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
- 格式:ppt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义第一课: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明确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
内容:1.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简单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和内容。
2.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未来很重要。
- 解释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带来的好处,例如:个人成长和发展、工作满意度、就业市场竞争力等。
3. 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 介绍整个课程的安排和学习目标。
- 强调学生需要参与积极的学习和实践,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自我认识与职业探索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进行职业探索。
内容:1. 自我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个人特点。
- 提供各种自我评估工具,例如兴趣问卷、性格测试等。
2. 职业探索-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和所需的技能。
- 提供途径和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调查和研究。
- 鼓励学生尝试实习、志愿工作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第三课:职业目标设定目标: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内容:1. 设定职业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设定长期和短期的职业目标。
- 指导学生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实际情况。
2.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学习、实习、培训等方面。
- 提供时间管理和决策制定的技巧。
第四课:求职技巧与职业准备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的技巧,进行职业准备。
内容:1. 求职技巧- 提供求职技巧,包括简历和求职信的写作、面试技巧等。
- 强调个人形象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2. 职业准备- 告诉学生职业准备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形象、行为和礼仪等方面。
- 提供职业准备的具体建议和指导。
第五课: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内容:1. 职业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路径。
- 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和启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000006学分:1学时:16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教材:无课程归口:学生工作部(处)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
课程内容包括6次理论教学、1次专家讲座和1次实践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生涯工具的使用,帮助学生明确性格类型,并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对本专业今后的就业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觉知与承诺1.基本内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What)、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意义(Why)、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How)。
2.基本要求: 讲解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明确学生生涯规划任务。
3.重点:帮助引起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
(二)兴趣探索与性格探索1.基本内容:兴趣与技能、职业兴趣的分类、职业兴趣与职业匹配、职业兴趣的评估方式;性格的定义、性格的分类、性格与职业的匹配、性格的评估方式。
2.基本要求:掌握至少一种探索兴趣的方式和方法、分清兴趣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性格的意义、帮助学生明确性格探索和未来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性格及进行性格评估。
3.重点:掌握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和职业指导价值;尝试进行MBTI职业性格测试及人格分析。
(三)技能探索、价值观探索与工作世界探索1.基本内容:技能的概念、技能与职业匹配;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与需要、价值观与职业匹配。
明确收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学会指导学生利用生涯人物访谈来获取职业信息,指导职业选择。
2.基本要求:技能的评估方式、价值观的评估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对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价值观与个人需要及人生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掌握激发学生职业好奇,引导学生拓展职业视野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索职业世界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综合素质课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课单位:政法与经济管理系课程编号: 0104101b2总学时:15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本科专业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年级)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本科专业的门综合素质课程,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概述(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一、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一)为什么上大学(二)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概念(一)工作、职业与事业24025 5DD9 巙27151 6A0F 樏39930 9BFA 鯺335996 8C9C 貜 38675 9713 霓28044 6D8C 涌(二)生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三)职业规划对大学成才的影响三、大学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第二节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一、职业选择理论(一)特质因素论(二)人格类型论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一)阶段发展理论(二)工作适应理论(三)职业锚理论三、课后作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制作【教学重点】: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2。
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单元设计单元一:职业生涯导航1、学习目标本单元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为后续模块打下基础。
初步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基本要求和运用技巧。
让学生结合自己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注意的方面,做出符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之路2、学习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要素及原则(2)、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的关系(3)、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4、学会科学规划大学学业生涯3、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教学难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4、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2)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书完成课下任务作业单元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1、学习目标本模块在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处在“生涯意识培养”与“生涯规划”中间的承上启下的位置。
课程内容涉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理论。
通过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2、学习内容(1)、帕森斯(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2)、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3)、明尼苏达的工作适应论(4)、CIP信息加工理论(5)、SCCI社会认知理论3、教学重点: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理论指导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规划。
4、教学方法:(1)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老师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书完成课下任务作业单元三:自我认知1、学习目标本模块通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自我认知的方法以及在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常用的如何做到全面了解自己的方法。
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为职业生涯规划全面自我评估奠定基础。
2、学习内容(1)、自我认知的内涵及方法(2)、职业能力内涵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3)、职业兴趣内涵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4)、职业价值观内涵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5)、职业性格内涵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6)、职业理想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3、教学重点: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正确的自我认知方法认知自己4、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的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代码:130301一:课程基本情况(一)学分: 1 学时: 18(二)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三)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四)适用对象:大一本科学生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类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
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
通过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涯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该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层面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详细了解大学生活的阶段性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等,并能够据此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三)教学模式1.该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