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的人口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4
①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最少的是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2、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
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3、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粮食问题、教育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就业问题(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1、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北大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2、农村人口比重小,城镇人口比重大(四)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1)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计划生育政策变化①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②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③全面二孩探究一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国策读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完成下列问题。
(1)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答案:(2)从1950年到2010年,中国每间隔10年各增加多少人口?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案:分别是:1.1亿、1.9亿、1.4亿、1.5亿、1.3亿、0.7亿。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
(3)估计2020年、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答案:14亿、14.5亿。
(4)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人口出现了缓慢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实行了计划生育。
(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
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2、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
(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三、教法方法。
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
(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师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00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1.3 中国的人口》导学案(新版)湘教版【目标导航】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根据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以上,居世界第位。
2、目前,由于,每年新增人口。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国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据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区人口密度。
【合作探究】探究一: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1、阅读图1、12,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2、阅读图1、12,认识少生的作用探究二:阅读课本P13页课文内容和P13页图1、10完成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读图找出我国人口最多的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探究三: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1、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2、谈谈你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看法【典例分析】下列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根据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A、12、95亿B、11、95亿C、10、95亿D、13、40亿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多、东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二、综合题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标(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4)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控制人口的必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自主学习1.根据现行的教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1.2%,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2.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解析:从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腾冲县一线为分界线。
东西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的省区人口密度更大,西部内陆的几个省区人口密度很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比较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好,养活的人多;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
西北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燥,多沙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交通不发达,工商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解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环境问题,有社会、经济问题等,其中包括人口过快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所以我国政府才把“实行计划生育”当作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活动一:小组合作,观察读1.2——1图回答:(1)C、D、E三条曲线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增长幅度最小的是(),造成其增长幅度小的原因是()。
word1 / 1八年级地理1.3《中国的人口》 课型:新授课总第 3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二、先学 (一)学生看书: (二)检测1、读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最少的是?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某某省人口数是?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3、找到某某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4、我国人口密度部大于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5、政府将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提高的人口政策。
(三)同桌交换检查,并再次牢记上述基础知识 三、当堂训练 见能力训练练习题四、课后反思: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作业布置:预习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教后记:。
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合作探究】1、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2、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解释其形成原因。
【巩固练习】
1、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近年来仍每年新增人口1 200多万,主要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
B.死亡率低
C.经济发展快
D.人口基数大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 东南少、西北多
B 西南少、东北多
C 东南多、西北
少 D 西南多、东北少
4、下列关于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
B 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
C 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少
D 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
利
5、关于我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增长较快,将来还将继续增长
B.我国城镇人口过多,农村人口不能再向城镇迁移
C.城镇人口大大多于农村人口
D.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应在短期内将全部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
6、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_________状况。
(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 ___,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__条件相适应,我国把作为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
【盘点收获】。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中国的人口专题三标题中国的人口课型新授课教案序号05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多媒体专题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及其原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复习检查课件展示上节课内容,利用空白省区轮廓图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谈话导入【课件】展示人口拥挤的照片【讲述】宽阔的沙滩上挤满密密麻麻游泳的人、学校学生太多以至于集体会议需要露天站立进行、上下班时间段宽阔的马路变得拥挤不堪、南京路步行街上本来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休闲购物,结果变成人挤人的集市。
这些情景大家肯定会经常遇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这种独特的人口现象呢?我国的人口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三节中国的人口(出示)讲授新课【讲述】下面先请同学们统揽课文结合学案的内容,把自主学习部分完成。
解释学案:首先请大家看着我们的学习目标。
1:从三个方面说出我国人口的突出特征: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分布。
2.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及这种政策带来的结果。
(教师来回巡视)请同学们作出前四个问题,做完了的同学可以组内讨论一下答案。
【课件】自主学习1、中国的人口数量有多少,占世界人口的什么比重?中国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省是哪些?2、完成课本11页的活动,说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
3、在图1.9上画出黑河----腾冲线,说说此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形成这种差异?4、应用课本13页活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江苏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
5、从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三方面总结我国的人口特点。
请同学起来回答自主学习题【小结1】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国的人口数是整个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的人口之和的两倍还多。
中国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省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3、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4、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5、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教师总结)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板书〕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教师出示表格)面积居世界前4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面积1700 997 960 936 (万立方米)人口1.48 0.26 12.36 2.6(亿)〔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年份人口(亿)1949 5.41953 5.91956 6.31964 7.11974 9.11982 10.31988 11.11990 11.41995 12.12000 13.0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B.中国 C.印度 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
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A.16%B.21% C.25% 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基数大
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 B.20世纪60年代以来
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
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越少越好
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自主学习(自学)——学习目标、内容,效果反馈检测→自学疑难摘要(组内筛选):r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分布疏密不均
4我国的人口政策
【议】:合作探究——探究目标、内容(具体、分工)、步骤→归纳
展示升华——归纳、练习、评述(展示)→升华提高
、综合题
读下方我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3)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国家、社会、家庭、
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我国把
【练】:反馈检测——反馈检测内容、形式、要求(含听、读、写、背、运用)课后作业——具体、针对性强(注重分层要求)
一、选择题
1.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简称为
A.京 B.津 C.沪D.渝
2.关于我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增长较快,将来还将继续增长
B.我国城镇人口过多,农村人口不能再向城镇迁移
C.城镇人口大大多于农村人口
D.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应在短期内将全部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3.我国致力手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主要是指A.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的高低B.身体状况,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
C.抗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D.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和经商能力4.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正确的说法是
A.中国人口有史以来一直以高速增长
B.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
C.目前尽管人口增长率下降,但形势仍很严峻
D.中国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相适应
5.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经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C.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D.向城市移动的人口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