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县黑矾沟窑址考察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739.04 KB
- 文档页数:3
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创新应用研究作者:张志龙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2期[摘要]在现代粗陶艺术创作中,装饰表现手法很是单一,大多运用粗陶本身的肌理作为表现手法,施加以简单的釉色作为装饰。
本文通过对清水河粗陶的研究,以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办法,以及彩色化妆土的运用,创新粗陶陶艺的表面装饰,丰富陶艺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粗陶陶瓷颜料化妆土[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06-0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陶瓷历史悠久,距今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黑矾沟的古瓷窑址为我国北方“磁州窑”系列的杰出代表。
当地盛产粗陶土,因其主要作为缸、罐等粗陶制品的原料,俗称“缸料”。
做成的粗陶制品具有丰富和粗犷的表面肌理。
在艺术创作中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但是过去的粗陶艺术装饰中都以粗陶本身肌理为主,或以简单的釉色作为装饰手段。
装饰方法单一,并不能充分地表现粗陶艺术的美。
特别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更需要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来作为作品的表现形式。
笔者从事粗陶艺术创作和研究,在创作中,对粗陶表面装饰手法进行很多尝试。
通过以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办法,以及彩色化妆土等的综合运用,创新粗陶陶艺的表面装饰,丰富陶艺创作的表现手法。
一、缸料粗陶土的制备清水河缸料陶土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石英、长石组成的粉砂质黏土。
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
清水河缸料陶土中,三氧化二铁含量偏高,在烧制后往往会出现坯体发黑褐色的出铁现象,其中颗粒较大的铁质在烧制后变成黑色、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微细的铁粉末在烧制下会使坯体变黄变黑。
在陶土制备中,用除铁棒去除泥料中的铁质,特别是筛除陶土中的硬质颗粒后,就去除了坯体的出铁现象。
在创作中,有时需要一些特殊的粗陶肌理,使粗陶原料性质发生变化。
包括细化、去铁以及特殊制备(特粗的粗陶土和其他坯体原料的混合使用等方式)。
XXXXXX镇XX煤矿矿井周边煤矿及老窑调查报告编制:XX煤矿技术科2019年6月18日XX煤矿矿井周边煤矿及老窑调查报告第一节矿井概况与水文地质情况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查清本矿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结合2019年县煤安局、集团公司下发关于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的文件内容,经矿“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组织对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
2019年5月12日至15日,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对矿井周边小窑、相邻矿井及本矿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和测绘再结合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物探探查报告》、矿井提供的《综合水文地质图》汇总相关成果资料,编写本报告。
二、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交通情况XX县XXXX镇XX煤矿位于XX县城北方,属XX县XX镇管辖,距XX县城约31公里。
XX煤矿为年产30万吨生产矿井,隶属于贵州XX(集团)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2014年1月21日-2019年1月21日。
2、矿井面积、储量、可采煤层矿区面积1.9373km2。
开采深度由+2030m至+1880m标高。
2013年请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七队进行精探,已探明矿井准采标高(+2150~1880m)范围内地质资源储量(保有资源量)1503万吨。
K1、K2、K3三层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
3、水文地质情况根据2013年3月贵州乾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物探勘定结果》,我矿水文地质为中等类型。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位于六冲河上游,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冲沟较发育,多呈树枝状分布,切割较深,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以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为:对门山-老营盘-老保堡西部山头),北部冲沟流向为西北方向,南部冲沟流向为南。
16【矿产资源】内蒙古清水河地区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赵佳佳,张云学,刘明君,郑建勋,田 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分布的沉积高岭土矿赋存在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中,矿石类型为硬质高岭土和软质高岭土,具有地区资源优势。
