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17.48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汉语拼音”展开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汉语拼音的组成和运用,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拼音知识的讲解,又有练习题,还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拼音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的拼音,如声母、韵母的组合,前后鼻音的区分等。
此外,学生在认读拼音时,容易受方言的影响,对一些拼音的准确性把握不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提高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语拼音的组成和运用。
2.难点:一些特殊情况的拼音,如声母、韵母的组合,前后鼻音的区分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拼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拼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语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采用“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写景散,《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后面编有思考练习。
《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读,前编有阅读提示。
它们为我们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运用好。
另外,“单元导读”,简要说明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使我们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可忽视。
本单元四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对大自然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内涵方面的目标。
除了主题相同,四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中访友》把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所以,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情况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如下单元学习目标,我就不读了。
时安排精读各2时,略读各1时,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各2时。
1中访友教材分析《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林,探访“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对景物的描写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
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有这些,我就不读了。
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首先,出示单元导语,请大家自读,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高度计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级学生共有29人,男生13人,女生16人,男生略少于女生,学习成绩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比较均衡,成绩较好。
学生比较灵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大语文素养。
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1.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2.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3.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的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见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目录第一单元说明 (1)1 白鹭(主备人:张焕玉) (2)2 落花生(主备人:张焕玉) (7)3 桂花雨(主备人:张焕玉) (11)4 珍珠鸟(主备人:张焕玉) (16)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主备人:张焕玉) (18)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20)5搭石(主备人:龚美仙) (21)6将相和(主备人:龚美仙) (25)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主备人:龚美仙) (30)8冀中的地道战(主备人:龚美仙) (34)习作“漫画”老师(主备人:龚美仙) (37)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39)9猎人海力布(主备人:陈兰春) (40)10 牛郎织女(一)(主备人:陈兰春) (43)11牛郎织女(二)(主备人:陈兰春) (46)习作习作故事(主备人:陈兰春) (49)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51)12古诗三首(主备人:业萍) (52)13少年中国说(主备人:业萍) (58)14 圆明园的毁灭(主备人:业萍) (62)15 小岛(主备人:业萍) (66)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主备人:业萍) (68)16 太阳(主备人:主备人:雷林付) (71)17 松鼠(主备人:雷林付) (74)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主备人:雷林付) (79)18 慈母情深(主备人:雷林付) (81)19父爱之舟(主备人:雷林付) (85)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备人:雷林付) (89)习作6 我想对您说(主备人:雷林付) (92)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94)21古诗词三首(主备人:王玉华) (95)22 四季之美(主备人:王玉华) (102)23 鸟的天堂(主备人:王玉华) (105)24* 月迹(主备人:王玉华) (108)习作______即景 (111)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113)25古人谈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4)26.忆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8)27.我的“长生果”(主备人:廖江慧) (123)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主备人:廖江慧) (125)习作:推荐一本书(主备人:廖江慧) (128)语文园地八(主备人:廖江慧) (130)第一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一、活动背景“凝聚集体智慧,细嗅教研芬芳”,改革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打造优势学科组,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学术研究平台,促进教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总结提炼经验,弥补不足,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次集体备课立足语文要素,关注文体意识,借助“自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通过活动的巧妙设计,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理解的深度。
结合高段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备课组开展如下集体备课。
二、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结构,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表达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1篇略读课文《珍珠鸟》,1次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次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1个《语文园地》。
教材的编排意在从多角度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中,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细细揣摩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的。
1.关注语文要素上升趋势,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全套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各册、各单元在安排语文要素时,充分考虑了承前启后的定位。
关于“感情”这一阅读要素的落实,在统编版教材中有如下的体现:二上第七单元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形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四下第四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下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从以上要素的呈现可以看出,语文要素分布的梯度性、实施的整合性、落实的过程性,关注了学习方法,聚焦了能力生长,利于学生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组成。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善于从普通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通过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白鹭》通过比较和描绘,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白鹭的美。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借助图片体会白鹭的不同状态,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桂花雨》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
其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珍珠鸟》讲述了XXX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
在口语交际环节中,学生将制定班级公约,并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作环节中,学生将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在于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在语文园地中,学生将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词句段的积累,提高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好课文、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课文《白鹭》,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图片展示白鹭的不同状态,让学生感受其美。
3.让学生理解人物的语言,并讲述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4.教师讲解生字和词语,并让学生认读和写出来。
5.让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6.在作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爱之物的文章。
7.在语文园地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词句段的积累,提高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能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并将其比喻为一首精致的小诗。
白鹭的身段大小、颜色配合都非常适宜,体现了它的精巧之处。
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课文《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的内容,把握文中表达的情感;2.能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心爱的物品,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3.能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表达自己对他人作品的认可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理解并各抒己见《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2.能描述并表达自己对心爱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心爱之物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2.教学投影仪;3.班级学生作品;4.黑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所写的“我的心爱之物”,并请几位同学上前展示作品,其他同学需要注意观察。
2. 阅读课文《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10分钟)老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随阅读,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中作者对自己心爱之物的情感表达。
3. 学生展示作品(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心爱之物的作品,其他同学需要认真观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想及赞美之词。
4. 表达情感(1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爱之物,表达对作品的情感和感受。
5. 小组讨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心爱之物的特点,并讨论对他人作品的认可和欣赏之处。
6. 完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完成自己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并互相交流、修改。
