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筷子兄弟(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音乐《父亲》教学活动设计孤山九年制学校王路一、设计意图以今年倍受80后和现在青少年喜爱传唱最火的歌曲《老男孩》作为音乐导入,运用筷子兄弟最新网络电影《父亲》的主题曲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并懂得回报和感恩父母。
筷子兄弟《父亲》这首歌将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表达的质朴、真诚而又细腻,仿佛就是写自己的父亲,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父爱,体谅父母的苦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筷子兄弟怀旧的吉他弹唱风格也倍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1.认识筷子兄弟组合。
2.通过欣赏和教唱,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父亲》。
3.通过对筷子兄弟组合的了解,学习他们的创作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注意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及反复记号的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钢琴五、教学准备《父亲》PPT 《父亲》沙画视频六、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欣赏《父亲》沙画视频2.提问两位学生,欣赏完视频以后有什么感受3.提出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
(二)基本过程1.播放歌曲《父亲》完整MV。
2.介绍作者筷子兄弟。
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4.分析歌曲《父亲》5.学唱谱子。
6.学生跟唱歌曲,教师逐句范唱。
7.教师伴奏,学生齐唱。
8.请两组同学以“父亲”为题材,即兴创作情景剧。
9.教师总结(三)结束部分体会歌词朴实细腻的父女情。
父女间有崇拜与被崇拜、保护与被保护,也有因过度保护而引发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长成、开启独立生活时的离别之伤,最后落脚在女儿嫁人婚礼上老父亲的真情流露。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的优势是:选用了学生喜爱的音乐作为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亲情和感恩教育作为主题。
加上网络电影《父亲》的热播和筷子兄弟真情实感的演唱,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这首歌曲质朴真切的歌词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更是深深打动了学生,很多学生在欣赏《父亲》MV视频的时候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演唱特别动情。
《父亲》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XX
指导教师:XX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父亲》
教材分析:《父亲》是同名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
该歌曲由筷子兄弟组合演唱,王太利作词作曲,2011年12月,筷子兄弟创作了《父亲》这首歌。
该曲源自王太利在拍摄老男孩的过程中父亲患病去世,其深刻体会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和遗憾,于是写出这首歌,在缅怀自己父亲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多关爱一生操劳的父亲,不要留有遗憾。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父亲》这首歌曲
2.让学生从歌曲中感知父爱
教学设计理念:根据一首通俗歌曲《父亲》来让学生们从中明白孝敬父母亲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亮点:通过歌曲视频来让学生学唱
教学重点难点:整首曲子要求学会背唱
教学准备:教学PPT 复印版歌词准备
教学过程:
一、首先播放《父亲》微电影
二、让学生们说一下微电影观后感及自己父亲在心中的形象
三、介绍《父亲》这首歌曲
四、让学生把歌词先念一遍
五、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学唱
教学反思:
通过《父亲》这首歌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一首通俗歌曲,还扩展了学生音乐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这首歌曲中懂得感恩父母,好好学习,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
初中音乐课父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通过音乐感受父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父亲》。
2. 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2. 对父爱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组父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父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2. 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3. 教师对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三、歌曲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父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父亲》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回忆父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学生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类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课题:走进父母珍惜亲情
之《父亲》
学习目标:
1.能深刻体会歌词,聆听感受优美动听旋律,用深情舒展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父亲》,珍惜亲情,分享感动,学会感恩。
学习重难点:
1.注意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及反复记号的特点。
2.通过歌曲,感受父爱,体谅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漫画,初步感受父母爱。
2.走进父亲,感受父亲的爱,父爱如山。
感受父爱——父爱是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给你一路阳光。
二.学唱新歌《父亲》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体会歌词感受旋律。
(2)填充歌词,体会歌词朴实细腻的感情。
(3)学生齐唱,教师伴奏并指导。
三.自主合作,分享感动。
四.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例如:
