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样品岩芯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24.47 KB
- 文档页数:8
岩样气测法孔隙度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岩样气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岩石孔隙度测量方法,通过对岩样中的气体进行测量,可以间接推断出岩石的孔隙度。
岩样气测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扩散和吸附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在岩石孔隙中的运动和渗透情况来确定岩石的孔隙度。
在进行岩样气测法测量时,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岩样和气体。
将岩样放入气密容器中,并将容器密封,然后通过管道将气体注入容器中。
随着气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扩散和吸附,气体的压力和体积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气体压力和体积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孔隙度。
岩样气测法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得出:假设气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扩散和吸附过程符合克劳伯方程,即气体在孔隙中的压力随时间变化满足以下方程:\[P_t=P_0(1-\frac{t}{\tau})\]\(P_t\)为时间t时刻的岩石孔隙中气体的压力,\(P_0\)为初始时刻的气体压力,\(\tau\)为气体在孔隙中扩散和吸附的时间常数。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关系,即:将体积与时间的关系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根据以上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气体压力和体积的变化,计算出岩石孔隙中气体的吸附和扩散过程,从而推断出岩石的孔隙度。
第二篇示例:岩样气测法是一种常用的用来测定岩石孔隙度的方法,通过测量岩石中的气体体积和表观体积来计算孔隙度。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岩石力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岩样气测法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孔隙度的公式。
岩样气测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的性质,在岩石中通过压气的方式来测定岩石的孔隙度。
当岩石样品中存在孔隙时,通过对样品进行一定的压气处理,岩石中的气体会被压缩到孔隙中,从而可以测量出岩石的总表观体积和孔隙体积。
通过比较这两个数值,可以计算得到岩石的孔隙度。
在进行孔隙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岩石的密度、岩样的体积和压缩系数等参数。
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孔隙度= (1 - 体积比) * 100%体积比是指岩石样品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地质取芯钻孔预算地质取芯钻孔是地质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通过取得地下岩石的芯样来揭示地质结构、岩石组成、构造变形、矿产资源等信息,对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质取芯钻孔的预算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如何合理安排预算,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取芯工作,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地质取芯钻孔的预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钻杆和钻头成本:钻杆和钻头是地质取芯钻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质量和品牌直接影响取芯效果。
因此,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采购高质量钻杆和钻头的成本,并确保其数量充足,以应对钻探过程中的损耗和维修。
2. 钻机和设备费用:地质取芯钻孔需要使用专用的钻机和辅助设备,包括钻台、输送带、液力传动装置等。
这些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工作需求和取芯深度来确定,并充分考虑其价格、性能和维护成本,以确保钻机和设备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3. 人力费用:地质取芯钻孔过程中需要专业的人员操作和管理钻机和设备,从事地质观测和样品分析等工作。
因此,预算中应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薪资、保险和培训等费用,并确保拥有足够的人员来保证取芯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地质勘探和样品分析费用:取得的岩石芯样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样品分析,以获取地质信息。
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相关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费用,以确保地质勘探和样品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制定地质取芯钻孔预算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利用资源:地质取芯钻孔是一项复杂且昂贵的工作,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数据和研究成果,避免重复钻探和浪费资源。
在采集新的地质样本之前,应首先进行资料搜集和现有样本的分析,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新的钻孔工作。
