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目录及论文正文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2
浅谈红楼梦目录及论文正文目录1内容摘要 (2)2引言 (3)3社会环境 (4)4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6)5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7)6结束语 (11)7参考文献 (12)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内容摘要《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索,通过对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作品用贾林的爱情悲剧来为当时的社会唱最后的挽歌。
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把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推向了高峰。
爱情悲剧来反映社会悲剧,社会悲剧衬托爱情悲剧,女性悲剧凸显家庭悲剧。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王国维语)【关键词】《红楼梦》爱情悲剧;社会根源及家庭环境;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根源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aristocratic young Lin Jia and love as the central tragedy of clues, through Jia, Xue Xing, such as the failure by the famil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eflected the deep mid-eighteenth century the social reality of a vast, centralized feudal grip a variety of sharp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a complex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ruling class to expose the evil nature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end is bound to collapse. JIA Lin works withthe tragedy of love for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o sing the final elegy. They also put the love tragedy of the traged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a peak. To reflect the tragedy of love tragedy, love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gedies tragedy tragedy highlights female family tragedies. In shor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tragedy of the out-and-out" (Wang Guowei language)【Key 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ov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gedy of society and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Lin Jia root of personality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姓名:张莘学号:20124893《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的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贾宝玉是那一代面目全新的文学形象,也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
选读课论文之红楼梦篇作者:周旸彭班级:土管143班《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
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以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由高鄂续写。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说到《红楼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其生动的人物描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叛逆多情的贾宝玉,温婉大方的薛宝钗,甚至是像焦大,刘姥姥那样的小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红楼梦》中的人物。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离恨天上的绛珠仙草,书香世家的娇小姐,芦雪庵里才高八斗的女子,潇湘馆内一缕香魂,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才是真正的林黛玉。
当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家的时候,我便从那盛大的欢迎场面看到这样一个大家族表面的虚荣和深层的空洞,仿佛一段树皮似乎完美而实际里面早已腐朽不堪的树干。
在这个家族里,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有说有笑,背地里却尽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权利和金钱不择手段。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那可怜的爱情的种子,将要如何萌芽?
封建的礼教和虚伪的道德仿佛一个坚硬的囚牢,死死地将封建社会困住,将贾府困住,将爱情的种子困住。
贾宝玉,注定要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中做出选择。
封建礼教要求他选择后者,而他固执地选择前者,追求自由之身。
可个人力量终究抵不过庞大的封建礼教的压制啊!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花凋落,一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弱女子,玉泪顺着脸颊滑下,弯着腰,缓缓将红花葬下。
一抔净土掩风流。
这个女子,清高自傲,同时又如泡沫一般一触即破,一生有落不完的泪。
她是作为封建礼教反抗者的贾宝玉的唯一支持者,却无力帮他,两人情深似海,却无奈隔着封建礼教的屏障。
封建社会里,再微小的攻击都会都有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
这粒脆弱的种子,注定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根发芽。
这份深沉而脆弱的爱情,注定只能成为最美的悲剧。
红楼梦文章目录列表红楼梦文章目录列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诡画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八十八回:博庭欢宝玉赞孤儿,正家法贾珍鞭悍仆•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第九十回:失绵衣贫女耐嗷嘈,送果品小郎惊叵测•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颠•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第一零零回:破好事香菱结深恨,悲远嫁宝玉感离情•第一零一回:大观园月夜感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第一零二回:宁国府骨肉病灾襟,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第一零三回:施毒计金桂自焚身,昧真禅雨村空遇旧•第一零四回:醉金刚小鳅生大浪,痴公子余痛触前情•第一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第一零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第一零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第一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第一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第一一零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第一一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第一一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第一一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阙•第一一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证同类宝玉失相知•第一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第一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第一一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第一一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第一二零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论《红楼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喜爱看小说,我总以为小说是创造了另一个世界,看小说的人能带入进另一世界,体会那些书中人的喜怒哀乐。