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惨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一.作家文学常识作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
代表作诗集有《女神》、《瓶》等,戏剧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拓展: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蒋介石与“一一·二二”惨案1927年11月22日,蒋介石为东山再起,制造打倒西山会议派、搞垮中央特委会的藉口,唆使亲信陈果夫利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学生搞街头政治。
后游行队伍遭军警武力弹压,造成多人伤亡,即“一一·二二”惨案。
蒋遂利用此惨案,将西山会议派逐出国民政府权力中枢,重掌大权。
一“四·一二”政变后,蒋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加上在沪的“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党内呈“宁沪汉”三足鼎立之势。
1927年七八月间,直鲁联军反攻徐州后,沿津浦路直逼南京;武汉国民政府组织东征军沿江准备直下南京。
驻宁的桂军(第七军)也因蒋排斥异己的做法,不听调遣。
这种困局之下,使南京政府压力倍增。
无奈之下,蒋以退为进,通电下野,东渡日本,暂避锋芒。
蒋宣告下野后,武汉政府要员汪精卫、谭延闿、朱培德、徐谦、孙科等先后赴宁,讨论合作事宜。
但由于蒋下野,原南京政府一批元老如胡汉民、吴稚晖、戴季陶也随之下野赴沪。
他们扬言汪精卫“对内对外皆失信仰”,理应下野。
宁沪汉三方在上海会商期间,桂系联合西山会议派以“容共”为名,掀起“反汪”浪潮。
因此在国民党特委会组成后,汪派分到权力很小,大权为西山会议派所掌握。
为了控制党权,西山派改组了国民党中组部,由谢持主其事。
谢为控制各省市党部,在各地安插了大批西山派成员。
南京市党部即由该派分子彭革陈继任,力图将蒋系人马清除殆尽。
但在清洗中,新组建的中央党务学校被西山派疏漏。
中央党务学校创办于1927年5月,当时正值蒋大肆清共之时,急需听命于己的嫡系党务干部。
而国民党内此前的党务干部,不是属汪派,就是属西山会议派,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个人性格上来看,均不合蒋意。
为建立自己的党务骨干队伍,实际上早在1926年蒋担任国民党中组部部长期间,就已授意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等三人,秘密组织“中央俱乐部(Central Club)”,创办党政干部训练所,试图培养听命于己的党务人才。
一二一事件简介: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及被害的历史背景一二一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国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
1945年12月1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和军人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和教师,并向学生集中的地方投掷手榴弹,炸死西南联大(现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南菁中学青年教师于再等4人,重伤29人,轻伤30多人。
昆明市区有一条街道命名为“一二一大街”,正是为纪念此次事件牺牲的烈士。
此次事件又被称为“一二一惨案”。
过程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便背信弃义,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
处于全国民主运动中心的昆明青年首先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运动。
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几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时事晚会,到会者达6000多人,吴晗、周新民、闻一多参加了讨论会,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四教授就和平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作了讲演。
演说正进行时,包围会场的国民党军队突然用冲锋枪、机关枪、小钢炮对会场上空射击,进行恐吓。
1945年12月2日,昆明3万学生为反对内战和抗议军警暴行宣布总罢课,提出立即停止内战、撤退驻华美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口号。
学生组织了100多个宣传队上街宣传,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和追捕,许多学生受伤。
声援惨案发生后,昆明3万多师生立即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在继续坚持罢课的同时,每天出动100多个宣传队到街头、工厂和郊区农村宣传。
从12月2日起,昆明为四烈士举行公祭。
一个半月中,参加公祭的各界人士有15万人,近700个团体。
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声援昆明学生的正义斗争。
一二一运动名词解释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
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
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一二·一运动和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学生运动一样,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的一二一惨案,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群众,推动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走上坚决斗争的道路。
“一二·一”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第一声,这一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孤立了反动派,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评析作者:于化民文章来源:《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更新时间:2010年06月03日内容提要:西南联大教授群体在“一二一”运动中的作用,一直广受研究者的关注。
从惨案发生到学校恢复正常秩序,西南联大教授会先后召开过9次会议。
教授会会议的出席率,是反映联大教授参与运动程度的可以参考的标尺。
本文依据现存的联大教授会出席签到名单,对5个学院100多位教授出席会议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出席率一般在40%到50%之间,与运动前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这一现象反映了教授会的内部情形相当复杂,也为准确认识和评价教授会在运动期间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主题词:学生运动;西南联大;教授会西南联大教授会是联大组织架构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二一”运动期间教授们开展活动、发表政见的主要平台。
从1945年11月29日到12月26日,西南联大教授会共召开了9次教授会会议[1],时间上贯穿了“一二一”运动从罢课到复课的过程。
教授会的各项决议和以教授会名义发布的文告,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往的论著均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但是,这些决议和文告是在什么情形下产生的?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教授们的想法和意愿?围绕着这些决议和文告,在教授会内部有过怎样的争论和妥协?仅仅依靠现有的文献资料回答上述问题显然是困难的。
