预热、涂覆、冷却。
准备材料是指将涂层材料准备到需要的形态,如粉末、线材、条片等。
准备基材是指将待涂层的基材进行清洁、除锈等处理,以确保涂层能够良好地附着在基材表面。
预热是指将喷涂设备和基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以确保涂层材料能够顺利熔化或部分熔化。
预热温度的选择取决于喷涂技术和涂层材料的特性。
涂覆是指将喷涂设备中的涂层材料喷射到基材表面。
喷涂时需要控制喷涂设备的参数,如喷涂速度、喷涂压力、喷涂距离等,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冷却是指将涂层材料在与基材接触后迅速冷却固化。
冷却时间和方式可以根据涂层材料和喷涂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
冷却完成后,涂层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结构致密度。
热喷涂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形成某种喷涂沉积层。
它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喷涂或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焰留本身或压缩空气以一定速度喷射到预处理过的基体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涂层的一种技术。
1.热喷涂是一种表面强化技术,是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重点推广的新技术项目.它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喷涂或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焰留本身或压缩空气以一定速度喷射到预处理过的基体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涂层的一种技术。
2.热喷涂原理: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形成某种喷涂沉积层。
涂层材料可以是粉状、带状、丝状或棒状。
热喷涂枪由燃料气、电弧或等离子弧提供必需的热量,将热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再经受压缩空气的加速,使受约束的颗粒束流冲击到基体表面上。
冲击到表面的颗粒,因受冲压而变形,形成叠层薄片,粘附在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随之冷却并不断堆积,最终形成一种层状的涂层。
该涂层因涂层材料的不同可实现耐高温腐蚀、抗磨损、隔热、抗电磁波等功能。
3.定义 :热喷涂是指采用氧—乙炔焰、电弧、等离子弧、爆炸波等提供不同热源的喷涂装置,产生高温高压焰流或超音速焰流,将要制成涂层的材料如各种金属、陶瓷、金属加陶瓷的复合材料、各种塑料粉末的固态喷涂材料,瞬间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高速喷涂到经过预处理(清洁粗糙)的零部件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我们把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把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它是采用各种热源进行喷涂和喷焊的总称。
4.用途 :这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使之雾化成微细熔滴或高温颗粒,以很高的飞行速度喷射到经过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牢固的覆盖层,从而使工件表面获得不同硬度、耐磨、耐腐、耐热、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密封、消毒、防微波辐射以及其他各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热喷涂综述一、热喷涂的定义热喷涂技术,是采用某种高温热源,将欲涂覆的涂层材料熔化或至少软化,并用气体使之雾化成微细液滴或高温颗粒,高速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技术。
当热源的比能量足以使基体表面发生薄层熔化,与喷射的熔融颗粒形成完全致密的冶金结合涂层时,称为热喷焊,简称喷焊。
使用高温热源,如氧——可燃气体燃烧火焰、电弧、等离子电弧、激光束、爆炸能等,是热喷涂技术区别于其他喷涂方法和表面涂覆方法的主要特征。
不同热源的最高温度列于附表。
附表:不同热源的最高温度二、热喷涂技术的特点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各种表面强化和表面防护涂层,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1)能够喷涂的材料范围特别广,包括各种金属及合金、陶瓷及金属陶瓷、塑料、非金属矿物等几乎所有固态工程材料。
因而能够制备耐磨、减摩、耐蚀、耐高温、抗氧化、绝缘、导电、催化、辐射、防辐射、抗干扰、超导、非晶态及生物功能等各种功能涂层;(2)能够在多种基体材料上形成涂层,包括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塑料基体、石膏、木材甚至纸板上都能喷涂,被喷涂的材料范围也十分广泛;(3)一般不受被喷涂工件尺寸和施工场所的限制,既可厂内施工,也可现场施工;(4)涂层沉积效率较高,特别适合沉积薄膜涂层。
