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 格式:pdf
- 大小:239.23 KB
- 文档页数:12
2020年初中语文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判断题(在括号中打“×”或“√”。
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泛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
()2.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
()3.情境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和教材的情景化。
()4.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5.教育科学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视野的范围。
()第二部分语文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写在题干后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下列词中拼音和汉字正确的一项是()面面相qù() 义愤填yīng() 岿()然不动精神矍()铄A.窥鹰kuī juēB.觑膺 kuī juéC.觑膺 guī juéD.觑赝 kuī jué2.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不计其数再接再励大声急呼B.九宵云外偃旗息鼓直接了当融会贯通C.旁证博引骇人听闻以逸代劳破釜沉舟D.戛然而止孜孜不倦贪赃枉法抑扬顿挫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迎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上海举办了首届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B.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母亲就在他的母校江南二中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D.经过紧张军训的同学们,都一个一个很快进入梦乡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①有一次,听到了山林时的猿啼。
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②枫叶能经得起秋之摧残,,经严霜而愈丽。
A.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②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战西风而不怯B.①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②战西风而不怯,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C.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②战西风而不怯,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D.①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②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战西风而不怯5.《赠白马王彪》的作者是()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冲6.下列作品表现出高超辩论技巧的是()B.《孟子》C.《庄子》D.《荀子》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作者是()A.贾岛B.姚合C.林逋D.苏轼8.中国现代童话的开山人是()A.老舍B.高玉保C.夏衍D.叶圣陶9.下列不属于意识流小说的是()A.未来主义B.表现主义C.超现实主义D.印象主义10.下列属于存在主义代表作家的是()A.萨特C.福楼拜D.马尔克斯11.《波斯人札记》的作者是()A.卢梭B.狄更斯C.孟德斯鸠D.狄尔泰12.叙事作品的题材的三个要素是()A.时间地点人物B.起因经过结果C.序幕高潮结尾D.人物环境情节13.下列汉字为会形声字的是()A.江B.杳C.休D.日14.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不包括()A.梅菲斯托B.葛朗台D.夏洛克15.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用法的是()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卷I(6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6小题,第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5分,共20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憧景.(jǐng)干涸.(hé) 粗犷.(kuàng) 安然无恙.(yàng)B. 繁衔.(yǎn) 发酵.(xiào) 誊.( téng)写郁郁寡.(guǎ)欢C. 尴尬.(gà) 摇曳.(yè)因地制宜.( yí) 乘.( chéng)凉D. 睿.(ruì)智桎梏.( gào) 和煦.(xùn) 风驰电掣.(c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之感。
A.退休后的李老师一日气重读了《老人与海》,大有相见恨晚....,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鬼斧神工....般流通在边远农村的D.春节临近,一些“三无”商品如雨后春笋....集贸市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一每年我总记得。
C.“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D.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岀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的一项是(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A.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夸张)B.敖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拟人)C.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设问)D.有一片云彩,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答案】 B2. 《社戏》一课,有一道课后练习:“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A.让学生找到抓住文章重点的突破口B.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社戏的无比热爱C.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理解作者的感情D.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品味“好豆与好戏”【答案】 B3. 阅读《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新课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B.用关键词以“造句”的形式把故事复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C.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执行学习常规,以便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受,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为后续的解读打下情感基础【答案】 C4.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白发三千丈”一句所运用的夸张修辞手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修辞手法的作用,拟找出类似句子举一反三。
下列适合的是()。
A.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答案】 A5. 在举行演讲比赛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演讲辞作为参考。
下列不适合的是()。
A.孙中山《中国决不会沦亡》B.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C.钱钟书《谈中国诗》D.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 C6. 阅读《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思路,按要求答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及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某高一年级语文教师集体讨论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下列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A.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B.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C.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D.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答案】 A2、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贺知章《咏柳》C.杜甫《春望》D.叶绍翁《游园不值》【答案】 C3、研读古代经典文化时,教师提醒学生给不理解的字词释义。
下列字词释义不正确的是()。
A.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老子》)渊:沉静,深沉B.《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志:志向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盼:眼睛黑白分明,十分明亮D.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诗经·灵台》)攻:建造【答案】 B4、某学生要在大会上进行一次演讲,教师为其推荐了一些演讲词让她参考,下列不合适的是()A.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B.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C.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答案】 B5、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
A.《且介亭杂文》B.《而已集》C.《坟》D.《彷徨》【答案】 D6、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7、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库附有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教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将破折号使用错。
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破折号.教师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句子,其中破折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
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
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今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并对此发表了《心近才能生情》的评论。
【答案】 B2.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A.课后练习的设计有它的必要性和目的性,随意改变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B.学生在这些讨论中,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这篇课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C.教师的练习比教材中的更有深度和思辨性D.讨论问题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答案】 A3. 阅读《蒹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A.教师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学习B.该环节能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歌情境C.采取了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的方式,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D.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体现了在课堂中应以激励、表扬为主,并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答案】 A4. 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
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答案】 D5.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A.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B.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C.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D.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 学校的管理者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行为?A. 对待自我要反思与终身学习B. 对待学生要尊重与赞赏C. 对待教学要课程与评价D. 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与分享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A.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A.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B.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C.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D.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 请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3. 请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行为转变的主要表现。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分数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分数的规律。
然而,在一次课堂上,该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始终无法掌握分数的概念。
请分析这位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发现部分学生对父亲的形象无法产生共鸣。
请分析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论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9中学语文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姓名单位得分应考教师须知: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区)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_________、说、_________、写四个要素构
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__》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
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___________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___________、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捷性、
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入境:
2、一体两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版)规定的阅读
教学目标,它包含哪些具体要求?这条教学目标有什么深刻的教育意义?
3.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请你简述自己作文讲评教学过程,并分析其教学功能。4.以下是学生们对《项链》主题的不同理解,如果你在上课,你将作怎样
的处置?为什么?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之上的丑恶面目。②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③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④揭示了经受挫折能使人变得坚强的道理。⑤告诉人们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己把握。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B3.A4.A5.C6.D7.C8.A9.Cl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2、听、读、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6、思维能力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8、精要9、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11、人物、情节、环境。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
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①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②思想教育性③社会实践性④文学性⑤知识性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⑤规定了基本篇目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2、3、4略
2019中学语文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二)应考教师须知: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区)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4.加*号的试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第一部分(30分)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这一理念,你是怎样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的?请简要阐述。2.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请你先分条简述这些“教学建议”,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某一条教学建议简要说明贯彻情况。第二部分(30分)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
能力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指导得法,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你是怎样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请举例简要阐说。4.复述、讨论、交流,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下面是听说训练课文《牛顿》
的教学过程设计,你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教学功能和意义,请作出简要评析。一、听说训练一:讲述牛顿经历1.整理牛顿一生经历(填表法)2.口述牛顿一生经历
二、听说训练二:复述牛顿故事按原文具体复述——概括要点复述——变换人称复述——想像拓展复述三、听说训练三:分析牛顿成功秘诀分析牛顿的语言,讨论成功的因素。5.(该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