六、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对他人作品的尊重和欣赏。
七、课后作业写一篇《我的心爱之物》作文,展示自己对心爱之物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并表达自己对心爱之物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这篇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花生的品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此外,学生对于花生的认识可能仅限于日常饮食,对于花生的品格和寓意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领悟花生品格的深刻含义,培养相应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文件2.PPT课件3.生字词卡片4.小组讨论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文件,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许地山及其作品《落花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家庭活动和花生品格的揭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花生的品格及其寓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寻找文言小说的足迹》的阅读与理解。
2. 研究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文言文写作练。
4. 小组合作,开展寻找文言小说的足迹的探究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讲解探索文言小说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 研究课文《寻找文言小说的足迹》,进行阅读理解。
3. 分析文言小说的特点和特色,让学生了解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和地位。
4.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第二课时1. 复上节课内容,梳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
2. 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寻找文言小说的足迹的方法和途径。
3.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探究文言小说的足迹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并展示成果。
4.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三课时1. 复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进行文言文写作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和词汇,写一篇关于文言小说的短文。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
4. 老师进行作文点评和指导,强调文言文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教学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性。
2. 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通过作文的质量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4. 通过课堂的互动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寻找文言小说的足迹》的复印件。
2. 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讲解材料。
3. 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设计和评价标准。
4. 学生写作练的纸张和批改用具。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 4 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 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白 1. 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鹭了白鹭的美。
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落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3桂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雨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 。
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4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珍珠鸟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
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口语交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际约”为内容。
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习作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
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语文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园地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第一单元备课1.识字与写字会认25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4.习作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1.听写课文词语。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解了白鹭。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美丽的白鹭的?(复习回顾)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走进郭沫若笔下的白鹭。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谁来所说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生齐读)提问:在你眼中诗、散文诗应该是怎么样的?白鹭的那里是一首诗、散文诗呢?【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白鹭的那里是一首诗、散文诗呢?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板书:颜色身段)三、品读释疑(一)白鹭是一首精巧的小诗。
1.自由读文1至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白鹭哪些地方让人着迷?预设:重点关注第五自然段。
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中感受白鹭是一首精致的小诗(板书:精巧的小诗外形美)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1)那雪白的蓑衣,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朗读积累。
(这段话体现了白鹭身段的精巧。
)(2)素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 白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课件、配乐朗诵音乐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
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2、交流: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1、老师示范。
鹤、蓑、喙、嵌、框、嗜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语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1 时刻将学生所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以学定教;2 语的大阅读观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3 语就是生活重视结合堂内外重视各种资的开发利用4 架构简约而不简单的堂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些想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詹天佑》描写了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一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平凡事迹着手,写出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美好未的决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情感。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詹天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即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层次清晰,内容生动,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情怀贯穿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通过朗读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
2品读重点段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第一单元备课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白鹭》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桂教材分析花雨》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
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珍珠鸟》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
口语交际它是建立在“制定阶级公约”的基础上的。
关键是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习作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
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语文园地利用多种方式增添加和改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掌握句子中关键词的意思和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识字和写作练习书写正楷,要规范、正确、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
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会认25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使用硬笔熟形式美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蜀明号123采用花生,3.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4.作业先确定描述的对象,然后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事情,表达你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感情。
2.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2、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各用2—3课时3、略读课文《珍珠鸟》1课时课时安排4.1小时口语交流5.练习2课时6、语文园地1课时1.白鹭课型的新教学学目标重点困难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认识“鹭、可疑”等7个新词,会写“易”等10个新词,会写“经”巧、色素”等18个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学会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规则也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仍显得不够自信,需要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定班级公约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定班级公约的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制定班级公约。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班级公约范本,供学生参考。
3.划分小组,提前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如:展示一组关于班级公约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班级公约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班级公约范本,让学生了解公约的基本结构。
如: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班级名称、班级目标、班级规则、班级口号。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制定班级公约。
如: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纪律、学习习惯等,分组讨论并制定相应规则。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修改和完善。
如: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班级公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班级公约。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
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有两个。
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
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
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
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