涂层厚度可以控制,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甚至可厚达20mm;(5)除喷焊外,热喷涂施工对基体的热影响很小,基体受热温度不超过200℃,基体不会发生变形和性能变化;(6)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制件基体可以采用普通材料代替贵重材料,仅涂层使用优质材料,使“好钢用在刀刃上”;(7)热喷涂施工艺灵活,方便,迅速,适应性强。
当然,热喷涂技术也有如下一些缺点。
(1)除喷焊外,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是物理机械结合,结合强度不大高,涂层耐冲击和重载性能较差;(2)喷涂涂层含有不同程度的孔隙,对于耐腐蚀、抗氧化、绝缘等应用,一般不如整体材料。
但可通过复合涂层系统设计等方法予以改进提高;(3)喷涂小件时,涂层材料的收得率低;(4)热喷涂手工操作时的劳动条件较差,有噪音、粉尘、热和弧光辐射问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措施。
热喷涂技术概述
众所周知,除少数贵金属外,金属材料会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而遭受腐蚀。
此外,金属表面受各种机械作用而引起的磨损也极为严重,大量的金属构件因腐蚀和磨损而失效,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钢材因腐蚀和磨损而造成的损失约占钢材总产量的10 %,损失金额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2 - 4 %。
如果将因金属腐蚀和磨损而造成的停工、停产和相应引起的工伤、失火、爆炸事故等损失统计在内的话,其数值更加惊人。
因此,发展金属表面防护和强化技术,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
随着尖端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要求机械设备能在高参数(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度自动化)和恶劣的工况条件(如严重的磨损和腐蚀)下长期稳定的运行。
因此,对材料的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
采用高性能的高级材料制造整体设备及零件以获得表面防护和强化的效果,显然是不经济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研究和发展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就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而表面处理技术也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
热喷涂技术就是这种表面防护和强化的技术之一,是表面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所谓热喷涂,就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和非金属涂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焰流本身的动力或外加的高速气流雾化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材料表面,与基体材料结合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覆盖涂层的一种技术。
热喷涂技术的分类
根据热源的种类热喷涂技术主要分类为
热喷涂设备
虽然因热喷涂的方法不同其设备也各有差异,但依据热喷涂技术的原理,其设备都主要由喷枪、热源、涂层材料供给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组成。
热喷涂工艺
热喷工艺过程如下:
工件表面预处理→工件预热→喷涂→涂层后处理
1. 表面预处理
为了使涂层与基体材料很好地结合,基材表面必须清洁及粗糙,净化和粗
化表面的方法很多,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涂层的设计要求及基材的材质、形状、厚薄、表面原始状况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定。
净化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所有污垢,如氧化皮、油渍、油漆及其他污物,关键是除去工件表面和渗入其中的油脂。
净化处理的方法有:溶剂清洗法、蒸汽清洗法、碱洗法及加热脱脂法等。
粗化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涂层与基材间的接触面,增大涂层与基材的机械咬合力,使净化处理过的表面更加活化,以提高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同时基材表面粗化还改变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分布,对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也是有利的。
粗化处理的方法有喷砂、机械加工法(如车螺纹、滚花)、电拉毛等。
其中喷砂处理是最常用的粗化处理方法,常用的喷砂介质有氧化铝、碳化硅和冷硬铸铁等。
喷砂时,喷砂介质的种类和粒度、喷砂时风压的大小等条件必须根据工件材质的硬度、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各种金属基体,推荐采用的砂粒粒度约为 16-60 号砂,粗砂用于坚固件和重型件的喷砂,喷砂压力为 0.5-0.7Mpa,薄工件易于变形,喷砂压力为 0.3-0.4 Mpa。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用于喷砂的压缩空气一定要是无水无油的,否则会严重影响涂层的质量。
