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成主义&风格派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7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一、定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
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二、构成主义的背景与内容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
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
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
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
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 Art」。
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
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
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
虽然所有的前卫俄国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新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家和艺术的角色却有不同的观点。
在革命后早期,他们充满热情的辩论,刺激出构成主义的不同的意识型态。
在一方面是「纯粹主义者」的马勒维其(Malevich),康丁斯基(Kandinsky),和佩夫思那(Pevsner)兄弟。
构成主义的特点
构成主义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其特点包
括强调形式和几何元素的运用、追求极简的设计风格、注重艺术作品的功能性以及探索新技术和材料。
构成主义反对装饰性的复杂性,强调直线、平面、圆形等简单基本形态的运用,追求几何形式的简洁、清晰和精确。
它注重艺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实际意义,同时强调技术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
构成主义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探索的精神和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世界主要文学流派简介汇总(之二)包含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迷惘的一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构成主义、意识流主义、新感觉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愤怒的青年、新小说派等16个文学流派的简介。
(一)表现主义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奥国、北欧和俄国,以绘画、音乐、诗歌、戏剧为主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
该派艺术家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带有盲目的反抗情绪;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标榜艺术的无目的性,强调表现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以过分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满足官能的刺激,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腐朽没落的反映。
戏剧方面代表人物有凯撒等;绘画方面代表人物有考考施卡、诺尔德;诗歌方面代表人物有贝恩;音乐方面代表人物有申别尔格等。
(二)超现实主义现代资产阶文艺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先在瑞士出现达达主义,继在法国演变为超现实主义,由法国作家布洛东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而得名。
它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作品表现的思想必须超越理智,超越现实,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的基本规律。
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散文、绘画所表现的是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印象,杂乱堆积的细节和晦涩难懂的符号,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苦闷彷徨,寻找出路以至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代表人物还有:作家苏波、查拉等,画家有阿尔普、米罗等。
超现实主义派中有一些人后来转向进步文艺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大为流行。
(三)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指二十世纪早期发生在意大利文学艺术界的一场运动及思潮。
一九零九年,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利奈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后,法国的《费加罗报》、意大利的《波西亚杂志》以及《拉萨巴报》先后成为宣传、讨论未来主义的运动中心。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一)“风格派”形成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
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
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
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
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
构成主义和风格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美术可以概括为两大流派:抽象的和非具象的;非理性的和梦幻的。
就前者而言,偏重形式方面,其观念最为激进、影响最为深远的运动是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而后者较偏重内容方面,其代表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立体主义破坏了传统的再现方法,给探索者留下了重要的启示:新的绘画应该是与可视世界物体无关的独立存在,它应当由发自心灵的完全抽象的形式构成。
但是这种绘画的抽象与分析立体主义不同。
分析立体主义所用的手法是,把客观物体分解为抽象或半抽象的形状,然后把这些形状重新组合起来。
这种组合起来的抽象形式与原来的物体仍有联系,而新的绘画的抽象形式只涉及一般概念而非特定细节,因此它主要诉诸心灵,其次才是感觉。
构成主义俄国艺术家很早就十分关切西欧各种新的运动,早在一次大战前,毕加索和马蒂斯的上百件作品已被购到俄国,他们的名字在莫斯科上层文化圈子中比在巴黎更为人熟知。
俄国的主要艺术杂志都刊登了许多立体主义绘画,此外未来主义者马里内蒂还在俄国作了极为成功的旅行讲演。
因此俄国艺术界变革的条件已酝酿成熟。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simi Malevich,1878--1935)虽然没有出国,但也吸收了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新风格,并进而发展了一种他在1913年称为至上主义的纯抽象绘画。
在这一年,他画了一幅最纯粹、最彻底的抽象画:在白底子上面了一个黑方块。
他解释道,"当我极力使艺术摆脱再现性的重负时,在正方形中得到了慰藉。
"←《黑色的梯形与红色正方形》(1915)同年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6)创作了第一件纯抽象的浮雕,这是一件由金属、玻璃和木材构成的作品,把立体主义拼贴美术的观念推向极至。
1919年,塔特林设计了著名的第三国际纪念碑,高达400米,可惜未能付诸实施。
后来淄姆·加博(Naum Gabo,1890--1977)和安东·佩夫斯纳(Anton Pevsner,1884--1962)兄弟俩也加入了塔特林和马列维奇及其在莫斯科追随者的行列,并从1920年共同起草发表《现实主义宣言》时起,成为这一运动的发言人。
俄国十月革命和构成主义设计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份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但是,由于这个前卫的探索遭到斯大林早在1925年前后开始的扼杀,因此,没有能够象德国的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的影响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和俄国的重大的历史转折。
俄国的革命信条和激进的革命纲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份子为之狂热。
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共产党的革命,为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新俄国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状况中开始了自己的为革命的设计探索。
最早的建筑之一是由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方案。
这个塔比埃菲尔铁塔要高出一半,内中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
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
1918-1921年,是俄国历史上的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列宁对于艺术创作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也没有执行任何审查。
因此,各种各样的艺术团体开始大量的涌现。
1919年,在维特别斯克市,有伊莫拉耶娃,马列维奇和李西斯基等人成立了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激进艺术家团体‚宇诺维斯‛。
童年,建筑家李西斯基开始从事构成主义的探索,把绘画上的几个字缩写‚PROUN‛来称这种新的设计形式。
1920年‚宇诺维斯‛在荷兰和德国展出自己的作品,立即对荷兰风格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18年在莫斯科也由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家成立了一个团体‚自由国家艺术工作室‛,利用缩写简称为‚弗库特玛斯‛,这个团体力图集各种艺术和设计之大成于一体,绘画,雕塑,建筑,手工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等无所不包,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构成主义名词解释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而产生。
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埃尔·里西斯基和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等。
构成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用抽象的简单造型,如圆、矩形和直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探讨“理性主义”。
构成主义以抽象的手法探索事物的实用性,以及在新技术条件下产品设计与技术结合的新问题,对新的设计语言的产生和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当然,构成主义思想也带有某些乌托邦色彩和庸俗社会学色彩,与当时的俄国的工业环境不相适应,遭众多人的批评。
拟派设计代表承诺书
背景介绍
拟派(Neoplasticism)是荷兰造型艺术家毕加索的一种创作风格,又称为“新
构成主义”或“元素艺术”。
它的特点是减少造型要素,使构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基
本要素化为坚实而简单的纯净几何形体,强调表现形式上的平衡和节奏感,予人以静谧、清新、和谐的美感。
拟派设计则是指在拟派风格的基础上,通过表现形式、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
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新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设计风格。
承诺内容
作为一名拟派设计代表,我郑重承诺:
1.我将秉持拟派设计的理念,遵循“真、善、美”的设计原则,尽力创造
出符合人们审美的、具有艺术价值的设计作品。
2.我将注重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不仅关注视觉效果,还注重
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用户的体验感。
3.我将尽力维护拟派设计的版权和权益,不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不盗
版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我将尊重客户的意愿和要求,做到真正的听取客户意见、解决客户问
题、满足客户需求。
5.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设计水平,为拟派设计
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承诺效力
作为拟派设计代表,我郑重承诺以上五点内容,并保证本承诺书的真实性和有
效性。
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承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
拟派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风格,已经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作为拟派设计代表,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之中,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您对本次承诺书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