2. 技术创新和优化:地质取芯钻孔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应及时关注新的技术和方法,并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可以提高取芯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预算的最优化。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地质取芯钻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地下水位变化、地层塌陷等。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得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就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就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得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就是反映钻探质量得指标,显然,与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与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得岩心,采取率很低,就是要批评钻探人员得,因为取出得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得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得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与总回次进尺得比值。
显然,如果就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得。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就是岩体质量评价得重要指标之一。
(3)RQD:就是长度大于10cm得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得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就是常用得反映岩体质量得指标,主要表示岩体得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就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瞧出(1)>(2)>(3),也可以瞧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您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得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与您钻得地层有关系,如果就是灰岩与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就是灰白色;如果就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就是棕红色得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就是整个孔得岩石岩粉、岩屑颜色得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得地层岩石类别与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得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就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就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岩石RQD的现场量取和计算方法2011-09-29 22:49:26| 分类:|举报|字号订阅1.什么是RQD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的定义: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 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美国ASTM D 6032 – 0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of Rock Core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a modified core recovery percentage in which all pieces of sound core over 100mm are counted as recovery.2.到底RQD的计量长度大于10cm还是大于等于10cm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实际生产没有意义,由于实际上并不会如此较真,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集合中是否包括恰好等于10cm段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谓少之又少,而且实际上现场量取计算RQD也并没有那么精确;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应用于考试中,在注册岩土考试的复习资料认为,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认为,应大于10cm,不包括等于10cm的情况;但是从美国规范等国外文献看,说的很清楚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在上述ASTM D6032-02规范中有如下描述:The RQD denotes the percentage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retrieved from a borehole of any orientation. All pieces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co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0 mm 4in. long are summed and divided by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re run, as shown in Fig. 1. Rock mechanics judgement may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if a piece of core qualifies as being intact and sound.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追根朔源,我认为大于等于的情况更为合理,实际的可操作性也更强,只是我国的规范在此方面描述不够详尽;3.中等风化段大于10cm的岩芯段算不算在RQD计算中国内规范对此没有交代,实际中我有此方面的疑惑,到底有些已经偏中等风化短柱状且表面已经有风化锈蚀的岩芯算不算在RQD中呢一直是我心头的疑问,在ASTM规范中交代的比较清楚,有如下描述:sound core—any core which is fresh to moderately weather and which has sufficient strength to resist hand breakage.计算sound core的长度,那么这个sound core我自作主张把它翻译成坚硬岩芯,详细解释为任何岩芯从新鲜岩芯到微风化岩芯,有足够强度手是拌不开的,那么明显没有算中等风化的情况,但是给予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尺度——那就是手拌不开;在一些中等风化的花岗岩中,强度是能够满足手拌不开的,那么我认为应该将中等风化的手拌不开的中等风化段计量;4.