本文在已有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地质找矿实践,经过对典型高岭土矿床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梳理并总结该地区高岭土资源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条件,为今后高岭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岭土;地质特征;矿石类型;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2)02-0016-04【作者简介】赵佳佳(198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地质勘查,E-mail:*****************。
【引文格式】赵佳佳,张云学,刘明君,等.内蒙古清水河地区高岭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2(2):16-19,48.目前,高岭土用途除涵盖陶瓷、造纸、涂料、耐火材料等多个领域外,还用于建筑相变储热材料、太阳能储能材料、生物医药、吸附材料、分子筛原料,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5]。
近年来,内蒙古清水河地区的高岭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开发利用,主要生产煅烧高岭土产品,用于陶瓷、耐火材料、造纸、涂料及玻钎等工业生产[6-7]。
本文通过在该地区开展高岭土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全面搜集区内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经过对典型高岭土矿床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梳理并总结地区高岭土资源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条件,为今后高岭土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1 成矿地质背景按板块划分,区内一级构造单元为华北陆块区(II),二级构造单元为晋冀陆块(II-2),三级构造单元为吕梁碳酸盐岩台地台(II-2-5)。
成矿区带位于山西(断隆)Fe-铝土矿-石膏-煤-煤层气成矿带(Ⅲ-61)[9]。
内蒙古考古文献一发掘简报综述张郁:《内蒙古大青山后东汉北魏古城遗址调查记》,《考古》1958年3期张郁:《内蒙古宁城县古城址的调查》,《考古》1958年4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发掘队:《内蒙古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61年2期内蒙古自治区昭武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敖汉旗孟克河上游的遗址调查》,《考古》1963年5期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老虎山遗址出土秦代铁权和战国铁器》,《考古》1976年5期冯永谦等:《宁城县黑城古城址调查》,《考古》1982年2期盖山林:《内蒙古乌盟南部发现的青铜器和铜印》,《考古》1986年2期崔利明:《内蒙古兴和县发现窖藏铜币》,《考古》1988年12期乌盟文物站凉城文物普查队:《内蒙古凉城县岱海周围古遗址调查》,《考古》1989年2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准格尔煤田黑岱沟矿区文物普查述要》,《考古》1990年1期刘观民:《内蒙古赤峰市大甸子墓地述要》,《考古》1992年4期李兴盛:《内蒙古卓资县三道营古城调查》,《考古》1992年5期崔树华:《内蒙古中南部三处古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7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等:《内蒙古海拉尔市团结遗址的调查》,《考古》2001年5期赤峰联合考古调查队:《内蒙古赤峰地区1999年区域性考古调查报告》,《考古》2003年5期王成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发现青铜器》,《考古》2004年4期田广林:《内蒙古赤峰市阴河中下游古代岩画的调查》,《考古》2004年12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11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6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准格尔旗二里半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1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中南部古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学集刊》第12集吕遵谔:《内蒙林西考古调查》,《考古学报》1960年1期辽宁省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等:《宁城县南山根的石椁墓》,《考古学报》1973年2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2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城崞县窑子墓地》,《考古学报》1989年1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东山水泥灰岩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作者:赵学波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2期摘要: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东山水泥灰岩矿赋存于华北地台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地层中。
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构造及自然类型等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为浅海相沉积矿床。
同时,该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岩性岩相较稳定、储量丰富,具有一定远景资源量和找矿前景。