幸好,完整的保存在教授会记录中的9次会议出席者名单,至少让我们知道教授会的决议和文告通过时,有哪些教授作为当事人在场。
虽然会议记录的内容过于简略,无从了解会议的细节和每位教授的具体态度,可通过对会议出席名单的对照分析,仍能够得到有关教授会内部情形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依照1938年10月西南联大常委会制定的《教授会组织大纲》,校一级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校常务委员和常委会秘书主任为当然成员。
开会时以常委会主席为主席。
也就是说,联大编制内的所有教授、副教授,都是教授会的成员。
铭记“一二.一运动”“一二·一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云南人民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一次民主运动,拉开了“伟大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的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抗日战争结束后,反内战、争民主游行,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国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
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背弃协定,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
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几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时事晚会,到会者达6000多人,民主战士吴晗、周新民、闻一多参加了讨论会,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四教授就和平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作了讲演。
1945年12月1日,从上午8点开始,特务们首先向云大进攻。
10点左右,一百余名佩戴军官总队符号的匪徒和穿黄制服的特务到联大新校舍,用石块、瓦片、木棍向联大同学进行攻击。
同学们高呼“保卫民主堡垒!”并英勇还击,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还俘虏了一名特务。
同学们紧闭大门,用桌椅等加强校门的防御工事。
一个女同学爬上梯子,在围墙上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特务暴徒们大叫“打呀!”“杀呀!”向同学们冲过去,一个特务掏出手榴弹准备投掷,联大的南菁中学教员于再向前抱住那个匪徒,但被推倒在地,随后炸弹爆炸。
特务们叫嚷说:“打死的是共产党,救他的也是共产党!”当晚,于再在医院逝世。
另一路五十多个便衣打手,在联大师院同学午饭时间闯入饭厅前院乱打,并丢了一颗手榴弹。
同学们投入战斗。
昆华工校同学闻讯赶来支援,将暴徒赶出了校门,但匪徒从门缝里扔进了两颗手榴弹,越墙赶来援救的昆华工校17岁的张华昌同学,被弹片击中头部,于第二天死去。
联大师院18岁的李鲁连(原名荀极中),中弹负重伤后,在送往医院途中又遭特务拦路毒打致死。
师院女同学潘琰被炸伤,手指被弹片削掉,仍然奋不顾身上去抢救其他同学。
特务用石块猛击她头部,还用铁条猛刺她的腹部,待同学赶来救她的时候,她已奄奄一息,当天下午死于医院,临终前还用微弱的呼声喊出:“同学们,团结呀!”四烈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二·一”惨案的幕后真相作者:汪幸福来源:《党史博览》2007年第01期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识分子如将“云南王”赶出云南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
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
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
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
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龙云与蒋介石有诸多矛盾,对蒋介石的命令、指示,龙云认为对云南、对他个人有利的,他就执行;没有利的,他就不予理睬,或借故不办。
为此,蒋介石对龙云意见甚大。
由于龙云在云南经营时间较长,又手握重兵,蒋介石又一时无法动他,故忍了一段时间。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一些重要工厂、大中学校陆续迁到昆明及其周边县市,云南大后方的重要地位突然凸显,蒋介石对云南也日渐重视了。
特别是由北大、清华、南开3所知名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迁设昆明后,使昆明热闹了许多。
这时,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也以各种名义陆续来到了昆明,还有的进入了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大专院校。
那时,昆明一些同情中共或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接触的知名知识分子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与龙云也有诸多接触。
因而,龙云在思想上逐渐受到他们的一些影响,对西南联大等校的进步师生开展的爱国民主活动,他虽不直接参加,思想上却颇为同情,并采取了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
因而,西南联大等校师生的思想及学术活动异常活跃,而且成了西南爱国民主运动的堡垒,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因此日益高涨。
据原中统特务孔秉礼说,西南联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十分活跃,引起了中统的注意,并在云南设立了3个秘密特务机关。
CC派头目、中统特务机关的后台老板陈立夫对西南联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极其关注,曾多次指示中统头子徐恩曾注意联大的动态,特别是地下党的动向,并多增加一些力量。
徐恩曾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一二一惨案|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军警杀害进步师生的惨案,亦称“一二•一”惨案”。
1945年11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背信弃义地向解放区发动进攻。
11月5日,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
"当时在有"民主堡垒"之称的昆明,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决定积极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爱国运动。
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的党组织和云南大学等校党组织,在党的省工委领导下,由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云南英语专科学校四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召开时事讲演会,反对蒋介石制造内战。
11月25日晚,讲演会在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举行。
各校的学生、教员、教授约6000人,纷纷前来开会。