到底现场怎么计量RQD的在国内规范给了较为模糊的概念,没有详细的操作规程,所以我们下层技术人员在作业中有很多疑问;参考国外的资料,才把这个看似简单搞清楚,在RQD计量中,ASTM规范写的很清楚,就是任何由于钻芯和人工等后期因素导致的岩芯断裂都是不算的,也就是对于由于人工造成的岩芯段都统计在内;通过我短暂的现场工作经验,可以看出在花岗岩岩芯中,由于钻探导致的断口一般都是比较新鲜的,而原始的节理,一般存在铁锰质浸染,较岩芯其他部分的颜色较深;在国外资料有如下描述:RQD calculation is easily performed when horizontal discontinuities are present. However,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discontinuity intersection when dealing with steeply dipping fractures since a vertical fracture may not intersec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ore.从上描述和下图可以看出,RQD对于平行于钻进方向的节理是不算的,下图24英寸的那一段就是这种特殊情况;。
钻孔的进给计算公式钻孔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在机械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钻孔加工时,进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钻头的切削效果和加工质量。
因此,正确地计算钻孔的进给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钻孔的进给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钻孔的进给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 = N × n × fr。
其中,f表示进给速度,N表示主轴转速,n表示刀具转数,fr表示每齿进给量。
在进行钻孔加工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速度等因素来确定进给速度。
下面我们将对上述公式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详细的解析。
1. 主轴转速(N)。
主轴转速是指钻孔时主轴的转速,通常以r/min(转/分钟)为单位。
主轴转速的选择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主轴转速应该适当降低,以减小切削温度,避免刀具过早磨损;对于硬度较低的材料,主轴转速可以适当提高,提高加工效率。
因此,主轴转速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 刀具转数(n)。
刀具转数是指刀具在进行钻孔加工时的转速,通常以r/min(转/分钟)为单位。
刀具转数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刀具转数应该根据主轴转速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刀具转数与主轴转速相等。
3. 每齿进给量(fr)。
每齿进给量是指刀具在进行钻孔加工时每一齿的进给量,通常以mm/齿为单位。
每齿进给量的选择需要根据刀具的结构、刀具材料、切削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齿进给量应该适当减小,以减小切削力,提高切削稳定性。
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钻孔的进给速度。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最佳的进给速度。
因此,在进行钻孔加工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进给速度,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果。
总之,钻孔的进给计算公式是钻孔加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钻头的切削效果和加工质量。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1、矿体厚度计算公式⼀、平硐、探槽矿体厚度计算公平硐、探槽矿体真厚度计算公式:L真厚=l?sin(α±β)sinγ平硐、探槽矿体⽔平厚度计算公式:M⽔平=l?sin(α±β)/sinα平硐、探槽矿体垂厚度计算公式:M垂厚=l?sin(α±β)sinγ/cosα式中:L真厚—单⼯程矿体真厚度(m);M⽔平—单⼯程矿体⽔平厚度(m)M垂厚—单⼯程矿体垂厚度(m)l—样长(m);α—矿体倾⾓(°);β—样槽坡度⾓(°),坡度⾓与矿体倾向相同时为-,相反时为+;γ—样槽⽅向与矿体⾛向的夹⾓(°)。
⼆、钻孔矿体厚度计算公式当钻孔为垂直钻进且与矿层不垂直时,此时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cosβ当钻孔倾斜的⽅向垂直于矿体⾛向时(即⽆⽅位⾓偏差),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cos(β-α)M⽔平=l?cos(β-α)/sinβM垂厚=l?cos(β-α)/cosβ当钻孔穿过矿体处,钻孔倾斜的⽅向不垂直于矿体⾛向时,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M⽔平=l?(sinαcosγ±cosαctgβ)M垂厚=l?(sinαtgβcosγ±cosα)式中:l—矿体长度(m);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β—矿体的倾⾓;γ—钻孔截穿矿体处之⽅位⾓与矿体倾向间之夹⾓。
以上各式中,凡是钻孔倾斜⽅向与矿体倾斜⽅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连接;若钻孔倾斜⽅向与矿体倾斜⽅向⼀致时为负号连接。
2、通⽤的岩层厚度计算公式设地层产状为β1∠α1(α1为倾⾓;β1为倾向),导线产状为β2∠α2(α2为导线倾⾓,前视仰⾓为正,俯⾓为负;β2为导线前视⽅向的⽅位⾓,导线的长度为L),则岩层厚度H为:H=L×{Cosα1Sinα2+Sinα1Cosα2Cos(β1-β2)}运⽤此公式计算岩层厚度,⽅法简单,计算迅速⽽精确例:测得岩层产状为124°∠40°,导线长度为99.85⽶,导线⽅位为265°,倾⾓为-15°(记作265°∠-15°),则岩层厚度H为:H=L×{Cosα1Sinα2+Sinα1Cosα2Cos(β1-β2)}=99.85×{Cos40°Sinα(-15°)+Sin40°Cos(-15°)Cos(124°-265°)}=67.98⽶。
钻孔压水试验计算公式
钻孔压水试验计算公式
钻孔压水试验计算公式 1. 吕荣试验法:
(1) 透水率Q值的计算:
Q=Q3/L.1/P3=Q3/L/P3
式中:Q;试段透水率(LU)
L:试段长度(M)
Q3:第三阶段的计算流量(L/MIN)
P3:第三阶段总压力(MPA)
注:LU值取两位有效数字.
(2) : 压力损失的计算
压力损失=Q2*L*7.07*10-7
式中:Q:最大压力值的稳定流量
L:工作管长度
(3) 总压力的计算:
总压力=<表头最大压力值+(地下水位深度+表口距离高度)>/100
(4) 特定情况下LU值的计算:
注:不起压或者表头压力达不到规定值.
