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对比鉴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6.50 KB
- 文档页数:19
对比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篇赋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友情和爱情的领悟和感悟。
下面对两篇赋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题和情感表达《前赤壁赋》主题明确,以赤壁之战为契机,通过对壮士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坚定意志、豪情壮志和品格高尚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赋文情感高昂,气势磅礴,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与壮烈,表现出汉臣并肩作战,驱敌于千里之外的大无畏精神。
而《后赤壁赋》则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爱情的深刻认识。
赋文情感细腻,含蓄深沉,作者通过缅怀已逝的友人,写出了知音难寻,珍惜友情和爱情的深情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寄托于自然,寄托于大地、山水、空气和风雨。
二、艺术手法和形象描绘《前赤壁赋》以雄浑豪迈的语言,生动丰富的修辞以及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的精神,赋文形象鲜明,气势恢宏。
几处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羽檄系三峡,烽火绕九江”,“壮士神妙,或可列传”等,增强了赋文的讽刺效果。
同时,杜甫也在描写这些英勇的将士时通过抒发对死亡和消逝的淋漓认识表达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索。
相比之下,《后赤壁赋》以幽远悠远的意境,细腻婉约的语言和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缅怀故友、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的心路历程。
赋文表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通篇富有音律感和节律感。
饱含深情的描摹自然的美,如“寒猨饮泉,夜猿啼岸”,“龙虾垂石,鳖鼍搏泉”,“飞湍瀑流争喧豗”等,让人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三、文化传承和价值取向《前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壮士及其战场精神的赞美和推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民族精神”的主题。
赋文中的壮士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以此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伟大的精神。
《后赤壁赋》的价值取向则更加重视情感和人文关怀,表现出作者对人际关系、家园情结、自由自在的生命态度的思考。
赋文通过咏叹自然风光,抒发对友情、爱情、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对比前后赤壁赋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作品,由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
这篇赋诗以其豪放的笔墨、辉煌的词藻和独特的抒情风格,吸引了许多后人的赞美和追随。
经过历史的沉淀,赤壁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赤壁赋被誉为“白马非马之争”的经典案例之一。
意思就是有人发现了孔子的关于白马是非马的论述,便质问别人举例白马是非马,一问,显然不成立。
这种文学学术争论从不断深入地吸引着学者的关注。
赤壁赋又与苏东坡弹词《赤壁赋》有着格外的密切联系。
是苏东坡因着找遍古籍文献,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策马埭天旷"的字句,被他紧紧地抓住了。
身用赤壁赋为韵,居高而临下,凤目对景所思,忠于前贤,心醉于风月之间,便在秋石递眠,轻怀翰苑于心胸,豁然相识。
由此苏东坡状化了赤壁之痴景,传奇了赤壁之壮歌。
东晋文学家曹操的名篇《赤壁赋》至今已传诵千年,它虽然素称“赋诗之冠”,但苏东坡的《赤壁赋》可谓是天下名赋。
前后赤壁赋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两篇赋诗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表达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将就两篇赋诗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赤壁赋并欣赏其艺术魅力。
首先从内容上来对比前后赤壁赋。
在内容方面,前赤壁赋以曹操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描写和议论,生动地表现了赤壁之战的宏伟壮观和激烈激荡的场面。
而后赤壁赋则以苏轼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深切思考。
两篇赋诗都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前者更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还原和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述,后者更注重对历史意义的体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可见,前后赤壁赋在内容上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前后赤壁赋在内容和艺术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欣赏和赞美。
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和特点,使得前后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