喷涂前工件表面的粗化程度对大多数金属材料来说 2.5-13 μmRa就够了。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涂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增强,但是当表面粗糙度超过 10μmRa 后,涂层结合强度的提高程度便会减低。
对于一些与基材粘结不好的涂层材料,还应选择一种与基体材料粘结好的材料喷涂一层过渡层,称为粘结底层,常用作粘结底层的材料有 Mo、NiAl、NiCr 及铝青铜等。
粘结底层的厚度一般为 0.08-0.18μm。
2.预热
预热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工件表面的水分和湿气,提高喷涂粒子与工件接触时的界面温度,以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减少因基材与涂层材料的热膨胀差异造成的应力而导致的涂层开裂。
预热温度取决于工件的大小、形状和材质,以及基材和涂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预热温度控制在 60 -
120 ℃之间。
3.喷涂
采用何种喷涂方法进行喷涂主要取决于选用的喷涂材料、工件的工况及对涂层质量的要求。
例如,如果是陶瓷涂层,则最好选用等离子喷涂;如果是碳化物金属陶瓷涂层则最好采用高速火焰喷涂;若是喷涂塑料则只能采用火焰喷涂;而若要在户外进行大面积防腐工程的喷涂的话,那就非灵活高效的电弧喷涂或丝材火焰喷涂莫属了。
总之,喷涂方法的选择一般来说是多样的,但对某种应用来说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预处理好的工件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喷涂,喷涂参数要根据涂层材料、喷枪性能和工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优化的喷涂条件可以提高喷涂效率、并获得致密度高、结合强度高的高质量涂层。
4.涂层后处理
喷涂所得涂层有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
用于防腐蚀的涂层,为了防止腐蚀介质透过涂层的孔隙到达基材引起基材的腐蚀,必须对涂层进行封孔处理。
用作封孔剂的材料很多,有石腊、环氧树脂、硅树脂等有机材料及氧化物等无机材料,如何选择合适的封孔剂,要根据工件的工作介质、环境、温度及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对于承受高应力载荷或冲击磨损的工件,为了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要对喷涂层进行重熔处理(如火焰重熔、感应重熔、激光重熔以及热等静压等),使多孔的且与基体仅以机械结合的涂层变为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致密涂层。
有尺寸精度要求的,要对涂层进行机械加工。
由于喷涂涂层
具有与一般的金属及陶瓷材料不同的特点,如涂层有微孔,不利于散热;涂层本身的强度较低,不能承受很大的切削力;涂层中有很多硬的质点,对刀具的磨损很快等,因而形成了喷涂涂层不同于一般材料的难于加工的特点。
所以必须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相应的工艺参数才能保证喷涂层机械加工的顺利进行和保证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从热喷涂技术的原理及工艺过程分析,热喷涂技术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由于热源的温度范围很宽,因而可喷涂的涂层材料几乎包括所有固态工程材料,如金属、合金、陶瓷、金属陶瓷、塑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物等。
因而能赋予基体以各种功能(如耐磨、耐蚀、耐高温、抗氧化、绝缘、隔热、生物相容、红外吸收等)的表面。
2. 喷涂过程中基体表面受热的程度较小而且可以控制,因此可以在各种材料上进行喷涂(如金属、陶瓷、玻璃、布疋、纸张、塑料等),并且对基材的组织和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工件变形也小。
3.设备简单、操作灵活,既可对大型构件进行大面积喷涂,也可在指定的局部进行喷涂;既可在工厂室内进行喷涂也可在室外现场进行施工。
4. 喷涂操作的程序较少,施工时间较短,效率高,比较经济。
随着热喷涂应用要求的提高和领域的扩大,特别是喷涂技术本身的进步,如喷涂设备的日益高能和精良,涂层材料品种的逐渐增多、性能逐渐提高,热喷涂技术近十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但应用领域大为扩展,而且该技术已由早期的制备一般的防护涂层发展到制备各种功能涂层;由单个工件的维修发展到大批的产品制造;由单一的涂层制备发展到包括产品失效分析、表面预处理、涂层材料和设备的研制、选择,涂层系统设计和涂层后加工在内的喷涂系统工程;成为材料表面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学科。
并且在现代工业中逐渐形成象铸、锻、焊和热处理那样的独立的材料加工技术。
成为工业部门节约贵重材料、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重要的工艺手段,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