最大压力值稳定流量/(总压力-压力损失)/试段长度2. 稳定压试验W值的计算公式:
W=稳定流量/试段长度/(表口距离+地下水位/100+表头压力)/间隔时间 3. 工作管长度=表口距离+(钻孔深度-试段长度)
表头压力=总压力-(表口距离+地下水位)/100
4. 单位吸水量的计算与岩芯采取率的关系:
单位吸水量W=Q/L
岩芯采取率CR高岩芯采取率CR低
W小岩芯完整,无裂隙或少裂隙. 岩芯破碎,裂隙发育,泥质充填且密集. W大岩石中有数量少但较宽大的裂隙. 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且多宽大.。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钻孔计算公式
钻孔计算公式是在地质勘探、工程施工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计算钻孔的深度、角度和位置等参数,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地质分析和工程设计。
钻孔计算涉及到各种参数,其中包括钻孔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岩层的厚度和倾角等等。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关系和地理定位知识来推导出钻孔计算公式。
一种常用的钻孔计算公式是针对直线钻孔的。
对于这种钻孔,可以利用正弦和余弦函数来计算钻孔的深度、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例如,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钻孔深度 = 钻孔长度× sin(钻孔倾角)
水平位移 = 钻孔长度× cos(钻孔倾角) × cos(钻孔方位角)
垂直位移 = 钻孔长度× cos(钻孔倾角) × sin(钻孔方位角)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根据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计算出钻孔的深度和位置,并进一步分析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除了直线钻孔,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钻孔,例如曲线钻孔和水平钻孔
等。
对于这些钻孔,钻孔计算公式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例如,曲线钻孔的计算需要考虑钻孔的曲线半径和曲率等参数,水平钻孔的计算需要考虑钻孔的水平位置和倾角等。
总之,钻孔计算公式是工程施工和地质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准确地评估地下情况,从而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钻孔计算公式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程环境。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引言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
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
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
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
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陈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
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范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
旋挖桩岩芯取样标准及数量在我们谈论旋挖桩岩芯取样标准和数量之前,先来聊聊什么是旋挖桩。
简单来说,旋挖桩就像是给地面打了一根长长的“牙签”,它能帮助我们把地基打得稳稳的。
可是,要想确保这些桩子能在风吹雨打中依然屹立不倒,就得进行岩芯取样。
这一步就好比是给桩子“体检”,确保里面的土壤和岩石都是“健康”的。
1. 岩芯取样的重要性1.1 为什么要取样?你可能会想,取样到底有什么用?其实,岩芯取样就像是做饭前的备料,少了这个步骤,后面的烹饪就可能出错!如果我们不清楚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后续的工程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
也许一开始看着没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隐患就像春笋般冒出来。
所以,取样可是马虎不得的。
1.2 取样标准到底是什么?那么,取样标准又是什么呢?这就好比是考试的规则,必须得遵守。
通常,我们在取样时,需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超市选苹果,肯定不会只挑一个表面光滑的吧?取样也是如此,我们要从不同的深度和位置取样,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地下的情况。
再者,样品的数量也不能少,否则就像是说“我吃了一口饭就饱了”,显然不够靠谱。
2. 取样的数量2.1 样品数量的计算说到数量,这可不是随便乱来,得有个科学的依据。
通常,我们会根据桩的深度和地质条件来计算。
比如,深度越大,样品数量就越多,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体检报告”足够详尽。
换句话说,地质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的秘密得一点一点揭开。
要是样品数量不足,后面的分析就像拼图缺了几块,怎么看都是不完整的。
2.2 不同情况的取样数量当然,不同的地质情况也会影响样品数量。
比如,遇到坚硬的岩石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样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石头的脾气”。
而如果是松软的土壤,也许数量就可以相对少一些。
总之,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就像是调味品的使用,太多或太少都不合适。
3. 取样的过程3.1 取样的步骤接下来,让我们聊聊取样的具体过程。
首先,咱们得选择合适的设备,这就像挑选厨具,得看你的“菜谱”。
网上论坛一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 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 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F分类、Hoel—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岩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孔隙度的计算
