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招聘高中语文教师笔试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45.91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角色。
为了选拔优秀的教师,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的招聘考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
B.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C. 天空中飘着细雨,像是天使的泪水。
D.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
答案:A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人生有起有落,如同滚滚长江。
B. 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邃。
C. 她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温暖。
D.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婆娑作响。
答案:A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答案:C二、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批评性阅读,并举例说明。
答案:批评性阅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阅读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更注重对作品形式、结构、意义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评判。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批评性阅读会关注作者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呈现等方面,并从中找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请分析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并阐述她对整个小说的意义。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个性敏感、聪明而又多愁善感。
她有着独特的审美和才情,但也因为过于敏感而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林黛玉的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独立思考者和反叛者的角色,她对整个小说的意义在于通过她的遭遇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压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三、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阅读的作文。
提示:阅读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谈谈你对阅读的理解,并举例说明阅读对你的影响。
答案:阅读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对我而言,阅读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róng)恣意(zì)睥睨(pì)蹉跎(cuō)B. 桎梏(gù)踟蹰(chú)旖旎(nǐ)龃龉(jǔ)C. 徜徉(cháng)踽踽独行(jǔ)逡巡(qūn)饕餮(tāo)D. 潸然泪下(shān)呷茶(xiā)缱绻(qiǎn)恣肆(s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讲座,使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了好几遍都还没读完。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3-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2.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________的作品。
3.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玉上刻有“________”四个字。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
5-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
2. 文中“田田的叶子”形容的是荷叶的________。
教招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踯躅(zhí)舐犊情深(shì)B. 蹉跎(cuō)剽悍(piāo)锲而不舍(qiè)C. 踌躇(chú)瞠目结舌(chēng)怙恶不悛(quān)D. 忖度(cǔn)桎梏(gù)蹑手蹑脚(niè)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让人不放心。
B. 他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做起事来却常常捉襟见肘。
C. 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真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人。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做事却老气横秋,让人佩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比赛。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虽然年轻,却是工作能力很强。
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高级中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完王勃的《滕王阁序》,学生对中国古代骈文很感兴趣,希望教师推荐一些同类型文章。
下列四篇文章中可作为推荐篇目的是()A.苏洵《六国论》B.归有光《项脊轩志》C.王安石《游褒禅山记》D.丘迟《与陈伯之书》2.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使用评分规则,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展示评分规则后,安排了几项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评分规则。
其中与活动目的不匹配的是()A.向低年级的学生讲解评分规则B.限时记忆评分规则的具体内容C.使用评分规则分析一篇自己的作文D.以小组为单位做海报,阐释某条规则3.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莫里哀与《伪君子》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4.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课外阅读内容由教师指定B.课外阅读活动应安排在校外进行C.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5.某教材课文《小狗包弟》的注释{1}写道:“选自巴金《随想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原载《芳草》1982年第三期。
有删节。
”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A.知识系统B.选文系统C.助读系统D.练习系统6.下列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B.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C.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D.形成性评价方式与标准化试题的评价相同7.美国某高中要求学生每年阅读的作品中必须有4~5本为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
教招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蹉跎(cuō)恻隐(cè)B. 逶迤(yǐ)踌躇(chóu)踯躅(zhú)缱绻(quǎn)C. 桎梏(gù)踌躇(chú)踯躅(zhì)缱绻(quán)D. 逶迤(yí)恣意(zì)蹉跎(cuō)缱绻(quá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对工作仍然孜孜不倦。
B. 他的演讲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真是言不由衷。
C. 他为人直率,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真是一针见血。
D. 这次比赛,我们队虽然败北,但队员们却能泰然处之。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杜甫《望岳》)(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三、阅读理解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请简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田田的叶子”“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描写,分别体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哪些情感?四、作文题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流畅,有真情实感。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二、填空题3. (1)千里共婵娟(2)一览众山小(3)柳暗花明又一村三、阅读理解题4.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荷塘的景色,通过对荷叶、荷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荷塘月色图。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蹉跎(cuō tuó)C. 踌躇(chóu chú) D. 旖旎(yǐ n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B. 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我完全同意。
C. 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完全同意他。
D. 我完全同意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桃夭》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D.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李时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2.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________体散文集。
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的名句。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__”四个字。
5.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两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论语》中关于“仁”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共20分)请设计一堂以《岳阳楼记》为主题的高中语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汉语词汇“手工”最相关的?A. 手腕B. 工钱C. 手术D. 工具2. 请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空格处:“这个问题的_____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A. 问题B. 主题C. 范围D. 深度3.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是:A. 他在读了很多书之后,终于也坚定了自己的目标;B. 父亲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独立思考!”C. 姐姐说:“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们决定给她一个惊喜!”D. 我们都很期待这次旅行,因为它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机会。
二、填空题1.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___的代表作品。
2. 《三国演义》的作者___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
3. 明朝的___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之一。