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迷上了《红楼梦》爱上了,这白年前的动人故事。
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总在床上细细品尝《红楼梦》,会为黛玉的逝去而哭泣,会为贾府的衰败而唏嘘,会为宝玉黛玉的爱情而欢喜,灯盏里飘逸出的是风干了的桂花沉香,萦绕在床榻边,就这样,呷咂着一本叫做《红楼梦》的,整晚整晚、、、、、、总不知,敬业飘落的花朵会有谁来埋葬?只怕是有了这景没了那情,没了那哀忧惋绝。
飘落于树下,炫舞于天际,终于,随风飞到天尽头,它可知,花落红颜尽,葬花惹谁怜了遭受了一生的劫,还尽了一时的泪,如今也是随风飞到天尽头,终换了花去人亡。
不是清高孤傲,而是本就孤若伶俜,倘若再试了高洁,还拿什么来配。
总不明,你处处留情是无意还是有意?难道万世情劫真的如此纠缠不清?为何你脸望着黛玉却眼看着宝钗?为何你话挑着金川却心念着袭人?为何你手拉着袭人却口叫着黛玉?到底哪一个才是你想要的?如若没了那个千年的劫数?你怀中到底依偎着谁?我想你应是个薄情郎,多情即是最薄情。
总是想,如若没了那仙石是传说,是否真的可以造就一段“金玉良缘”呢?总是固执地认为,宝玉和宝钗的爱情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先来后到,叫命运。
佛说千百世的蓦然回首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是,为何轮回不可以错过,为何同在轮回中,有人作者幸福的主角,有人只是甲乙丙。
捧着厚厚的《红楼梦》,浸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眼,昏昏睡去。
想着我遇到我的宝玉,我该是黛玉还是宝钗,又或是谁都不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我想《红楼梦》这本书历史学家应该是看出了那个时代的故事,经济学家看出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作家看出了那个时代作者的文笔,小女生看出了凄美的爱情。
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优秀作品之一,是一部灿烂中华文化杰出的代表作品,也是文学语言艺术宝库里难得的瑰宝,语言精粹,简洁文雅,精练准确,字字皆玉,在语言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鲁迅称许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曹雪芹用他毕生精力与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活灵活现的封建末期贵族生活史、崩溃史。
本文拟就从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个性、谐音双关的妙用等三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细节描写谐音双关《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他对现实生活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奴婢等级制度,以及对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朱理、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须三言两语,随手拈来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
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仅凭借语言艺术就可以判断人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别在人物形象、性格描写等方面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加之谐音双关的妙用,使作品语言更是幽默诙谐,意趣深远。
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刘姥姥,是本书中是一位让人难以忘怀的乡间老太太,她老人家本是深于世故,了解事理的,但是,由于许多的原因,她却以装疯卖傻、故意献丑的表演,博得贾母等人取乐,这个人物的出场,仿佛戏曲中的丑角,令人可笑可怜却又可敬。
她的对话部分,描写的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幽默至极,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教养、心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闻其声,似见其人。
在独特语言的运用中,曹雪芹更能用“笑”来塑造人物形象。
描写无论是对于情节的交代,还是文中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都是必不可少的,作者用的分明是一些最普通的语言文字,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仿佛是一副鲜明生动的贵族家庭饮宴图,使读者仿佛看到和听到了大观园的人物活动和他们的音容笑貌,作者对文中各色人物进行人物神情心志的描绘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人物的笑表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以及笑得姿态、动作各有千秋,独树一帜,这是作者的独特之处。
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
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红楼梦》中的“鱼眼睛”——另一种女性悲剧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二、冷酷的“鱼眼睛”三、“鱼眼睛”的悲剧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四、结语三、主要参考文献(一)著作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二)论文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浅谈《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系清朝曹雪芹、高鹗所作,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许多人读过它,有自己的看法,便有研究“红学”这门学问的专家。
如今我以高中生的眼光来谈谈这本浩浩荡荡几十万字的精华之作。
一、写作背景及意图探究作者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祖父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在书中也有体现。
少年时代,他也“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奢侈生活与《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生活如出一辙。
但后来他父亲被革职抄家,因而不得不流落他乡,寄于他人屋檐下苟且求生。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所以他在《红楼梦》中,以生活素材为基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同时,以贾府的兴衰为纬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间卫道者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书中很早提到有“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人,却在末尾处才安排两人见面,且两人并不投机。
甄宝玉已考中功名,投身仕途;而贾宝玉则出家为僧,遁入空门。