关键词:水泥灰岩矿;地质特征;成因浅析;杨家窑东山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Dongshan Cement Limestone Deposit in Yangjiayao, Qingshuihe County, Inner MongoliaZhao Xue-bo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and use right and mining right transfer Trading CenterHuhehot010010Abstract:The Yangjiayao Dongshan cement limestone mine in Qingshuihe County, Inner Mongolia, is found in the Middle Cambrian Zhangxia Formation strata in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the quality of the ore, the structure of the ore and the natural type are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the shallow marine deposits. At the same time, the ore bed has good ore quality, lithologic faci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reserves are abundant. It has certain prospective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Key words:Cement limestone mine; Geological Features; Analysis of the causes;Yangjiayao Dongshan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镇北东约20km处。
55收稿日期: 2005-09-26作者简介:杨玉文,男,50岁,高级工程师。
[矿产资源]内蒙准格尔、清水河煤田煤系高岭土地质特征及工作建议杨玉文1,赵国柱2,李金锋1,梅 钧1(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中图分类号:P619.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386(2006)01-0055-021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清水河煤田为同一构造盆地同一时代形成的煤田,只是黄河通过本区分割后,黄河以西位于准格尔旗的北东部称为准格尔煤田,黄河之东位于清水河县的西部称为清水河煤田。
准格尔煤田浅部区(煤层埋深小于600m)进行过煤炭普查以上工作的矿区10个,勘查总面积991km 2;清水河煤田煤层埋深均在600m 以上,面积约130k m 2。
据近几年高岭土找矿及煤田勘查资料,两煤田6号煤层上部普遍赋存着一层高岭土。
由于当初煤炭勘查时还没有煤系高岭土煅烧深加工技术,所以均按耐火粘土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相关化(试)验及综合评价。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煤系高岭土煅烧技术及一整套深加工工艺的开发应用,煤系高岭土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关部门普遍认识到两煤田6号煤层上部高岭土的潜在经济价值。
仅黑岱沟煤炭露天勘探区赋存的高岭土预测资源量达2.9亿t ,其中优质高岭土达9 000万t,可见两个煤田内赋存的高岭土资源量是世界上罕见的。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十多年来地质勘查投入有限,对两煤田内赋存的高岭土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很低,目前仅准格尔旗永城、脑包湾沟两处(面积约4km 2)对该层高岭土进行了详查地质工作。
2 地质特征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Ⅰ级)鄂尔多斯台坳(Ⅱ级)东胜凸起(Ⅲ级)的东部。
总体构造为走向近南北,波状起伏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0°。
其内有次一级褶皱、断裂,但不发育,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窑沟金矿点位于敖汉旗克力代乡窑沟村南。
中心地理座标:东经120°15′2l″,北纬42°05′08″。
1.矿区地质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中段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其中后一种岩性中金矿化较为普遍,为本矿区一重要富金层位。
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呈紫红色,具凝灰结构,块状及流纹状构造。
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以石英晶屑含量居多,次为长石晶屑。
粒度一般在1.25毫米左右,含量60%±。
其次含少量玻屑。
胶结物为火山灰。
岩石有蚀变现象。
侵入岩: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及北部。
属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中有片麻岩捕虏体。
火山岩与花岗岩为覆盖接触关系。
构造:区内北西向张性断裂发育,形迹清晰,性质明显,对矿体的形成与改造起到严格的控制作用。
2.矿化特征窑沟金矿点共发现含金蚀变破碎带九条。
平面上显示为互相平行的带状分布。
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明显,呈北西方向延伸。
长一般为30—160米,最长者220米。
宽0.1—1米,最宽1.60米。
已进行化学样分析7件,一般含量均在O.5~2g/t之间,最高者14.1g/t。
赋矿围岩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3.围岩蚀变、矿体成矿时代及成因类型(1)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