孔隙度是指岩石或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它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等领域中重要的参数。
孔隙度的计算需要使用一定的公式。
孔隙度计算公式
常见的孔隙度计算公式有以下两种:
1. 孔隙度= 孔隙体积/ 总体积
该公式的计算方法是先测量样品的总体积,然后使用水饱和法测量样品的孔隙体积。
孔隙度即为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2. 孔隙度= (1 - 干密度/ 饱和密度) ×100%
该公式的计算方法是先测量样品的干密度和饱和密度,然后使用公式计算孔隙度。
其中,干密度是指样品在干燥状态下的密度,饱和密度则是指样品在完全饱和状态下的密度。
应用范围
这两种孔隙度计算公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第一种公式适用于孔隙度较大的岩石或土壤,而第二种公式适用于孔隙度较小的样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总之,孔隙度是岩石或土壤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计算需要使用一定的公式。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回次进尺岩心采取率孔深样号起孔深止孔深样长
10.80.787.500.80H121.4122.110.70
20.80.787.501.60H222.1122.810.70
30.80.787.502.40H322.8123.510.70
40.80.787.503.20H423.5124.210.70
50.80.787.504.00H524.2124.910.70
61.81.794.445.80H624.9125.610.70
71.21.2100.007.00H725.6126.310.70
81.61.275.008.60H826.3127.010.70
911100.009.60H927.0127.410.40
101.141.0491.2310.74H1027.4128.110.70
111.31.3100.0012.04
120.960.772.9213.00H11115.94116.740.80
131.51.280.0014.50H12116.74117.540.80
141.51.280.0016.00H13117.54118.340.80
150.90.777.7816.90H14118.34119.140.80
161.81.583.3318.70H15119.14119.940.80
170.70.685.7119.40H16119.94120.740.80
1821.890.0021.40H17120.74121.540.80
191.31.1286.1522.70H18121.54122.340.80
200.90.888.8923.60H19122.34122.810.47
210.90.888.8924.50H20122.81123.610.80
221.31.292.3125.80
231.31.292.3127.10
240.80.787.5027.90
250.90.888.8928.80
260.80.8100.0029.60
270.80.787.5030.40
281.61.487.5032.00
2921.785.0034.00
3021.785.0036.00
3121.890.0038.00
321.51.493.3339.50
331.51.5100.0041.00
3411100.0042.00
3510.880.0043.00
360.50.480.0043.50
370.60.583.3344.10
381.2183.3345.30
391.51.386.6746.80
401.2183.3348.00
411.31.184.6249.30
421.71.376.4751.00
431.91.578.9552.90
441.91.684.2154.80
450.80.787.5055.60
4610.880.0056.60
471.2183.3357.80
481.51.493.3359.30
491.61.487.5060.90
501.41.392.8662.30
511.51.493.3363.80
521.51.493.3365.30
532.62.492.3167.90
541.81.794.4469.70
551.61.593.7571.30
5611100.0072.30
570.90.9100.0073.20
581.11.1100.0074.30
591.61.6100.0075.90
600.90.888.8976.80
611.61.593.7578.40
621.91.789.4780.30
6321.995.0082.30
6421.785.0084.30
6521.890.0086.30
661.51.493.3387.80
671.1190.9188.90
681.21.2100.0090.10
691.81.688.8991.90
7021.890.0093.90
712.52.288.0096.40
721.51.386.6797.90
731.61.487.5099.50
741.41.285.71100.90
751.2183.33102.10
7611100.00103.10
771.21.2100.00104.30
781.81.583.33106.10
791.51.386.67107.60
801.2183.33108.80
811.71.482.35110.50
821.51.280.00112.00
830.90.777.78112.90
841.3176.92114.20
851.71.270.59115.90
861.41.285.71117.30
871.41.285.71118.70
881.61.593.75120.30
891.41.285.71121.70
901.61.487.50123.30
911.10.9586.36124.40
9210.990.00125.40
930.90.9100.00126.30
9410.990.00127.30
951.21.191.67128.50
961.61.593.75130.10
971.2183.33131.30
981.040.9591.35132.34
起回次止回次岩心起岩心止样岩心长样采取率
19190.010.610.6086.1519
19200.610.100.6186.58
20200.100.720.6288.89
20210.720.540.6288.89
21220.540.380.6490.89
22220.381.020.6592.31
22231.020.470.6592.31
23230.471.120.6592.31
23241.120.270.3588.58
24250.270.190.6287.92
86860.030.720.6985.71
86870.720.210.6985.71
87870.210.890.6985.71
87880.890.410.7290.13
88880.411.160.7593.75
88891.160.380.7189.33
89890.381.060.6985.71
89901.060.560.7087.14
90900.560.970.4187.50
90910.970.270.7087.06
彩色区域含
公式,请勿
修改,样号
太少可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