两个宝玉,姓名暗合“真”“假”二字,曹雪芹十分喜爱并且善用巧妙谐音,如甄士隐即为“真事隐”,霍启即为“祸起”等,往往与之后人物的情节相呼应。
而两个宝玉的人生境遇不同,则是代表了曹雪芹内心两种处事态度的交锋:是考取功名,沉于宦海,还是遁入空门,为情而死呢。
这是曹雪芹为后人留下的两条路,让后人们自己去品味着其中的意味深长了。
我想到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可品出这其中的意味。
二、人物描写艺术探究《红楼梦》中人物性格有些十分复杂纠结,作者并不胡乱地全写,而是有主有次,通过各种事件反复呈现。
《红楼梦》论文作为一个普通高中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自不量力,但还是要试试的。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下《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部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是一部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有《金玉缘》、《金陵十二衩》等名,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和总结,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发展历史,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核心人物。
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生活于锦衣玉食之中,是贾府上下预想的接班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学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然而他却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
在人生道路上,他不顾家父贾政的严打强逼,视仕途为粪土,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把读书当畏途,而向往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远离封建官场和文场的名缰利锁在爱情婚姻方面,他既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讲求金玉良缘,也不遵从家人的意愿,要求名当户对。
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情,爱慕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体弱多病的表妹。
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很难容于贾府和整个社会,因此,他成了“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不肖子孙”。
从这种意义上讲,贾宝玉是一个贵族及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此外,贾宝玉还是追求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无论是对亲人、恋人、友人和丫鬟,还是对万事万物,他都是珍爱、保护的,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博爱精神。
至于宝玉最后的遁世,表现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己赖以生存的最珍爱的东西被彻底摧毁,理想彻底幻灭所带来的剧痛过后的最终平静。
目录1内容摘要 (2)2引言 (3)3社会环境 (4)4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6)5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7)6结束语 (11)7参考文献 (12)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内容摘要《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索,通过对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作品用贾林的爱情悲剧来为当时的社会唱最后的挽歌。
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把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推向了高峰。
爱情悲剧来反映社会悲剧,社会悲剧衬托爱情悲剧,女性悲剧凸显家庭悲剧。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王国维语)【关键词】《红楼梦》爱情悲剧;社会根源及家庭环境;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根源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aristocratic young Lin Jia and love as the central tragedy of clues, through Jia, Xue Xing, such as the failure by the famil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eflected the deep mid-eighteenth century the social reality of a vast, centralized feudal grip a variety of sharp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a complex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ruling class to expose the evil nature of the feudalsociet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end is bound to collapse. JIA Lin works with the tragedy of love for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o sing the final elegy. They also put the love tragedy of the traged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a peak. To reflect the tragedy of love tragedy, love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gedies tragedy tragedy highlights female family tragedies. In shor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tragedy of the out-and-out" (Wang Guowei language)【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ov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gedy of society and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Lin Jia root of personality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其独特的思想及社会蕴含。
王国维评价《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爱情小说。
它描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贾宝玉是这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又是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中地位特殊的公子,曹雪芹正是通过贾宝玉这个人物来透视那个时代的悲剧。
这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意识高于其它作品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造成其悲剧的原因:首先,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其次,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他们的爱情很凄美,但是我们细读作品,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凄美结局的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贾宝玉的多情,林黛玉的多疑及任性,他们自身对爱情的不坚定再加上封建家族的压制,最终这段情只能以悲剧来结尾。
