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PPT
- 格式:ppt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96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初中物理概念声、光、热1。
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
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
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
1秒)。
5.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感谢聆听...6。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7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x108 m/s.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 反射角(∠γ)等于入射角(∠i)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9.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课件)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科学,主要涉及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2. 热量和温度2.1 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之间能量传递的方式,是由于温度差造成的能量转移。
2.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 力和运动3.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速度的原因,单位为牛顿(N)。
3.2 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进行。
4. 机械能和功率4.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4.2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单位是瓦特(W)。
5. 光学知识5.1 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射定律。
5.2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关系可以得出折射定律。
5.3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00×10^8 m/s。
5.4 光的色散:当光线经过一个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为折射角不同而发生偏离,形成光的色散现象。
6. 电学知识6.1 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荷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6.2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位能,单位是伏特(V)。
6.3 电路: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 核能和辐射7.1 核能的释放:核能的释放可以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实现,核裂变是重核裂变成轻核,核聚变是轻核聚变成重核。
7.2 辐射现象:辐射包括α粒子辐射、β粒子辐射和γ射线辐射,它们在原子核不稳定时发生。
8. 物理实验8.1 重力实验:可以通过在不同高度上自由落体的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第一章机械能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牛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二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f 重力势能:动能一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丕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