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密切联系所学地理知识,从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点、及交通、旅游、工业、农业等方面了解山东省的概况;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合作、锻炼、搜集、整理、提炼、展示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材主要从历史、交通、旅游资源、海洋资源四大角度来展示山东省。
其中山东的交通是重点,山东的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海运、航空运输齐全。
山东的历史、旅游、海洋资源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身边的知识说起,在通过读图,了解山东的交通,旅游资源和海洋资源。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山东政区图、山东交通图、山东旅游资源图五、教学思路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山东省的资了,并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和实例就来自学生的身边,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孙子兵法、魏氏庄园、碣石山、范公祠图片。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是那里的美丽风光?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我们的家乡—滨州,位于山东北部,美丽富饶,同学们对于我们山东省又了解哪些?学生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山东省的旅游景点,交通线路,海产品,气候类型、地形特点、行政中心、简称等交流展示。
教师讲述:同学们对我们山东省了解的可真不少,但是我们对山东的很多地理知识,也还不尽了解。
你想不想更深入的了解山东?把山东推向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山东。
课件展示:(板书)一,山东的位置观察山东政区图。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齐鲁大地——山东省》教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
山东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是“沿海万里行”不可缺少的一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读图能力:即会根据地图说出山东省的周边省区、濒临海洋、旅游资源及其他地理要素。
(2)地理分析能力:即学习旅游资源方面的知识,推理出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理能力(读图、分析、发现)的培养,使学生初步体验人地关系,从成因上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了,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为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把“泉城——济南”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提高课堂实效教学流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新知、知识迁移、体验成功。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青岛等海滨城市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树、济南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导入新课。
唤起学生对山东省的印象后,让学生自由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山东省为什么被称为齐鲁大地?(2)山东省有哪些旅游资源?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山东省政区”图,学生读图后,掌握山东省周边省区以及所濒临海洋。
课件展示“山东省旅游与交通”图,学生读图后,了解山东省主要的旅游资源。
并小组讨论山东省来源于发达的原因?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表达独立事物的能力。
第三环节:知识迁移。
承接第二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由山东省的位置特点,你能推测出山东省盛产何种资源?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主读“丰富的海洋资源”部分,了解山东省的海洋资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齐鲁大地”——山东省》复习学案湘教版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教学目标:了解山东简称及“齐鲁”的由来。
通过读图,了解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
了解山东发达的交通。
了解山东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并分析其旅游业发达的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并列举其具有典型特色的海产品。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新课导人:方案①: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图片:青岛等海滨城市的蓝天碧海、青山绿树、济南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泰山、孔府、孔庙及孔林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城市建筑和风景名胜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方案②:在阳光灿烂,微风拂面的春日,很多同学喜欢放风筝,你们可知道“世界风筝之都”在什么地方吗?对,让我们放飞心情,走人山东,开始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五站“齐鲁大地”——山东省。
方案③:你们之中有谁去过有五岳之尊的泰山吗?感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吗?泰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方案④:在我国有许多地方均有“文庙”和“武庙”,你知道它们纪念的是谁?你知道孔子的故乡在哪里吗?讲述“地理位置”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用多媒体展示‘冲国政区”图,点击山东,山东省区域颜色变深或变亮,并同时讲解: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展示“山东省政区”图,请同学上台指出与山东省周边相邻省区及所濒临的海洋。
讲述“发达的交通”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用多媒体展示山东境内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内河水运、航空线及海港。
让学生读教材P.40的“山东省旅游与交通”图,指出京沪线、京九线、胶济线及其在山东境内所经过的主要城市。
指出海港城市:烟台、青岛、日照等。
.展示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海港和旅游城市——青岛的纪录片或图片。
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东简称及“齐鲁”的由来。
2、通过读图,了解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
3、了解山东发达的交通。
过程与方法:1、了解山东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本区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并分析旅游业发达的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并列举其具有典型特色的海产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山东发达的交通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从“齐鲁”历史,山东交通、旅游资源、海洋资源这四大角度来展示山东的,教材篇幅虽不长,但展示的内容丰富。
发达的交通是本节的重点,山东省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海运、内河水运、航空运输方式齐全。
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九线、京沪线及其在山东省境内所经过的主要城市。
山东省“发达的旅游业”和发达的交通是息息相关的,故用活动形式,结合众多的旅游景点,要求学生用交通线把其连接起来,这样增加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述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时,要与其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山东北抱渤海,东临黄河,海岸线漫长,滩涂面积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最后,要注意运用阅读材料:“泉城启示录”,在介绍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同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三、讲授新课:导入:准备一张五元人民币,让同学们看看它的背面图案,有一座山写着“五岳独尊”,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山吗?(插入诗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现在,让我们放飞心情,一起走进山东登上泰山去感受一下那的美景吧!(多媒体展示关于山东省的图片)讲述地理概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大致了解其地理位置,有初步印象。
2、讲解:为什么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及简称、省会。
(图片展示)3、展示“山东省政区”图,让同学们找一找山东省相邻的四个省及濒临的海洋,并让学生上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