(2)成因类型及成矿时代本区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金矿化,均分布在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中段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因此其成矿时代应在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中段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形成之后。
矿床成因应属晚侏罗世火山热液型矿化。
4.评价及建议窑沟金矿点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矿化带规模较大,除目前圈定的矿化脉之外,花岗岩内带等还有矿化石英脉分布,其含矿性有待于进一步评价,窑沟金矿点为在本区寻找火山岩型金矿提供了找矿线索。
内蒙古清水河县黑矾沟窑址考察报告
发表时间:
2017-10-16T10:57:31.8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作者: 白瑾瑜 韩瑛
[导读] 黑矾沟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西南山脚下的黑矾沟谷内。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黑矾沟古窑址群,是一处保存比较好明清时期窑址群。此窑址是我国北方民窑“磁州窑”系列在晋蒙交
界处的传承与发展。它见证了明清遗民走西口,还与
“一带一路”、草原丝绸之路有联系。现遗存古瓷窑27座作坊21座,大部分保存完整,
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发生坍塌。此文对窑炉和作坊一一进行文物现状评估,为之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黑矾沟;窑址群;文物现状评估;窑炉;作坊
1、文物本体概况
黑矾沟窑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西南山脚下的黑矾沟谷内,黑矾沟全长2500米,弯曲曲折,坡陡沟深,海
拔高程
1100米。窑址群座北朝南,依坡而建,建筑特点多为圆形圆顶状(俗称馒头窑)和方形窑。大小不一,高者在12—13米,低者6—8
米。窑体基本分为两部分,上下各有窑口,底部有出灰口。连接上下部分间有台阶,左右两侧为生产作坊石砌窑洞作坊,也是生产工人的
住房。作坊为石砌窑洞式建筑,平面为矩形,总面阔
10米以上,进深9米有余。内部呈“十”字形空间,沿东西向一字相连。黑矾沟内现遗存
窑路
27座,作坊21座,大部分保存完整。
2、文物现状评估
这次调研工作我们对窑炉、作坊从西向东进行了编号,对每个窑炉、作坊进行了现状评估。
东片区
2.1窑炉部分
窑炉共有27座,其中半倒焰馒头窑20座,馒头窑年代久远,建造最晚的也百年之久,馒头窑多属于古窑炉。窑炉多位于沟谷附近,长
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均有不同程度损坏现象。剩余
7座为20世纪60-90年代所建造的完全倒焰窑,大多保存状况良好。以下对窑炉
现状进行分类描述:
现状一:保存基本完好馒头窑12座,编号为L5,L7,L8,L9,L11-17,L27。L5、L8、L9、L11-17,L27多建于明末清初。L7建于民
国时期。其建筑现状,整体结构完整。窑顶、窑门、灰坑结构完好,外墙石头有风化裂缝现象,内墙防火材料脱落,烟囱只剩基础部分。
2.2作坊部分
作坊21座,是窑炉的必要组成部分,为石砌窑洞形式。大多主体结构,保存状况尚好。少数发生坍塌。作坊建筑门窗部分采用的是木
构件,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内部的墙面抹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剥落。
现状一:保存基本完好的作坊有11座,编号为Z2、Z4、Z5、Z9、Z11-14,Z17-19。Z2、Z19建于清末。Z4、Z5、Z9、Z11-Z14,
Z17
建于明末清初。Z18建于20世纪80年代。其建筑现状,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结构状况良好。建筑外墙因风化导致部分砖石脱落。建筑门
窗结构完好,框架大多缺失。内墙墙面有脱落。地面用当地就地取材的石材铺制而成,基本没有损坏,多被内墙脱落材料覆盖。
3、保护建议
黑矾沟古窑址群,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窑址群。其被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大发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20大新发
现
”之一。对窑炉和作坊一一进行文物现状评估为之后的保护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需要确定核心保护区范围,建设用地范围。后续
对其开发建设要避免在核心保护区选址建设。对窑炉作坊进行防护措施,避免进一步的损坏。对于窑址内部环境保护,因其地质地貌特
殊,其水土流失、岩体风化、煤层自燃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机制。对于窑址区周围的环境保护,周围煤矿的开采活动对文物产
生了严重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等现象。对其周边开发建设行为需要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窑炉、作坊、民居都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采取
聚落整体保护的思想,了解其聚落发展情况,将窑址保护与村落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么红杰 段海龙. 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王慧慧. 古代窑炉遗址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刘华春.谈内蒙古地区古磁州窑系陶瓷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06
[4]贺金龙. 清水河县黑矾沟古瓷窑遗址建筑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
[5]刘可栋. 我国古代馒头窑的分布——略论古代的窑炉选型[J]. 瓷器,1979,(04):13-14.
[6]娜莉莎. 关注濒临灭绝的“塞外陶都”——清水河窑区考查录[J]. 内蒙古艺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