联大教授钱端升、费孝通、伍启元、潘大逵等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腐败、独裁、内战阴谋,拥护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
在大会进行中,驻防昆明的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联大校园,鸣枪放炮,企图威胁群众、扰乱会场,晚会在枪炮声中照常进行,会场情绪激昂,愤怒的人们万众一心,口号声压倒了枪炮声。
会上通过了由各校28个社团提议的《反内战宣言》。
大会结束以后,军警们又断绝交通,不让学生们返校,致使数千人在深夜寒风中踯躅。
第二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造谣说:联大附近“昨晚7时许发生匪警”,故意混淆视听。
为抗议军警暴行,联大等18所大中学校学生,于26日相继宣布罢课,要求追究对晚会开枪的责任,公开道歉,保证不得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接着,全市30多所大中学校一齐罢课,成立了罢课联合委员会,并组成许多宣传队、演出队,到街头讲演宣传。
云南警备总司令关麟徵、代理省主席兼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李宗黄命令各校28日复课,声称如不遵令,即"采用武力压制,不惜流血"。
勇于揭露惨案真相——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出生,湖北省浠水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12年,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是清华新剧社、美术社的发起者,曾经担任《清华周刊》总编辑、《清华学报》编辑。
他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
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1923年在国内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且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负责艺术股工作,不久离开部队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28年3月参加《新月》杂志的编辑工作,同年秋到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回到北京,任清华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
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且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基础知识】1946年秋伪国民大会制订《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封闭《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及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经济危机。
【思想认识】⒈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下令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并通过所谓宪法,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坚持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治野心。
⒉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国统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现象,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
⒊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能力培养】⒈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⒉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重点】伪“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难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教学设计】讲述本节内容时,应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国统区政治经济状况和民心向背的情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必然性。
在讲述具体内容时,可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把一些重要事件进行重组,以使学生能形成准确的概念和印象。
【导入新课】从上节课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抢夺了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胜利果实之后,依仗美国的援助,挑起了全面内战,先是对解放区发动了“来势汹汹”的全面进攻(标志事件?),后来又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志在必得的所谓的“重点”进攻。
但无论是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都被我解放区军民粉碎了,为什么控制全国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队伍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会遭遇如此败绩呢?战略战术的错误仅是原因之一。
[单选题]1.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内地第(江南博哥)一个开发云南边疆的历史人物是()。
A.楚顷襄王(江南博哥)B.哀牢王C.庄硚D.皮逻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军庄硚率兵到云南滇池一带。
公元前277年,庄硚在滇池自立为王,建立奴隶制国家,即滇国。
庄硚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内地第一个开发云南边疆的历史人物。
[单选题]2.云南最早的渡口是()。
A.老渡口B.兰津渡口C.罗平渡口D.溪洛渡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东汉王朝时,在博南古道横过澜沧江处设立的兰津渡口,是云南最早的渡口。
[单选题]3.云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政权是()。
A.南诏国B.大理国C.牢哀古国D.大义宁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大义宁国,又称大义宁、义宁国,唐末云南地方割据政权,公元929年杨干贞建立,历一帝8年,937年被通海节度使段思平攻灭。
大义宁国是云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政权。
[单选题]4.全国范围内,最早将日寇驱逐出国土的是()省。
A.黑龙江B.湖北C.云南D.北平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在缅北发动反攻。
1945年1月27日,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境芒友会师,标志着滇西反攻的完全胜利。
云南在全国最早将日寇驱逐出国土,为国统区的抗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单选题]5.西南联合大学的组成学校不包括()。
A.云南大学B.北京大学C.清华大学D.南开大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始迁湖南长沙,后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单选题]6.揭开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序幕的是()运动。