1. 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 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 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等等······
五.老师寄语。
日月流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母的爱,而父母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
父亲,母亲,全世界的人都因为这个温柔的称号而倍感光荣。
让我们真诚地对父母说一声:谢谢!。
初中音乐父亲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父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深厚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父亲》。
2. 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的演唱。
2.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较高音区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克服演唱难点。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父爱。
三、歌曲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歌曲中的父亲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父爱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歌曲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进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父亲》所表达的父爱。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歌曲《父亲》时,对歌曲的情感理解有所欠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演唱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父亲(筷子兄弟音乐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流行音乐的魅力》,具体内容为《父亲》这首歌曲的学习。
本章内容通过赏析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节课将详细分析《父亲》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父亲》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 通过学习《父亲》,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对旋律、节奏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理解,旋律、节奏的练习,情感表达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
2. 歌曲学习:分析歌词,讲解旋律、节奏,带领学生跟唱,逐步掌握歌曲。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旋律,讲解其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创作一段以亲情为主题的歌词,并搭配《父亲》的旋律、节奏演唱。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分享与父亲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父亲》2. 歌手:筷子兄弟3. 歌曲旋律、节奏特点4. 亲情主题歌词创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亲情为主题,创作一段歌词,要求搭配《父亲》的旋律、节奏演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加入更多亲情主题的歌曲,丰富教学内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筷子兄弟的其他作品,如《小苹果》等,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学校等举办的亲情活动,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情感表达的教学2. 旋律、节奏的掌握3. 亲情主题歌词的创作4. 板书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歌曲情感表达的教学1.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感。
《父亲》——筷子兄弟
课题:走进父母珍惜亲情
学习目标:
1.能深刻体会歌词,聆听感受优美动听旋律,用深情舒展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父亲》,珍惜亲情,分享感动,学会感恩。
学习重难点:
1.注意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及反复记号的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漫画,初步感受父母爱。
2.走进父亲,感受父亲的爱,父爱如山。
(1)欣赏父亲与孩子的各种图片,感受父爱。
忘不了您谆谆教导的情景忘不了您那满怀爱的眼神
忘不了您强壮有力的臂膀忘不了您充满活力的声音
忘不了您在风雨中的背影忘不了.....
感受父爱——父爱是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给你一路阳光。
父亲是条河,流转着岁月,诉说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擎起了太阳,放飞天空的翅膀
父亲是座山,坚韧起脊梁,挺拔大地的芬芳
如山父爱,父爱如山。
二.学唱新歌《父亲》
(1)筷子兄弟微电影《父亲》剧情介绍
由肖央编剧,并执导的青春感恩题材的电影作品《父亲》,以阐述父爱为主题,表现儿子对父亲以及女儿对父爱的切身感受,结合演员自身成长的视角,细腻地描绘父爱的光辉。
同时,也展现了北漂一族的思乡情,并深刻阐释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道理。
《父亲》分为“父子篇”和“父女篇”两个系列短片。
在《父亲》“父女篇”中,影片从主人公“小燕燕”的童年对王太利饰演的父亲的崇拜开始,描述了一个普通少女成长过程中,与父亲之间感情关系的变化。
父女间有崇拜与被崇拜、保护与被保护,也有因过度保护而引发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长成、开启独立生活时的离别之伤,最后落脚在女儿嫁人婚礼上老父亲的真情流露。
王太利在剧中演霍思燕的爸爸,有着男人身上的劣根性的集合,但是又对自己的女儿无限疼爱,是一个又可气又可怜的角色。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体会歌词感受旋律。
(3)学唱歌曲,用“嗯”模唱旋律,感受优美动听的旋律。
(4)填充歌词,体会歌词朴实细腻的父女情。
父女间有崇拜与被崇拜、保护与被保护,也有因过度保护而引发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
初长成、开启独立生活时的离别之伤,最后落脚在女儿嫁人婚礼上老父亲的真情流露。
(5)学生齐唱,教师伴奏并指导。
三..自主合作,分享感动。
四..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五.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