三、简答题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集合,程颢、陆机曾为“诗经”注释,他们给“诗经”赋予了怎样的文化内涵?2. 请简要阐述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四、大作文请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体会,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工具2. D. 深度3. A. 他在读了很多书之后,终于也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二、填空题1. 大仲马2. 罗贯中3. 郑和三、简答题1. 程颢、陆机注释的“诗经”强调了其中蕴含的道德、哲学和美学意义,将古代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代表中国文明的经典之作。
2.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体,使用古代汉语文字表达;白话文是现代汉语文体,使用现代汉语口语表达。
文言文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典籍中,白话文则更贴近现代生活和通俗文学。
四、大作文(略)以上为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考试一:填空题
1. “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语)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______。
3. 明天有很多______的问题需要解决。
考试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A. 李白
B. 苏轼
C. 曹操
D. 杜甫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______的名句。
A. 杜牧
B. 岳飞
C. 陆游
D. 辛弃疾
3.《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A. 曹雪芹
B. 施耐庵
C. 吴承恩
D. 罗贯中
考试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位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 请解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含义。
考试四:论述题
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理念的理解。
以上为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请考生认真答题,祝各位考试顺利!。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虎不成反类犬D. 画饼充饥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C. 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王勃C. 李白D. 杜甫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C.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D. 以上都是。
6.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五言律诗D. 七言绝句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将进酒》D. 《滕王阁序》9.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形式。
C.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王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2.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之手。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横财(héng cái)纤悉(xiān xì)倾颓(qīng tuí)稠密(chóu mì)B. 颠簸(diān bǒ)残喘(cán chuǎn)呕哑(ǒu yǎ)横亘(héng gèn)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鹏程万里(péng chéng wàn lǐ)粗犷豪放(cū guǎng háo fàng)D.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一暴十寒(yī pù shí hán)长篇累牍(cháng piān lěi dú)答案:B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
B.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排除所有安全隐患。
C. 这个社区多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旨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D. 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激励无数失意者坚强地面对生活。
答案:D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B.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楚国的忠诚和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C.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李逵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反抗腐败统治的故事。
D.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虚伪。
答案:B4. 下列诗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高中语文学科试卷第 1 页 共 13 页招聘高中语文教师笔试试题全卷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直接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 本大题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其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彳.( ch ì)亍 参乘.(sh èng ) 愀.(qi ǎo )然 殒身不恤.( x ù)B. 颓圮.( p ǐ)旸.( yáng )谷 伶俜.( p īng ) 渐.(ji ān )车帷裳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 辞方式中的一种。
“语句修辞”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其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平仄声调的变 化、押韵等。
B.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 奇的一种修辞格。
C. 《孔雀东南飞》正文头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
所谓“起兴”,又叫“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D.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相对古典诗歌而言,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 的诗歌体裁。
4. 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列“五经”之首,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首。
《诗经》在给出了字母代号第一部分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80 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三)得分C.青( xìng 訾詈.(lì) 猗.(yī)郁 相与枕藉.( jiD.瞋.( ch ēn )目 脉脉.( m ò) 裙裾.(j ū) 虚与委.( w ěi )蛇 2.下列词语均出自高一语文课改教材, 其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寥廓风姿 蓊蓊郁郁 义愤填赝B.苍茫戮力如椽大笔锋芒毕露C.遒劲刀俎 流觞曲水 汗流夹背 D.太息 桀傲 横槊赋诗 沧海一粟、 选择题:以下每个小题均 为A 、B 、C 、D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
C.巴金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爱情三部曲》。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作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艰难时世》《双城记》也是他的作品。
5.下边各项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其中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C.对联,又称楹联、楹帖或对子。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从属于诗歌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D.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6.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的思想,也反映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
这反映了语文德育的什么特点?()A.情与理的结合B.德育内容的系统性C.德育的复杂性D. 德育内容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8.属于我国古代语文的文选教材是()A.昭明文选B.百家姓C.千字文D. 三字经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0.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
”这段话说明“意志”要有()。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本大题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2.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勃的《兰亭集序》)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三、阅读题(30 分)(一)古诗阅读题。
阅读古诗《涉江采芙蓉》,回答问题。
(6 分,每小题2 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高中语文学科试卷第2 页共13 页1.开篇“涉江采芙蓉”一句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2.你怎样理解古人以花草赠给亲朋的行为?3.体会“采之欲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
(二)现代文阅读题(10 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茵报》(1842 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 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 年),《新莱茵报》(1848 —1849 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 —1861 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其中“这”指代什么?(2 分)“主要的”又指什么?(1 分)2.“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2 分)3.第二段第二句中“第一次”一词旨在表明什么?(2 分)4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之间有着什么关系?(3 分)(三)文言文阅读题(14 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高中语文学科试卷第3 页共13 页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4 分)A.沛公军.霸上军:B.沛公欲王.关中王:C.素善.留侯张良善: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B.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项羽刘邦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机,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的尊敬和恭顺。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 分)(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 分)(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 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2 分)四、写作题(20 分)1.下面这首诗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请你简析本诗在写作角度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