A.“一二?一”B.“一二?九”C.“一?二一”D.“五卅”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昆明大中学生进行了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一二?一”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树起了第三个里程碑。
一二一运动调研报告摘要“一二·一”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昆明青年学生发起并得到全国各地响应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
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中国的和平终有可望之时,但是,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卖国政策,阶级矛盾再度激化。
昆明“一二一”运动以爱国学生为主体,反抗国民党的坚持内战卖国政策,宣传我党的主张,开辟了第二条战线,在学生爱国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功绩显为卓越关键词一二一运动;爱国;民主;功绩一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内存在着两条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
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这是第二条战线。
1945年的“一二·一”运动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点燃了第一把火,成为人民民主爱国运动发展为第二条战线的开端。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都渴望能出现一个和平民主的新生活,和平呼声十分强烈。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要求,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
通过重庆谈判,广泛宣传我党主张,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双十协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独裁统治,全国内战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之后国民党背弃协定,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进一步激起了广大人民极大的忧虑和愤怒。
云南是抗战的大后方,是美蒋联系的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当时云南人民民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
昆明有民主运动的堡垒之称,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搬迁到这里。
北大等高校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发祥地。
在学校中,聚集着一批富有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的学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给昆明带来了学术和民主的空气。
云南被认为是自由太多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民众中进行过长期工作,宣传党的主张。
这说明一二一运动之前,昆明的民主运动已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在昆明首先爆发群众信访内战运动绝不是偶然的。
一二一惨案
| [<<][>>]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军警杀害进步师生的惨案,亦称“一二•一”惨案”。
1945年11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背信弃义地向解放区发动进攻。
11月5日,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
"当时在有"民主堡垒"之称的昆明,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决定积极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爱国运动。
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的党组织和云南大学等校党组织,在党的省工委领导下,由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云南英语专科学校四所大学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召开时事讲演会,反对蒋介石制造内战。
11月25日晚,讲演会在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举行。
各校的学生、教员、教授约6000人,纷纷前来开会。
联大教授钱端升、费孝通、伍启元、潘大逵等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腐败、独裁、内战阴谋,拥护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
在大会进行中,驻防昆明的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联大校园,鸣枪放炮,企图威胁群众、扰乱会场,晚会在枪炮声中照常进行,会场情绪激昂,愤怒的人们万众一心,口号声压倒了枪炮声。
会上通过了由各校28个社团提议的《反内战宣言》。
大会结束以后,军警们又断绝交通,不让学生们返校,致使数千人在深夜寒风中踯躅。
第二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造谣说:联大附近“昨晚7时许发生匪警”,故意混淆视听。
为抗议军警暴行,联大等18所大中学校学生,于26日相继宣布罢课,要求追究对晚会开枪的责任,公开道歉,保证不得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接着,全市30多所大中学校一齐罢课,成立了罢课联合委员会,并组成许多宣传队、演出队,到街头讲演宣传。
云南警备总司令关麟徵、代理省主席兼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李宗黄命令各校28日复课,声称如不遵令,即"采用武力压制,不惜流血"。
各校在街头进行宣传的学生,遭到军警的毒打,还有人被抓进宪兵队。
12月1日,一大批佩带"军官总队"符号的军人,分批闯入云
南大学、中法大学、联大工学院、联大师范学院、联大附中等处,捣毁校具、劫掠财物、殴打师生,甚至向人们开枪投弹。
当天有4人被杀害,20多人被杀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烈士的鲜血震怒了全国人民,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
12月2日,4位烈士的遗体入殓以后,在作为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凭吊的人群川流不息。
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声援昆明学生。
国民党当局为了缓和全国人民的反对情绪,不得不解除关麟徵、李宗黄的职务。
“一二•一”运动是中国青年继“五•四”和“一二•九”运动后,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国家的独立、自由和人民民主而进行的一次英勇斗争。
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声号角,打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沉寂,推动了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