一.社会环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当时的清王朝正处于衰落期,他们的爱情也是在那即将衰落的家族中成长起来的,可是我们从后面的结局来看,这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围墙,仿佛是很高,但是繁华的表明仍然掩饰不住它飘摇崩溃的实质。
作者把他们的爱情置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见其巧妙的用心。
他们的爱情悲剧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是因为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不是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
一个人的思想及行为都无法与当时的社会脱离,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符合社会进步历史的潮流,可是他们的力量太弱小,根本不能与强大的封建制度抗衡。
《红楼梦》的悲剧也就是大观园中的悲剧,而大观园的悲剧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来表现,而所有的悲剧又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通过贾宝玉和大观园中女子之间的关联来促进贾林的爱情的发展。
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都受到了新的思想的冲击,可是他们的爱情毕竟是在花团锦绣的绮罗风光中培植起来的。
那些脆弱的爱情的萌芽,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却并没有离开贵族生活的环境。
所以他们的爱情天生就是畸形的,当大观园风和日暖的时候,它们滋生出来,而变天的乌云一出现,那柔情似水的幻梦,就不堪一击!即使那一对叛逆者——宝玉黛玉——的爱情,虽然有动人的内容,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它也依然是在侯门绣户中产生的,带着先天的脆弱。
优裕的贵族生活,使他们无力摆脱寄生的依赖性。
剥削阶级的“富贵闲人”的惰性,也给他们的叛逆性的爱情,注入了过分缠绵、纤细的娇花弱柳的气质。
这一切,虽然是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由于它是那样浓重地渗透在主人公形象的感情世界里,所以无法摆脱其悲剧命运。
二.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贾宝玉和林黛玉俩人都具有叛逆的性格和执着的对生活的理想,但是他们的这些性格和理想都是当时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如果他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必然要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
可是我们都知道贾宝玉的性格很多情,也很柔弱,他没有勇气和封建的家庭势力完全决裂,我们细读作品会发现,他很少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和家庭抗争,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那个家庭,虽然他讨厌读四书五经,反感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是他心里还是很沉迷于大观园的生活,林黛玉和大观园中的女子具有不一样的性格,所以他才逐渐爱上林黛玉,他们是心灵上的知音,但是却无法在实际的生活中存在。
就像钟子期和伯牙一样,所以他们的爱情缺少现实的土壤。
宝黛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因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特别是他们都具有叛逆的性格。
如果他们生活在思想自由,婚恋自由的时代,那就不会有这部伟大的爱情作品了。
正是因为他们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相爱,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爱情十分的含蓄,甚至彼此从来都没有说出一个“爱”字,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在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了含蓄。
他们的爱情要想有结果,就必须不仅找到一块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的国土,还要找到能够容纳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的国土,找到一块能够容纳他们叛逆的地方。
可是,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就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发展的必然性,然而这不是一般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硕大的贾府,上到贾母,下到丫鬟,没有人支持他们的爱情,就算平时都和他们走的很近的人,也没有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而这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才造成了悲剧,这种爱情很纯洁也很美,但是现实的环境把他们拆散了,让读者感到心痛,感到无奈,这也是《红楼梦》高于其它爱情小说的地方。
也是《红楼梦》为什么如此富于影响和震撼人心的地方。
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红楼梦》在展开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同时,也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它们这四大家族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具有其典型意义,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
最后贾府的崩溃其实也是在暗示封建王朝的崩溃。
无论是在贾府内还是在贾府外都存在着许多尔虞我诈的问题。
如小说的第四回写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头,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不敢究问。
金陵应天府尹贾雨村初上任不知内情,本想依法办理,一个门子止住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通“护官符”的缘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
”〔1〕P59于是贾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事后又连忙修书二封给薛蟠的姨父贾政,舅父王子腾请他们放心。
这“护官符”不仅深刻地暴露了当时官场,吏治的黑暗腐败,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有着何等强大的政治势力。
一个家族尚且如此,一个末期的王朝不更加腐朽。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在贾府上下看来,贾宝玉如和宝钗结合,他将赢得世俗艳羡和锦绣前程。
贾宝玉如和黛玉结合,他将一无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世俗及贾府只能允许贾宝玉和宝钗结合,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
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红楼梦》中两个爱情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不再是以前戏剧小说所常写的“金榜题名”式的才子和温婉贤淑的佳人,而是两个性情乖僻,被当时人嘲弄为有“痴病”的封建主义的叛逆者。
他们不单单是在自由恋爱这点上与那个社会相抵触,而是在许多思想问题、生活问题上与那一社会相违背。
贾宝玉坚决拒绝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生活道路,他对举世趋之若鹜的科举仕进道路非常冷淡并对封建秩序、精神道德等等都给以激烈地憎恶和否定,甚至把那些宣传封建正统教义的书给烧了。
贾宝玉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林黛玉虽然口头上说得不多,但在许多实际行动上背离了那一社会的妇道,特别是她对贾宝玉的叛逆行为始终采取同情和支持的立场,不仅对他从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把贾宝玉引为知已、视为生活的终生伴侣。
宝黛之间的爱情尽管有着反封建的叛逆色彩,但另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没落贵族的气息。
这一方面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由于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的爱情生活打上了绮艳轻柔、闲愁万种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